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鸿 江显萍 吴大鸿 刘晓娟
(贵州省黔南州脑血管病防治研究所,贵州都匀558000)
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是蛋氨酸代谢过程中的一个中间代谢产物。正常人体Hcy含量很少,空腹血浆Hcy浓度为5.0~15.9μmol/L,高于此范围称高Hcy血症。血清Hcy水平受遗传、年龄、性别、种族、营养、药物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因营养因素为可调控性而尤为重要。有文献报道,约2/3的高Hcy血症是由叶酸、维生素B12/B6缺乏引起的,特别是叶酸代谢被认为是影响Hcy水平的重要因素[1]。据国外大多数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病例对照研究证实,Hcy水平高是脑血管病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2]。本研究旨在探讨Hcy水平与急性脑梗死之间的关系,为急性脑梗死的防治提出有效的干预手段。
病例组:2009年1月~2010年5月在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60例,其中男37例,女23例,年龄48~77岁,平均(66.2±14.3)岁,其中有高血压病史者48例,有糖尿病病史者26例,高脂血症34例,入选标准符合脑血管病诊断标准[3],全部经头颅CT或MRI证实有新鲜梗死灶;正常对照组:选自同期在本院门诊进行健康体检者共60例,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41~76岁,平均(61.2±9.3)岁,有糖尿病病史者4例,有高脂血症者11例。两组均无急、慢性肾功能不全或严重肝功能衰竭,无恶性肿瘤、严重心脏疾病,近1个月未服用维生素制剂及叶酸等影响Hcy代谢的药物。
全部受检者均于清晨空腹从肘静脉采血2~3mL,于30min内以3000r/min离心10min,收集血浆,-20℃冰箱保存。采用ELISA法,于波长450nm在酶标仪上进行测量。正常Hcy为5~15μmol/L。
同时抽血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采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
病例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病例组Hcy水平(17.85±7.30)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10.22±3.71)μmol/L(P<0.001);病例组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之间无显著性相关(均P>0.05)。病例组与对照组血浆Hcy、血脂水平的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血浆Hcy、血脂水平的比较(±s)
组别 Hcy(μmol/L) 总胆固醇(mmol/L) 甘油三脂(mmol/L) 高密度脂蛋白(mmol/L) 低密度脂蛋白(mmol/L)病例组 17.85±7.3 4.76±1.12 1.85±0.99 1.13±0.28 2.51±1.32对照组 10.22±3.7 14.22±1.05 1.79±1.05 1.12±0.24 2.24±1.14 P<0.01 >0.05 >0.05 >0.05 >0.05
Hcy又称高半胱氨酸,是一种含硫氨基酸,是蛋氨酸和半胱氨酸的重要中间代谢产物,人体摄入的Hcy有20%从肾脏排出。Hcy在细胞内代谢途径有3条[4]:(1)再甲基化途径,此途径需要蛋氨酸合成酶的参与,同时需要维生素B12作为辅酶。此时Hcy与5-甲基四氢叶酸合成蛋氨酸和四氢叶酸。(2)Hcy与丝氨酸缩合为胱硫醚,又称为转硫化途径。此途径由胱硫醚β合成酶(CBS)催化,以维生素B6为辅酶,缩合成胱硫醚及水。胱硫醚在γ-胱硫醚裂解酶作用下裂解为半胱氨酸和α-酮丁酸。(3)直接释放到细胞外液。
血浆Hcy的浓度受到遗传因素,营养状况,肝、肾功能,药物及某些疾病时的代谢状况的影响[5],营养状况是可调控性因素而显得尤为重要。Hcy代谢中作为辅酶的叶酸、Vit B12、Vit B6缺乏是导致高Hcy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本研究发现血脂与Hcy无显著性相关(P>0.05)。
许多研究都证实轻~中度升高的Hcy水平和脑卒中之间存在因果与浓度相关的关系[6]。本研究证实,急性脑梗死组血浆Hcy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国内外诸多研究[7]也证实血浆Hcy水平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AS)和心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高Hcy血症诱发脑卒中的机制主要与其诱导动脉粥样硬化有关。其诱导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机制有[8]:①损伤内皮细胞;②促进血管平滑肌的增生;③影响凝血系统,使血小板功能受损和TXA2产生增加导致凝血与抗凝系统的平衡失调,出现血栓形成的倾向。既然在高Hcy血症的形成机制中,营养因素作为可调控因素,即叶酸、维生素B12/B6缺乏可导致高Hcy血症[9],这也给临床一个启示:对伴有高Hcy血症的中老年人或有脑血管病家族史的患者,要注意维生素、叶酸的补充,能有效降低高Hcy血症,可能减少卒中的发生率[10,11]。
本研究初步结果显示高Hcy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所以无论是对于脑血管病的治疗还是一、二级预防,补充维生素、叶酸降低高Hcy水平,可能是防治脑血管病的一个有效途径。
[1]王鸿雁,潘旭东,韩仲岩.同型半胱氨酸与脑血管病的临床研究[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2,15(6):358-359.
[2]Boushey CJ.A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plasma homocusteine as a risk factor for vascular disease:probable benefits of increasing folic acid intakes[J].JAMA,1996,275(9):681-683.
[3]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4]李红伟,李焰生.同型半胱氨酸与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J].临床神经病学,2006,19(6):474-475.
[5]Coiro V,Volpi R,Marchesi C,et al.Influence of residual C-peptide secretion on nocturnal serum TSH peak in well-controlled diabetic patients[J].Clin Endocrinol(Oxf),1997,47(3):305-310.
[6]Sacco RI,Roberts JK,Jacobs BS.Homocystein as a risk factor for ischemic stroke:an epidemiological story in evolution[J].Neuroepidemiology,1998,17(4):167-173.
[7]朱志刚,张颖东.同型半胱氨酸与血管性疾病[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0,8(5):320.
[8]邓兵梅,徐恩,陆雪芬.同型半胱氨酸与脑血管疾病[J].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2003,30(5):454-455.
[9]Lalouschek W,Aull S,Serles W,et al.Genetic and nongenetic factors influencing plasma homocysteine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and healthy control subjects[J].J Lab Chin Med,1999,133(6):575-582.
[10]李怀忠,杨茂本,李爱军.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脑梗死的关系[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8):121-122.
[11]李鸿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脑梗死关系的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4):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