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丽萍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
英语影视欣赏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邓丽萍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
公选课《英语影视欣赏》,是大学生英语课程的有益补充和延伸。学生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了解西方文化,学习语言,提高审美鉴赏水平,提升文化审美素养和认知水平;同时也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生活,拓宽知识面,了解中西文化差异,练习大量的听力和口语,记录许多经典的英语名句,提高同学们对英语的兴趣,有效地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英语影视 欣赏 公选课 综合素质
影视的特点是直观形象、生动、情节趣味性强,故事情节完整,容易引起共鸣。英语影视汇集了英语语言、文化、艺术、视听为一体,透过英语影视可以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学习语言,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大学生英语课程的有益补充和延伸。英语影视欣赏强调“欣赏性”,通过有选择地播放一些有较深思想内涵、艺术水准较高的经典影视作品,适当介绍影视类型、文化背景、影视语言、方法等;通过对优秀的影视作品的观摩、分析、提高学生审美鉴赏水平,提升学生的文化审美素养和认知水平。
我校的学生主要来自云南各地,其中百分之九十来自农村。这些学生中学阶段由于受高考“指挥棒”的要求,不得不整天围着课本看书、背书、解题,整个中学阶段几乎没有机会接触电影更别说英语电影。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更多的了解西方文化,学习语言,同时也为了提高学生审美鉴赏水平,开阔他们的视野,丰富生活,提高他们对英语的兴趣,有效的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由本人为主讲教师,联合了外语系另外两名任课教师组成教学团队申报了《英语影视欣赏》公选课。该课程不限专业,学生既可以选择课程,也可以选择任课教师。本学期有 146名来自十个不同教学系的学生选择了该课程。本人任课的班 71人。考虑到课时少,值得观赏的影片多,几位任课教师都提出了自己推荐的影片,经过激烈讨论后,最后确定了7部具有代表性的英文电影。然后我们各自或集体备课,制作 PPT,共享教学资源。上课时,要求学生先在老师的引导下观赏影片。在观赏的过程中,有时候回放,有时候暂停,以便让学生能记录下一些重要的或经典的英语句子。看完影片后再根据所观赏的电影分组讨论,由同学汇报讨论结果,老师作点评;课后再要求学生完成语言流畅、风格得体、观察细致、内容精当的影片中的人物分析和影视评论文章。
通过一学期的教学,感触颇丰。经过观察、问卷、访谈等形式的研究和总结,发现英语影视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及各方面综合素质的发展均有很好的影响。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尽管大部分同学平时都很喜欢看电影,但对于电影的发展历史、电影的类型等知之甚少。作为一门艺术,电影囊括了社会各个方面的内容,通过一定的艺术手段,以其独特的视角再现或展示历史事件、社会现实、独特文化、社会风俗,融语言、音乐、美术等艺术形式为一体。电影的民族性、时代性和社会性为学生打开了一扇了解世界的窗口,也为他们了解英美国家的文化、历史、社会、文学、宗教、伦理、民俗风情等提供了更直观、更形象、更便捷、更全面、更易于消化吸收的资源。电影体裁的多样性,如人物传记、民族史诗、科学幻想、战争风云、伦理、爱情、卡通等,也让学生大开了眼界。电影是生活的浓缩,人生的艺术再现。同学们在讨论电影《阿甘正传》时,就谈到了影片融神话、历史和普通人物的故事于一体,充满了浓郁的人文主义气息,体现了当代人崇尚的返朴归真的人生哲理。阿甘是一个出生很不幸的人,智商仅为75,通常人们总是认为这种人不能成功;相反他却取得许多难以置信的成功,他是一个足球明星,一名战斗英雄和一个百万富翁。尽管阿甘的面前有很多困难,却总能以乐观的态度面对现实,勇敢地跑下去。影片向我们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或许做好我们该做的每一件事,生活就会给我们一个好的回馈,只要有一种坚持就会出现一个奇迹。影片不仅以电影艺术形式塑造阿甘形象,而且透过其人物间接地展示美国二战后 30年的时间内发生的大大小小一系列事件:越南战争、中美乒乓外交、种族斗争、女权运动、水门事件、总统暗杀、毒品文化,等等。
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因,是一种为满足个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而渴望了解、认识世界的心态。欣赏一部优秀的英语影视,感受电影艺术所带来的愉悦,是大多数学生的一种心理需要。看完电影《音乐之声》后,我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98%的学生对看电影学语言有浓厚的兴趣。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英语影视恰恰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轻松学习语言的氛围,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语言学习者的焦虑感和消极态度。任何交际行为都是在一定的场合中进行的,而电影展现的是一个真实的语言环境和交际场景。学生在理解的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开口说英语的热情。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影视源于生活,生活中的英雄人物通过影视展示出来带给人的力量是无穷的。同学们讨论得最激烈的是音乐片《音乐之声》。因为大部分同学毕业以后都要去当老师,而且是到偏远的山区,怎样做一名让学生喜欢的老师一直以来都是大家在探讨的话题。电影里七个活泼可爱的小孩,还有他们的家庭教师玛丽亚构成了一个小小的班集体。大部分同学都很喜欢玛丽亚的教学方法,他们认为好的老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活泼、开朗的性格,还要有一颗热爱孩子的心;在教育孩子方面应该多以表扬为主,因材施教;在七个孩子中年龄最大的16岁,年龄最小的5岁,有男孩,有女孩,玛丽亚能用她独特的教学方法因人而异,让所有的孩子喜欢她,因而成了同学们学习的榜样,也激励了他们当老师的信心。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电影是一面镜子,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社会生活和文化的最直观、最生动的反映。它涉及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反映了一些突出的社会问题。英语影视欣赏通过不同的故事情节从多方面加深了学生对英美国家文化的认识,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和不同的思维方式。
电影《刮痧》是由中国著名导演郑晓龙在美国拍摄的一部反映中美文化冲突的电影。整场电影处处都反映着中美文化的差异,透着中国人的感性和美国人的理性。“刮痧”一种古老的传统中医治疗法,几千年来中国人一直都在用它治病救人,可在美国却成了“虐待”儿童的罪证;孙悟空在中国家喻户晓,人人爱戴,是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代表着中国的传统价值观和美德,却被美国律师反污蔑为野蛮、暴力的象征。同学们在讨论到这些文化冲突时非常气愤,认为美国人在亵渎中国的文化。正所谓一个国家的文化它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它有着若干年历史的积淀,无所谓“对”,也无所谓“错”,我们不能对它进行褒奖。在中国父母打骂孩子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没有任何的异议。而在电影中Daniels和 Paul打架,许大同当着老板的面不问原由狠狠打了儿子一巴掌。在美国,小孩打架是非常正常的,不需要大惊小怪;而在中国人眼中,小孩打架是不对的,是必须得教育的,特别是大同的孩子打了老板的儿子,这时不教育孩子就是对老板的极大不尊重。在中国父亲管教孩子甚至打骂孩子都是被理解的,但是在美国人眼中却是不可思议的,他们认为这是一种对孩子的虐待。
通过对影片的观赏、讨论和老师的及时引导,同学们理解了种种文化差异,激发了他们进一步了解和探究中西文化的差异的渴望。
一个学期的公选课结束了,老师和同学好像都余味未尽,关于电影里的人物和故事大家都有很多想法。总之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同学们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生活,拓宽了知识面,了解了中西文化差异,练习了大量的听力和口语,记录了许多经典的英语名句,提高了同学们对英语的兴趣,有效地提升了同学们的综合素质。
[1]刘晓天.经典英语电影作品赏析[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康丽颖.电影课确实大有可为[Z].中国教育报,2002,12.
[3]曹霞.多媒体辅助语言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外语界.
[4]刘浔,李明.浅谈英文电影欣赏与英语教学[J].河北金融学院学报,2008,(6).
[5]王筱军.论西方文化与外语教学[M].贵州教育出版社,1998.
[6]黄会林.经典名片读解教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