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连锁零售企业的物流配送模式研究

2011-08-15 00:49江南大学商学院沈伟晔
中国商论 2011年36期
关键词:物流配送零售业连锁

江南大学商学院 沈伟晔

1 连锁零售企业物流配送的相关理论分析

1.1 连锁经营的理论分析

经营同类商品和服务的企业在总部的领导下通过标准化经营实现规模效益的组织形式和经营形式就叫连锁经营。根据国际连锁协会的规定,连锁店至少要有11家店铺。

连锁经营有以下特征:首先,经营上采取分工原则。总部负责采购、财务、人力资源等活动。分店专门负责与产品或者服务销售有关的业务。其次,管理上采取3s原则——现场作业的简单化、专业化、标准化。再次,物流上采取集中配送原则。连锁企业总部通过建立TC系统(商品转运中心)、DC系统(商品发货中心)、PC系统(生鲜食品加工配送中心)来进行物流的集中配送。最后,运作上采取信息网络化原则。连锁企业通过网络化的信息系统来实现其总部和分部的一体化运作。

1.2 物流配送的相关理论分析

根据1935年美国销售协会给出的配送的概念,货物配送是“包含于销售之中的物资资料和服务在从生产场所到消费场所的流动过程中所伴随的经济活动”。与一般送货相比,配送的不同之处在于:首先,配送不是单纯的运输送货,而是包含了集货、分货、配货等活动的工作。其次,配送在规模、速度、质量等方面的要求高于一般送货。最后,配送是一种专业化的商品流转组织形式,而一般的送货只是一种推销手段。

2 连锁零售企业的主要配送模式分析

2.1 我国连锁零售企业主要配送模式

2.1.1 自营配送

自营配送是指企业自己负责物流配送的各项工作。这种模式有利于企业实现供应、生产和销售的一体化,便于控制。但是,企业为建立配送体系的投资大,当企业配送规模较小的时候,配送成本和费用较高。目前,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统计,中国连锁百强企业中有80%左右的企业有自建的配送中心。

2.1.2 第三方配送

第三方配送是指连锁企业将物流配送业务外包给除交易方以外的第三方的一种配送模式。这种方式比较适合大型连锁零售的长途运输业务、区域仓库等方面的业务以及资金实力相对较弱的中小型连锁企业。

2.1.3 共同配送

连锁零售企业之间为了实现配送合理化而建立配送联合体进行联合配送的模式就是共同配送。共同配送可以使多家连锁零售联合,以提高整体物流配送效率。开展共同配送要求合作的企业实力相当、拥有共同的经营理念和目标。

2.1.4 供应商配送

供应商配送就是指由生产企业直接将商品送到连锁企业的各个门店的一种配送模式。采用这种模式的主要是我国的一些大型生产企业,比如海尔、海信、康师傅等拥有自己的分销体系的生产企业。据相关机构统计,目前厂房直送商品只占总量的15%-20%。

2.2 优缺点分析

对比以上配送模式,可以发现,自营配送反应最为灵活,且最易受企业控制,但一次性投资较大,成本较高,一般适用实力雄厚的大型连锁企业。第三方配送成本较低,且可以使企业专注于自己的核心业务,适用于配送能力相对不足的连锁零售企业。共同配送可以提高配送效率和资源利用率,但在利润的分配和商业机密的控制方面存在难度。供应商配送将责任和风险都转移到了供应商,对于连锁零售企业而言,一方面使其能专心其它业务,另一方面也削弱了其议价能力,比较适用于大型卖场或者仓储式的综合性超市。

3 我国连锁零售企业的物流配送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我国连锁零售业发展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连锁零售业还处在成长阶段。工、农、商、旅游、企业集团以及外商企业都在连锁商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具体而言,连锁零售业的发展具有以下特点:首先,连锁零售跨地区发展,打破了地区市场的局限,同时飞速向农村市场发展,产业供应链延长。其次,零售连锁跨所有制发展,民营连锁发展势头良好。最后,连锁零售经营跨行业发展,已经成为改造商业流通领域企业的有利工具。

3.2 我国连锁零售业物流配送现状及主要问题

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的资料《连锁零售企业总体情况》显示,2008年中国连锁门店总数达到了168502个,其中自有配送中心投资86548670万元,非自有配送中心投资31188443万元,自有配送中心与非自有配送中心的比例为2.77:1。这说明我国连锁零售业自有配送中心的比率很高,供应商、零售商、第三方物流之间的合作还有待改善。具体而言,目前我国连锁零售业物流配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3.2.1 与供应商难以形成有效合作

目前,我国零售企业的盈利模式还处于向供应商要利润的阶段,零售商因为短期的利益而忽视了与供应商的合作。供应商与零售商的关系不是互惠互利,而是“你死我活”的针锋相对。双方在诚心方面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问题。

3.2.2 统一配送效率不高

目前我国零售业的统一配送效率较低,很多连锁零售企业的仓库和车辆空置率较高,商品的周转期较长。据有关机构对一些经营比较成功的连锁零售企业进行调查,得知连锁企业配送中心对门店的配送覆盖率只有80%~90%。另外,我国零售企业的配送规模普遍较小,已建成并开始运营的很多配送中心的规模并不符合经济配送的规模。

3.2.3 信息共享程度低

随着经济全球化,供应链上各个环节的厂商合作已是形势所趋。但是目前我国的零售企业与供应商之间合作,尤其是信息共享却令人担忧。许多连锁零售企业把信息作为商业机密,不与供应商共享,使得供应商无法得知零售企业的销售和库存情况,从而使得配送成本甚至整个供应链的成本升高,竞争力被削弱。

4 我国连锁零售企业物流配送模式选择

4.1 连锁零售企业自身情况分析

配送模式的选择至关重要,它影响着企业的配送成本、配送效率甚至企业的整个盈利情况。在考虑选择何种配送模式时,企业应该先对自身情况进行分析,然后结合整个零售业物流配送存在的问题。具体而言,主要应该考虑以下因素:

4.1.1 连锁零售企业自身规模和实力

这里的规模是指连锁零售企业在全国布局的网点范围大小以及所开连锁店家数的多少,实力是指企业资金、盈利方面的能力。一般而言,大型连锁零售企业对物流配送服务的质量较高,需要制定合理的配送需求计划,而且也有能力建立自己的物流配送系统。建立自营物流系统,可以避免与供应商合作机制的选择问题,这时候,当然是选择自营物流模式比较好。

4.1.2 配送对企业经营的重要性

对于竞争激烈的行业而言,供应和分销渠道的控制较为重要,所以,配送对企业自身的竞争力以及企业经营效果的好坏也至关重要,这时候,企业最好采用自营配送模式,以便加强对配送的控制。

4.1.3 连锁零售企业自身物流配送的特点

连锁零售的配送位于供应链的尾端,上游面对这多层级的供应商,下游面对着广大消费者,是商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汇合枢纽,是管理控制的关键。因为连锁零售企业经营的商品具有便加快、订单频繁、物流环节多、退货频繁、保质期短等特点,所以连锁零售企业物流配送要求更快的速度,更高的配送质量,更复杂的信息技术支持。企业在选择配送模式时需要考虑经营物品对物流配送的要求,进而做出选择。

4.2 选择合适的物流配送模式

在做了自身情况分析之后,企业可以列出决策因素,比如成本、速度等,然后利用决策工具做出决策。具体可以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个方面来完成决策过程。

在定性分析方面,以矩阵图法为例,首先分别以连锁零售企业的配送能力和配送对连锁零售企业的重要性为横向维度和纵向维度,将连锁零售企业划为四个区域。然后分析每个区域采用何种配送方式。比如,当配送对企业的重要性很大,然后企业的配送能力较强的时候,在地理区域较小和配送成本较低的情况下,企业可以采取自营配送模式,以提高配送效率,提高客户满意度。

在定量分析方面,可以用比较分析法,分别在算出每种配送模式下的成本、利润和客户满意度,然后再加以比较进而决策。

4.3 物流配送模式评价

这里的评价主要是指连锁零售企业在采用了配送模式后,对配送服务予以评价,以帮助改善配送绩效。比如采用自营配送模式,就要对配送效率、配送成本等进行评价。比如采用共用配送模式,除了对配送效率、成本等进行评价外,还要对信息共享程度、整体经营效益进行评价。

[1]夏丹丽.我国连锁零售企业物流配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9).

[2]李晓超.我国连锁零售企业物流配送模式选择探析[J].物流技术,2007(6).

猜你喜欢
物流配送零售业连锁
山西将打造高效农村快递物流配送体系
专注零售连锁空间打造
基于Flexsim的饮品物流配送中心仿真优化研究
无人机物流配送路径及布局优化设计
库里受伤的连锁效应
直企物流配送四步走
零售业 餐饮业 到底谁模糊了谁?
效率才是新零售业本质
场景营销视野下的零售业O2O模式的探讨
提升我国零售业品类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