徐 敏,王玉芳
(河南开封教育学院,河南开封 475000)
谈宋文化的导游讲解艺术
徐 敏,王玉芳
(河南开封教育学院,河南开封 475000)
开封文化底蕴丰厚,是“宋文化”的发源地。大宋文化内涵丰富、积淀深厚、博大精深,要在短暂的导游讲解中做到通俗易懂、雅俗共赏,就要求导游全面了解大宋文化,正确运用讲解原则,创新导游讲解技巧,使每一位游客都能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宋文化;导游;讲解艺术
开封古称汴梁,地处中原腹地、黄河之滨,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之一,迄今已有二千七百多年的历史,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和我国七大古都之一,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文化旅游越来越热。开封市各级政府越来越重视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大力扶持文化旅游产业,开发了一批颇具创意、颇富盛名的文化旅游产品,初步形成了“宋都景区、东京梦华、北方水城、菊香天下”的大宋文化主体形象,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这就对导游的讲解艺术提出了新的要求。
导游员作为传播文化的大使,应该对宋文化系列景点了如指掌,并科学地讲解每一景物,经得起旅游者的“追根溯源”,使每位旅游者不但走马观花看“热闹”,还能深入了解里面的“门道”。这就要求导游必须准确把握宋文化的涵义、精神内涵和现代价值等等。
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大宋文化前承汉唐、后启明清,以其异彩纷呈的独特魅力名扬于世,一度占居中华文明体系的核心和主体地位,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重大而深远。
谈到大宋文化,“内涵丰富、积淀深厚、博大精深”是大家的一致评价。大宋文化涵盖了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哲学思想、民俗文化、商业文化等各个方面,是中国文明史的重要核心组成部分。宋代辉煌是建立在雄厚的汉唐文明的基础之上,但它不仅仅是承袭,更多的是超越,其政治上的变革、经济上的突破、思想上的转变、文化上的开拓,推动了宋代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程度的提高,使宋代文明成为中国封建史上不可磨灭的高峰。
大宋文化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宋代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宋文化可以说承继汉唐,开启明清,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历史时期内的文化颠峰。早在上世纪40年代初期,陈寅恪先生就指出:“华夏民族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宋文化的内容异常丰富,文化元素特色鲜明,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12个方面,即政治文化、思想文化、商业文化、科技文化、医学文化、诗词文化、书画文化、英雄文化、建筑文化、革新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大宋文化之所以异彩纷呈,底蕴深厚,对后世影响深远,是因为它具有鲜明的精神特性。
一是创新性。宋代是一个善于出新、勇于创新的朝代,三大发明为人类文明史增添了光辉,诗词歌赋及百家艺术的发展空前繁盛,文化革新、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都是对旧文风、旧体制、旧法制的扬弃和创新,充分体现了宋人开拓创新和与时俱进的思想。
二是顽强性。据考古发现,自唐时中原重镇汴州城因黄河泛滥淤埋,及至宋时皇城东京深埋地底,后人在原址不停复建,形成了“城摞城”的天下奇观。“河水淹不死、泥沙埋不住、战火烧不垮、灾难压不倒”的宋代文明,彰显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顽强向上的精神。
三是包容性。一方面是内容上的包罗万象,涵盖天文、地理、科学技术、民间技艺等,另一方面是文化的普适性强,上至君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都是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播者。正是这种包容性,才使得宋文化生命力异常强盛,经久不衰。
四是系统性。宋文化的系统性,体现在每一学科都脉络清晰,思想丰富,无论是发明创造,还是民间艺术;无论是文学艺术,还是宗教文化,都十分完善,自成体系。
1.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普及教育的教育意识
宋代对教育十分重视,导游在讲解中要弘扬宋文化尊师重教的传统。宋代学校教育异常发达,京师设有国子学、太学等等。宋仁宗以后,鼓励各州县兴办学校,至宋徽宗时期,全国由官府负担食宿的州县学生人数达到十五六万人,这种情况在当时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除了官办学校而外,私人讲学授徒亦蔚然成风,其中以书院的兴盛最为引人注目,闻名全国的有四大书院,即石鼓、岳麓、白鹿洞、应天书院,宋代的太学和各地的州县学、书院蓬勃兴起,其中,书院对后世的影响尤大。宋神宗时,在太学实行三舍法,即外舍、内舍和上舍的升级制度,这是中国以至世界教育史上的首创,实为现代教育分级制的先河,改革科举制度,为平民子弟跻身统治阶层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宋代重文兴教蔚然成风,由于印刷术的发展,如《百家姓》、《千字文》一类识字课本的流行,宋朝的教育较前朝有了很大普及,城乡出现了许多专职的教书先生,不少地区利用农闲举办冬学。
2.爱国爱家、忠君爱国的精神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败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严辞拒绝了敌人的劝降,斩钉截铁地说:“唯有以死报国,我一无所求。”他面向南方慷概就义了,给世人留下一首撼人心弦的《正气歌》。著名词人苏轼的词《江城子·密州出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北宋爱国将领岳飞在出征之前,岳母在其脊背上刺字“精忠报国”告诫他要忠君爱国,岳飞在收复失地、洗雪靖康之耻的志向难以实现,百感交集中写下了那首气壮山河的词《满江红》……宋代忠臣良将名人辈出,这些可歌可泣的人和事一直流传至今。在宋文化的导游讲解中,导游要把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介绍给客人,使客人在旅游的过程中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
3.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顽强向上的精神
据考古发现,自唐时中原重镇汴州城因黄河泛滥淤埋,及至宋时皇城东京深埋地底,后人在原址不停复建,形成了“城摞城”的天下奇观;“河水淹不死、泥沙埋不住、战火烧不垮、灾难压不倒”的宋代文明。导游讲解宋代建筑时,依据“城摞城”的天下奇观,揭示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顽强向上、百折不挠、勤劳勇敢的传统美德,使旅游者在旅游中受到影响和感染,进入人性升华的境界,使旅游的教育功能达到最大发挥。
4.勇于创新、开拓创新和与时俱进的思想
宋代科学技术无疑居于当时世界的最前列。两宋时代在科学技术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之大、之高,在中国历史上是罕有的。震惊世界的三大发明——火药、活字印刷和指南针,就诞生于这一时期。宋代的商贸都十分发达,到了南宋,贸易在国家经济地位中更重要,甚至可以说,南宋是靠贸易立国的。贸易的发展带动商业繁荣,商业繁荣又拉动手工业与规模工业的发展。宋代文化在哲学、史学、文学、艺术等各方面均取得了独具特色的成就。导游在讲解宋代科学技术的成就时,应大力弘扬宋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开拓创新和与时俱进的精神。
宋文化导游在进行导游讲解时,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或技巧,都必须以客观存在的景观为依托,传递正确的宋文化,切忌张冠李戴,杜撰史实。
导游人员的服务对象复杂,层次悬殊,审美情趣各不相同。因此,要根据不同对象的具体情况,在接待方式、服务形式、导游内容、语言运用、讲解的方式方法上有所不同。
导游讲解时贵在灵活,妙在变化,不同景点的美学特征千差万别,大自然千变万化,游览时的气氛、游客的情绪也随时变化,宋文化导游必须灵活地选择导游知识,采用结合实际的方式进行导游讲解。
导游在领悟宋文化的内涵和把握其现代价值的基础上,要使游客更好更深入地了解宋文化,还要善于根据宋文化的特点从以下几方面创新传统的导游讲解技巧:
宋文化博大精深,内容包罗万象,要针对不同的旅游动机、不同期望值、不同特点的旅游群体或个体,选好宋文化导游专题。例如宋代诗词文化专题;宋代民俗文化专题;宋代建筑文化专题;宋代书画文化专题;宋代英雄文化专题等等。而不同的专题又需侧重不同文化重点,例如接待宋代民俗文化考察旅游团,就首选清明上河园,作为宋代文化的主题公园,着重反映北宋民俗文化、市井文化和皇家娱乐文化,让游人步入园区,仿佛走进千年前的东京城,自然生出“一朝步入画卷,一日梦回千年”的感慨。清明上河园是按照1∶1的比例把宋代著名画家张择端的代表作、堪称中华民族艺术之瑰宝的《清明上河图》复原再现的大型宋代历史文化主题公园,园区占地面积500余亩,其中水面150亩,拥有大小古船50余艘,各种宋式房屋400余间,为中原地区最大的气势磅礴的宋代古建筑群。在园内放眼望去,城外小桥流水,杨柳拂面;城内烟雨楼台,繁华浓艳。在这里,游人可以划小船,绕石径,过曲桥,穿街市,登楼阁,听曲艺,看皮影,赏斗鸡……“一朝步入画卷,一日梦回千年”。对宋文化主脉的把握和深入挖掘无疑是清明上河园成功的重要因素——一方面以主题公园的形式在开封复原传世画作,融入了开封古城丰厚的宋文化底蕴;另一方面不断深入挖掘宋代的民间艺术,以宋文化为根基,从景区建筑设计、店铺设置、节目创编、沿街叫卖到商品交易、服装、道具都反映了北宋社会的真实面貌。
对于选中的题目,导游人员要善于挖掘其内部深层次的宋文化内涵。例如导游在讲解龙亭公园时,就可以借助宋代宫廷里发生的著名事件,如“杯酒释兵权”,更深入地讲解,当年赵匡胤采取这种“和”的方式与理念消除了内部可能发生的战乱,团结了将士,维护了社会稳定,推动了经济繁荣。旅游者通过观看蜡像不仅学习了这个成语,也受到了“和”的启示。所以,这个成语故事诠释得很好,也展现了深层次的宋文化内涵。
导游对宋文化的讲解贵在灵活,妙在变化,不同景点的美学特征千差万别,导游人员的服务对象复杂,层次悬殊,审美情趣各不相同,大自然又千变万化、阴晴不定,游览时的气氛、游客的情绪也随时变化,宋文化导游必须根据季节的变化,时间、对象的不同,灵活地选择导游知识,采用切合实际的方式进行导游讲解。
宋文化积淀深厚,导游在讲解中对于所见景物,如果就事论事,泛泛而谈,宋文化的潜在价值是很难表达出来的。导游要准确把握宋文化导游的切入点,善于借题发挥。开封城区的民居是河南民居的典型代表,保持了中原民居的传统风貌。这些民居建筑精良,且与大宋的历史息息相关。如具代表性的世间绝无仅有的、一条走出两位宋代皇帝和一位民国总统的“双龙巷”;据传直通皇宫,藏有宋徽宗与李师师幽会密道的“东西棚板街”,这些都是宋文化的“天然”博物馆,导游在讲解中要善于借助这些向客人讲解宋文化,多角度、多方面地展示其文化内涵。
[1]何玉荣.徽州文化的导游讲解艺术[J].经济研究导刊,2006,(20):33-34.
[2]李俊民,蒋氷华.旅游与导游[M].哈尔滨:哈尔滨地图出版社,2009:262-290.
[3]杜炜,张建梅.导游业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20-223.
G642
A
1673-0046(2011)05-018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