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 云
U盘稿在科技期刊中的编辑与校对
岳 云
根据U盘稿的特点和科技期刊编辑工作的实际,提出了编辑和校对工作的一些思路、方法。
科技期刊;编辑;校对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电脑走进了千家万户,中文录入工作再不需要配备专人,录入方式也出现了多样化,投稿方式也从作者自己送编辑部变成网上投稿或U盘投稿。作者投稿方式的变化,使得编辑与校对也出现了一些微妙的变化。笔者就自己的工作实践谈谈如何提高编辑在编辑加工和校对中的效率。
第一,U盘稿同手抄稿相比,具有清晰、整齐、易辨认的特点。特别对科学技术方面的稿件,如易出错的外文字母和希腊字母(a和α,B和β,r和γ,u和μ,v和υ,p和ρ等),容易和字母混淆的数学符号(如×和X,∪和U,∨和V等),不易分清的大小写字母(如P和p,O和o,S和s,C和c,W和w等),以及外文字母的正体和斜体,在U盘稿上都非常清楚,从而降低了差错率。而手抄稿则需要仔细认真阅读全文,前后对照才能分辨出来,而对于字迹潦草的稿件就更难上加难,给编辑和校对带来不方便,而且容易出错。
第二,U盘稿的缮写更加规范。文章大小标题的字体、字号的排版基本符合编排规范的要求,文字、数码统一,无倾斜、倒置现象,版面美观大方,图、表、文字能相互对照。
第三,U盘稿便于编辑加工。主要是编辑在加工时增删、调整位置和改动文字方便、快捷,只需用鼠标和键盘就可以。一篇稿件通过专家最终审核后,编辑就可在电脑上进行文字加工,从而可以使编辑和校对工作的一部分合为一体,这样既减少了印刷厂录入排版的工作量,又相对减少了校对工作量,因为校对的一部分工作在编辑加工时已做,也就减少了校对的次数。
U盘稿对于编辑和印刷厂都有很多优点,但仍然存在很多不方便的地方。大多数作者所交的U盘稿一般采用的是Word排版系统,很少有用方正排版系统的,而这两种排版系统不能相互兼容,这样表格、图片、公式、符号就不能被完全转换,仍需要编辑重新做表、录入公式、符号、排版图片,给编辑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如果编辑完全在电脑上进行稿件编辑加工,一方面精力集中在稿件上,另一方面还要将精力放在电脑的操作上,从而增加了编辑加工疏漏的可能性。因为这样或多或少地影响到编辑思维的广泛性和深入性,使编辑的思维有被打断的可能,最明显的表现是编辑对文章的结构、字句的斟酌不能连续和深入。
②编辑在电脑上长时间进行编辑加工工作,由于显示器的辐射即光线的变化对眼球产生一定的刺激,这样就对视神经造成疲劳,影响文字加工的效率。作者自己编排的稿件,特别是煤炭技术类的稿件,作者一线工程技术人员较多,很少有坐在办公室斟酌语句的时间,也就很少注意字母、符号的大、小写和正、斜体,作者尽管进行了校对,结果仍有漏句、漏字、公式排错的现象发生,这些情况编辑有时在电脑上很难发现,现在成了U盘稿中最大的通病。
在U盘稿编辑加工之前,必须经过专家的审核,而且是经过作者修改后提交编辑部的,并且在交编辑部时必须同时有U盘稿和纸样稿。这样做的目的是便于编辑工作时能相互对照。在编辑加工之前,首先要对U盘进行查毒和杀毒处理,以免编辑部电脑中所存文件被毁坏,使之不能正常工作。因此,编辑部的电脑上首先必须安装杀毒软件。对于新接收的U盘稿,可先用杀病毒软件进行处理。把对外来U盘进行病毒检查和杀毒处理作为一项常规程序,还要适时对杀毒软件进行升级,这样才能使编辑部的电脑不受病毒侵扰,保证编辑工作的顺利进行。对于U盘稿的编辑加工,不仅是对文字、字号、字体的加工,而且图、表、公式也要加工。如一篇稿件文字已编辑加工完成,结果图从U盘稿或其他地方中插入时带进病毒,那么这篇稿件就可能都感染了病毒,甚至整个电脑也会中毒。
技术加工就是编辑根据期刊编排规范和期刊自身的特点对文章的字体、字号、各级标题的序号、文后参考文献的序号、规范、图表的标题等的加工。对科学技术期刊来说,为了使标题既醒目又美观大方,各级标题应使用大于或等于正文的字号,字体一般为黑体。各级标题所占行数由标题级数来确定,一般一级标题占5行,二级标题占3行,三级标题占2行。各级标题的字体可根据各个编辑部的具体情况自行规定,但一般用黑体或宋体。表一般按照三线表的要求来处理,表题的字号用小于正文的小五号黑体,公式中字母符号的正、斜体也要在电脑上标出。在处理技术性图表时,从版面结构上要做到大小适中,规范齐整,均匀悦目,搭配恰当,使之错落有致。尽量避免过多转文,基本排除排文倒转现象。
文章内容的加工,主要是对文稿的政治性问题、科学性问题、保密性问题、标题、文章的结构、语法修辞、错别字的纠正、标点的订正等。文稿的政治性、科学性、保密性的加工,要求编辑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进行全面的处理,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等。有时甚至还要调整文章的结构,这一部分内容可直接在电脑上运用鼠标进行剪切、复制、粘贴、删除。对于语法修辞、错别字、标点符号的错误,要求编辑在通读的过程中,逐字逐句地修改、加工,对发现的问题要进行替换修改。
对于U盘稿的加工,除文字在电脑上加工外,还要在纸质稿上进行对照(特别是数学、物理、化学方面有公式和数据图表的文章),主要是字母符号的正斜体、图表的位置、数据的准确性等,使纸质稿与U盘稿相互对应,以便于后期的校对工作。
校对是出版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校对质量是构成出版物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校对是编辑工作的继续。
第一,U盘稿的纯文字校对只需采用通读的线性的校对方法,看转换后的字体、字号,各级标题的字体、字号是否漏改、错改,各级标题是否连续。对于漏改的内容很容易校正,对于错改的内容仍然需要编辑用点教的方法来处理。对于有公式、符号的稿件,更应如此。如稿件中的英文字母“a”和希腊字母“α”,在一篇文章中同时多次出现时,若只给一个命令将“a”替换为“α”,则会出现全部替换的结果,这样就会出现一些新的错误。因此,编辑在校对时要特别注意一些相似的字母和符号。
第二,编辑在校对时要注意对字母正、斜体的校对。在科学技术期刊中,正、斜体的不同,所表达的意义就不同。如“V”正体时为电压的单位,斜体时则表示体积。还有字母a,大写为电流单位,小写为年的单位。英文摘要中的数学公式只能排成斜体,其他英文单词则为正体。
第三,U盘稿的校对要特别注意数学公式、化学结构式、物理表达式的校对。对于这部分内容的校对,要与纸质稿相互对应。要注意数学公式中字母符号的上下标、公式和化学反应式的转行、重叠、重排现象等,因为这部分内容是最容易出错和最难校对的。
第四,U盘稿的校对要注意图表的位置。U盘稿的图表,有时作者由于图表较复杂,为了省时好做,图画得很大,线条很粗旷,标注也很粗笨,与排版规范和要求有一定差别,这就要求编辑在加工时特别注意使图文相互对照,图表做到大小适中、线条粗细合理。一般情况下,科学技术期刊图表的要求都采用串文排的方法,有些图表位置由于在一页的底部而不能排下时,就需要调整位置,使其美观大方。
第五,随着电脑辅助校对系统的进一步完善,编辑人员应根据自身条件,掌握电脑校对方法作为人工校对的补充,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校对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当然,编辑在电脑上编辑加工也为校对工作减少了负担。
总之,对于U盘稿的编辑和校对,是编辑必须做的工作。对于稿件的加工可能比较繁琐,若能够按照编排规范的要求逐项在电脑上和纸质稿上进行加工处理,达到“齐、清、定”的要求,这样在校对时就比较容易,并且基本上省却了录入排版的工序,相对来说减少了校对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从而缩短了出版周期。
Editing and Collating of Usb Paper in Sci-tech Journals
Yue Yun
This paper presents some ideas and methods of editing and collating work according to the features of Usb paper and the editing of sci-tech journal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ournals;edit;collate
G237.5
A
1000-4866(2011)03-0041-03
岳云,女,现在大同煤矿集团公司技术中心工作。
2011-05-05
2011-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