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田小龙
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量逐年增加,出口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日益加剧,导致出口企业采取的结算方式也更加多样化。但是,这也使得出口企业在收汇方面面临更大的风险,构成了制约我国出口贸易进一步发展的潜在风险因素之一。
出口信用保险是各国支持出口、防范收汇风险的通行做法。出口信用保险是信用保险机构和出口商之间订立的一种财产保险制度,它以进口商信用风险为保险标的,保险人负责承保出口商在出口过程中因进口商方面的风险而导致的损失。我国在改革开放后开始发展出口信用保险,起步较晚。出口信用保险是各国刺激出口的重要措施之一,从全球角度来看其所支持的出口贸易额占贸易总额的15%左右,有些重要出口国家的比率更高。出口企业在投保了出口信用保险之后一旦发生了收汇风险的损失,可以由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来承担相应的损失,保障企业经营不因此而受到影响,从而可以使企业可以采取多种贸易方式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不断开拓新的贸易客户、扩大市场份额。
出口信用保险主要可以划分为短期和长期两大类,主要承保出口企业不能正常收回应收账款的风险,具体可以分为商业风险和政治风险。其中商业风险包括进口方破产清算、拖欠、拒收拒付等。政治风险包括战争、暴动、骚乱,政府及法律风险等。
随着世界经济贸易全球化进程的逐渐加快,许多国家纷纷建立了出口信用保险体制。迄今为止,全世界已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专门的出口信用保险机构。可以说,当前世界上的跨国公司都得益于信用保险的支持。
出口企业为了增加出口通常采用多样化的收费方式,但同时也相应增加了收汇风险。而出口企业通常投保的货物运输保险的保险责任不包括收汇风险,收汇风险一旦发生对企业影响非常严重。出口信用保险则弥补了这方面的空白,一旦发生收汇风险而造成的损失可以由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进行赔偿。无论是出现商业风险还是政治风险后都可以由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进行赔付,保障了出口企业的收汇安全。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这两类风险,就最大限度地为企业提供了对外贸易过程中的外部风险保障,为出口企业的稳定经营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也为国家对外贸易的平稳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出口商为了在国际竞争中获取有利的竞争位置往往采取多种灵活的贸易方式,如产品性能质量、市场价格、支付条件等。出口商在与老客户进行贸易往来时,为了便于贸易开展,有时也会接受延期付款和出货后付款等贸易手段。虽然与进口商贸易关系密切,但风险依然存在。对于新客户如接受像付款交单与承兑交单这些风险较高的结算方式,则贸易风险更高。使得企业在采取这些灵活的贸易方式时有很多顾虑。而通过出口信用保险,出口商便可缴纳少量保险费将承担的收汇风险转嫁给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可以采用多种灵活的结算方式开拓国际市场。出口信用保险为出口企业提供了有效的风险防范和转移渠道,因此可以帮助企业更有效率地选择贸易伙伴,更加大胆地开拓新兴市场,以更加灵活的结算方式、交易手段提升竞争力,从而扩大交易机会,创造出口增量。
企业要"走出去",必须有丰富的资金来源渠道及完善的风险保障支持。出口信用保险作为国际通行的贸易促进工具,可以通过对企业的收汇给予保障,提高企业的信用评级,进而解除银行的顾虑,使银行能够放心地给企业贷款,出口企业从而得到融资。出口信用保险项下的贸易融资,信用保险公司、出口商和银行各司其职,出口商主要负责货物的数量、质量,银行重点审核贷款人的资质,而国外买家的风险则由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承担。银行将贸易风险进行分散,在放贷时无需再像原来那样担心来自出口商、进口商等多方的风险。这种专业化的分工和相互配合,使收汇风险和贷款损失得以最大程度地降低,既实现了出口商、提供融资的银行和信用保险公司的三赢,也对中国外贸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出口企业投保了出口信用保险后,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利用其信息库对进口方进行资信调查,为出口企业提供更多的信息,弥补了出口方对进口方的财务和管理状况无力调查,对出口方所在国的政治、经济形势缺乏了解的不足。以中国信保的案例为例,国内某高科技企业主营机顶盒的海外销售业务。从2004~2008年,借助中国信保的资信调查服务,该企业的海外客户数量从10余个增加到100余个。2008年,在全球信用风险水平升高的情况下,某医药企业借助中国信保的资信调查,半年时间新开发客户50余家,打开了巴西、越南等新兴市场。目前,中国信保已经建立了含有600多万家中外企业信息的数据库,拥有海内外信息渠道85个,形成了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信息网络。
出口信用保险虽然对企业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在我国情况并不乐观,出口信用保险的投保率仅仅有2.7%,甚至有企业还不知道此险种的存在,投保意识非常差,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我国出口信用保险存在投保客户少、营业部门少、保险公司承保能力有限的问题,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快速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为此,我国应制定有关策略尽快促进出口信用保险的发展,进而推动贸易的快速持续增长。
借鉴发达国家,如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家关于出口信用保险的法律法规。尽快制定中国自己的《出口信用保险法》及其相关的法律配套措施。《出口信用保险法》出台后可以在法律层面上保证出口信用保险有关业务开展的规范化,保证了出口信用保险的发展有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的支持。拟定《出口信用保险法》应包括出口信用保险制度的意义和作用;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权利和义务;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经营原则和保险责任等各方面的内容。
目前,欧盟范围核心成员国之间贸易的出口信用保险业务基本实现市场化,有政府支持的信用保险公司不得介入商业出口信用保险业务。单纯以盈利为目的的信用保险公司虽没有任何政府支持,但由于其经营不受国家政治影响,它们往往可以承保一些政府支持保险公司不能承保的业务。发达国家出口信用保险市场化的情况证明,出口信用保险市场化运营符合出口信用保险的未来发展趋势。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在办理政策性业务的同时,可逐步吸收一批经营状况良好的商业性保险机构,在自负盈亏的基础上进行商业性出口信用保险业务的自主经营的探索,这有助于形成广泛的服务网络,解决目前网络少、业务品种单一、业务规模有限的不足,壮大和提高我国出口信用保险业务的整体水平,使我国出口信用保险的发展向市场化推进。
出口企业在投保了出口信用保险之后,更容易获得银行贷款,解决企业现金流不足的问题,增强企业活力,所以有关主管部门应加大对出口信用保险等政策性保险的支持,适当调低保险费率水平,促进企业出口。与此同时,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应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开发新的商业信用保险险种,如汇率风险保险、担保业务风险等。
由于我国出口信用保险发展较晚,人才储备少,而出口信用保险的展业、承保、理赔等各环节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高,既要有相关保险理论为此,相关培养工作必须顺应市场需求,从实践出发,着眼未来;要适合保险公司现有状况,尽快发挥作用;要改进培训方式,改进培训方法,不断创新。
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要通过建立健全投保人信息资料库的办法来减少投保人保险申请期。对不同赔案应采取不同的赔款方式,对于赔款较小、原因清楚的赔案,保险公司应采取简化手续进行及时赔付;而对于赔款额较大的案件,保险公司也应根据实际情况先支付一部分赔款,真正为发生损失的企业提供及时赔偿。
一方面作为外贸大国的中国政府要加强对出口信用保险的宣传,积极向有外贸经营权的出口企业宣传出口信用保险对于出口的企业的重要性所在。具体相关部门要组织出口企业进行专门的培训,普及出口信用保险知识,提高投保率。
另一方面出口企业应该加强自身投保意识,认识到出口信用保险在企业出口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地投保出口信用保险。同时,出口企业要根据在出口过程所面临的风险状况、结算方式、进口商资信状况等信息科学地投保,使企业能够实现以较低的保费获得较高的安全保障。
在现有的业务稳健经营的基础上,持续地拓展业务,寻找新的市场是每一个企业面临的发展课题。选择新的买家意味着企业必须审慎地与新的潜在伙伴打交道,获取充分的信息以确定对方具有良好的信用,可以与之展开合作而不会给企业的生存发展带来威胁。在这一过程中,信用保险应为企业提供买家资信的调查,从旁协助企业甄选可靠买家,放手拓展业务。
我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在向客户提供相关资讯的过程中,应积极参加各种保险国际性合作组织,与国外出口信用保险机构增加合作交流,扩大信息来源,建立起一套科学的信用风险评估体系。
[1]王靖,王吉恒.我国出口信用保险的问题分析[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09(6).
[2]赵星.信用保险发展的思路探讨[J].甘肃金融,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