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啟芬
桥本氏甲状腺炎是典型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之一,为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最常见原因,好发于中年女性。近年来,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超声检查被广泛应用于桥本氏甲状腺炎的诊断。我院从2007年9月至2010年9月对48例桥本氏甲状腺炎行超声检查,以探讨超声检查在桥本氏甲状腺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48例患者均为我院住院或门诊就诊者,男2例,女46例,年龄19~78岁,平均(47.6±2.8)岁;另选门诊健康体检者48例为对照组,其中男3例,女45例,年龄19~73岁,平均(46.4±2.6)岁。
1.2 方法 选用仪器为Alocke1700和GEP5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0~10 mHz,患者取仰卧位,充分暴露颈部,用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甲状腺声像图的特征,测量甲状腺各径线大小。
1.3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输入SPSS 13.0软件包统计分析,组间比较用t检验。
2.1 甲状腺形态大小 甲状腺左叶横径增大者22例(45.83%),左叶厚径增大者24例(50.00%),右叶横径增大者20例(41.67%),右叶厚径增大者26例(54.17%),峡部增厚者22例(45.83%)。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 超声改变 甲状腺内部回声改变分为4型:①弥漫性回声减低型17例(35.42%),甲状腺弥漫性轻中度增大,内部回声明显减低,其中15例(78.95%)表现为线样高回声带,11例(57.89%)表现为网格状线样高回声;②弥漫小结节型14例(29.17%),表现为弥漫分布的低回声小结节,形态不规则,边界清,无包膜;③结节型8例(16.67%),表现为单个或数个形态欠规则的实质性结节,低回声边界清或不清,2例内可见7 mm大小的强光斑,后伴声影。④回声改变不明显型9例(18.75%),内部回声基本正常或稍增粗、偏低,分欠均匀。CDFI示血流信号丰富者33例(占68.75%),较丰富者7例(14.58%),无明显改变者8例(占16.67%)。甲状腺上动脉(ST A)血流速度增高(正常平均0.34±0.23 m/s),平均0.91±0.23 m/s。彩色多普勒显像血流信号多丰富,个别类似甲亢时的改变。
48例患者中合并乳头状腺癌1例,微小癌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2例。
桥本氏甲状腺炎起病缓慢,主要表现为甲状腺肿大及质地坚硬。典型的HT声像图为甲状腺弥漫性增大,峡部增厚显著,甲状腺回声多普遍降低,分布不均匀,随着病程进展,可见散在的条索状强回声,呈分隔状或网格状。本组35.42%的患者的甲状腺回声呈上述典型表现。有学者认为短线样高回声并网格状回声是桥本氏甲状腺炎的特征性表现[1]。有人认为桥本氏甲状腺炎为甲状腺癌的癌前病变[2],本组病例中有3例并发癌肿,术后病理确诊。所以结合病史,细针针吸活检,CT等综合分析有利于术前诊断[3]。
本组结节型型占29.17%)。应注意与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的鉴别,前者表现为结节为实性、囊性、囊实性,为内部回声不均匀的等回声或高回声,桥本氏甲状腺炎表现为回声增粗、偏低,血流信号丰富。甲状腺腺瘤有完整包膜,周边可见较丰富的动静脉血流信号,呈环状分布。本组尚有18.75%的患者回声改变不明显,需特别注意,以防误诊、漏诊。
总之,超声诊断桥本氏甲状腺炎,方便、经济、诊断准确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1]薛利芳,秦淑玲,凌广花,等.超声检查显像对桥本病的诊断价值.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1,17(10):966-968.
[2]屠规益.甲状腺外科的国际动向及评价.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03,38(4):310-313.
[3]葛俊恒,姚媛,赵瑞利,等.桥本病并发甲状腺癌的诊断和外科治疗.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04,39(12):751-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