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谢平芳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就是企业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通过对员工的招聘、培训、管理、组织、激励等,对员工的思想,行为产生一定的诱导,控制,使员工将自己的知识,技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完成企业布置的任务,帮助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并发展下去。
即企业员工的配置问题,这是人力资源管理最基本的职能。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一方面基于企业的生命周期的特点,对各个时期采取不同的配置原则来实现企业的成长和发展;另一方面,根据员工的知识、技能、能力、工作经验、性格和各岗位对员工的需求,对人员进行配置。最终达到“事得其人,人尽其才。”即为岗位和人员寻求最优的组合。
员工能力的提升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在企业不同的生命周期内,企业发展的侧重点和出现的问题各不相同,不言而喻,对人才的需求自然也不相同。所以要有效地开发人力资源,通过组织员工学习、培训。让员工掌握新的知识、技能,挖掘员工的潜力,使员工有能力在一个更广阔的平台上发展。同时,员工把培训中掌握的知识和技运用到工作又能让企业得到发展,这样达到了一个双赢的效果。
现在企业的竞争不仅表现在成本、产品质量上,归根到底还表现在对人才的竞争上,所以人力资源是企业制胜的至关重要的因素。谁掌握了别人所没有的优秀人才,谁就能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甚至屹立不倒。现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剧,企业面临的竞争不仅限于国内而是要面对全世界的同业者。在这样的处境下,企业若要生存并发展,就必须依靠企业的人才,加强人才配置制度,并形成一套健全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在选人,培养人,激励人、留人上下功夫,就能从根本上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并在激烈而残酷的竞争中获胜。
经济效益是企业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其等于经营中的收益与成本的差值,所以降低劳动消耗,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所以,对劳动力进行分析、归类,合理组织劳动力, 科学配置人才,留住优秀的、稀少的核心人才,能大幅度地降低劳动消耗,能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
在我国最初的小作坊式和小家庭式的生产中,由于工作简单,人员稀少,所以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并未表现出来。但改革开放这三十余年间,我国的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我们的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此时人力资源的管理的作用已日益突出,而其也逐渐成为决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我国目前的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一些显著问题已成为提高劳动力和企业成长和国家经济发展的巨大的制约因素。以下浅谈几点我国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目前,我国很多企业中普遍存在几种怪现象:用人时,极度注重学历而忽视人的素质和能力。很多工作能力强,在实际中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但无学历或学历不高的,在晋升时,却被无情地刷下来,这样的行为极度地打击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制约了员工日后的发展,同时影响到了企业的未来;有的企业在招聘时,以学历为条件,明明中专生就能胜任的工作,偏要找本科生,本科生能做的事却要找研究生甚至博士,这样造成人才的严重浪费;有的则是只考虑人员的知识水平,工作能力等专业上问题,却忽略了人才的道德素质,这样的员工如果不进行教育和疏导,绝对成为企业的一颗定时炸弹,对企业存在潜在的威胁。一旦爆发,必定对企业经济上和管理上造成巨大的伤害。
企业的发展是伴随员工的发展而发展,企业若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就必定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开发他们的潜能。但我国很多企业在这方面的作为却差强人意。具体表现为我国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国外相比,严重滞后。我国的劳动者人数多,但无论知识水平还是能力方面普遍都不高,大量的潜在人才待开发。目前,我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过分注重于管理,着重要求员工服从上级的命令,缺乏对他们的培训和开发,这样直接导致员工的工作效率低下,企业的效益自然也无法增长或增长缓慢。
我国企业大多数企业吸引人才机制严重落后,企业担心人才流动,便设置种种障碍以尽可能地减少人才流失;在人才的激励机制上不健全,有的只是物质激励,短期激励,未做长远打算,缺乏对员工未来的规划;晋升时,不是按员工的能力为标准,而是按资历,论资排辈有的甚至是靠关心。这样就使一些工作能力强,业绩突出但工作时间不长,无背景的员工缺乏升职的机会,于是很多员工夫妻辞职,到其他企业去寻求发展,这样就造成造成人才严重流失。
“人是管理工作的核心和动力,是企业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想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要充分依靠人才的力量,要想方设法为员工建造一个令有所作为的工作环境,让其在其中能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学识、能力、为企业做出贡献,同时也能为自己创造辉煌成就;做好“以人为本”不仅表现在为员工提供好的工作环境上,还表现在对员工能力的开发上,做好对员工的培训、奖励、迁、使员工能体会到企业发展对自身带来的好处。在企业在创业期,企业表现为人力、财力匮乏,产品无市场占有额或占有额少,此时员工常常身兼数职,劳动强度大,而企业在这时还无力支付员工丰厚的报酬,这种情况下,就只要运用激励政策,用企业和员工未来能取得的发展来吸引并留住人才。
了解各个岗位的特点和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对员工的学历、知识水平,工作能力作分析和归类。实现人和岗位的优化配置,达到量才为用,人尽其才,实现企业和员工共同的发展。
一方面是指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分个人资格和岗位的不同以及工作绩效三方面。根据员工所处的岗位级别,个人的职称和在工作中作出的贡献来判断。另一方面,可以根据员工在某一段时间内为公司作出的贡献的大小来给予适当的奖励。比如,公司在年初对员工作安排一定量的工作指标,作为员工一年内的工作任务,如果员工能圆满甚至超额达成就给出一定的物质奖励,如发放一定额度的奖金、赠送给员工一辆汽车、给员工一次带薪出国旅游的机会,或全程免费出国或进入国家重点大学培训的机会,以及升迁到某个员工心仪已久的职位等的奖励。这样短期或长期的激励,能极度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其更加努力地工作。
信息化管理手段已经广泛运用到企业各个部门,在人力资源管理上也可以试着采用这样的方法。将人才按学历,职称进行分类;建立人才档案库,掌握人才的基本信息及人才的变动情况,完成人才资料库的建立并完善;完成从人才招聘、变动、升迁、解聘等整个环节的工作过程。对员工在工作过程的表现作出分析、总结、评价。
企业的发展要依靠人才的成长。如今,知识的更新换代的周期日益缩短,所以企业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使其掌握最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随之便能提升人力资源的素质和提高劳动效率。特别是在企业的发展期和成熟期,培训的作用就尤为突出。
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先从企业的生命周期出发,根据企业各周期的情况,从思想、手段、人才、方法上建立创新观念;二是、在选人、用人、育人上落到实处。对员工的培训,要有计划性和长远性,把对人才的培训与人才未来的发展结合起来,如考核。加薪,升值等结合起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三是把培训与实际工作的需要结合起来,对不同岗位的员工的培训要因人而异,做到教授员工工作中用得到的知识和技能,不向员工教授对工作毫无用处的技能;四是不但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同时也要重视对一线工人的培训,这两方面的人才是企业生产、经营发展的依靠。
在企业的快熟成长期和成熟期企业的人力和财力已得到大幅度地提升。产品一定的市场占有额。这一时期,企业在人力资源的管理上,更该着重留住核心人才、关键人才,使这些栋梁之才人才能留在企业中为企业进一步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在留住这些人才后。要对其进各个岗位方面的培训,让其在工作中“以一当十”。
管理者对人力资源的管理水平除了要依靠主观判断外,主要还要对其形成一定的有效地约束制度。他们在工作中每个环节都要实施重要、严格地管理。要具备一定的资格才能正式上岗;在工作中,对员工的情况、工作效率作出全面的记录、分析、总结。并根据员工的工作业绩对其进行奖励和惩罚。
在企业处于金融危机时期和企业生命周期中的衰退期(并非指企业走向衰亡,而是说企业发展到一定时期所面对的一个瓶颈期,在这个时期,企业的表现为,经营所需的资金出现短缺,产品陈旧,匮乏改良、创新,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有额大幅度减少,企业的经济效益直线下降,企业若要度过这个难关,一方面要留住企业的核心人才,另一方面要精简企业的规模,把工作效率低下,工作业绩停滞不前和业绩涨幅较小的员工裁掉,即“精兵简政”。
建立企业文化,让企业和员工受共同的文化理念熏陶和引导,培养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加强员工的归属感,增强两者间的凝聚力,使两者连为一体,最终能达到两者之间有福共享同时有难同当,这样的企业文化所起的作用在企业的危机时期尤为突出。
综上所述,人力资源已成为企业在竞争中能否取胜的决定性因素,而如何能实现对人力资源的最大限度地利用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任务。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量人上岗、人尽其才,注重长期和短期的物质激励、在管理中实施信息化建设、加强对员工的培训、留住核心人才、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等方面做文章,这样定能增强企业人力资源的竞争能力,从而使企业在激烈、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并取得发展。
[1]李晓芳.浅谈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与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4).
[2]蒋伟权.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创新,2009(2).
[3]栾晓燕.知识经济下的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竞争力[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02).
[4]杨秀岩.浅谈知识经济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J].大众商务,2010(02).
[5]贾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