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学院 杨艳蓉
宜宾市三中 喻强
低碳经济的概念是2003年由英国提出,并广泛为全球所接受,它是指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生态经济模式,是在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严峻挑战的大背景下提出来的。低碳经济的特征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构筑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发展体系,包括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和低碳产业体系。低碳经济模式是我们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作为经济活动之一的低碳旅游,是低碳经济基础上的新型旅游方式,其内涵是以环境为中心,以减少对环境的伤害为重点,实质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旅游响应方式,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旅游经济模式,强调的是保护环境而非享受环境。
体育旅游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与旅游交叉融合而产生的具有旅游和体育双重特点的新型产业。四川是体育大省,其体育事业发展在全国位居前列。5·12大地震之后,国家加大了对四川主要是灾区的扶持力度,这给四川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尤其是四川体育旅游发展带来了历史上难得的发展机遇,加上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后期效应,体育旅游发展的空间得到极大拓展。
2.1.1 地质情况复杂,地貌类型多样
四川省位于我国西部,地跨青藏高原、横断山脉、云贵高原、秦巴山地、四川盆地几大地貌单元,地势西高东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最高点是西部的大雪山主峰贡嘎山,海拔高达7556米。地形复杂多样。以龙门山-大凉山一线为界,东部为四川盆地及盆缘山地,西部为川西高山高原及川西南山地。多样的地形地貌为登山、滑雪、攀岩等体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场所。
2.1.2 大川名湖众多,水量资源丰富
四川地处长江黄河的上游地区,雅砻江水系、岷江水系、大渡河水系、沱江水系等造就了四川湖泊星罗棋布,河道千回百转;峡谷险峻,沿岸有珍禽异兽、奇花异草,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众多水系资源具有开展漂流、冲浪、垂钓、游泳、划船等水上体育旅游项目的充分条件。广阔的川西北大草原,可以开展骑马、徒步、骑自行车等各种体育旅游项目。四川近几年漂流旅游活动发展较快,都江堰、乐山、攀枝花等地都开展了比较大型的漂流探险项目。
2.1.3 历史文化厚重,少数民族风情浓郁
四川历史文化悠久,彝、藏、苗、回、羌、蒙等少数民族许多独具特色的体育活动流传至今。如甘孜和阿坝藏族的格吞、跳锅庄、射箭、赛马等;凉山州彝族的跳绳、爬火杆、对脚舞、扯手、投镖、摔跤等。另外逢年过节的时候,四川各民族也常常定期、不定期开展一些专项民俗体育盛会或者是含有丰富体育内容的民族节庆,如理塘赛马会,康定跑马山转山会,彝族火把节,新津、乐山五通桥等地的龙舟会等,这些民间体育活动蕴含着浓厚的民俗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通常都成为旅游者好奇和兴趣的所在,吸引旅游者前往参与。
5·12大地震给四川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同时也带来了极其难得的发展机遇。地震使山清水秀的四川风景受到破坏,但在全国人民的关心和支持下,也给四川人民带来重建家园的信心。要重振四川旅游和体育旅游,必须认识到现阶段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2.2.1 经济发展仍相对落后,体育旅游动力不足
2010年四川省GDP达到16898.6亿元,比上年增长15.1%,高出全国4.8个百分点。位居全国第八,但四川人口基数大,是农业大国,第三产业比重较低,比起东部沿海的广东、江苏、浙江等发达地区还有很大差距,四川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5461元,同年广东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3897.8元,差距多达将近10000元。某些体育旅游项目需要资金作为后盾,比其他旅游方式的花费要多,居民收入低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体育旅游的发展。
2.2.2 缺乏政府部门和政策的支持
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强的产业,其发展需要各管理部门的合作、协调。体育产业又是我国较晚进行体制改革的产业部门之一,体制尚未完全理清,仍然存在很多非市场经济的思想和做法,如何从整体出发,制定出适合整个四川体育旅游的发展计划和管理体制是迫在眉睫的大事,是事关四川体育旅游经济发展的关键,目前我国有关体育旅游的法规政策也还没有出台,体育旅游归口管理部门也不明确,导致体育旅游市场出现无序竞争,盲目开发,更无法做到低碳化,并且体育旅游安全防范措施不到位,容易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这些都严重阻碍了四川体育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2.3 体育旅游专业人才缺乏,体育旅游发展观念陈旧
我国现在还未有一所学校开设体育旅游专业,在发展体育旅游的过程中,缺乏既懂体育又懂旅游的专业人员。四川在进行旅游宣传时,涉及体育旅游项目的较少,尤其是专门以体育为主题的旅游项目的宣传和促销相对薄弱一些,如培养了奥运冠军的西昌邛海帆船训练基地,很少对外做宣传,外地人只知道风景美丽的邛海,而不了解帆船训练基地。此外专门的体育旅游公司也较少,大型知名体育赛事缺乏,各大旅行社和旅游公司也是各自为政,缺乏统一布局和规划管理。体育旅游产品的开发还处于初级阶段,多以登山、滑雪等常规体育旅游产品为主,比起东部发达地区来,接待力量薄弱,结构显单一,档次不高。
旅游业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性产业,是低碳经济的优势产业和重要领域,也是推广低碳经济理念的窗口行业。低碳经济是一种理念,更重要的是一种措施,它正潜移默化的改变着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涉及旅游的食、住、行、游、购、娱六大方面。中国旅游发展已经奠定了比较好的低碳发展基础。四川要在5·12地震以后,国家支持重建的大背景下,长远规划,坚持低碳发展,走好四川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3.1.1 合理性原则
新的旅游方式固然是很好的,但是一定要遵循开发的原则,首先就要懂得怎样合理的开发。发展低碳旅游在旅游区环境和资源承载力范围内开展旅游活动,既要满足当地人的需求,也不至于因为现在的发展消耗影响后代人的发展。要做到以低碳旅游的发展带动体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3.1.2 科技性原则
大力投入低碳旅游的技术研发和低碳旅游监测系统的完善,逐步增加体育低碳旅游的供给量,鼓励人们低碳旅游的消费。我们必须不断推行和完善各项低碳旅游产品的政策和措施,尽可能快的构建和实现多个低碳体育旅游景区,增加对碳汇资源的保护。在制定低碳旅游的相关政策措施时,必须综合发展的观念,以低碳旅游产品调节体育旅游景区的建设和发展,实现体育旅游业走在国际体育旅游的前列。
3.1.3 合作性原则
低碳旅游的核心,是旅游活动与碳排放量的脱钩,不是一个人就能解决的问题,需要通过群体的合作才能完成。需要大力提升全民素质,推广行为文化、合理消费文化等一系列的低碳旅游的观念,需要大家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我们要让每个到四川来进行体育旅游者都具有低碳旅游的生活意识,自觉的形成低碳的习惯,不仅仅在景区要低碳生活,在任何一个地方都要有低碳的意识。要发展低碳旅游,是需要全民合作的事,必须遵循合作性原则。
3.2.1 加大低碳旅游宣传,转变体育旅游传统模式
低碳旅游是环保旅游的更深一层的表现,必须加大和普及低碳旅游的全民宣传。引入“碳”足迹的计算,“碳足迹”是指一个人的能源意识和行为对自然界造成的影响。简单指就是指个人或企业的“碳耗用量”。“碳”耗用的多,“二氧化碳”也制造的多,“碳”足迹就大,反之就小。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地震后四川现存的各种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我们要加大低碳旅游的宣传,让旅游者积极行动起来成为低碳旅游消费的一员。首先转变现有的旅游模式,大力倡导体育旅游中的一些低碳形式,比如扭转奢华和攀比之风,提倡公共交通和混合动力汽车、电动车、自行车等低碳或无碳方式,减少“碳”足迹,拒绝私人飞机、游艇等极度舒适却已高污染高排放为代价的旅游方式,同时也丰富体育旅游生活,增加旅游情趣。其次要加强旅游智能化发展,提高运行效率,同时及时全面引进节能减排技术,降低碳消耗,最终形成全产业链的循环经济模式。
3.2.2 旅游行业部门共同合作,着力培养“碳汇”旅游景区
旅行社方面:在进行游览设计时,多设计骑马、自行车、徒步等体验性的旅游项目,减少机动车等项目的设计,减少“碳”排放,引导体育旅游者认识自然、热爱自然、自觉保护自然。在向游客做体育旅游营销宣传时,注重宣传“低碳”出游的理念。可以再推出“低碳补偿”项目,倡导低碳体育旅游。
旅游景区方面:可以参照台北县坪林低碳旅游景区模式,坪林实施低碳旅游的四个原则是“走路骑车共乘好,自备餐具不可少,当季当地饮食好,只留回忆垃圾少”。这些都是我们可供借鉴的好的低碳经验。低碳旅游景区的建设还要注意加强对景区碳汇资源也就是宝贵的自然类体育旅游资源保护,如森林、湿地、草原等,这些都是旅游中的“减碳”高手。在景区旅游服务上,对景区工作人员进行低碳教育,让低碳观念深入人心,这样才能更好的带动游客。严格控制高峰期的游客容量,减少景区践踏量。
旅游饭店方面:推进低碳绿色饭店发展已成为国际住宿业和餐饮业的新型经营方式。针对四川旅游饭店现状,低碳绿色饭店应该突出几点:一是制定由节能、环保、降耗、绿色服务(包括绿色采购)、绿色宣传及绿色营销等环节组成的“绿色”标准,并逐步示范、评定和推广。鼓励游客在选择旅游住宿时,尽量选择带有绿色标签的旅游酒店或青年旅馆等小酒店,酒店不设“六小件”,不用每天更换床单被罩。使用随身携带的卫浴用品,减少浪费;进行餐饮食物选择时,优先考虑绿色食品、生态食品,如川西高原羌藏旅游景点的餐厅应宣传销售当地当时出产的有机低碳食品——草原放养的牦牛肉、羊肉、各种草原上自然生长的野蘑菇、野菜;二是在建筑、供热、空调、照明、电器使用和水资源利用等方面采用低碳新技术、新材料与智能控制系统,充分利用四川多样化地形造就的丰富的太阳能、生物能、有机能等清洁能源。
3.2.3 综合开发,突出特色,建立民族体育旅游品牌
四川独特的生态环境,富于个性的少数民族文化和风情,使民族地区体育旅游极富个性特色。我们要充分挖掘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底蕴,体现其时代性。通过四川秀美的自然风光与浓郁的民族文化相结合,体现其旅游资源的独特性;通过观赏性和参与性相结合,加大民族传统体育的参与面;通过效益性与保护性相结合,走低碳式可持续发展道路。促进体育旅游和观光旅游、商务旅游等其他旅游形式的结合。要将那些大众喜爱、易于传播、乐于参与,既富有民族特色,又兼具体闲娱乐,既具观赏性又具参与性等特点的民族传统体育资源,集中力量进行研究、开发和包装,构建四川体育旅游“特色”“精品”。
3.2.4 大力培养体育旅游专项服务人才
体育旅游的发展需要兼具科学训练能力水平和旅游服务能力的专业化人才,学校在培养学生专业体育训练能力和急救能力的同时,也要注意培养他们的旅游服务意识,并且在教育过程中着重低碳观念的培养,做到专业人员的低碳意识能在服务的一言一行中真正影响游客,从而带来长期的低碳连锁效应,做到四川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
旅游业低碳化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工程,体育旅游是四川旅游发展的方向,低碳旅游是旅游的未来,要将二者很好的结合起来,需要我们政府部门、旅游企业、旅游者携起手来,共同努力,为四川旅游的发展,为四川更美好的明天贡献自己的力量。
[1]梅燕.发展低碳旅游的五大措施商业研究[J].2010(9).
[2]刘啸.论低碳经济与低碳旅游[J].中国集体经济,2009(13).
[3]冯召伟,姚志辉.论川西地区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商场现代化,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