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莹
(浙江理工大学文化传播学院)
主流价值观与娱乐精神的完美结合
——《中国达人秀》成功之道探析
◆徐 莹
(浙江理工大学文化传播学院)
在我国选秀节目整体趋于平淡之际,东方卫视的《中国达人秀》却一枝独秀,让我们重新看到了选秀节目的生命力。《中国达人秀》虽是一档娱乐节目,但却巧妙而精彩地宣扬了主流价值观,弘扬了时代精神,取得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它的成功之道为娱乐节目的创作提供了若干启示。
中国达人秀 成功之道 主流 娱乐 电视选秀
在许多人怀疑我国电视选秀节目遭遇“七年之痒”之际,湖南卫视的《快乐男声》、青海卫视的《花儿朵朵》和浙江卫视的《非同凡响》等整体趋于平淡,而东方卫视的《中国达人秀》却在收视率上赢得盆满钵满,让人重新看到了选秀节目的生命力。《中国达人秀》的一枝独秀,是主创人员探索和努力的结果,它的成功为处于瓶颈期的电视选秀节目提供了若干启示。它的成功之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中国达人”,顾名思义,必然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被中国的主流价值观认可的达人。因为他(或她)要代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站到世界的舞台上和他国选手 PK,所以这位达人必然要承载一种民族精神、国家精神。
为使这些精神不被显在的才艺表演所掩盖,整个节目采取了较为灵活的操作方式,即在总的评判标准的指导下,采用分阶段评判标准。初赛,最看重的不是技巧,是精神,如“孔雀哥哥”、“鸭脖子”夫妇等;半决赛,精神之外还需要有技巧;决赛,精神与艺术水准并重,如刘伟、马丽、翟孝伟。
除评判标准外,达人秀对评委的选择也颇为讲究。著名音乐制作人、电影导演高晓松,主要对选手的表演作专业水准的把握;“美丽教主”伊能静,充分发挥其情感细腻的特点,动情的点评让节目更具人情味;“海派清口”创始人周立波,凭借其超高的人气,以幽默、搞笑活跃现场气氛,是节目娱乐性的一大保障。三位评委各有所长,各具特色,彼此互补,确保了这档娱乐选秀节目的可看性、娱乐性和专业性,达到“以情动人、以艺惊人、以志励人”,让观众多了份难得的情感体验。
同时,节目很注重评委与观众的互动,观众的意见甚至可以改变评委的评判结果 (如给“鸭脖子”老婆一次“吼两嗓子”的机会;复赛中让“孔雀哥哥”晋级等),这既体现了对观众民意的重视,又体现了节目的定位——对普通人的尊重和对主流价值观的倡导。决赛把最终的评审权交给观众,体现出中国达人来自最普通的中国人的基本理念。通过这种方式评选出的中国达人必将影响更多的中国人。
据说,参加达人秀的不少选手并不是初次登台,他们中的好多人是选秀专业户,如刘伟、鸭脖子夫妇、农民歌剧家等,他们没能在其它选秀节目中被关注(往往海选时就被淘汰),却能在达人秀节目中脱颖而出,这恰恰体现了达人秀节目与一般选秀节目不同的评判标准,也更体现出评委们的独特眼光。没有他们的慧眼选拔,这些精彩和感动就无缘与观众见面。相比其它选秀节目,《中国达人秀》的舞台更大、参与面更广、门槛更低,老、弱、病、残、幼都能上;不重外表,更重精神内涵,使一档娱乐选秀节目体现出难能可贵的品质;观众在欣赏节目的同时也在审视自己的内心,浮躁的心态变得平静,感动和激励伴随左右,从而产生良好的社会综效。
早在1967年,格伯纳就已经指出大众传播的重要性。他的涵化理论认为,“电视促成了主要观点的培育和积累过程,在此基础上,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们都系统地接触一些经过选择的社会观。这种社会观进而又形成他们的信念和价值观。环境被电视所垄断,以至电视教导的内容一再地被人们所学习”。
格伯纳的涵化理论多少带有一些对现实的批判色彩,尤其是对那些过度依赖电视媒体的现象,但《中国达人秀》却很好地发挥了电视媒体对主流价值观的引导作用,为良好社会氛围的营造出了一份力,得到社会大众的广泛认可。
在达人秀的舞台上,如果你只是跳得好、唱得好而没有感人的故事或让人震撼的经历,那么观众总会觉得少了点什么。经过初赛和半决赛,观众已经形成某种期待,期待听到表演背后的故事、感受才艺背后的精神——而这正是达人秀节目带给我们的最大财富。在某种意义上,这已经成为达人秀节目的核心竞争力!这个舞台不仅仅是艺术的舞台,它更是一个精神的舞台,无数的感动、温暖、情感和力量在这里交融、碰撞、感染和升华,共同汇聚成中国达人不朽的精神和至高的境界:乐观、豁达、从容、淡定、积极进取、奋发向上……
《中国达人秀》的成功告诉我们:娱乐节目可以做得既好看、感人,又符合主流价值观,脱离低俗、庸俗和媚俗,走出一条全新的路子。导演高希希认为,创作者在创作实践中,应该具有“文化自觉”的创作意识,要关注文化作品的时代精神及核心价值观。作为传播中国主流文化的影视传媒,其优秀作品都应该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意识,实践也证明了这样的作品都获得了观众的喜爱。作家高满堂认为,影视作品重视娱乐功能并没有错,关键在于用什么来实现娱乐,在娱乐中向社会、向大众传递什么文化信息和价值取向。应将娱乐的层次逐渐提升到“精神愉悦”的美学层面。价值尺度和精神建设是不能遗忘、更不能背离的责任。
《中国达人秀》虽然是一个“舶来品”,其版权来自英国,但已经做了巧妙的“本土化改造”,非常符合中国观众的观赏心理,既有娱乐节目的基本元素和诉求,又能体现大众传媒对主流价值观的正确引导和塑造。整个节目感动与娱乐并存,在轻松的娱乐形态中完成了主流价值观的宣扬,呼唤了日益缺失的时代精神,对社会产生了积极作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这些平凡的“达人”精神将会唤起无数中国凡人的内心,帮他们重塑理想和信心,让他们在精神上变得富有。
我们常说,“现实缺什么,文艺作品补什么”。媒介消费多少意味着某些有意识需求的满足。这些节目提供了劝导和支持的来源,提供了“通过欢笑与泪水来释放情绪”的事件。从某种意义上说,达人秀节目已经成为时代病的调节器,不良情绪的疏导者。
其一,这个时代,物欲横流,许多人在金钱面前迷失了方向,爱情越来越物质化,天长地久的爱情成为很多人的奢望。而达人秀舞台上那个言必称“老婆大人”的“孔雀哥哥”,几十年如一日地坚守着瘫痪的妻子,绞尽脑汁搞创造发明,就为了博“老婆大人”一笑,如此不离不弃的爱情让时下动不动就闹离婚、搞出轨的夫妻汗颜。这与当前社会居高不下的离婚率和屡屡出现的爱情危机形成巨大的反差,让人们不得不对自己的婚姻、情感做出反思。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正面教材,它让观众相信永恒真爱的存在,也对爱情、婚姻、责任、承诺等词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其二,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许多人的抗压能力大大降低,缺乏应对困境和挫折的勇气,怨天尤人、自暴自弃者不在少数。而“无臂钢琴师”刘伟的一句“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让所有观众在瞬间记住了他!这个小伙子以他的从容淡定告诉人们:坚强的毅力可以创造生命的奇迹,残疾的肢体一样可以成就精彩的人生!
还有用完美舞蹈征服观众的残疾人舞蹈组合马丽、翟孝伟,他们自始至终都没有展示自己的不幸,他们用坚强演绎了自己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他们展示给我们的不是伤感,而是美感,艺术的美感,舞蹈的美感。“傲雪寒梅”是他们和衷共济、同修共度的坚毅品格的象征;经典之作《化蝶》更是在柔情缠绵、悱恻动人的爱情故事中,为我们演绎了羽化成仙、突破自我的坚韧和勇气。他们的境界连四肢健全的人都不一定能达到!他们是真正的达人!
其三,人变得越来越现实,越来越缺乏梦想;即使心中有梦,也不敢大胆去追求。痴迷于意大利歌剧、喜欢唱帕瓦罗蒂歌剧的农民告诉我们:再微小、再平凡、再草根、再乡土的人都拥有享受高雅艺术的权力。用街舞妆点平凡人生、用青春舞出人生精彩的民工街舞队用行动告诉我们“只要心中有梦,生活就无限精彩”!即使生活艰辛、物质贫乏,但并不影响他们追逐梦想、追逐时尚的权力。民工一样可以很时尚,成为众人眼中的潮人!
其四,有些人对自己评价过低,缺乏自信,终日郁郁寡欢。胖女孩蔡岫勍从不自信到自信的转变过程同样证明了一个道理“自信就是最大的美丽”!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美丽,很多时候,我们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缺少呈现美丽的勇气。我们要学会自信,自信可以让我们变得越来越美丽!
其五,很多人时常感叹身世的卑微,缺乏生活的勇气和前进的动力,但当你知晓“鸭脖子”夫妇的困境,了解他们是如何在困境中执着于对梦想的追求时,你一定会被他们的乐观和勇气所打动。他们从不轻言放弃,他们在梦想的追逐中体会人生的五味杂陈,他们的生活因梦想而变得充实、阳光!
种种时代病迫切需要我们的大众传媒发挥应有的作用,制造出合适的精神食粮来治疗之,给诸种不良情绪一个宣泄、疏导的途径。当代社会,大众传媒的社会职责不容回避,其重要性越发突显。《中国达人秀》就具备了这样的功能,是一个很好的宣泄渠道,无论对台上的选手、现场的评委、观众,还是电视机前更广大的收看者。
《中国达人秀》已经突破了一般娱乐节目的简单诉求,在娱乐的同时承载了更多精神层面的东西,让观众在娱乐的同时多了份感动、激励和体验。这也正是《中国达人秀》能从时下众多选秀节目中脱颖而出、让人耳目一新的最主要的原因。
鉴于节目的广受好评,也为了拓展节目的深度和广度,把达人秀节目的影响力推向极致,2010年 10月 10日,节目组将决赛放在了上海八万人体育场,并进行现场直播,这在中国选秀节目中是史无前例的,其运作模式也开创了国内选秀节目的先河。不仅实行抢票,而且通过线上、线下的企业赞助、广告搭售等捆绑式营销,创造了巨大的票房收益和经济效益。总决赛短信收入全部捐赠给中国慈善事业的创举,更是开启了选秀节目与慈善事业联手的先河,起到了健康的导向作用。而其最终决出的中国达人冠军刘伟,亦承载了更多的精神品格,成为无数中国观众的精神偶像,其社会效益也明显超越了其它选秀节目。
当然,任何节目都有它的生命周期,如何让《中国达人秀》的生命周期尽可能长些呢?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供参考。
第一,需要寻求突破,以创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求新求变,如何在感动人、鼓舞人的同时让观众对节目和选手保持新鲜感,在感动之余收获更多精神层面的东西,这很值得我们思考。
形式上:要突破固定的模式,力求丰富多元。在“第一季”中,以故事垫底的才艺,丰富了选秀节目的内涵,成为其与众不同的亮点。那么接下来的第二季、第三季,观众又将看到什么新亮点呢?《中国达人秀》已经成为一个品牌,人们期待看到更多有创意的东西!
内容上:要更具时代精神,敢于突破自我。从“第一季”的比赛情况看,最后晋级的选手都非常注重形式和内容的创新,让人耳目一新,体现了对自己的突破。如以即兴 RAP挑战评委提问的 80后人气选手寿君超,他在决赛环节并没有简单重复自己,而是给大家展现了自己性格的另一面——多情、孝顺。他用现代的 RAP形式,唱出了对以故外婆的深深思念,那份情感触动了无数人心底最柔软的部分,也颠覆了以往社会对 80后“缺乏情感、自私、自我”的刻板印象,传递了一个比较正面的价值观,其感化效果远胜于枯燥的说教。
第二,评委和节目主创要敏感于当下社会的变化,捕捉人们内心细微的情感变化。
节目主创和评委要对时代精神有一个精准的把握,捕捉瞬息万变的时代需求和情感诉求,让节目紧跟观众的脚步,与观众合拍。否则,很容易令观众产生“审美疲劳”。
这就对达人秀节目的评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他们的眼光决定了整个节目的风格和走向;他们的价值观直接影响了对节目价值的判断。达人秀的评委决不能满足于对选手表演的单纯点评,更要挖掘其身上所代表的精神、文化和时代情感。如果没有初赛时评委们的慧眼,那么观众就看不到“断臂钢琴师”刘伟的精彩。其实早在 2010年 5月,刘伟就参加了《快乐男声》的预选,完全是另外一种遭遇:他的表演无人点评,评委们也显得很不耐烦;而在《中国达人秀》的现场,三位评委不约而同地起立鼓掌,全场观众跟着起立鼓掌,所有人都沉浸在这样一种感动的氛围中。由此足见评委的重要性!再有,如果评委不给那头“猪”机会,那么“鸭脖子”老婆许娜就不可能站在达人秀的舞台上,观众也会错失见证一对凡人夫妇质朴情感的机会。
第三,要对情感渲染的度作一个合理的把握,避免滥情。
滥情一直是选秀节目的顽疾,参赛选手往往会痛说家史、双眼含泪。“一个选手这样值得同情,但每个如此就难免变煽情为滥情。”面对惨境,谁能体现出更加乐观豁达、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展示更加顽强的生命力,这才是我们要比拼的。所以,未来的达人秀舞台需要更多像刘伟、马丽、翟孝伟这样的选手。
第四,评判标准要更加明确化,协调好才艺和情感的尺度。
达人秀评委周立波认为,“真正的达人需要具备有故事垫底的才艺,正所谓‘先看才艺,后看情感’,比赛的最后要看的还是才艺……才艺和感动是不矛盾的,中国特色的达人秀就应该是用故事推动才艺”。这样就能突破选秀节目单纯展示才艺的局限,达到视觉观赏和情感体验的双重功效,令节目更加充实、丰富,有深度、有内涵,也更符合现代观众的欣赏心理。
评委伊能静认为,“才艺是可以无限次使用的,但相反故事只能用一次有效。像‘孔雀哥哥’这样,如果站到世界的舞台上,要靠一个这么长的故事才能和英国达人 PK的话,肯定不行。”所以,情感固然重要,但也需讲究方式。情感之于才艺,犹如锦上添花,只有把握好彼此的尺度,才不至于本末倒置。
评委高晓松认为:“面对‘孔雀哥哥’式选手的坚强故事,我们应该放弃所有对生活的抱怨,精彩地活下去。故事感人的选手是上天赐给我们最好的礼物,但留在舞台上的,终究该是才艺最优秀的。”才艺和情感犹如一把双刃剑,很多时候,我们很难用一个确切的百分比来衡量。但当情感突破表达的形式,升华为一种崇高的精神品格时,便具有了一种独特的魅力,必将征服更多的评委和观众。
[1]丹尼斯·麦奎尔.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 (第四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93.
[2]丹尼斯·麦奎尔.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 (第四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