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迎春,李艳红,赵蛟
(1.新疆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乌鲁木齐 830054;2.燕山大学文法学院 066004)
1.1.1 梯度推移发展理论
该理论认为,地区经济的发展不平衡性会造成经济发展的高梯度地区(发达区)和低梯度地区(欠发达区).随着时间推移,地区经济会有次序地通过梯度理论所特有的极化、扩展和回程三种效应从高梯度地区逐步向低梯度地区转移,从而让经济欠发达区也能够得到发展.
1.1.2 增长极理论
该理论认为:一个国家要实现平衡发展只是一种理想,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经济增长通常是从一个或数个“增长中心”逐渐向其他部门或地区传导.因此,应选择特定的地理空间作为增长极,以带动经济发展.
1.1.3 点轴开发模式
点轴开发模式是增长极理论的延伸,从区域经济发展过程看,经济中心总是首先集中在少数条件较好的区位,成斑点状分布.点与点之间由于生产要素要交换而相互连接起来就是轴线.这种轴线一经形成,便能吸引人口、产业向轴线两侧集聚,并产生新的增长点.点轴贯通,就形成点轴系统.
产业发展的主要目的是促进产业升级,改善产业结构,提高产业素质与效率.
1.2.1 技术升级与产业链延伸.产业发展理论认为,技术升级是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途径.在没有新的产业形式出现的情况下,通过产业技术的不断升级而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不断提升产业自身的质量,在某种程度上也算是一种产业升级.今后产业结构升级淘汰的将不再是夕阳产业,而是夕阳技术.除了技术升级外,对现有产业的价值链进行延伸,增加附加值也是产业结构升级的一种方式.
1.2.2 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理论是区域分工理论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绝对优势理论和相对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认为,不同国家或地区在不同产品或不同产业生产上拥有优势,对于相同产业说,不同国家或地区可按生产成本最低原则安排生产,从而达到贸易获利的目的.相对优势理论则认为,由于不同经济主体间的劳动生产率差距在各商品之间的不均等性,因此,当经济主体在所有产品生产上都有优势或都是劣势时,应按照优势最大或劣势最小原则来安排生产,这样彼此都可以在地区分工和贸易中增加自身的利益.
2.1 梯度推移模式虽被我国大多数学者所认可,但是,该理论也认为,在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下,发达地区越富,则落后地区越穷,造成了两极分化.也就是说,迅速增长的推动性产业吸引和拉动其他经济活动,会不断趋向增长极.在这一过程中,首先出现的是经济活动和经济要素的极化,然后形成地理上的极化,形成集聚经济.集聚经济反过来又进一步增强增长极的极化效应,从而加速其增长速度和扩大其吸引范围,形成两极分化的格局,扩大地区差距.而就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也符合这一实际,极化效应越来越明显,扩散效应的作用则明显不足.东西部发展差距在经济增长速度,经济总量,人均生产总值,人均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等方面逐渐扩大.东部的富裕有目共睹,西部地区到现在有好多家庭没有积蓄,有相当多的人没有坐过汽车,也没有到过县城.该理论尽管也主张随着时间的推移,极化效应、回程效应作用趋于下降,扩散效应迅速增强.但是这个时间要“推移”到什么时候才行?恐怕在短期内并无希望.而在等待这一效应产生作用的过程中,西部地区的贫穷状况不知还要持续多少年.梯度推移理论支撑的三大地带建设虽与国家的整体利益相一致,但却拉大了地区发展水平差距.将西部作为能源、原材料生产与储备基地的举措是符合国家利益的,但却在一定程度上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人民脱贫致富的目标相抵触.
2.2 以增长及理论指导中国的产业布局和经济建设无疑是可行的,而且所取得的成果也是相当巨大的.如今,就全国来看,东部地区作为我国整个国家经济增长极的地位已经形成.但是,在西部大开发中如何建立西部经济增长极,还有不少的问题.首先,无论是就经济发展基础、发展环境还是区位条件来说,西部都难以和东部相提并论.西部市场化程度低,市场经济不发达;城市发育迟缓,城市化率低,缺乏现代意义的城市圈;工业化程度低,主导产业缺乏,产业链条难以延伸等一系列因素,都是制约西部形成经济增长极的巨大障碍.其次,西部区域规划中没有突出明确的战略重点.国家有限的投入在12个省、市、区进行平均分配,在幅员辽阔、发展参差不齐的西部,这种“撒胡椒面”式的泛开发方式,本来就在推动区域增长极形成方面很难起到多大作用,无法培植新的增长极出现,国家又提出“振兴东北”、“中部崛起”战略,更加分散了国家支持西部发展的注意力.“实际上,这就像世界上许多国家尝试过的那样,如日本的苦小苫地区的开发,结果无一不是以付出巨大损失而告终.西部地区面积广,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备,再加上受人才、技术、产业基础制约,指望通过国家像三线建设时期那样大面积地对西部地区进行扶助而建成西部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一方面受国家财力所限办不到,另一方面从投资效率来看也不合算”[1].国家规划中不论是“两重点”还是“两依托”,都是泛化的指导性原则.虽然国家在西部也已确立了若干经济区,但到目前为止支持力度还是有限的.点轴模式虽然是专门针对我国经济区域规划提出来的,但是西部城镇密集度低,尤其西北和北部地区的许多经济据点是被沙漠和戈壁隔成的一个个绿洲,相互之间距离极大,道路等级低劣,交通通讯不畅,对外开放水平不高,很难像东部发展那样以“点——轴——网状——多中心联网辐射的高梯度经济区”的发展模式发展,西部开发必须选择自己的点轴模式.
2.3 西部工业尤其是能源工业和重工业,本来在原来国家平衡发展的思路下,在”一五”及”三五”时期三线建设中是打下了良好基础的,然而由于长期在国家计划的管理下参与市场化竞争不足,形成了技术落后,设备陈旧,产业链不能延长,产品品种单一的状况.致使西部地区的产业链在竞争为主的市场经济模式下逐渐失去了发展的活力,日渐感到困难重重.在没有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情况下,在西部传统经济中占重要成分的西部重工业,由于已不能满足以往客户的要求,又不能开辟新的市场,一度陷入了全面亏损的境地.同时“能源工业在技术制约和利益的驱使下,只能以开采和粗加工为主”,而能赚钱的稀缺资源产品深加工只能送到其他地区来实现.“无节制地出售初级产品,又造成土地、矿产、森林、水等资源消耗加快”[2].虽然在西部大开发的机遇下经过近年的发展,西部业崛起了一批大型优势企业,但市场认可度高,美誉度却不高.并且在广大的西部来看为数太少,不能形成优势产业.如何立足西部原有优势、把在西部数量相当多的具有一定基础的能源冶炼、光电、机械铸造等企业发展起来,形成优势产业,进而成为西部经济的增长极,是目前西部大开发中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另外,就西部农牧业来说,西部有广阔的草场,陕北及陇东南黄土高原地区是我国仅有的两个优质苹果主产地之一,广大西北地区的干旱气候又极适宜于多种中纬度水果的生长,甘肃河西地区的啤酒花、定西地区的马铃薯、新疆地区的长绒棉,都是其他地区难以具备的优势资源.但是,大多除了出产初级产品之外,很难见基于这些优势之上的深加工,而且已建立的加工企业也大多是东部早已淘汰的,比如,基于西部林果优势而建立了果汁厂,这都是根本没多少效益、毫无优势可言而在东部已退出的产业.而且黄土高原上限于水资源的劣势,这样的布局本身就不合理,以致不光产能低下,还浪费更为可贵的水资源.种植又比较分散,没有形成规模.新疆与甘肃河西地区虽是棉花主产区,但当地棉纺企业并不发达,产品大多运到其他地区尤其东部加工.
3.1 目前我国东部高经济梯度的现状是在东部地理位置优势的基础上,在国家产业政策的长期倾斜下,在“两个大局”指导思想下全国支持东部优先发展的战略决策上形成的.在东部已然成为全国经济的增长极,对中西部地区的极化效应极其明显,而且已形成了西部输出资源、东部加工资源,西部的资源输送到东部加工制作,再运到西部赚取附加值的格局.这就如同世界贸易中发达国家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国家的经济关系一样,如果完全按照市场规律任其发展的话,差距只会越来越大.因此,在我国要打破这种格局,只能靠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首先,国家对西部必须出台更优于东部的优惠政策,除了更多地吸引和引导社会资本在西部大量投资建设外,还要在国家政策和东部技术支持下,在西部基础设施建设和开发输出资源的基础上,建设一批高耗能、低污染、高技术、市场急需的大型原材料加工企业,就地消化西部的能源和原材料,将之就地转化为经济收益,西部资源除让西部地区廉价使用外,央企进入西部开发输送资源时,还要按照资源有偿使用的办法让外地资源用户回馈给西部地区一定的费用,而西部给开发企业只付技术和设备耗费这样的开发成本,从而将更多的经济收益能够留在西部地区,形成对西部开发的就地支持,以此来降低西部居民的生活成本,而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从而缩小东西部的经济差距.其次,西部地区产业发展要定位准确.目前的“中国制造”基本上属于“东部制造”.西部与东部地区相比,无论在经济规模、技术水平还是区位优势相比,都无法同时竞争出口市场.因此,西部产业发展不妨着眼与东中部市场,为东部出口和中部崛起提供不可缺少的原料和能源支持.这样才能扩大西部经济规模,提高西部人均收入,缩小地区差距.再次,国家要将三大地带建设与西部开发联系起来,统一部署,在东部建设的同时兼顾中西部利益,这才能将国家利益与地方、个人利益协调一致,不致在西部开发中出现符合国家大局利益的同时损害地方和个人利益的情况.
3.2 根据增长极理论,在资源稀缺条件下,一个经济相对落后的区域应该首先把有限的资源用于发展那些有比较优势的地区,在这些地区建立若干个经济增长极,从而形成一股强大的推动力量,促进这些地区的快速发展.因此,我国要促进西部地区发展,依然要坚持非均衡发展思路,把在西部内部构建经济增长极作为开发的指导思想,通过培育重点区域增长极拉动整个西部经济发展,以逐步缩小同东部的差距.因此,中央政府要从战略高度统筹西部发展,对西部一级增长极进行全面和重点规划.国家可以分区域确定几个省会一级大城市为增长极的“极核”.具体说来,就是建立“以西安为中心增长极,以兰州、银川、西宁、乌鲁木齐为次增长极的西北增长极”,“按东到临潼、西到咸阳、南止长安、北抵三原的“大西安”空间格局,把西安进一步做大,形成以西安为中心,以陇海铁路和宝潼高速公路为轴线,将关中地区4个国家级开发区、3个省级开发区和几十个产业园与科技园串起来”形成带动西北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建立以重庆、成都为中心增长极,以昆明、贵阳、南宁、拉萨为次增长极的西南增长极”[3],带东西南经济发展.此外,由于西部地区地域广阔,城市布局分散,因此,“在空间格局上,应当借鉴东部地区以中心城市为开发据点的成功经验,而摈弃据点—网络的开发模式”,特别要注意“以重庆、成都、西安、兰州等一批中心城市为开发开放据点,迅速建成一批能够对周围区域形成集聚与辐射作用的中心城市”.并且可以“长江、黄河等交通主干线为开发开放的主轴线,实行梯度开发”.要将点轴发展模式重点放在“点”的建设上.另外,在工业经济难以辐射到小城镇的情况下,这些小城镇不妨转变产业结构,在西部开发资金的支持下,因地制宜,利用好西部资源优势发展旅游业、观光农业等特色产业,以此来解决小城镇建设和边远地区的发展问题,也不失为一条西部人致富奔小康的终南捷径.
3.3 发挥西部地区的比较优势
从西部资源禀赋看,西部土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70% ,农用地后备资源达59 376万亩,有探明储量的矿产130多种,20多种矿产资源的保有量占全国总量的50% 以上.矿产成矿条件优越,有三大超级成矿带和四大油气盆地.西部地区能源和原材料基础雄厚,地质遗址资源丰富、地质地貌奇特多样、珍贵古生物化石种类繁多,为西部成为能源出产加工基地和西部旅游业开发建设提供了广阔前景.西部地区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28%,就业结构单一,除部分从事农牧业生产,其余大多去东部沿海地带作劳务输出,客观上存在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这为西部发展保证了劳动力供应.
从西部产业现状看,由于西部大开发中各级政府都把西部开发的重点放在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方面,而对加工制造业和特色产业的发展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目前要着重解决西部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生产技术不高、设备陈旧,产业链短、产品竞争弱、服务水平低的产业发展现状,要利用好西部在重型设备制造业、电站设备制造业、输变电设备制造业、各种材料工业、电器工业等行业的原有良好基础,避开东中部已有优势的产业,按照“市场份额较大、核心竞争力较强、产业链条长、能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确立工业领域的优势产品链和龙头企业;在突出比较优势的前提下,按“优势产品-优势企业-优势产业”的发展模式,选择确立优势产业.农业方面,更要下大力气调整农业结构,着力发展特色农业、节水农业、积极发展畜牧业.在农产品种类上,西部农业和林果业有好多是已经在全国形成了地域优势的,还有相当多的农产品极其适合在西部自然条件下种植.要着力提高农产品的精深加工技术,延长产业链,利用西部大量剩余劳动力优势,搞精耕细作,精心培育,精深加工的精品农业,在就地转化剩余劳动力的同时,打造西部特色产业.在地域上来看,西部有广大地区具备基本开发条件.甘肃河西地区在历史上来看,至少在宋代以前,还是极其适宜放牧的地区.如能提高农业生产灌溉技术,利用祁连雪水将这一地区开发治理为农牧地,发展林果或畜牧的话,以其地域之广阔,其效果必将重重地影响中国人的饮食结构.在农业生产上,把增产增效建立在依靠科技,提高品种质量的基础上,由传统的追求单产数量向追求高质量、优品质转变.
[1]张鸿 以点- 轴模式推进西部大开发进程[J].探索,2005,6.
[2]史向军.建立生态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西部大开发的关键[J].生产力研究,2006,5.
[3]任军,马咏梅,赵晓辉.增长极理论视角下的我国中、西部增长极战略布局[J]税务与经济,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