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肝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及其与HBVDNA载量的关系

2011-08-15 00:42:18李宝生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4期
关键词:乙肝患者载量肝炎

李宝生

慢性乙肝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及其与HBVDNA载量的关系

李宝生

研究表明:HBV感染是慢性肝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发生的最重要病因。然而同样是 HBV感染者且基因型相同,其临床表现及疾病转归却相差甚远。为研究除与病毒的致病性和宿主的免疫状况等因素密切相关外,是否还存在其他协同致病因素的作用,如细菌感染等,国内外流行病学进行了大量研究,发现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ylori)血清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献血者[1]。

H.pylori感染广泛分布,自然人群H.pylori感染率约为50%左右。H.pylori是靠近肝门束最常见的引起感染的细菌,有可能通过门静脉循环而逆流进入肝脏引起肝脏的炎症,因此H.pylori与慢性肝病之间的相关性研究愈来愈多。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本地区慢性乙肝患者血清anti-H.pylori-IgG进行调查。为进一步探讨H.pylori在慢性乙肝发生发展中的致病作用及机制奠定基础。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病例组为我院 2006年 1月至 2010年 1月期间消化内科门诊及住院的慢性乙肝患者 246例,其中慢性肝炎 18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 42例,乙型肝炎合并肝癌 18例。所有患者诊断均符合 2005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制订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所有患者均行血清anti-H. pylori-IgG、HBVDNA定量检测。

对照组为本地区同期性别和年龄相匹配的健康献血者208例和我院同期消化内科门诊就诊的慢性胃炎患者 186例。慢性胃炎的诊断标准符合 2000年井冈山会议制定的《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共识意见》的诊断标准。分别检测两组的血清anti-H.pylori-IgG。三组病例半年内均未接受过抗生素治疗。

1.2 实验方法

1.2.1 HBVDNA定量检测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方法检测血清HBVDNA含量。

1.2.2 血清anti-H.pylori-IgG抗体的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进行血清anti-H.pylori-IgG抗体检测。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统计分析均应用SPSS 11.0软件完成。样本均数的比较采用 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 χ2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p值取双侧,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慢性乙肝患者H.pylori感染率调查 应用ELISA方法对 246例慢性乙肝患者和 208例健康献血者及 186例慢性胃炎患者的血清anti-H.pylori-IgG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慢性乙肝患者的H.pylori感染率为 63.9%,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43.4%),但与慢性胃炎者的感染率(57.6%)相接近。为进一步分析疾病不同进展程度H.pylori感染率是否有差别,根据疾病进展程度将慢性乙肝患者分为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和合并肝癌组,分别分析各组H.pylori感染率,结果显示合并肝癌组的H.pylori感染率最高,为80.6%,其次为肝硬化组(77.1%),两组均明显高于慢性肝炎组(59.5%)(P<0.01)。提示慢性乙肝患者H.pylori感染率明显增高,且随着疾病的进展,H.pylori感染率逐渐增加。

2.2 慢性乙肝患者H.pylori感染率与血清HBVDNA载量的关系分析 我们将246例慢性乙肝患者按照HBVDNA载量进行分组,分别比较各组之间H.pylori感染率,结果显示HBVDNA(+)组的慢性乙肝患者的H.pylori感染率为68.4%,明显高于HBVDNA(-)组(50.8%)和健康对照组(43.4%) (P<0.01),但不同病毒载量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组与健康对照组的H.pylori感染率相接近。提示HBVDNA(+)的慢性乙肝患者易发生H.pylori感染,但不同病毒载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HBV感染是慢性肝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发生的最重要病因。然而同样是HBV感染、且基因型相同,其临床表现及疾病转归却相差甚远。有人可发展至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原发性肝癌,有人却不发病,其疾病进展的机制尚不十分明确。

国内外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患者的H.pylori血清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献血者[2]。Fan等通过调查96例慢性乙肝患者的H.pylori感染状况,结果显示慢性乙肝患者的H.pylori感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HBeAg和(或)HBVDNA阳性者的H.pylori感染率更高[3];意大利PellicanoR和LeoneN等进行的两组研究也证实乙肝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患者的H.pylori感染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4]。

大量研究认为慢性肝病患者中H.pylori阳性者并发症明显增多,肝性脑病、消化性溃疡和消化道出血尤为突出。同时亦发现,对于抗肝昏迷治疗效果不明显的患者行根除H.pylori治疗后,其病情得到明显改善,进一步支持了H.pylori在肝硬化肝性脑病发生中的作用[5]。因H.pylori有强的尿素酶活性,可分解尿素产生大量的氨,胃内合并H.pylori感染可使肝硬化患者血氨浓度升高,加之H.pylori的肝细胞毒作用,可加重肝损伤,从而诱发或加重肝性脑病。H.pylori感染所产生的氨进入血循环的数量取决于细菌数量、H.pylori在胃内的分布、宿主的胃部环境以及肝功能情况等。

慢性肝炎是炎症性疾病,以促炎症因子如IL-1、IL-6、IL-8、TNF-α水平升高以及淋巴单核细胞浸润和淋巴样滤泡形成为特征的炎症过程。允许血流中的炎症细胞进入肝脏需要多种对肝细胞和效应淋巴细胞表面的黏附分子。ICAM-1是其中最重要的因子。H.pylori是靠近肝门束最常见的引起感染的细菌,是炎症反应的强烈激活因子,研究显示H.pylori是IL-1、IL-6、TNF-α和ICAM-1的强烈诱导剂,这些因子能促进淋巴细胞归巢和增加肝细胞毒性。且有实验动物模型显示H.pylori感染可以通过下调病毒特异的Th1细胞因子和T细胞抑制效应而影响并发的感染病毒的清除[6]。细胞培养证实一些螺杆菌还能分泌一种肝脏特异性毒素而引起肝细胞坏死,也有可能参与体内肝脏实质的损伤机制。

因此我们认为H.pylori感染可能通过上述多种途径与HBV协同作用导致肝脏损伤,具体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1] Giovanna F,Bortolotti F.Natural history of chronic hepatitis B:Special emphasis on disease progression and prognostic factors.JHepatol,2008,48(2):335-352.

[2] Pan CQ,Zhang JX.Natural History and Clinical Consequences of Hepatitis BVirus Infection.Int JMed Sci,2005,2(1):36-40.

[3] Ponzetto A,Pellicano R.Helicobacter pylori seroprevalence in cirrhotic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Neth JMed,2000, 56:206-210.

[4] Leone N,Pellicano R.Helicobacter pylori seroprevalence in patients with cirrhosis of the liver an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Cancer Detect Prev,2003,27:494-497.

[5] Fan XG,Zou YY,Wu AH,et al.Seroprevalence of Helicobacter pylori-infection in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B.J Biomed Sci,1998,55 (3):176-178.

[6] Vandenplas Y.Helicobacter pylori-infection.World J.Gastroenterol, 2000,6:20-31.

456750河南省鹤壁市淇县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乙肝患者载量肝炎
《世界肝炎日》
乙肝患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获益
肝博士(2022年3期)2022-06-30 02:48:16
世界肝炎日
病毒载量检测在102例HIV抗体不确定样本诊断中的应用
陈建杰教授治疗低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经验总结
乙肝患者的中西药纠结
肝博士(2020年4期)2020-09-24 09:21:38
六个就诊误区 让乙肝患者“二次受伤”
肝博士(2020年4期)2020-09-24 09:21:28
战胜肝炎,沿需努力
关注肝炎 认识肝炎
乙肝患者HBV载量与IgA,IgG,IgM及C3,C4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