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月印证僧诗部分语词考释

2011-08-15 00:42蓝卡佳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黔北诗歌

蓝卡佳

(遵义师范学院中文系,贵州遵义563002)

一、莲月印证和他的诗歌

莲月印正(1613-1691《黔北明清之际僧诗选》),“蜀岳池人,四川安岳姜氏子。母亲早逝,拟出家,父不允,自己以刀断发,遍访寺僧。”“后在破山海明门下受戒,成为嗣法弟子。”[1]“初习教乘,遍游讲肆。后慕禅宗,投破山海明,得法后入黔。”“顺治九年,(1652年)入住夜郎山怀白堂,顺治十五年(1658年)入住遵义九青山东印寺,开法黔北。”[2]莲月印正在黔北桐梓夜郎先后六年,在遵义两年,顺治十七年(1660年)离去,后入湖北。著有《莲月正语录》六卷及《玉泉莲月禅师语录》二卷行世。他的诗歌主要来源于《莲月印正禅师语录》八卷,收上堂、小参、晚参。拈古、颂古、机缘、法语、行实,偈。书、象赞、佛事等。收入《明嘉兴大藏经》第二十九册。其僧诗的内涵涉及说法、修持、接引等。这些方面并不是简单重复其祖师的思想,而是结合明季的时代氛围和黔北地区的具体情况,作了颇具特色的发挥。他宣讲禅法,重在使人悟道。他的诗歌情趣盎然,充满了对生活的感悟。有的诗歌寓禅于农,于广泛的农耕劳动中,体悟禅道,弘扬佛教的慈悲精神。从诗歌的内涵来看,他始终修持精严,保持禅门本色,不趋附新朝,体现了特定历史时期的黔北僧人的逃禅精神。明末中原西蜀战乱,贵州一度成为南明永历王朝的政治文化中心,于是中原西蜀之禅师纷纷入黔,他们在黔中创建禅寺,培养弟子,与士大夫往来唱和,同名士文人共参“教外别传”之旨,遂使贵州禅宗佛教盛极一时,佛教寺院遍布各府州县直至穷乡僻壤。

在莲月印正的诗歌中,体现了诗僧的双重人格。他虽然身在佛教的槛内,但从他的诗歌中可以看出他对凡尘俗世的关注;他既是出世者,也是在世者;既是僧人,也是俗人。这种亦佛亦俗、亦僧亦士的人格结构,是明季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人格幻化。这样的特殊境遇,使得他们的创作不再是单纯的宗教膜拜活动的一部分,而是在彻底泯除人与神、此岸与彼岸之矛盾差异的基础上,将神性与人性统于一身。他的诗歌既有领悟佛禅义理的诗意,也有感悟人生的审美。他在诗中多处表现了对“三苏”以及陶渊明的景仰。于是,便构成了他诗歌中形与神,情与理,物与我,意与象的禅味与诗意相融合的诗歌境界。就诗僧这一群体言,他是当时明季出家佛徒,以及当时黔北地区大量的“逃禅”居士或准居士诗人的代表之一,他们以不得已的特殊生存方式展现自身的人格精神。

二、莲月印证诗歌语言语词考释

莲月诗歌主要来源于《莲月印正禅师语录》。其诗歌的文采优美舒畅,诗歌语言自然朴质,佛家机语巧言善辩,可谓是明清大师。他的诗歌的个人风格,体现在诗歌语言的运用上,这往往和作家的心理特征、作品内容和表达方式密切相关。

(一)诗歌中的古白话语词与方言语词考释

1《.和月平禅友咏雪》“为肩榾柮供炉火,佩得通身白玉归。游人纵目兴如飞,花雨翩翩舞毳衣。”

诗歌中出现的词语“榾柮”“毳衣”。

《现代汉语词典》(1)木名,枸骨木。榾,枸榾木,中箭榾。(2)砍掉树干所剩下的连着根的部分。如:榾柮。木柴块,树根疙瘩;泛指根部。

(1)木柴块,树根疙瘩。可代炭用。前蜀·贯休《深山逢老僧》诗之一:“衲衣线粗心似月,自把短锄锄榾柮。”既然是老树根,由于长时间埋在土里,有些木头都腐朽了,但是取暖生火时恒温,耐烧,所以榾柮的最大用处就是冬天煨火。在过去的岁月中,黔北大地上有一道风景,那就是当秋冬时节树木枯凌时,许多庄户人家院子的一角已经悄悄地积起了许多榾柮。庄户人每天干完地里的活儿,会刨一个或几个榾柮带回家预备过冬,榾柮堆成了山,庄户人的心里也就踏实了,一冬将不缺“烧的”。其实,在许多的诗文语句中,都有对这个语词的记述。如:宋·陆游《霜夜》诗之二:“榾柮烧残地炉冷,喔吚声断天窗明。”清·曹寅《和静拙翁围炉原韵》:“绝塞穹庐火,山堂榾柮炉。”郁达夫《出奔》一:“同村同姓的闲人等,当冬天农事之暇,坐上香火炉前去烤榾柮火。”这些诗词文句都书写了当时历史条件下的特殊风景和民俗。

(2)泛指根部。砍掉树干所剩下的连着根的部分。在黔北桐梓方言中,还可以专指各种老树根。质地优良的老树根经常被人们用为根雕艺术的原材料,也称“榾柮”(未雕刻的原材料)。这个说法形象生动,更为贴切。

其实,“榾柮”有粗有细,有大有小。旧时主要用于取暖,“一团茅草乱蓬蓬,蓦地烧天蓦地空。争似满炉煨榾柮,漫腾腾地暖烘烘”(《题壁》宋·无名氏)。茅草燃烧迅猛,但消失得也快;“榾柮”虽然点燃非常慢,但是一旦烧起来以后,后发作用非常强。今天除了农村还将之用于取暖以外,更多的是用于根雕艺术。在这首诗歌中,作者也运用了语词的比喻作用,强调做人要扎实而不要虚空,富含禅意。

(3)在黔北方言中,也有用“榾柮”比喻家中上了年纪的老人,多用于背称,有贬义。如:“他家还有两个老榾柮,有病要吃药。”

毳衣cuìy

(1)古代天子、大夫的礼服之一。用毛布制成。“天子祀四望山川、子男爵及大夫朝聘天子、助祭或巡行决讼皆服之。其制上衣下裳。衣玄色,以五彩绘绣虎蜼、藻、粉米;裳纁色,上绣黼黻(高诱注:“白与黑为黼﹐青与赤为黻﹐皆文衣也。”多指帝王和高官所穿之服。)”《诗·王风·大车》:“大车槛槛,毳衣如菼。”毛传:“毳衣,大夫之服。菼,鵻也,芦之初生者也。天子大夫四命,其出封五命,如子男之服……服毳冕以决讼。”郑玄·笺:“古者天子大夫服毳冕以巡行邦国,而决男女之讼……毳衣之属,衣繢而裳绣,皆有五色焉,其青者如鵻。”《诗·王风·大车》:“大车啍啍,毳衣如璊。”毛传:“璊,赬也。”(参阅清·雷学淇《介庵经说·礼说·章服通考》。)

(2)毛皮所制衣。北齐·刘昼《新论·适才》:“紫貂,白狐,製以为裘,鬱若庆云,皎如荆玉,此毳衣之美也。”唐·李敬方《太和公主还宫》诗:“金殿更戎幄,青袪换毳衣。”《宣和遗事》后集:“有小儿三人,自梁栋中循柱而下,弓矢在手,跳跃笑语,皆毳衣跣足。”

又:毳毛(cuìmáo):鸟兽所生细密之毛。《周礼·天官·掌皮》:“共其毳毛为毡,以待邦事。”郑玄注:“毳毛,毛细縟者。”《汉书·晁错传》:“夫胡貉之地……鸟兽毳毛,其性能寒。”清·曹寅《小游仙》诗之八:“毳毛伐尽浥清寒,自缚茅龙上石坛。”

(3)僧服的一种。《法苑珠林》卷一○一:“衣中有四者:一,粪扫衣;二,毳衣;三,衲衣;四,三衣。”

在本诗歌中,应该是指“僧服的一种。”文中的“花雨翩翩舞毳衣”极尽描写之至,有比喻,也有动感,还有音律美,还体现了诗人的精神愉悦之情,景美,情也美。

2.《与济川杨文学夜坐》“溷俗和光陋巷居,圣贤晤对乐琴书。夜来帘外弹山月,细柳上阶弄影疏。”

溷俗hùn sú

《说文解字》【卷十一】【水部】溷乱也。一曰水浊貌。从水圂聲。胡困切。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乱也。《离骚》“世溷浊而不分兮。”

(1)谓混迹于世俗之中。明·叶宪祖《易水寒》第一折:“逃名溷俗,纵酒忘机。”溷,肮脏,混浊:“世溷浊而莫余知兮”。俗,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亦称俗尚。

溷(混)俗和光:同于尘俗,不露锋芒。指不求特异,与世无争。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四十:“典册高文,不晓是翰墨林中大手;淫词艳曲,多认作繁华队里当家。只得混俗和光,偷闲寄傲。见作开封监税,权为吏隐金门。”

例:“贫道溷(混)俗和光,常於闹市之中,口发狂言,串拖二八金钱,每与孩童嬉戏游翫。”(明·无名氏《李云卿》第一折)

(2)义同“浑俗和光”。

诗中“溷俗和光”除了上述意思以外,还暗含僧人的自谦和佛门境界。

3.《付溢天发海禅人》“踢到净瓶露法身,重重关棙研疏亲。悄然拂袖出方丈,莫道逢人不为人。”

棙lì

(1)“机棙”,机关,如“刻木为鹤,大如小驷,羁辔中设机棙,人或逼之,奋然飞动。”

(2)又音liè,弹奏琵琶等时拨动弦的东西。【唐韵】【集韵】【韵会】郞计切,音丽。琵琶拨也。或作棙。

在这首诗歌中“关棙”应该是“机棙”,机关的意思。诗中有比喻的意思,喻指生活中的机巧,颇带禅意。

4.《付继美发英禅人》“俊鹰快鹞势冲霄,不罣罗网眼更高。振翮搏风天地大,腾腾到处有飞毛。”

罣guà

义同“挂”。(1)罣(内心)牵挂。罣误,同“诖误”,被别人牵连而受到处分或损害。(2)悬挂。古代体制挂网捕鱼。(3)牵挂,牵连。苏轼《次韵孔平仲著作见寄》之四:“因缘罣罪罟,未许即潜伏。”《廣韻》《集韻》古賣切《正韻》古畫切,音卦。絓或作罣。掛也。

在诗中的意思应该是“牵挂”。以“俊鹰”来比喻凌云之志,也带有禅意。

5.《怀破山老和尚》“拨草瞻风入楚西,行藏未定复追随。马驹并辔力重买,狮子同声威大施。钟击辕门三峡动,血流栈道数书驰。炉边何日团圞话,稍慰关山寤寐思。”

团圞(团栾)tuán luán

(1)团聚。元·赵雍《江城子》词:“花梢新月几时圆?再团圝,是何年?”明·高攀龙《与秦华玉书》:“行时劳费亲丈者至矣。是日为团圝之乐,又为离别之悲。”《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元]魏初“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2)浑圆。圆貌。金·党怀英《上皇书扇后》诗:“便面团圝字点鸦,天风吹堕委尘沙。”元·耶律楚材《题黄山墨竹便面》诗:“黄山落笔露全机,底箇团圝太崛奇。”

在诗中“团圞话”对下句“寤寐思”,应该是“团聚”之意。对仗机巧。

6.《付健若道干禅人》“突然拈出即非他,手疾眼亲作用多。觌面提持全体现,喝雷棒雨起滹沱。”

觌面(覿面)dímiàn

(1)看见。“纵让觌面,也不伤他。”——《镜花缘》

(2)见面;当面。例:“西门庆与月娘尚气,彼此觌面,都不说话。”(明·笑笑生《金瓶梅》)又:当面;迎面;见面:例:“回来咱们公同请了合族中人,大家觌面说个明白。”(《红楼梦》)

觌①见;相见。②观察,察看。③显示,显现。

例:“尔有觌于彼者乎?”(曹植《洛神赋》)

又如:不觌(不见);私觌(私地里相见);觌体(见面;见到人);以礼相见:“大夫宗妇觌,用币。”(《左传》)又如:觌见(拜见;会见))。

诗中“觌面”,应该是“当面”的意思。

7.《虎丘礼隆祖塔》“瞌睡虎高坐虎丘,威狞赫奕万年留,儿孙出穴爪牙露,只为生来气食牛。”

赫奕hèyì

(1)光辉炫耀貌。汉·陈琳《武军赋》:“声訇隐而动山,光赫奕以烛夜。”《文选·何晏<景福殿>赋》:“故其华表则镐镐铄铄,赫奕章灼,若日月之丽天也。”李善注:“镐镐铄铄,赫奕章灼,皆谓光显昭明也。”唐·玄奘《大唐西域记·乌仗那国》:“上军王方游猎,远见宫中光明赫奕,疑有火灾。”

(2)显赫貌;美盛貌。汉·应劭《风俗通·过誉·汝南陈茂》:“谨按《春秋》,王人之微,处于诸侯之上,坐则专席,止则专馆,朱轩驾駟,威烈赫奕。”《魏书·酷吏传·李洪之》:“(洪之)富贵赫奕,当舅戚之家。”唐·豆卢回《登乐游原怀古》诗:“赫奕文物备,葳蕤休瑞繁。”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武孝廉》:“餘金市鞍马,冠盖赫奕。”

诗中“赫奕”应该是“显赫”之意。

8.《赠明觉禅人》“少年图作佛,此志贵乎坚。乳虎威偏猛,蛰龙力易全。如斯勤自策,毕竟越人前。纵祖灯秋晚,绍隆尔勉旃……。”

勉旃mi n zh n

努力。多于劝勉时用之。旃,语助,之焉的合音字。《汉书·杨恽传》:“方当盛汉之隆,愿勉旃,毋多谈。”唐·杜甫《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困学违从众,明公各勉旃。”宋·欧阳修《送谢中舍》诗之二“人生白首吾今尔,仕路青云子勉旃。”李大钊《在<国民杂志>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说》:“诸君本此进行,将来对于世界造福不浅,勉旃。”

诗中“勉旃”与此义同。

9.《示恒愚禅人》“得不得兮问恁么,恁么的事转淆讹。脚跟直截与三十,蹋破关山唱哩啰。”

恁么nèn m,(恁麽)

(1)这样,如此。《景德传灯录·道林禅师》:“白曰:‘三岁孩儿也解恁么道。’”宋·柳永《定风波》词:“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水浒传》第二九回“恁么却才中我意,去打蒋门神,教我也有些胆量。”《清平山堂话本·简帖和尚》:“亦不知付柬帖儿来的是何人,打死也只是恁么招供。”

(2)怎么样;什么。《坛经·机缘品》“(怀让禪师)礼拜……师曰:‘什么物,恁么来?’”《警世通言·赵春儿重旺赵家庄》“哭恁么·没有银子便哭,有了银子又会撒漫起来。”《快心编初集》第一回:“虽有了这几两屋价,济得恁么事来。”

10.《示弘祚张居士》“觑破浮沤事事空,回头急看主人公。有时露出渠侬面,华发溪山缘与红。”

渠侬(渠儂)qú nóng

方言。他,她。宋·杨万里《过瘦牛岭》诗:“夜来尚有餘樽在,急唤渠儂破客愁。”元·高德基《平江记事》:“嘉定州去平江一百六十里,乡音与吴城尤异,其并海去处,号三儂之地。盖以乡人自称曰‘吾儂’、‘我儂’,称他人曰‘渠儂’,问人曰:‘谁儂’。”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人妖》:“妻曰:‘家中无广舍,渠儂时复出入,可復奈何?’”

通常人们以“吴侬软语”称吴方言的特点。“吴侬”即是指吴人,因为吴人自称“我侬”,称人则“渠侬”“个侬”“他侬”。历史上曾隶属苏州的嘉定,有所谓“三侬之地”,即自称曰吾侬、我侬,称他人曰渠侬、你侬,问人曰谁侬。第三人称在大多数的吴语中都说“渠”,这在南北朝的吴语中已经如此了。但是它的语音形式却比较复杂,如果跟中古音进行比较的话,任何中古韵类都不能完满地解释各地吴语的形式,原因是它们来自不同历史层次。上海方言中表第三人称的“伊”是从早期的“渠”变来。此外,南朝民歌第一人称用“侬”,•第二人称用“汝”,第三人称用“渠”,间或也有用“我、你”的,数量远没有“侬、汝”多。而在北朝民歌中则多用“我”和“你”。

诗中出现“渠侬”一词,可以推知这首诗有可能是莲月离开贵州以后的作品,也有可能是受当时古白话语词风格的影响。

(二)诗歌中的佛禅语词考释

11.《寄印月禅人》“故人瓢笠上荆南,忆旧音书客里探。家舍途中隔几许,寄来公案可同参。”

瓢笠piáo lì

(1)和尚云游时随身携带的瓢勺和斗笠。明·沉德符《野获编·释道·僧慧秀》“未几,吴转江右兵使出山,慧秀遂弃瓢笠称山人,茹荤娶妇。”

(2)借指行踪。明·屠隆《綵毫记·汾阳报恩》“老爷旷代奇才,名闻荒裔。瓢笠到处,必有逢迎。”

瓢:《广韵》符霄切,瓠也。《玉篇》瓠瓜也。匏瓢,剖开可为酒尊,为要舟浮水。《庄子·逍遥游》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前汉·东方朔传》以瓢测海。

作者在其诗歌中多次运用了“瓢笠”一词,实际指和尚的衣钵,而且有比喻用法,还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12.《寄炳然禅人》“山中相别三年余,法爱何曾一日疏,那得殷勤师弟谊,未归索偈与君书。”

偈jì,jié

(1)偈陀:梵文G th的音译“偈陀”,也译为“伽陀”“伽他”,简称“偈”,意为“颂”“讽颂”,即佛经中的唱词。如:偈颂(偈文,偈句,偈言,偈语,偈诵。均为梵语“偈佗”。)

偈是佛经体裁之一,主要有两种:一曰通偈,由梵文32个章节构成;二曰别偈,共四句,每句四至七言不定。僧人常用这种四句的韵文来阐发佛理。与梵文或佛教有关的地方,“偈”均读jì,国人多读为jié。

13.《示惺苏禅人》“底事分明脚下通,古人祝指路头同。上堂诸佛同何处,答在阇黎鼻孔中。”《寄敬白上座》“溪山三载幸相邻,清苦家风已大振。省觐吾师曾有语,阇黎举似我般人。”

阇黎shé lí

阇黎,一译作“阇梨”,梵语acarya“阿阇黎(梨)”之省也,意为高僧,也泛指僧人、和尚。阿阇黎,僧徒之师也。其义为正行。谓能纠正弟子品行。又谓之轨范师。以其能为弟子轨范也。梨亦作黎。意译为轨范师、正行、悦众、应可行、应供养、教授、智贤、传授。意即教授弟子,使之行为端正合宜,而自身又堪为弟子楷模之师,故又称导师。在印度古代,阿阇黎本为婆罗门教中教授弟子有关吠陀祭典规矩、行仪之师,此一名词后为佛教所采用,且于佛世时已普遍使用。据五分律卷十六、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卷上载,阿阇梨有五种:①出家阿阇梨,受戒时之授十戒师,故又作十戒阿阇梨。②受戒阿阇梨,受具足戒时之羯磨师,故又作羯磨阿阇梨。③教授阿阇梨,受具足戒时之授威仪师,故又作威仪阿阇梨。④受经阿阇梨,教授经典读法、意义之师。⑤依止阿阇梨,与比丘共居,指导比丘起居之师;或比丘仅依止从学一宿之师,亦可称依止阿阇梨。以上五种加上剃发阿阇梨则为六种阿阇梨。西域另有一种称君持阿阇梨,乃灌顶之师。

14.《送溢天上座北游》:“咬人狮子咬人急,烜赫济宗可力兴。”

烜赫xu n hè

(1)昭著;显赫。汉·荀悦《汉纪·成帝纪三》:“以言事为罪,无烜赫之恶。”唐·颜真卿《赠裴将军》诗:“将军临八荒,烜赫耀英材。”《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我夜间配了公主,怎生烜赫!却今日来弄这个买卖,伴这个众生。”清·陈康祺《燕下乡脞录》卷一:“有文觉禪师者出都,声势烜赫,骑从如云。”

(2)辉耀。宋·谢采伯《密斋笔记》卷五:“梦自旧居见城中红光烛天,如万炬烜赫。”宋·周密《齐东野语?景定彗星》:“彗见东方柳宿,光芒烜赫,昭示天变。”

诗中“烜赫”多用于禅语。黔北桐梓方言读为[xuei55xo21],以上两个义项在方言中都有使用。例:“你看这个庙子,翻修之后好烜赫哟。”

15.《付紫岫发香禅人》“山水钟灵长紫芝,千年瑞气应今时。雷声喝出递相震,天下同闻吼怒猊。”

猊ní

(1)也称“狻(su n)猊”,即狮子。微风不动金猊香。(陆游《大风登城》)

(2)又如:猊座(佛教语。即狮子座);谓佛、菩萨所坐之处。亦谓高僧之座。据《大智度论》卷七谓:“佛为人中狮子,凡所坐若牀若地,皆名狮子座。”唐·戴叔伦《寄禅师寺华上人次韵》之二:“猊坐翻萧瑟,皋比喜接连。”

又:猊糖(制成狮形的糖;猊炉(雕成狮形的香炉)【广韵】五稽切【集韵】硏奚切,音倪。【广韵】狻猊,师子属。一走五百里。亦作麑。《尔雅·释兽》:“狻麑如虦猫,食虎豹。”郭璞注:“即狮子也,出西域。”宋·苏轼《十八大阿罗汉颂》:“手拊雏猊,目视瓜献,甘芳之意,若达於面。”明·徐渭《天目狮子岩》诗:“一岫插天目,宛尔怒猊狞。”明·袁宏道《百六诗为丘大赋》之二:“决猊与怒蟒,无以喻吾嗔。”明·倪元璐《皇极门颁历作》诗:“凤阙开彤旭,猊炉散紫烟。”

16.《付恒靖真右禅人》:“祖师心印铁牛机,直接当阳为指挥。拨转关头活鱍鱍(鮁鮁),云龙风虎自生威。”

鱍(鲅)b

(1)鲅,马鲛属,几种鲭的任一种。也称“马鲛鱼”。体侧扁,长达1米多。银灰色,具暗色横纹或斑点。常群集作远程洄游。中国沿海均产。

(2)鱍鱍,鱼摆尾跳动的样子,如“鲂鱼鱍鱍色胜银。”《康熙字典》【亥集中】【鱼字部】鱍。【广韵】【集韵】【正韵】北末切,音拨。与鮁同。鱼掉尾也。【玉篇】尾长貌。【诗·衞风】鱣鲔发发。【释文】发,韩诗作鱍。又【广韵】【集韵】普活切,音泼。义同。

诗中“活鱍鱍”的意思是生动自然而不呆板。多用于禅语。

[1] 郑健勇主编.黔北明清之际僧诗选[M].贵州:贵州民族出版社,2008.32.

[2] 王路平.明清贵州临济禅宗灯系及其典籍著述[J].世界宗教研究,1999,(1):92-99.

[3] 宋陈彭年等.宋本广韵[M].北京:北京中国书店,1982.

[4] 黎铎.人天债负要吾酬--黎怀智逃禅溯源[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9,(5).

[5] 东汉许慎撰.说文解字:附检字[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

[6] 清张玉书等编.康熙字典[M]北京:中华书局,1980.

猜你喜欢
黔北诗歌
诗歌不除外
黔北务正道地区铝土矿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富集规律研究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诗歌是光
诗歌岛·八面来风
黔北山乡水稻飘香
黔北花海春耕图
黔北乡间——寻觅时光的味道
诗歌论
黔北煤田官田坝向斜煤层气赋存及潜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