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娜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国际学校 天津300456)
浅谈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
虞娜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国际学校 天津300456)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不仅带动和促进图书馆数字化,而且给图书馆的工作方式、工作内容和管理体制带来重大变革,这对于长期以来熟悉纸质资料管理的图书管理人员来说是一个巨大挑战。为此,图书管理人员应适应时代变化,转变服务观念,通过终身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数字化图书管 信息传播 数字化教育 终身学习能力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传统图书馆逐步向数字图书馆转变。为了不断满足读者的需求,图书馆应不断引进并整合先进的科学技术,加快人工智能和信息服务的融合,通过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水平积极地为用户提供完善服务。
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不同,数字图书馆是以组织数字化信息及其技术进入图书馆并提供有效服务,主要表现在信息存储、处理、检索、传递、管理等方式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以数字资源的制作、存储、管理、传输和服务为主要特征的数字图书馆,涵盖多个分布式,其大规模、可互操作的异构多媒体资源库群,可面向社会公众提供全方位的知识服务。它是文化产品的网络商务平台,是一个网络应用系统的数字信息资源基础数据库,这个库存有声音、文字、图像等信息。它是分布式的,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跨库查询,它的信息组织是按统一标准组织有序的电子信息;它运行高速宽带网络,将采用数据仓库、数据挖掘、数据推进等高新技术,为读者提供方便、快速、全面的服务;它是一个分布式的图书馆群体、数字化多媒体信息库,是与平台无关的数字化资源集合,具有强大的信息传播与发布功能。可以说,数字图书馆将实现对人类知识的普遍存取,并最终消除人们在信息获取方面的不平衡,是面向未来互联网发展的信息管理模式。
人力资源,即数字图书馆的专业人员、管理人员及其后续储备人才,是建设数字图书馆的关键。建设数字图书馆必须确立“以人为本”。传统图书馆工作的基本模式是人与书的结合,或者说是以书为媒介与读者的结合,也就是人与人的结合。而数字图书馆工作的基本模式是人与计算机的结合,也就是所谓的“人机结合”,工作人员通过计算机和计算机通讯网络来获取或提供信息服务。因此,数字时代图书馆员既要有扎实的传统图书馆学知识,又要兼备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知识,并要通晓知识产权(版权)保护和网络安全维护知识。由于我国图书馆数字化起步较晚,计算机在全社会普及率不是很高,目前,图书馆工作人员中非图书馆专业者较多,而懂信息技术者较少。要实施数字化建设,必须要加强人力资源建设。一方面要注重对现有人员的信息素质培养,另一方面,要花大力气培养一批能驾驭计算机开发、运行管理和维护的人才,并配备一定的知识产权方面的专业人才,为图书馆的数字化改造、信息化发展和网络化管理作好人力资源的准备。
资源数字化建设包括馆藏资源数字化和社会资源馆藏化。馆藏资源数字化,就是对图书馆的馆藏资源进行数字化,建立个性化的数据库。社会资源馆藏化,指对社会上已数字化的信息资源进行收集、整合和利用,大力拓展网上资源,通过对信息的搜索、跟踪和过滤,将有关资源分门别类地加以组织,供读者使用。
由于网络化时代对图书馆馆藏及服务特色的要求将会更为迫切,也使其规模效益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网络环境下文献资源共享将进一步强调各馆的馆藏,以增加自身的吸引力,确立自己在网络社会的地位。因此,就需要开发网上特色信息源,形成自己的特色馆藏,同时将自己的特色馆藏数字化,加入全国性的数字图书馆群,将图书馆的读者服务手段由一般的常规化服务向特色化服务转移。为此,馆内在硬件设备上需引进文献数字化加工系统和全文数据库开发软件平台,进行数字化文献的扫描、标引、制作工作。利用馆藏一次文献,进行二、三次文献的加工,开展定题、专题、课题等信息服务,充分发挥文献资源的优势。开展特色电子文献服务,将会更好地满足网络社会读者日益个性化的应用需求。此外,在网络信息资源和馆藏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建设中,应加强横向学习交流与协作,发挥图书馆界的整体优势,走“分散建库、集中连库、分散服务、资源共享”的联合建库道路。这样,既可以节省人力,降低成本,避免重复劳动,又可实现网络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
观念转变是图书管理人员适应信息技术时代特点的关键。首先,要转变角色观念,过去图书管理人员一直担当信息整理与保管员的角色,随着图书数字化带来网络用户所占比例的增加,任何一个上网者都可能是数字图书馆资源的潜在用户,只有经过精练、有序、有针对性的信息才能吸引其成为现实用户(读者)。为此,图书管理人员应充分利用网络的便利,及时、广泛地传播电子图书,并承担起网海导航员的角色,为用户指引正确的数字图书检索方向。其次,要转变服务观念,图书馆的各项工作是围绕着服务读者展开的,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服务读者的工作从内容到形式都需要创新和发展。与电子技术相伴而生的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光盘技术、多媒体、网络技术、数字技术等信息技术构成的现代化图书馆,使以提供文献为主的服务功能延伸为以向社会提供各类型载体的知识、信息为主的服务功能,使读者工作从以中介性质为主的被动服务方式转化为参与性的主动服务方式,使读者服务的组织形式从集中、单一形式转化为分散、多元化的形式。因此,旧的坐等上门的被动服务方式已不适应数字图书的发展要求。图书管理人员在进行信息服务过程中,应以读者的信息需求为出发点,更多关注用户的需求特点,研究如何利用网络资源,收集、加工、组织、存贮、链接传送和开发利用,根据不同用户的不同心理、习惯、能力采取不同的服务方式和手段。
信息技术时代图书馆对图书管理人员素质的要求是建立在数字化信息素质基础之上的,各项职业技能也是如此。图书管理人员只有具备现代信息技术素质,才能在信息技术时代顺利地进行信息处理工作。为使图书管理人员成为数字化信息技术时代合格工作者,必须对他们进行数字化信息素质教育。数字化信息素质教育的内容包括数字化信息意识、数字化信息道德、数字化信息能力、数字化信息觉悟、数字化信息观念、数字化信息心理等。在此主要论述前3方面内容。
3.2.1 数字化信息意识教育 图书馆员数字化信息意识表现为馆员对数字化信息的敏锐度,捕捉、分析、判断和吸收信息的自觉程度。图书馆员作为信息的传播者和教育者,要在长期的学习和工作实践中逐渐形成对信息重要性的认识,培养自身在信息活动中的独立性、自主性,并最终形成一种信息主体的精神,形成敏锐的信息意识,对发现和传递信息形成一种积极的应对态度,为用户提供卓越的数字化信息服务。
3.2.2 数字化信息道德教育 数字化信息道德是指馆员在整个数字化信息活动中具有的道德。其内容主要包括:尊重他人知识产权;正确处理数字化信息创造、数字化信息传播和数字化信息使用三者之间的关系;恰当使用和合理发展数字化信息技术,不非法摄取他人的秘密,不制造和传播伪劣数字化信息等。对图书管理人员进行数字化信息道德教育,就是要学习、了解数字化信息社会应遵循的法律法规,自觉抵制违法数字化信息行为,随时以道德准则来规范自身的数字化信息行为,预防在数字化信息收集、加工、传播过程中发生泄密、犯罪等问题。
3.2.3 数字化信息能力教育 数字化信息能力是指数字化信息知识和技能。随着图书馆向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发展,图书管理人员的工作应该延展至包括从各种服务和媒体中存取、评价、使用和传播数字化信息。这就要求图书管理人员学会对数字化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要建立和掌握数字化信息源,掌握数字化信息检索的技术、方法、途径;能指导用户使用各种数字化信息源和数字化信息技术找到必要的信息;了解数字化信息分析研究及成果评价的程序、方法,使之成为具有科学价值的新信息并传递和交流。
3.2.4 培养终身学习能力 信息时代知识更新的周期大大缩短,据美国工程师协会对108个专业的41万名大学毕业的工程师的测试统计,现代科技人员知识老化和陈旧的速度是:从大学毕业后,每年有5%的专业知识变得陈旧,也就是说10年左右时间被淘汰的知识将达50%以上。这就意味着学习不再只是一个人在学生时代的天职,而是人一生的需要。终身学习的过程就是进行信息的获取、理解、转化并生成新信息,信息素质是终身学习的前提条件。图书管理人员只有掌握正确的获取数字化信息、创造数字化信息的方法,才能提高获取与创造知识的能力,才能使学习不再受时空的限制,自由地进行知识的整序、分析、研究和利用。目前我国图书馆专业人员大专以上学历比重虽占70%以上,但由于知识老化,缺乏高层次数字化信息开发知识、管理知识和计算机知识,外语水平偏低,因而只有通过终身学习获得敏锐的数字化信息意识和较强的数字化信息能力,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和途径,提高业务技能,才能实现自我完善,胜任新时代数字化信息服务工作。
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不仅给图书馆业带来一场革命,而且也为文化传播打开了新的电子时代的大门。数字图书馆的数字化馆藏凭借高新技术,可以经济、快速地传播,方便地被人们所利用,从而不断地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成为今后经济和文化的载体和催化剂。因此,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不仅是潮流和信息技术革命的必然产物,也应该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引领文化大发展的先锋。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为了实现更广阔的资源的共享,在建立完善网络安全系统的基础上,必将形成数字图书馆的资源共享,这也是未来数字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和目标。■
[1]王玉兰.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探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18):139.
[2]王春生.关于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几点思考[J].晋图学刊,2002(4):32-34.
[3]何晓红.对数字图书馆若干问题的探讨[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3(5):12-13.
[4]徐欣禄,钟琼.广西桂林图书馆“共享工程”资源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图书馆界,2004(1):44-46.
2011-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