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无政府状态之谜

2011-08-15 00:43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现实主义建构主义主义

施 洁

(华中师范大学 政治学研究院,湖北 武汉 430079)

国际无政府状态之谜

施 洁

(华中师范大学 政治学研究院,湖北 武汉 430079)

国际无政府状态是国际政治理论的重要概念之一,也是各大国际政治学派争论的焦点。西方国际政治的三大学派以此为基础建构了不同的国际政治理论。在本体论、认识论和研究范式上的不同是导致这一结果的重要原因,理解它们之间的不同对于研究国际政治理论大有裨益。

无政府状态;物质主义;理念主义

在国际政治中,国际无政府状态是几乎所有理论展开的基础。对它的不同解答,必然建构和推演出不同的理论结果。西方国际政治理论的三大学派,即新现实主义学派、新自由制度主义学派和建构主义学派是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和解答国际无政府状态的,因而必然在理论上出现分歧。

一、三大学派的理论分歧

新现实主义认为,所谓国际无政府状态这个谜题,并不需要过多的解释和考虑,它是先验的存在的,是生存在国际舞台上的国家根据实力强弱而自然产生的一个结果。在这样的环境中,各个国家都生存于自助的逻辑和安全困境之中,他们更加关注相对收益。所有的这些因素都对合作产生了阻碍作用,因此,冲突和战争是国际政治的主要特征。

新自由制度主义也认同国际无政府状态的存在,只是在如何理解上与新现实主义存在分歧。它认为,国家是理性的行为体,在理性指导下认识到互相合作才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最佳途径。此外,随着各种各样的国际行为体纷纷出现,并且一些国际行为体的作用日益突出,就会使得国家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相对下降。同时,国家在国际交往中并非如新现实主义所说的那样重视相对收益,相反,更加重视绝对收益,这就减少了国家间合作的阻碍。正如基欧汉所述:“有关国际合作的一切努力都是在某种制度背景下进行的。只有当最低限度的制度结构支持合作时,合作才会发生。”[1,p113]

在上述两个学派都把国际无政府状态当作国际政治理论的预设和思考的逻辑起点时,建构主义却宣布国际无政府状态的存在本身就值得质疑,它并不是理所当然的先验的存在,即使有也是国家互动实践的产物。至此,被上述两个学派当作自然状态的国际体系无政府状态,在建构主义看来,就变成了人为的观念的产物。同时,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不同互动就会产生不同的文化。温特将无政府文化归纳为三种,即霍布斯无政府文化,洛克无政府文化和康德无政府文化。这样,通过对国际无政府状态的重新解释,原来所谓固定不变的东西被动摇了。

二、三大学派理论分歧产生的原因

在建构无政府状态理论时,由于三大学派在本体论、认识论、研究范式方面的不同,必然导致理论上的分歧。

三大学派的理论在本体论上存在着分歧。新现实主义强调权力,所谓利益都是由权力来界定的。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政治、军事等客观的物质性权力的存在是至关重要的。在对无政府状态的界定中,新现实主义强调能力分布对国家行为的影响,认为无政府状态的客观存在导致了自助的逻辑和安全困境以及国际冲突的本质。可见,新现实主义是一种物质主义的反映,是物质本体论。新自由制度主义在对无政府状态的界定中,强调国际制度的作用。而国际制度事实上是各个国家之间权力或者说是国家实力对比而产生的一种结果。因此,并不能简单地说国际制度是完全的非物质的,是理念主义的表现。新自由制度主义与新现实主义一样也是一种物质本体论的表现。在建构主义对无政府的界定中,强调主体身份、认同、观念的作用,认为是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了无政府状态,无政府状态的存在并不是理所当然的。毫无疑问,这是一种典型的理念主义认知,是理念本体论。

三大学派的理论在认识论上存在着分歧。所谓认识论,在三大学派的理论建构中,就是通过什么渠道或者方法来解释国家政治。这样的渠道有两种——实证主义和后实证主义。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制度主义认为无政府状态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学者们可以通过对国际政治事件、现象等的观察以及经验来解释和说明某国际政治事件所导致的后果,并通过一系列的相关理论对其证实或证伪。他们强调在国际无政府状态这个大前提下的国际政治,而不讨论无政府状态的来源,是整体到个体的分析视角。建构主义并不赞同以上的观点,认为国际无政府状态是国家造就的,是国家在互动的实践中建构起来的,强调互动的过程。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建构主义认为,对无政府状态或者其他国际政治理论研究并不必然要从现状开始分析,通过研究者的学习、理解以及理论的推演也可以最终得到科学的国际政治理论。

三大学派的理论研究范式也存在着分歧。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制度主义都遵循理性主义的研究范式,在逻辑上倾向于用因果关系来解释国际政治,认为国家的一系列行为是基于先验的国际社会无政府状态这一原因的结果。所以,在理论的建构过程中,主张用无政府状态这一解释变量来解释所要研究的客体。建构主义范式则不同,强调解释变量本身就存在于解释客体之中。无政府状态既对国家的一系列行为产生了影响,又是由国家的一系列行为造就的。

三大学派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自己对无政府状态的理解。对于它们之间的关系,韦伯指出:“新现实主义无政府的逻辑是结构,导向冲突;新自由制度主义无政府的逻辑是过程,导向合作;建构主义的无政府没有逻辑,无政府是实践的结果,是国家制造了它。”[2,p63]虽然三大学派在对无政府状态的理解和阐述上各有不同,但都对进一步研究国际政治,理解国际社会运行的规律有启发作用。

三、三大学派关于无政府状态假设的意义

新现实主义学派代表华尔兹,在阐述国际无政府状态时提出了“国际结构”概念,这一概念的提出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思考国际政治的全新路线,也使得国际政治的研究变得更加严谨,对人们从体系的层面去审视国际政治具有非凡的意义。在作出了国际无政府状态的假设之后,分析和解释国家行为、国际结构的变化就变得更加的简约合理。但是,由于在理论建构过程中,华尔兹抛弃了一切难以客观和精确测量的因素,使得他的理论在解释国际政治现实,特别是世界经济变化和国际组织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时显得格外无力。

与新现实主义相比,新自由制度主义认为,由于国际制度等有利因素的存在,国际合作成为可能。这样一种认识和阐述使得政府状态变得没那么极端,理论的建构也更加贴近现实,更能有效地解释如欧洲一体化进程不断加深等国际关系领域出现的新问题和新动向。而建构主义对无政府状态的全新阐述,宣告了一个新的无政府状态的到来,打破了原有理论建构的基础,使人们看到了一个充满生命力的国际社会,也使对国际政治理论的研究有了一个新的切入点。

从国家追求权力并且国际社会充满冲突,到通过建立国际体制增进合作,再到建立共有观念,无政府文化多样化,在对国际无政府状态的分析和相关理论的考察中,国际政治理论推演的内在逻辑更加清晰,国际政治理论不断完善。

作为一个基础性的理论,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状态为国际政治的研究和理论发展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起点,各大学派皆在此基础上构建自己的理论大厦。但是,国际社会不是静止的,人的思想不是静止的,理论亦不是静止的。通过不断深入的研究来推动无政府状态理论的发展,对于进一步研究和理解国际政治理论,厘清国际政治理论建构的逻辑脉络无疑仍具有重大的意义。

[1] 罗伯特·基欧汉.苏长和,译.霸权之后:世界经济中的合作与纷争[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2] Webar, C.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y: A Critical Introduction[M]. New York: Routledge, 2005.

[3] 肯尼思·华尔兹.信强,译.国际政治理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4] 宋秀据.西方学界对“国际无政府状态”的新解读[J].社会主义研究,2007,(2).

(责任编辑、校对:孙尚斌)

The Enigma of International Anarchy

SHI Jie

(Institute of Politics, Huazhong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9, China)

International anarchy,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oncepts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theories, is the core concept of all schools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On the basis of this, three schools of western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construct the different theories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The differences among ontology, epistemology and paradigm are the important reasons that different schools have different theories. Therefore understanding the differences of them have great significance in researching international politics theory.

anarchy; materialism; idealism

2011-03-12

施洁(1988-),女,河北邯郸人,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国际政治。

D80

A

1009-9115(2011)04-0098-02

猜你喜欢
现实主义建构主义主义
“建设性”法律现实主义——对卢埃林法律现实主义的另一种解读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计算机教育
自然科学与“现代现实主义”——19世纪现实主义再阐释
新写意主义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近光灯主义
这是一部极简主义诠释片
建构主义学习设计六要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冬日 新碰撞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