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影 王琪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肿瘤之一,仅次于宫颈癌,严重威胁患者的身心健康,目前手术是治疗乳腺癌的最有效方法[1]。2007年1月至2011年7月我院共手术治疗乳腺癌患者48例,效果满意,先将体会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48例,均为女性,年龄42~78岁,平均65岁均在术中行快速病理检查确诊为乳腺癌。左侧乳腺癌36例,右侧乳腺癌12例。在全麻下行根治术,经过积极治疗和护理,患者均痊愈或好转出院。
1.2 治疗方法 采用乳腺癌根治术(包括整个乳房、胸大肌、胸小肌、腋窝及锁骨下淋巴结整块切除)。术后处理采用双管负压引流,即胸骨旁和腋窝各放置一根乳胶引流管,外接普通胃肠减压器,根据引流量决定何时拔除。引流管侧壁孔保持与胸壁垂直,以防堵塞。
1.3 护理方法 进行心理护理、临床护理、功能锻炼及出院指导。
本组48例患者全部治愈或好转出院。并发症:皮下积液2例,患侧上肢淋巴水肿1例。引流管引流平均时间3.8 d,术后住院平均天数16.6 d。
3.1 心理护理 乳腺癌是一种身心疾病,乳腺癌根治术是一种创伤性的治疗手段,破坏了女性的形体美,乳腺癌术后因手术造成女性特征缺陷、恐惧心理、担心进一步放化疗损伤等、造成患者焦虑和抑郁,使术后配合治疗造成一定困难。因此护士要耐心听取患者的叙述,以精湛的业务技术,强烈的责任感和同情心及良好的服务态度赢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要关心患者,鼓励夫妇双方坦诚相待,诱导正向观念,告知患者失去乳房只是外观上看来不协调,可以通过戴假乳或手术痊愈后行乳腺重建术解决失落感,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促进患者身心的恢复,以适应生活方式的改变[2]。
3.2 加强临床护理,减少并发症 乳腺癌术后常见并发症是切口皮瓣坏死,皮下积液,患侧上肢淋巴水肿及患侧肢体功能障碍。
3.2.1 加强病情的观察 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观察切口敷料渗血、渗液情况,并予以记录。乳腺癌扩大根治术有损伤胸膜可能,患者若感胸闷、呼吸困难,及时报告医生。注意患侧肢体远端的血液供应情况,包扎时使皮瓣与胸壁紧贴,有利于愈合。静脉补液时选择健侧,避免加重肢体水肿。适当进行患侧远端按摩,促进血液和淋巴回流。
3.2.2 疼痛的护理 乳腺癌根治手术创面较大,渗血多。术后伤口置负压引流管并加压包扎,患者表现疼痛难忍,患侧肢体稍微活动则疼痛加剧。此时应关心体贴患者,解释疼痛原因及持续时间。调整舒适体位,给予精神安慰和心理疏导。适当调整胸带的松紧度[3],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止痛剂。
3.2.3 体位护理 患者在全麻下行根治术后,给予吸氧,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严格观察生命体征、切口及引流管情况、术后麻醉清醒,血压平稳后取半坐卧位,有利于呼吸和引流。鼓励患者做深呼吸锻炼和有效咳嗽训练,预防肺部并发症。
3.2.4 引流护理 妥善固定伤口引流管,连接胃肠减压器,保持有效负压。防止滑脱、受压及堵塞,保持引流管通畅,注意观察伤口敷料有无血液渗透,引流管是否通畅,引流液的颜色和量,观察有无活动性出血,周围皮肤有波动感等。当引流液超过100 ml时,应警惕有无活动性出血,及时汇报医生。减压器内积液不超过1/2,及时倾倒,保持有效负压,以便有效地引流出皮瓣下的积液是预防皮瓣坏死的关键[4]。
3.3 功能锻炼及康复护理 手术后1~3 d内,要求手指自动或被动屈伸活动,每4 h锻炼1次。同时做肘部屈伸运动,4~6 d内鼓励患者自己端碗杯,洗脸刷牙,适当下床活动,患侧腋下避免张开,用三角巾固定保护。7~14 d一般皮瓣下的负压吸引管等均已拔除,切口基本愈合,患者开始肩部的上下活动,运动时用健侧手扶助患侧上肢。加强自理梳头运动或爬墙运动,预防术后肢体废用。出院后双臂可以同时做下压运动锻炼,双手平举,高举和环周肩关节锻炼。锻炼应循序渐进,每日增加次数和时间,但应避免肢体过度外展。
3.4 出院宣教与指导 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相关的医学知识及患者术后树立更健康的机体功能信心,要指导患者继续坚持患肢的功能锻炼。可重复做上述的各项练习,特别是扶墙抬高上肢的运动,可使上肢及肩关节的活动范围逐渐恢复正常。可用患侧上肢进行体力活动,但不能提重物。可进行适当的户外活动、工作,睡觉时用枕头抬高患肢。如出现患肢肿胀立即到医院就诊。定期随访,以防复发。
[1]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27-332.
[2]夏颖,王静.乳腺癌患者的术后综合护理和体会.实用医技杂志,2006,11(13):4036.
[3]董雪峰,曲雪梅,王文富.51例乳腺癌根治术后胸壁皮瓣护理体会. 中国医药导报,2007,4(5):29.
[4]顾大玫.乳腺癌术后预防皮瓣坏死的观察与护理.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5):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