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云玉 黄海燕
心跳呼吸骤停是临床上最严重、最紧急的危重症,是意外死亡的主要原因。不管心脏骤停原因如何,一旦发生,应迅速积极抢救。抓住心跳骤停后5 min的黄金抢救时间是CPR的成功关键所在。为了总结CPR成功经验,本文回顾性分析了影响心肺复苏后存活率的相关因素。现对本院急诊内科和心内科98例心跳骤停患者的心肺复苏抢救资料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①病例来源:收集本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0月急诊内科及心内科临床抢救患者98例。②入选标准:突然意识丧失,面色苍白,发绀,大动脉搏动消失,并心电图证实室颤或无脉性电活动,心跳呼吸骤停。排除严重胸外伤,颈椎外伤,恶性肿瘤晚期,老衰、恶液质。③分组:按心肺复苏成功与否进行划分。A组:CPR成功组56例,男37例,女19例,年龄(64.8±12.6)岁,心跳停搏20例,室颤36例。B组:CPR失败死亡组42例,男31例,女11例,年龄(65.9±10.5)岁。停搏21例,室颤7例,无脉性电活动14例。
1.2 复苏方法 ①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心电监护,头部低温。②开通多条静脉通道,一般为2~3条。③室颤者按文献[1]推荐的BLS操作方法给予电除颤:首次电击量为200 J,第二次为200~300 J,第三次为360 J。④静脉用药:根据病情给予肾上腺素、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利多卡因、胺碘酮、地塞米松、纳洛酮等,复苏10 min内不用碳酸氢钠。⑤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2.1 胸外按压开始时间及持续时间 A组开始时间为(2.2±0.6)min,持续时间为2~90 min,B组开始时间为(5.8±2.9)min,持续时间为40~60 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气管插管、人工呼吸开始时间 A组开始时间(7.2±2.0)min,B组开始时间(8.4±2.2)min。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胺碘酮和利多卡因使用情况 顽固性室颤经电除颤2~3次后,15例静脉注射胺碘酮,成功13例,成功率为86.7%,无效2例。12例静脉注射利多卡因,成功5例,成功率为41.7%,无效7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肾上腺素应用情况 A组25例,肾上腺素首剂1 mg,间隔3~5 min可重复给药,增加剂量为2、4、6 mg,总剂量小于7 mg。B组20例,肾上腺素首剂1 mg,重复时不增加剂量。
2.5 疗效判定 根据自主呼吸恢复判定标准,A组自主呼吸恢复22例,持续时间2~120 min;B组自主呼吸恢复8例,但持续时间仅为(30±12.5)min,且呼吸节律不稳定,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抢救呼吸心跳骤停患者的有效措施,除及时有效的胸外心脏按压、人工通气和电除颤外,药物复苏是不可缺少的部分,在维持生命器官的灌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由于心跳呼吸骤停4~6 min后脑细胞发生不可逆损害,故必须在心跳停止后4~6 min内进行有效的CPR,恢复脑细胞氧供,促进脑细胞恢复,因此CPR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是CPR的开始时间。2010年国际CPR与心血管急救指南提出了心肺复苏中不间断心脏按压的重要性,故由ABC改为了CAB,很多资料研究表明有效CPR中胸外心脏按压越早,电除颤越早,抢救成功率越高。王迪芬等[2]研究显示及时有效的初期复苏是抢救患者生命的关键。初期复苏成功时间在15 min内的患者存活率比明显高于初期复苏15 min以后的患者,并且初期复苏时间越短,存活率越高,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越低。
气管插管是危重症患者抢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气管管理的金标准。患者一旦出现心脏骤停,应当机立断进行气管插管连接人工呼吸机,保证脑细胞及机体的氧供。本资料研究表明复苏成功与否与人工呼吸机使用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一步表明了循环系统的恢复是首要问题。但是任何时候的CPR,应尽快的进行气管插管,进行气管管理,这是提高复苏成功率的重要前提,否则后期复苏及后续高级复苏治疗是徒劳的[3]。
心肺复苏时作为复苏药物首先选择肾上腺素,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不使用大剂量肾上腺素也能提高存活率。因为大剂量肾上腺素会使复苏后期机体处于高肾上腺素状态,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可增加心肌耗氧量,恶化复苏后心功能不全[4]。大剂量肾上腺素还容易引起复苏后高血压和心动过速,不能增加患者24 h存活率,而且不能改善神经系统功能恢复。同时有潜在的脑血管意外危险,不仅对复苏无益,反而可能导致更高的早期病死率[5]。本研究表明首剂给予肾上腺素1 mg,以后重复时不增加剂量,即常规用药。
心跳呼吸骤停时除上述治疗外常用胺碘酮,胺碘酮一种具有多种药理作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有一定的抗心肌缺血和扩血管作用。胺碘酮已被证明可改善院内外CPR患者的存活率,其作用优于利多卡因,并可改善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或室颤患者的电转复的效果。急诊抢救时大剂量应用胺碘酮后再行电复律,其成功率远远高于单纯利用肾上腺素和利多卡因。周冰之等[6]研究表明胺碘酮治疗心肺复苏过程中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总有效率为93.1%。本研究未达到这样高的有效率,可能与患者的基础疾病及年龄等因素有关。
[1]Guidelines 2000 for CPR and ECG.Resuscitation,2000,46:1-3.
[2]王迪芬,刘兴敏,刘颖,等.院内心搏、呼吸骤停患者预后因素分析及其对策.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8,20(12):765-766.
[3]周从阳,吴政庚,杨继斌,等.早期心肺复苏中不同通气方式的对比观察.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6,18(4):248-249.
[4]沈洪,王一镗.回眸2004:中国心肺复苏关注的问题.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5,17(1):2-3.
[5]蒋旭宏,黄小敏,何煜舟,等.心肺复苏中异丙肾上腺素的应用体会.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7,19(6):381.
[6]周冰之,张小蓓,张水英.胺碘酮治疗顽固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心脑血管病防治,2009,9(3):23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