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颜/文
(作者系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在读学生,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消费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大学生作为当代社会一个比较特殊的消费群体,具有特殊的消费心理。旺盛的消费需求、超前的消费观念与经济的非独立性两方面的矛盾使得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存在不少问题。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的消费状况,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我们对西部地区部分高校学生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900名学生进行随机调查,发放问卷900份,回收有效问卷879份,样本回收率为97.7%。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当代大学生消费结构逐步呈现出多元化、多层次的特点,消费行为在整体上是合理的,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不合理的问题。
通过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调查分析,我们把当代大学生在消费行为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总结为以下几点:
当代大学生由于受年龄小、社会阅历差等因素的影响,他们在消费的理性抉择能力和独立思考、判断能力等方面还不够健全,消费比较感性化,易受社会群体尤其是大学生群体的影响。不少学生总是有意无意地与身边的同学作比较以寻求心理平衡,获得自我认同。如大学生购买电脑、MP3、复读机等辅助学习工具有助于顺利完成专业学习,满足扩展知识的需要。但同时也有一些大学生购买这些电子产品纯粹是因为别人有了我不能少的思想在作怪,他们买这些东西不是为了学习而只是娱乐。
我们在关于大学生月平均消费一栏的调查中,可以发现,大学生每月生活费在100~300元的占3.87%,300~500元的占44.41%,500~700元的占34.1%,700~800元的占9.33%,800元以上占7.5%。该组调查数据表明:大学生消费两极分化的差距日益拉大。 “高消费”不仅加重了家长的经济负担,还容易使学生淡忘对父母、家庭的责任,甚至对家庭伦理道德建设带来不利的后果。过度消费还致使一些学生耽于物欲,影响同窗友谊,还在某种程度上扭曲了校园人际关系,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增加了教育管理的难度。 “过低消费”又容易使学生产生心理问题。
大学生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应以生活费用和购买学习资料、生活用品为主,在生活费用中,饮食费用又是重中之重。但在实际中却发现,为了人际关系、娱乐、情感投资等的需要,大学生们往往压缩伙食费,而把过多的消费用在这些方面。消费行为却往往是没有明确目的,往往仅凭感觉、兴趣引起的冲动需求而产生消费。
针对当前大学生在消费行为上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采取以下几点对策,有利于积极引导大学生养成合理的消费习惯,培养正常的消费心理,以适应现实中经济活动的需要。
科学的消费不但表现为敢花钱,而且表现为会花钱。大学生们不缺少消费的冲动,但往往缺少消费的理性,因而常常发生不自量力、盲目追潮、大手大脚铺张浪费的不良现象,显示出理财方面知识和能力的不足。基于这样的现实,对大学生进行理财教育势在必行。
人的消费,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消费道德也必然会受到环境的影响。正确引导大学生树立消费价值观,我们应该大力弘扬和积极培育强大的民族文化精神,坚持积极、正确的消费舆论导向,继续宣传勤俭节约的良好风尚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进行社会主义消费价值观教育。
由于每个家庭的经济条件、职业性质和教育程度不同,由此形成的每个家庭的消费特色、消费习惯和消费观念也不同,父母的消费行为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因此,家长要给孩子树立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良好榜样。因此,家长在给予子女金钱方面应变“无私奉献”为“适度供给”,既要满足子女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又要避免子女有乱花钱的余地。如果家长能配合学校有关部门,做到有计划、有节制地供给各类正当费用,就能有效遏制不良消费行为。
当代大学生的消费问题,并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它直接影响大学生的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关系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如果不及时解决大学生消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势必影响学生的整体素质。因此,我们只有正确对待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才能引导大学生积极、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