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当前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校本化

2011-08-15 00:49张向东曹晓东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9期
关键词:校本职业大学生

张向东,曹晓东

(1.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2.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特约论稿〕

浅议当前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校本化

张向东1,曹晓东2

(1.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2.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随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在各高校的普遍开展,由于学校情况不同、学生情况不同以及学生就业的领域不同等,高校在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一些问题也逐渐地显露出来,要解决好这些问题,高校必须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的基本原理与各校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校本化的发展道路。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校本化

在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与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意义就显得非常重要,但是我国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由于起步晚等诸多原因,仍然存在着“不及时、不到位、不合理”的现象,存在着针对性和实效性不足的问题。为了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必须立足我国高校的专业与学科特色、行业企业岗位的需要和学生的自身发展的需要,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校本化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校本化研究要坚持以学生个性健全和发展为本的指导思想,遵循以学生为本、综合性和校本化的原则,避免学科化、形式化和平面化倾向。论文拟就当前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校本化作一探索。

一、职业生涯规划与校本化

1.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

职业生涯规划(career planning)是一个由国外引进的全新的概念,又称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对自己一生连续担负的工作职业和职务的发展道路做出规划和设计。职业生涯规划包括个人一生中在各个阶段所选择的行业、在行业中具体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在职业队伍中担任什么样的角色,以及个人在一生发展阶段的职业变化和为实现职业目标而接受的各种教育和培训。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它与个人所处的家庭环境以及社会背景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由于个人发展的环境等未来因素的不确定性,职业生涯规划也需要根据个人的实际条件和具体情况,留有适当的变通空间。

2.校本化的内涵

校本化为舶来品,英文为“school-based”,是以学校为本,起初源于20世纪中后期西方提出的校本课程的概念,后来运用到校本研究、校本培训、校本管理等。校本化理论的提出,丰富了高校办学思想,在促进高校自主办学、特色办学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论文所指的职业生涯规划校本化教育均是指以特定的高校为本对国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标准的“改造”,以期更具实效性。

3.高校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校本化的内涵与意义

高校在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过程中,首先要坚持国家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基本要求,其次是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进行校本化“改造”。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校本化的实施过程也就是高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过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校本化也是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开发必须立足于高校,从高校实际情况出发,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选择和开发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课程资源。

目前我国高校的正规专业分为哲学、经济、法学、教育、文学、历史、理、工、农、医等12大类,各高校存在着不同的培养目标、办学特色与条件以及学生资源,同时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经济水平发展很不一致,对人才的需求不一,这就要求我们各高校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课程设置上有所区别、有所侧重。因此,将校本化理论运用到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中,有助于解决当前高校存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个性不足、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的问题。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校本化是以高校为本、以高校为基础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指立足于本校校情,在深入研究本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际,充分挖掘本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资源,组合本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素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高校自身特色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它是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个性化,是校本化内涵的拓展和完善。

随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我国各高校的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校本化实施逐渐进入高校教育的实践领域,成为高校推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创新、彰显高校特色的重要途径。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有两个因素对推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校本化实施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一个是高校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的整体规划,另一个是职业生涯规划课教师在坚持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基本原理和方法的情况下,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的“改造”。这两个因素对推进实践层面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高校在推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校本化的实践过程中也存在一些误区,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校本化实施的策略

2007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出了关于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课程目标是通过激发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促使大学生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并努力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提高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许多高校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校本化实施方面进行了非常可贵的探索,既实现了大学生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基本目标,又充分彰显了高校自身的特色,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但是,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校本化实施的过程中,也有一些高校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并由此导致行为上的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高校没有很好地落实国家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施的要求,片面强调所谓的“校本化”,甚至过于强调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校本课程的“改造”。但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校本化实施,其前提还是国家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基本理论与方法及实践要求的实施,而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校本开发。因此,高校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施过程中,首先必须保证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基本内容、结构、课时、目标等各方面的落实,然后才能根据高校的特点,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进行灵活化的处理。校本化实施决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基本理论、内容和结构等的调整和完善。

第二个方面是校本化实施没有体现高校发展的特色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不少高校在推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校本化实施的过程中往往照搬他人的经验,没有充分考虑本校的各方面特点而盲目效仿,结果导致既没有很好地落实国家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目标,又没有实现校本化实施的效果。在进行校本化实施之前,高校主管部门和参与教师应该深入研究自己高校的教育情况,抓住高校的特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校本化。

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校本化的实际操作过程中涉及到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个是从高校方面来看,主要是主管部门如何对职业生涯规划课事务进行领导;第二个是从讲授职业生涯规划课的教师方面来看,教师个人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如何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进行“改造”。

(一)高校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整体规划

高校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施的场所,主管部门应该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施负有决策、组织、安排以及监督等职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校本化实施是高校主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部门的重要内容。因为对具体高校来说,主管部门和教师要根据国家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所规定的课程结构、课时数,以及每学年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时总量,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制定自己的课程计划和教学安排。对此,主管部门负有很大的责任,体现了主管部门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施的领导权。因此,从高校层面上来看,为了推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校本化实施,还需要做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明确高校自身发展特色与方向,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校本化实施找准契合点。高校在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过程中,需要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以及自身所具备的特色和条件,使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施更好地适应本校的实际情况。这就要求课程实施既要体现国家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意志,又要适应和满足本校学生学习个性化的具体需求。高校不仅应该认真研究国家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要求,而且要分析本校各专业与学科的特点,制订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施计划和管理制度,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施和学生发展进行深入和精确的评估,这样才能使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校本化取得较好的实效性。

2.深入研究和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发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课程资源。充分利用图书馆、网络室、校外实践基地等硬件条件,挖掘已有的可利用课程资源,使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校本化实施更具科学性和实效性。同时,高校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网络开发课程资源,从而提高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实施的个性化程度。

3.努力调动教师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形成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创新的氛围和合力。要让教师充分理解国家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意图和目标,深刻认识到增进师生之间交流以及实施个性化、创造性的教学对提高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校本化的重要性。

4.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校本化实施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实施的过程是一个不确定的过程,尽管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实施的管理不可能也不应该完全做到规范化和程序化,但是为了落实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主管部门必须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施进行必要的管理和监控。主管部门在领导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施的过程中,不能过于强调刚性的管理,如经常性地进行检查、通报等,而是要注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管理的灵活性和弹性,尽力帮助师生解决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施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的主管部门要认真地在以上几方面提供必要的组织和制度保障,为推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的校本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和创造有利条件。

(二)教师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的“改造”

讲授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师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直接实施者,教师对国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标准的“改造”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校本化实施的直接手段。由于各个授课教师有着不同的生活背景、不同的教学风格和不同的个性特点等方面的原因,导致教师对职业规划教育课程进行增加、删减部分内容变得较为普遍,所有这些“改造”大都是无意识进行的。因此,高校积极鼓励和倡导教师有意识地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进行开发“改造”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将促进教师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改造”由自发行为转变为自觉行为,同时形成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进行开发改造。

高校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施的具体过程中,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基本内容进行框架之内的校本化“改造”也是教师课程运作的重要内容。各高校在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施之后,为了提高课程的适应性,让课程真正有利于促进学生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内容,同时让学生开始对自己的未来进行合理规划,达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教师需要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部分内容进行灵活处理。由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不具备像语文、数学等这些学科课程一样的知识逻辑体系,很多高校不知道如何去落实和实施,还是在沿袭以前进行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方法。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应该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进行校本化的“改造”,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发展需要,结合高校的传统和优势,充分利用高校所能利用的资源,以灵活多样的方式予以实施。这样,教师不仅是在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这一课程,而且也根据高校自身的特点对其进行了校本化的处理。

当然,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高校层面的校本化实施和教师层面的校本化实施并不是截然分开的。一方面,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最终实施者是教师,高校更多的是为教师的创造性实施课程提供宏观指导和外部支持;另一方面,教师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校本化实施也为高校层面的课程决策、课程规划提供了新的依据。

总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校本化实施可以使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更好地适应不同地方、不同性质高校的特殊教育条件和具体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可以更好地实现国家要求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意图和教育价值。此外,由于高校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校本化实施的实践场景,因此,各高校以往在教育中的各具特色的创新方法和创新因素也可以很好地融入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校本化实施当中,推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校本化更好发展。一方面,高校落实了国家对高校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求;另一方面也是高校发掘自身资源优势,体现高校发展特色,丰富自身办学思想的过程。显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校本化实施这种“自下而上”的实践创新可以很好地弥补“自上而下”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变革的不足,为国家对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扎实实施、高校教育的个性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1]刘红梅.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增强大学生就业指导针对性[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

[2]吕广文,蒋学先.论高校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意义和举措[J].高教论坛,2010,(9).

[3]崔福生.高师院校校本化德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1).

G76

A

1673-0046(2011)09-0001-03

猜你喜欢
校本职业大学生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职业写作
大学生之歌
我爱的职业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