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素娟
在线学习社区的组织气氛探析
□ 杨素娟
组织气氛是组织的一系列内在特征。在线学习社区的组织气氛是网络教育学习者的隐性学习动力来源,与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学习绩效、学习满意度息息相关。本文以文献调研为基础,首先梳理了组织气氛的定义与内涵,指出了组织气氛、心理气氛与课堂心理气氛的异同,探讨了组织气氛的构成与作用,在此基础上,通过归纳演绎,从定义、构成和影响作用三个方面对在线学习社区的组织气氛进行了论述,以期明确对在线学习社区组织气氛的认识与理解,为营造在线学习社区的组织气氛提供借鉴参考。
在线学习社区;组织气氛;定义;构成;影响
气氛是团队成员或组织元素所表现出来的共性或习惯行为,是组织、流程、规范、制度、主管行为、员工行为等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在组织运作过程中形成的各种表现的复合体,并对流程运作、制度执行、组织或团队行为和绩效产生影响。[1]在实践中,气氛一词也常常用“氛围”一词替代。
组织气氛的研究最早源于Lewin,K.的场论(Field Theory)。1935年他首次提出了“心理气氛”的概念,认为要了解人类的行为,需要考虑行为发生的情境;人类行为是个人与环境的函数B=f(P,E)。1938年他继而提出“组织气氛”的概念,认为组织气氛是个体对组织环境共同的知觉和体验,即个体认知图式中相同或相似的部分,这种知觉决定着个体的动机和行为,并随着环境刺激的不同而发生变化。[2]之后许多学者都对组织气氛的概念进行了界定,但直至目前关于组织气氛还没有一个统一规范的定义。
Campbell等人认为,组织气氛是组织、成员和环境交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组属性,是特定组织的一系列独特特征,它可能来自组织对待成员和环境的方式,其关键成份是个体对组织的知觉。[3]Stern提出,组织气氛是一种社会力量或压力,会对个人的行为造成影响。[4]Litwin与stringer认为,组织气氛是指在一个特定的情境中,每个组织成员对环境的直接或间接的知觉,而且气氛可以影响组织内员工的动机、态度、信念和价值。[5]Prtichard和Karasick认为,组织气氛是使一个组织与其他组织区分开来的、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特点,是组织内在的、相当稳定的特性,类似于组织的人格,是组织成员对组织客观特性的总体认知。组织气氛源自组织成员,尤其是高层管理者的行为与政策。它能够被组织成员所感觉,是解释情境的基础,同时组织气氛可以作为指导活动的动力来源。[6]Taguiri和Litwin认为,组织气氛是关于一个组织内部环境的相对持久的特性,……良好的组织气氛可以提高组织成员的满意度,增加生产率,降低组织成员的离职率。并将学校气氛视为一种士气,包含对生态学、环境、社交系统、文化等方面的具体描述。[7]
Hoy和Miskel(1982)将学校组织气氛定义为:学校组织气氛是学生、教师、管理人员努力协调社会系统中组织与个人各个方面的产物,它包括共同的价值观念、社会信念和社会标准。共同的价值观念是对可取的事物的一种认同;社会信念是对人及其社会生活的性质的看法;社会标准是关于在学校中合适举止的一种认同。[8]这一系列的内在特性,被称为组织气氛,它把一所学校与另一所学校区别开来,并影响着学校中不同的人的行为。韩进之将班集体的气氛描述如下:班集体是一个团体。每个团体的成员之间都免不了情绪上和认知上的相互作用,有它自己的节奏和感情色彩及其表达方式。班集体的气氛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产生极大的影响作用。[9]
综合上述多个定义可以发现,尽管组织气氛的定义各不相同,但它有以下特点:
(1)组织气氛是通过组织、成员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一种群体心理状态、群体特质,而非个人特质。
(2) 组织气氛是无形的,却又是客观存在的,具有稳定性、持久性。
(3)组织气氛能够影响成员的心理与行为。
从这些定义中我们也发现:组织气氛不是组织中个人特质的描述,而是组织成员对所有组织特征的共同知觉。这种知觉,不是外界认为或希望组织就是什么样,而是组织内成员对组织政策、工作程序等的知觉与感受。因此,要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单凭简单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是不够的,应该努力加强在线学习社区的组织气氛建设,形成良好的在线学习社区文化,让学习者切身感受到社区的良好学习氛围,从而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自发地主动学习,社区成员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才能达到增强学习者的内部动机,提高社区及学习者学习绩效的共同目标。
组织气氛与心理气氛这两个术语有一定的联系与区别。1974年,James和Jones辨析了“组织气氛”与“心理气氛”之间的区别,指出组织气氛是组织的特征,是一种情境的描述,通过感知测量;心理气氛指个人特征,对事物的个人评判,建立在真实事件与事件感知互动的基础上。[10]二者意义相近,只是分析的角度不同,组织气氛研究的分析单元是组织,属于群体认知的范畴;而心理气氛研究的分析单元是个人,属于个人认知的范畴。在实践中,组织气氛和心理气氛两个词经常互换使用。
在我国的教育研究领域中,人们更多使用“课堂心理气氛”这一术语。根据《中国教育大辞典》的描述,课堂心理气氛是师生在课堂上共同创造的心理、情感和社会氛围,是在课堂教学中,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情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是教师在科学的教学思想指导下,通过行之有效的调节方式,引导学生沉浸在智力高度紧张、情绪异常愉悦的氛围中,代表了师生双方感情的融洽、和睦与流畅。[11]从这个定义中可以发现,课堂心理气氛不是指学习者个体的心理感受,而是指课堂这一特定组织中的师生和教育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的面向群体的气氛,属于组织气氛的范畴。所以,在我国教育文献中所指的课堂心理气氛,实际上是指教学班集体的组织气氛。从现有的研究文献来看,在教育领域的研究中经常用到的术语如:组织气氛、心理气氛、学校气氛、学校氛围、班级气氛、课堂心理气氛等,都是指学校或教学班的组织气氛。
在线社区是“因网络而衍生出来的,一定规模的人们以充沛的感情进行某种程度的公开讨论,彼此有某种程度的认识,分享某种程度的知识与信息,从而在网络空间中形成的个人关系网络的社会共同体”。[12]因此,一个在线社区本身就是一个群体、一个组织,也就势必有其独特的组织气氛,作为一种群体的心理氛围,影响着社区中每个成员的心理与行为。
在线学习社区是我国网络高等教育学生开展学习的社会共同体,相当于网络上虚拟存在的教学班集体,是网络教育机构进行学生教育和管理的基本构成单位。它具有极大的稳定性,是学生发展的重要环境。它既是一个学生和教师共同完成目标的教学小组,也是一个学生们交流情感、信息,寻找支持和归属感的社区[13];是由自然意愿及共同的理念和理想而结合在一起的群体[14]。我国学者祝智庭和钟志贤将在线学习社区定义为“建立在网络和通信技术之上,借助网络和通信工具,由各种不同类型和个体组成,通过教学、研究等活动建立一个虚拟的社会形态,以交互学习、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为主,使学习者获取知识、增进理解和提高技能,形成以此为目的的一个交互的自治区域。”[15]
综合在线社区和在线学习社区的定义可以发现:在线学习社区是一个围绕学习而在网络空间中形成的个人关系网络的社会共同体,有共同的目标、特定的规范要求或规章制度;成员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因此,它是一个以学习为目的的特定组织,类似于我国传统面授教学中的“班级”这一组织。
组织气氛作为在线学习社区这一特定组织的内在特征,体现了该组织的总体特征,具有持久性和独特性,并影响着学习者的学习心理与学习行为。不同的在线学习社区给人的感觉各不相同,这种不同的感觉就是该社区特有的组织气氛。例如:有的社区师生关系融洽,有的则紧张;有的社区学习者积极参与各项活动、讨论热烈,有的则无人参与、冷冷清清;有的社区学习者彼此很团结、有较高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有的则疏于沟通、感情淡漠。每个在线学习社区的组织气氛,都会影响在线学习者的情绪与态度以及他们的学习行为,从而对他们的学习绩效与个体发展产生影响。
综合组织气氛和在线学习社区的定义,本研究尝试将在线学习社区的组织气氛定义如下:在线学习社区的组织气氛是在实现学习目标的活动中,由教学人员、学习者和学习环境三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在线学习社区的每个成员都能感受到的群体心理特征,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它是一股内在力量,笼罩在学习社区上方,渗透于社区成员之中,能够影响社区每位成员的心理和行为,推动或阻碍在线学习社区发展及其成员学习,是影响社区及成员学习绩效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线学习社区的组织气氛是学习者对社区的主观知觉,是一种心理感受,属于抽象层面的描述,无法直接测量。因此,要深入研究在线学习社区的组织气氛,首先就要弄清楚组织气氛的构成。这不仅可以让研究者准确把握组织气氛的内涵,也为测量和探究组织气氛提供了具体化的工具。
但对于组织气氛的构成,至今尚无统一的认识。研究的角度不同、方法不同、对象不同,得到的研究结果也各不相同。其中,认可度较高的是Tagiugri的四层面结构。Tagiugri将组织气氛划分为以下四个层面:
(1)生态学层面,即组织的物质资源;
(2) 背景环境层面,即组织成员的个人背景,如社会经济地位、教育水平、经验、满意感等;
(3)社会系统层面,即组织中正式与非正式角色之间的相互作用;
(4)文化层面,即规范、信念体系、价值、认知结构等。[16]
Tagiugri认为,组织气氛就是这四个维度交互作用的结果,它代表了一个组织的总体特性。
Schulte等人则将组织气氛划分为三个层面十二个维度。三个层面分别是:情感层面、认知层面和工具性层面。情面层面体现了组织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包含四个维度:参与、合作、温暖和社会报酬。认知层面是指自我或个体在工作过程中的参与度,包含四个维度:成长、创新、自主和内在报酬。工具性层面包含四个维度:成就、等级、结构和外在报酬。[17]
我国学者潘孝富、孙银莲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对教师与学生进行调查,并采用R聚类分析的方法对调查得到的词汇进行筛选,将中学组织气氛聚类为四个层面二十四个族。这四个层面分别是:管理气氛、教学气氛、学习气氛和人际气氛。[18]
美国密斯根州立大学2004年12月出版的第31期《最佳实践简讯》以“学校气氛与学习”为主题,在回顾众多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指出学校气氛是“学生、教师、教职员工和家长对学校的感受与态度,是学生与教职工每天在学校中感受到的状态”;认为学校气氛由以下四个方面组成:[19]
(1)适合并有利于学习开展的物质环境;
(2)促进交流与交互的社会环境;
(3)增强归属感和自尊的情感环境;
(4)促进学习和自我实现的学术环境。
从上述分析可见,在不同的研究结果中,组织气氛的结构要素大同小异,都包含了情感、学术、社会关系等方面因素。考虑到在线学习社区的特殊性,笔者更倾向于后一种划分方式,它比较全面概括了一个学习环境中对学习产生影响的各个方面。
在线学习社区是介乎学校和课堂之间的一个组织,关于学校气氛的组成部分的理论也可以移植到在线学习社区中使用。根据上述的文献调研结果,我们可以认为,在线学习社区的组织气氛由物质环境、社会环境、情感环境和学术环境这四个层面组成。为了提高社区及社区成员的学习绩效,在线学习社区组织气氛中的物质环境应该适合并有利于学习者通过网络开展远程学习活动;社会环境应该让学习者感到放松,乐于通过多种途经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交互,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情感环境应该让学习者有归属感和自尊,感觉到自己在学习社区这一集体中的存在;学术环境应该鼓励并促进学习者努力学习,不断完善自我。
Halpin曾经做过一个相当贴切的比喻:人格之于个体,恰似组织气氛之于组织[20]。一个人的人格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同样,一个组织的组织气氛的作用也是举足轻重的。它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社区成员的工作和学习动机,驱使社区的组织文化发生变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个人和组织的发展与进步。
在线学习社区的组织气氛是网络教育学习者顺利完成学业的隐性学习动力来源,与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学习绩效、学习满意度息息相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网络教育机构的办学宗旨,并对学习者的教育、管理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与效果。马云献对国内外组织气氛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时指出:根据Mcclelland等人的研究结果,高绩效组织和低绩效组织在组织气氛上差异最大的七个方面是:规范的灵活性、灵活的环境背景、责任、绩效标准、奖惩方式、组织目标和明晰程度以及团队精神;根据Schnake的研究,组织气氛的五个维度:报酬定向、结构、温暖和支持、标准与责任,都与工作满意度(内在的、外在的、社会的) 存在正相关。而根据Shadur和Kienzle、张震等人和陈爱沫的研究,组织气氛与组织成员的参与水平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21]因此,对学生而言,学习集体中良好的组织气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满意度和参与度,增强学习积极性及学习效果;不良的组织气氛会打击学生的学习满意度和参与度,降低其学习积极性,影响其学习效果。
1991年,Cascio通过研究,绘制了组织气氛、文化及生产力模式图。这一模式图向人们揭示,一个人在组织中的态度会受到所处环境因素的影响,而态度又会影响其在组织中的行为表现。一个人的态度包含认知、情感和行动三个要素。因此我们可以推论,成员所处的客观环境因素,首先会影响到他们对工作内容的认知,继而影响他们对组织的情感认同,而这种认知与情感,最终都会从其在组织中的行为表现中反映出来,[22]成为组织成员对组织的态度。换言之,组织气氛对组织成员行为的影响是通过改变成员内部动机来实现的。将这一理论移植到对在线学习社区的研究中,可以认为:社区的各方面因素所构成的学习环境不仅会影响学习者对社区的认知,还会影响他们对社区的情感认同,从而影响他们在社区中的行为表现。
苏世同从群体心力的角度出发,认为置身于群体中的个体,受群体心理氛围的心理因素制约,会发生一种彼此接近、趋同的类化过程。…… 通过认识上的比较机制,产生了一致的认识评价,在心理上“视为等同”而把自己和群体融为一体。正是这种归属、认同的心态,使个体真实地感受到了群体心理氛围的力量,把群体看成自己强大的后盾而休戚与共,荣辱相依。他指出,群体规范对处于群体心理氛围中的群体及成员个体,都是一种无形的心理压力和约束力。它要求群体与成员的任何心理行为都不能与之相悖,……保证着群体的既定方向,推动群体心理、群体行为的发展。[23]
与苏世同教授的观点相似,蒲风荷认为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心理氛围的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导向作用、聚合作用和约束作用,[24]分别与苏世同教授指出的归属、认同和约束力相对应。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认为在线学习社区的组织气氛对学习者的影响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影响学习者的归属感。如果学习者认可在线学习社区的组织气氛,便会自觉地把自己归属于该群体,形成荣誉感、责任感和自豪感,减少在线学习时由于地理距离产生的孤独无助感,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会相应提高,不仅以社区成员为荣,还可能为了社区的利益和荣誉而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学习者的归属感直接关系到在线学习社区对学习者的凝聚力,影响学习者对社区活动的参与度以及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满意度。
二是影响学习者的认同感。学习者投入到学习中的时间、体力、智力以及对学习的专注程度是具有较大伸缩性的,容易受到学习积极性的影响。如果学习者不认同在线学习社区的组织气氛,他们会感到失落、沮丧,从而降低学习的热情,甚至产生强烈的厌学感。如果学习者认可在线学习社区的组织气氛,便会认同学习社区的共同目标,自觉为实现在线学习社区的共同目标而努力。积极的组织气氛可以唤起学习者的正向动机,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让他们能够克服一切困难,自主寻找最佳的学习方案,互帮互助,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因此,学习者对社区的认同感越高,其学习绩效越高,其行为也将由自发变为自为,由他律变为自律。
三是约束学习者的学习行为。组织气氛是一种无形的心理约束,它以潜隐的规范性影响和感染着学习者的感情和言行,左右着在线学习社区以及学习者的发展。由于在线学习时师生处于准分离状态,学生是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空间中开展学习活动的,因此与传统面授学习相比,在线学习需要异乎寻常的时间、智力和体力的耗费。在这种情况下,自我心理约束对学习的影响作用更大。因此,教师应该努力创设良好的在线学习社区的组织气氛,以帮助学习者培养高度的自我学习约束能力,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干扰与困难,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组织气氛对组织成员及组织绩效的影响不容忽视。我国网络教育研究一直十分关注在线学习绩效,但在线学习社区的组织气氛对在线学习绩效的影响尚未引起人们的注意。尽管不少与在线学习支持服务相关的研究都发现了学习者归属感对在线教育的重要性,并通过多种努力来尝试提高在线学习者的归属感,降低孤独感,但还未能从组织行为学的角度出发,研究组织气氛对在线学习者及其学习绩效乃至整个在线学习社区的影响。而在实践中,由于现实条件的限制,多数在线教育的教师往往只满足于学习资源的开发与传递,疲于回复学生提出的问题,忽视了在线教学基本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其中包括不注重营造在线学习社区组织气氛,导致在线教学成为学习资源传递和答疑,没有真正开展教学基本活动。因此,正确认识在线学习社区的组织气氛及其作用,并在网络教育实践中充分利用组织气氛来帮助实现教学目标,对提高当前我国网络教育的在线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组织气氛营造作为在线教学的一项基本技巧,是保证在线学习能够真正发生、促进网络教育实质性发展的前提条件之一,应该得到广大网络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1]康善村.氛围营造组织气氛建设方案[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3.
[2]王庆燕,石金涛.组织气氛与组织文化的研究脉络与异同[J].中国软科学,2005,(09):112-119.
[3]Campbell,J.etal.Managerialbehavior,performance,and effectiveness[M].NY:McGraw-Hill.1970.
[4]Stern.G.G..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tellectual Climate in College Environments [J].Harvard EducationalReview.Winter1963(XXXI):5-41.
[5]Litwin,G.H.,Stringer.R.A.Motivation and organizational climate[M].Boston: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68.
[6]Robert D.Pritchard and Bernard W.Karasick.The effects of organizational climate on managerial job performance and job satisfaction[M].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1973,9(1):126-146.
[7][16]Taguiri.R,Litwin G.Organizational climate:Exploration of a concept[M].Boston:Havard University Press,1968.
[8]Hoy,W.K.&Miskel.C.G..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Theory,Research and Practice[M].New York:Random House,1996.
[9]韩进之.教育心理学纲要[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10]James,L.R.Jones,A.P.Organizational Climate:A Review of Theory and Research[J].Psychological Bulletin,1974,81(12):1096-1112.
[11]宋广文,窦春玲.课堂教学心理气氛及其教育作用[J].教育科学,1999,(2):35-37.
[12]鲁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10.
[13]Hiltz,S.R.and Wellman,B..Asynchronous learning networks as a virtual classroom[J].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1997,40(9):44-49.
[14]Kowch&Schwier.Characteristics of technology-Based Virtual Learning Communities[EB/OL].http://www.usask.ca/education/coursework/802papers/communities/typology.htm
[15]祝智庭,钟志贤.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多元智能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17]Schulte.et.al.Organizational climate systems and psychological climate perceptions:a cross-level study of climate-satisfaction relationships[DB/OL].http://www.highbeam.com/doc/1G1-157033795.html
[18]潘孝富,孙银莲.中学组织气氛量表的编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2,(4):123-126.
[19]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School Climate and Learning[Z].Best Practice Briefs.2004,(31).
[20]Halpin AW.Theory and Research in Administration[M].New York:The Macmillan Company 1966.
[21]马云献.国外组织气氛研究综述[J].管理科学文摘,2006,(7):19-20.
[22]Cascio,W.F..Applied Psychology in Personnel Management[M].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Hall,1991.
[23]苏世同.心理环境论[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4):61-67.
[24]蒲风荷.校园文化心理氛围的营造[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1994,(2):43.
2010-12-30
杨素娟,广东技术师范学院(510665)。
责任编辑 石 子
G420
B
1009—458x(2011)06—006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