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玉兰 郑玉红
中间综合征(IMS)是一种不同于胆碱能危象所致呼吸衰竭与“反跳”的,以周围性呼吸衰竭为主的临床综合征。它发生于中毒症状缓解后的恢复期,易误诊为反跳,病死率很高。患者以呼吸机麻痹为主,未及时救治,极易导致死亡[1]。本院自2005年12月至2011年6月共收治IMS的患者36例,早起给予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和及时正确的护理,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组36例患者,男12例,女24例,年龄18~60岁,均为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其中敌敌畏5例,敌百虫3例,甲胺磷16例,氧化乐果6例,辛硫磷6例;服毒量60 ml~460 ml,平均 65 ml。
1.2 临床表现 36例入院时均有明显的胆碱能危象,经洗胃,静脉应用足量阿托品,解磷定,甘露醇,呋塞米等综合治疗后意识转清,胆碱能危象消失,达阿托品化后,给予阿托品,解磷定等维持治疗。36例患者分别于中毒后第27天出现不同程度的胸闷,呼吸困难,抬头无力,吞咽困难和呛咳。
1.3 治疗措施 继阿托品,解磷定等综合治疗外,本组36例患者均早起给予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以呼吸肌无力或同时出现另一组肌无力证据时,给予面罩持续或间歇辅助通气,一旦出现呼吸肌麻痹即刻行气管插管,通气模式为自主呼吸的采用间歇指令通气,无自主呼吸的采用间歇正压通气。机械通气时间为3~4 d,平均8.2 d,其中3例患者做气管切开机械辅助通气。
1.4 转归 36例 IMS中存活 27例(75%),死亡 9例(19.4%),放弃治疗2例(5.6%)。
2.1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呼吸肌麻痹的早期危象。IMS的呼吸肌麻痹多在患者完全清醒的状态下发生,故首先要克服胆碱能危象消失后患者就安全的麻痹思想。重点监测患者的意识、瞳孔、体温、脉搏、心率、呼吸、氧饱和度及面色、皮肤、动脉血气分析情况。当患者出现乏力、持物困难、吞咽及发声障碍、胸闷、气憋、呼吸频率改变,呼吸时胸廓活动度减弱,口唇发紫,血氧饱和度降低等,提示是IMS早期症状,应及时报告医生,采取相应措施。同时备好气管插管、呼吸机、吸痰器及急救物品。
2.2 呼吸机参数和生命指征监测。机械通气是抢救IMS的有效手段。机械通气时,应重点注意观察呼吸频率,潮气量,气道压力,氧浓度,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情况,定时监测血气分析,为临床调整呼吸机提供依据。同时观察患者胸廓起伏和有无紫绀等。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待呼吸肌无力症状好转,尽早脱机,避免呼吸机依赖,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对呼吸机管道,应坚持每日或隔日更换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2.3 保持呼吸道通畅 阿托品的应用和人工气道的建立。气道黏膜干燥,痰液粘稠,不易排出,易形成痰痂,阻塞气道致肺部感染,因此气道湿化尤重要。采取生理盐水20 ml+庆大霉素8万U+糜蛋白酶5 mg作为气道湿化液,每1~2 h一次,于吸痰前插入气管导管内,刺激患者咳嗽,充分吸痰,吸痰前后给予高流量吸氧3 min,每次吸痰时间不得超过15 s。为防止痰液干燥生痂堵塞支气管,应每2~4 h翻身扣背一次。
2.4 及时准确的用药 解磷定是治疗IMS呼吸肌麻痹的主要药物。在人工机械通气的条件下早期给予安全范围内大剂量的解磷定,可以充分发挥其对外周呼吸肌麻痹的生理对抗作用,提高疗效,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短时间内,用量过大,注射过快,可导致呼吸衰竭而死亡[2]。临床护士在治疗给药过程中,不但要及时准确的给药,还要密切观察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为临床提供医疗信息。
2.5 心理护理IMS患者在机械通气治疗期间,由于沟通障碍,活动受限,躯体痛苦,信息缺乏以及人机对抗因素,易产生焦虑,抑郁,孤独,恐惧的不良反应。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问题,尽最大限度的满足患者的生理需求,及时开导患者,教会患者运用手势,点头,书写,眼神等非语言沟通技巧,使患者能有效的与我们沟通,协助其重新树立生活的信心,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是IMS患者抢救成功的基础。对患者细心照料,耐心疏导,真诚的关怀,提高他们创造未来美好生活的信心和勇气。让家人参与护理患者,促进斌人与家属朋友之间的关系,使患者感到家庭与社会的温暖,重新树立起生活的勇气。
[1]冯敏芳,边海芳,傅程瑶.急性有机磷中毒致中间综合征的急救与护理.护士进修杂志,2009,14(24).1325.
[2]冯玉荣,宋葆云.新编临床护理手册.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