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美芳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2型糖尿病的微血管病变,主要是由于糖代谢异常导致肾小球硬化所致,与糖代谢紊乱及由此所致的肾血流动力学改变、PKC激活、脂代谢紊乱有关[1]。随着我国老龄化步伐的加快,糖尿病患者的数量逐渐增多,DN的发病率也在逐渐上升。为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危险因素,现对我院收治的早期DN及2型糖尿病尿蛋白正常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1.1 一般资料 60例均为我院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期间收治的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设为观察组,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专家委员会1999年诊断标准,DN诊断标准符合2007年KDOQI糖尿病肾病指南标准。纳入标准:①有明确的2型糖尿病病史。②持续蛋白尿(>500 mg/d),肾功能正常(血 CR≤133 μmol/L,BUN≤7.0 mmol/L)。③尿微量清蛋白排泄率(UAER)>200 μg/min。④患者处于肾功能正常期或肾功能不全代偿期。⑵排除标准: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全身性水肿、严重感染、原发性高血压病、肾功能不全、尿路结石、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心力衰竭、血清转氨酶升高、糖尿病急性代谢紊乱。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30~75岁,平均(57.2±11.2)岁,病情 2~18年,平均(10.2±4.2)年。另选取我院同期收治的2型糖尿病尿蛋白正常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设为对照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31~76岁,平均(56.8±9.8)岁,病情1~11年,平均(6.5±2.1)年。
1.2 方法 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血压、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及血尿酸(UA)。
观察组患者的病程、FBG、HbA1c分别(10.2±4.2、8.4±2.7)mmol/l、(8.3±1.8)%,对照组为(6.5±2.1)、(4.6±0.9)mmol/l、(4.6±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年龄、收缩压、舒张压、TC、TG、BIM、IUA 分别为(57.2±11.2)岁、(120.2±14.2)mm Hg、(70.3±7.9)mm Hg、(4.1 ±1.2)mmol/l、1.(1 ± 0.4)mmol/l、(22.1 ± 2.2)kg/m2、(279.2 ±59.3)μmol/l,对照组为(56.8 ±9.8)岁、(121.3±13.9)mm Hg、(71.4 ± 8.6)mm Hg、(4.2 ± 1.3)mmol/l、(1.3±0.2)mmol/l、(22.7 ±3.2)kg/m2、(281.3 ±51.8)μ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DN病变在2型糖尿病发病率中为15% ~20%左右,早期表现为肾小球高滤过,继而出现肾小球基膜增厚、微量白蛋白尿、毛细血管通透性异常及肾小球内压增高。其中微量白蛋白尿是反映肾小球损害的指标,是DM患者早期肾损害的表现之一[2],是非侵袭性方法中诊断DN病变的“黄金标准”。一旦传统的检测指标如肌酐、尿素氮出现异常,说明患者已经处于病变的中晚期,肾脏发生了不可逆转性损害,因此,早期DN的诊断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结果表明,早期DN组的病程显著长于2型糖尿病组,P<0.05。FBG、HbA1c显著高于2型糖尿病组,P<0.05。但两组患者在年龄、血压、TC、TG、BMI与U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病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是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素。因此,在DN疾病的可逆阶段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对2型糖尿病患者者严格控制高血糖是预防和减少DN并发症的关键[3],同时限制饮食中蛋白的摄入,严格的控制血压,对糖尿病患者应定期进行尿白蛋白检查,及时采用防治性措施,以阻止或延缓DN的发生与发展。
[1]时艳,刘伟.阿魏酸钠和替米沙坦联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初步观察.中国医药导报,2008,5(11):84-85.
[2]赵昉.2型糖尿病合并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长治医学院学报,2007,21(4):259-261.
[3]周少玲,陈述林.2型糖尿病合并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09,3(2):280-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