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维东、董兰国、毕方明/文
商贸人才的就业方向管理
申维东、董兰国、毕方明/文
伴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生就业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使曾经不愁“嫁”的天之骄子们面对未来世界的选择,感到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就业难问题在全社会引起广泛关注。在就业方向下凸显出来的商贸人才管理更是引人注目。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呈连年增长趋势,但社会需求的增长速度却远远低于毕业生人数的增长。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更为凸显,就业工作任务艰巨。据教育部统计,截至2009年9月,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不到70%。在相关的大学生就业工作调查中,许多大学生对就业现状与未来就业形势不乐观,仅有28.8%的大学生表示对未来就业充满信心,55.1%的认为把握不大。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经逐渐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也成为大学生共识。
综观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有三大矛盾正成为商贸毕业生就业的“瓶颈”。
一是商贸学生“多”与“优”的矛盾。我国高校实行扩招后,毕业生数量在增多,但用人单位需要的优秀人才总量却没有明显增长。这导致一些优秀毕业生有业不就,很多毕业生无业可就。
二是结构性矛盾突出,这主要体现在“培养”和“需求”之间的矛盾。很多高校的专业设置不能与市场需求相匹配,导致这些专业的学生一入学就没有市场。
三是就业指导工作还未完全适应形势的需要。虽然教育部强调了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要实行“定编、定机构、定经费”,要有专门的专家去做商贸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但实际上,多数学校没办法给学生搭建一个良好的就业平台,社会更是如此。
大力转变观念
商贸毕业生是高校产出的最终“产品”,其就业率与就业质量是一所大学办学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高校要积极、适时地调整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产品”确实能够满足市场需求,还必须加强就业指导,做好“产品”的市场营销。如果说过去学校只管搞好“产品”的生产就行了,那么现在还要搞好“产品”的“营销”工作。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强化推销意识,通过市场推销毕业生,是高等教育未来的必然发展趋势。高校不仅要抓好毕业生的质量,培养市场需要的高质量人才,也要抓好大学生的“促销”,只有这样才能创出自己的品牌,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注重全过程、全方位指导
高校学生的就业已逐步延伸到大学的整个过程,涉及学生大学阶段的学涯规划,承担着越来越多的教育职能、管理职能、服务职能。从人才交流会情况来看,多数学生参加人才交流会都有一种“赶集”的感觉,没目标,没准备,全凭碰运气,结果造成有意向的没信心,有信心的准备不足。
提高就业指导的能力
商贸毕业生从计划分配到自主择业的转变,给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带来了无限的发展空间,同时也赋予了更多责任。今天,自主择业对高校来讲,责任更大,事情更多,任务更重。应该看到,高校就业制度改革以来,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虽然积累了初步的经验,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距高校体制改革所需要的完善的就业制度还相差甚远。到目前为止,很多高校还不能为毕业生提供完整、全面的用人单位的各种资料信息和需求信息。
就业工作要内联外延,及时总结,形成合力。
内联包括:就业工作与人才学风建设相关联;就业工作与教学管理改革相关联;就业工作与德育文化建设相关联。
外延包括:就业工作应在进行校外实习实践基地的基础上进行延伸;就业工作在把握人才市场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延伸。
为了使毕业生整体就业质量不断提高,必须加强高校人才就业指导,加强和扩大就业指导的范围,使其具备信息交流、业务培训、咨询服务和广告宣传等多种功能,这样才能在市场就业的引导上使商贸人才更好地适应社会。
(作者:申维东,青岛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副书记、讲师;董兰国,青岛理工大学管理学院辅导员、讲师;毕方明,临淄中学教务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