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珉 张俊钰
西藏军区总医院中藏西医结合高原病重点专科,西藏 拉萨 850007
痛风又称为高尿酸血症,是嘌呤代谢紊乱所引起的疾病[1]。本病好发于男性,约占95%,男女之比为20∶1,常见于50岁左右的男性和绝经后的女性[2]。痛风在高原是一种常见病,高原地区痛风发病率较内地约高60%,高原地区由于空气稀薄,气候寒冷,大气压低,氧分压低,紫外线强,缺氧使人体各器官、系统发生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3],此外还与高原饮食习惯特点有关,如喜食牛羊肉、酥油茶,好饮酒等。高原痛风患者以汉族患者多见,藏族患者较少,这可能与人体对高原环境的适应性有关。笔者在高原工作多年,现将高原痛风1例报道如下。
患者次仁,男,52岁,藏族。患者右踝关节见歇疼痛1年,剧痛2 d而来就诊,自述近日有饮青稞酒、啤酒,且多量,平时喜食牛羊肉、酥油茶,尤喜风干牛肉。症见:左踝关节局部红、肿、热、痛,拒按,不能着地,拄拐杖而行;不畏风,纳可,口渴,小便浑浊,大便偏干,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笔者所在医院门诊查血尿酸760 μmol/L,查抗“O”类风湿因子皆正常,证属湿热流注肢节,肢节瘀阻之痛风性关节炎。治以清热利湿、活血通络。药用苍术20 g,黄柏15 g,薏苡仁30 g,川牛膝 20 g,藏大黄 20 g,贯众 30 g,猪苓 30 g,萆薢 20 g,大腹皮 30 g,防已 15 g,元胡 15 g,赤芍 15 g,地龙 15 g,秦艽20 g,甘草5 g。外敷如意金黄散,香油调和,涂于患处,纱布外敷,胶布固定,24 h为1个疗程。一般2个疗程红肿热痛症状明显缓解。同时外敷如意金黄散。进3剂中药加上外敷如意金黄散3次后,右踝关节红肿消退,疼痛缓解,能下床活动。二诊,患者诉关节红肿热痛明显减轻,局部关节仍有压痛,口不渴,小便转清,大便平,舌苔见退,去黄柏、忍冬藤,加藏红花2 g,宽筋藤20 g,本方加减再进10余剂,诸证悉除,复查血尿酸360μmol/L,控制进食高嘌呤食物及酒类,多喝水。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高原痛风是指在海拔3000 m以上的地区,由于遗传性或获得性病因所致嘌呤代谢障碍,血尿酸增高伴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4-5],临床上包括原发性痛风和继发性痛风。痛风性关节炎是痛风的主要症状,常表现为跖趾关节、踝关节等处红肿热痛,活动障碍和关节畸形,迁延难愈。杨彩霞等[6]认为本病发病与脾肾关系密切,因平素过食膏梁厚味,湿热内蕴,伤及脾胃,兼外感风湿热邪,或素体阳盛,阴液不足,感邪从阳热化,留滞骨骼经络,气血不通,表现为灼热红肿,功能障碍,痛不可触,提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属于中医风湿热痹。如钟洪[7]提出痛风患者多素体脾虚,加之饮食不节,嗜食肥甘厚味,损伤脾胃,反酿湿浊,外注皮肉关节,内留脏腑而发病。该患者平素喜欢肥甘厚味,又饮啤酒助湿生热,是典型的湿热下注型痛风。笔者将高原痛风性关节炎按照中医辨证分型论治,并以泄浊利湿、化瘀通络为其治疗大法。泄浊利湿药,笔者推荐猪苓、萆薢、苍术三药合用,祛风除湿、分清别浊,通络之力更强,此三药临床宜用较大剂量,常用猪苓20~30 g,苍术20~30 g,萆解20~30 g,入煎;活血通络止痛药笔者推荐藏红花、宽筋藤,常用剂量为藏红花2 g、宽筋藤20 g,入煎。同时,平时要注意合理饮食,即强调荤素搭配,少吃含嘌呤高的食物,少饮酒;注意休息,做到劳逸结合,有条件时尽可能调整居住环境,或定期调整到平原地区生活;多喝水,便于血尿酸从小便排出。
[1]徐德永 .痛风 [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0,19(5):320.
[2]李文根,庄俊汉,叶志中.原发性痛风的发病机制和治疗进展[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7,7(9):653-655.
[3]杨永勤,谢晓娥,何芙蓉.高原地区痛风的临床特点分析[J].西藏科技,2000,25 (6):40-42.
[4]韩岩,李华利,帅鹏.高原地区痛风625例分析[J]. 人民军医,2004,3:154.
[5]林法迎,赵汝频,严晓荣.高原地区原发性痛风325例临床分析[J].西南军医,2007,9(1):70-71.
[6]杨彩霞,金明秀.金明秀教授治疗痛风性急性关节炎经验[J].中医药学刊,2006,24(8):1425-1426.
[7]钟洪.原发性病风证治规律探讨[J].湖北中医杂志,1992,1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