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发展”的科学内涵

2011-08-15 00:48唐霄峰
特区实践与理论 2011年4期
关键词:和谐发展统一政治

唐霄峰

“和谐发展”的科学内涵

唐霄峰

一、要实现发展过程中社会基本结构的和谐

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的社会结构,人类社会的基本结构是由社会经济结构、社会政治结构和社会文化结构组成的。社会经济结构是指一定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特定社会的最基本的结构,是该社会的经济基础,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社会政治结构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结构之上的政治法律设施、政治法律制度及其相互关联的方式,包括政党、政权机构、军队、警察、法庭、监狱和关于政权的组织形式以及立法、司法、宪法的规程等。社会文化结构是指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包括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两个方面,社会文化结构建立在社会经济结构基础之上,受制并服务于社会的政治结构。实现社会基本结构的和谐发展,是科学发展观关于和谐发展思想的首要的、基本的内涵。

第一,在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必须努力实现社会经济结构、社会政治结构各自内部以及两者之间的协调统一、共同进步。一方面,要坚持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上的和谐的经济关系,逐步形成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劳动关系、所有制关系、分配关系和消费关系,实现社会经济结构内部的协调统一和健康发展,巩固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要在此基础上,积极推动社会政治结构的协调发展,从而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协调统一发展。不仅如此,还要积极推行政治体制改革,积极探索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经济结构相适应的政治发展方式和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政治发展模式,确保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速度更快、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的发展,从而实现社会经济结构与社会政治结构的协调统一。

第二,在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必须努力实现社会政治结构和社会文化结构的协调统一、共同发展。一方面,要坚定不移地发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努力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协调统一,积极推动中国社会政治结构协调发展。另一方面,要积极促进社会文化结构协调统一。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上,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方向,大力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谐文化和文明风尚,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再一方面,要积极推进文化创新,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发展的要求,构建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一步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推动和谐文化建设与党领导下的民主法治相协调,以民主政治激发民族文化创造力、增强民族精神凝聚力,促进社会文化结构与社会政治结构的协调统一。

第三,在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必须努力实现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文化结构的协调统一发展。一方面,要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基础上构建和谐的经济关系,巩固社会经济基础。另一方面,要努力实现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文化结构之间的协调发展。要坚持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社会经济结构不断协调进步的基础上,积极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并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进步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结构不断进步。

二、要实现发展过程中生产、生活、生态之间的和谐

为实现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确保国家长治久安,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局面,党的十七大要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中生产和生活,实现社会永续发展。”

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三者之间的和谐,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从外延式的资源型、重物质资本投入型、环境污染型增长模式到内涵式的效益型、重人力资本投入型、环境保护型增长模式的根本转变,加快构建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人民生产生活造就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由于我国在发展过程中过分依赖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加上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人力资源短缺、技术和管理水平跟不上等原因,造成经济增长代价巨大,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目前,我国在生产发展过程中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严重超标,大大超过环境自身的净化能力,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噪音污染、生活垃圾污染、水污染十分严重,危险性垃圾、持久性有害污染物危害严重,自然灾害逐渐加重、生态服务人类的功能日渐退化、生态系统越来越不稳定。生态环境问题相当突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面对这些矛盾和问题,科学发展观提出了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基础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努力在发展中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三者之间的协调统一。

在发展中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三者之间协调统一的途径:首先,要正确把握人口、资源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有效控制人口增长,不断提高人口素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节约开发利用能源资源,有效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率,逐步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加大对主要污染物排放的控制力度,有效控制环境污染,尽快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三者的协调统一。其次,要正确把握发展速度与质量和效益之间的关系。在以往的发展中,由于片面追求发展速度,忽视了发展质量和效益,出现“经济发展一条腿长、社会和人的发展一条腿短”的问题;另一方面这也带来了能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严重、生态出现危机,形成经济虽然有增长、但质量不高、效益低下的尴尬局面,使生产、生活、生态之间产生了严重的矛盾。科学发展观提出:发展既要追求一定的速度,更要有较高的质量和较好的效益,坚持速度与质量和效益的协调统一;这种又好又快的发展,才是科学的发展,才是符合人民愿望、合乎时代要求、顺应世界大势的发展。另外,还要正确把握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之间的关系。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对能源资源的消耗是无限的,而自然资源能源却是有限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在发展中只顾眼前、不顾长远,片面追求发展速度、忽视能源资源节约有效利用,给自然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危机。这是当今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在面临的严峻问题,更是中国这样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思路,就是要求在当前发展中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注重发展质量和效益,培养环境友好型消费模式,有效节约利用能源资源,注意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确保生产、生活、生态的协调统一,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要实现发展过程中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内在和谐

和谐发展既包括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也包括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是两种和谐的内在统一。人与社会的和谐意味着,在实现发展的同时,合理的制度设计能够吸纳与整合更广泛的社会力量,能够维护和保障人与人之间的融洽关系,能够有效培植与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要求人们在利用和改造自然、实现发展的过程中,能够保持环境友好与生态良好,能合理永续利用自然资源。如果说人与社会的和谐是和谐发展的内在目标,那么人与自然的和谐则是人与社会和谐的重要前提条件。

在发展过程中形成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实现和谐发展的内在要求。一方面,实现和谐发展,是针对发展过程中各种人际不和谐的现象提出的。另一方面,在本质上,发展中的“和谐”本身就内含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理想的社会关系。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既要大力鼓励和倡导人们积极投身和参与市场竞争,尽量发挥各自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追求自身的合法利益,也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大力提倡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良好风尚,特别是要尽可能地救助贫困群体和弱势群体,使其真正感受到来自社会与他人的温暖和帮助,从而有效地增加社会总福利和人们的幸福感。

人类历史上的无数事实表明,如果不能在发展过程中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就必然危及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使发展的可持续性受到影响。如果在发展的过程中不能有效节约和开发利用能源资源,不能有效地保护好自然生态环境,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只能成为空话。实现人与自然之间在发展过程中的和谐,就要科学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坚持按自然规律办事,更加科学地利用自然,坚决禁止各种掠夺自然、破坏自然的做法。要引导全社会树立节约资源的意识,形成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良好风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自然系统的良性循环。只有使人们在生态良性循环的环境中生产与生活,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才能真正实现和谐发展。

深圳市社会科学院)

猜你喜欢
和谐发展统一政治
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统一的着力点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碑和帖的统一,心和形的统一,人和艺的统一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统一数量再比较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慢生活:快节奏时代的减压良方
加强校园人本管理 营造和谐育人氛围
坚持“四纳入” 实施“四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