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进 李晓春
新生儿肠道病毒感染临床表现与细菌感染难以鉴别,容易被忽略,且新生儿肠道病毒感染的易造成新生儿病房暴发流行。一旦感染暴发流行,病情复杂、难预见、难控制和可能造成巨大损失,必须引起新生儿医生的高度警惕。积极采取效措施,隔离并治疗患儿,强调洗手是控制感染扩散、截断感染传播径的关键。
1.1 一般资料 2009年5月至2011年3月,我院收住68例新生儿肠道病毒感染患儿,其中,男35例,女33例;发病日龄3~27 d,平均 16.3d;足月儿 60例,早产儿 8例。58例(85.3%)首发表现为发热,体温波动于37.6℃ ~39.5℃,热程3~9 d。有3例患儿表现为为低体温,体温波动于35.6℃~36.2℃。1例有尖叫表现,1例反应差,其余均无抽搐、前肉隆起、肌张力高等神经系统症状。3例有腹泻、腹胀,7例有少吃、少哭、少动的表现。
1.2 辅助检查 白细胞数为(6.5~10.0)×109/L 21例,(10.1~25.0)×109/L47例;中性粒细胞<50%30例,>50%38例。心肌酶中LDH HBDH增高者33例。肠道病毒通用型核酸检查采用肠道病毒(EV)通用型、柯萨奇病毒A16(CAl6)型、肠道病毒71(EV71)型核酸检测试剂盒,应用实时RTPCR法检测粪便及脑脊液的肠道病毒。68例患儿人院后第2天即行粪便肠道病毒通用型核酸检测,均异常,1.25×104~6.23×107copies/ml,16例行脑脊液病毒检测,阳性者6例,1.69×104~6.56×108copies/ml。脑脊液常规检查:细胞数正常8例,细胞数异常8例,波动于(20~236)×106/L,其中,以单核细胞为主 5例(62.5%),以多核细胞为主3例(37.5%),蛋白轻度升高0.6~1.76 g/L,葡萄糖及氯化物均正常。CRP检测正常范围,血培养和脑脊液培养均阴性。
肠道病毒是人类最常见的致病微生物,属于小RNA病毒科,型别众多[1]。新生儿肠道病毒感染多由柯萨奇病毒B和埃可病毒引起,肠道病毒感染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绝大多数致死性肠道病毒感染由埃可病毒Ⅱ所致。在肠道病毒感染流行期间,新生儿感染率高达13%,从患病新生儿体内分离的病毒株常与同一时间社区流行株一致。新生儿可通过胎盘、产道或生后获得感染,可因母亲、医护人员或新生儿问交叉感染在婴儿室引起暴发流行。
新生儿肠道病毒感染临床特点:新生儿肠道病毒感染可无症状,但是也可引起多种疾病,如脑膜炎、脑炎、心肌炎、新生儿败血症等,可造成多脏器的坏死及急性炎症反应。从患儿的体液如脑脊液分离出肠道病毒方可确诊[2]。文献报道肠道病毒在脑脊液及粪便中的检测率分别为43.9%和70.8%,提示粪便的阳性率高。若无临床表现,仅粪便分离出肠道病毒,不能诊断肠道病毒感染。新生儿肠道病毒感染临床表现多为发热,可出现多脏器的表现,如心肌受损、肝功能异常、肺炎、无菌性脑膜炎等。危重患儿可迅速出现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常于1~2 d或数小时内死亡,本组中的无1例死亡。患儿多表现为发热,各系统的症状不典型,无明显脏器功能损害的表现。细胞数异常8例,波动于(20~236)×106/L,其中,以单核细胞为主5例(62.5%),以多核细胞为主3例(37.5%),蛋白轻度升高0.6~1.76 g/L,葡萄糖及氯化物均正常。葡萄糖及氯化物均正常,与化脓性脑膜炎不符合,且7 d后脑脊液复查均正常,进一步支持病毒性脑炎,此外,血培养和脑脊液培养均阴性,也不支持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如果出现发热,即使无抽搐、前肉隆起、昏迷等表现,也建议早期常规行脑脊液检查,同时行肠道病毒病原学检测,可早期诊断或排除化脓性脑膜炎,为治疗提供帮助[3]。
治疗及转归:本组病例治疗后痊愈或好转出院,其脑脊液恢复正常的时间为5~7 d,与病毒感染的自限性有关。肠道病毒性脑炎的预后较良好,有报道死亡率为1% ~2%,本组无死亡病例。报道死亡的病例均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及感染性休克,其疾病的严重程度与病毒血症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对于肠道病毒感染的重症患儿。每天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肠道病毒感染无特殊治疗,主要为对症和支持法,尤其注意体液平衡,保护心脏和肝脏功能。中神经系统感染出现惊厥时可给苯巴比妥、安定止,甘露醇降颅压。并发心肌炎时给大量维生素C、ATP、辅酶A等静脉滴注,合并心力衰竭可用洋地黄剂,但剂最比常规用量略小,激素治疗仍有争议。大剂量丙球蛋白可能提供特异性抗体。对于发热的新生儿,需结合发病季节,警惕肠道病毒感染。早期常规行脑脊液肠道病毒检测。从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新生儿肠道病毒感染的危害主要在于易引发医感染暴发流行。一旦感染暴发流行,病情复杂、难预见、难控制和可能造成巨大损失,必须引起度警惕。一旦发现有医院感染迹象,应及时采取效措施,隔离并积极治疗患儿,强调洗手是控制感染扩散、截断感染传播径的关键。需做好隔离及相关检查,避免出现院内暴发流行。
[1]叶鸿瑁.新生儿肠道病毒感染.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5,7(2):4-5.
[2]韩彤妍,朴梅花,童笑梅,等.新生儿肠道病毒医院感染28例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2):212.
[3]董永绥,方峰.从病毒分类学认识儿科的常见致病病毒.中华儿科杂志,2004,4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