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树遥
(汉源县第一中学,四川雅安 625302)
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程树遥
(汉源县第一中学,四川雅安 625302)
“大整合论”站得高、看得远,是教育改革道路上的一座灯塔。“小整合论”接近现实,是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
信息技术;课程整合;整合论
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地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引起了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一些变革,我国的教育领域也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把信息技术引入到传统教育中,逐渐提出了“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整合”的概念,发展形成了一些理论。“课程整合”已成为21世纪教育教学改革的亮点。但目前国内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说法与定义很多。代表观点如下:
刘茂森教授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目的、任务与学科课程教学的目的、任务整合在同一教学过程中。
何克抗教授认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 “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使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综合这些观点,主要包括“大整合论”和“小整合论”,如果把“大整合论”比喻成伟大的共产主义思想,那么“小整合论”就像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大整合论”提出:“将信息技术融入到课程的整体中去,改变课程内容和结构,变革整个课程体系。”这种伤筋动骨的观点站得高、看得远,其难度就像进行一场社会变革,必须得到从上到下、方方面面的理解和支持,才有可能完成。持“大整合论”的人一般都是专家学者、理论界的权威,他们是社会的精英,他们的看法、观点,应当受到我们的尊重、支持。纵观古今,许多科学家提出的理论观点就不被大多数人理解,例如哥白尼提出的 “日心说”,即使在他的《天体运行论》出版以后的半个多世纪里,仍然很少受到人们的关注,支持者更是非常稀少。当时占统治地位的是被统治者奉为和《圣经》一样的经典的“地心说”,但是真理最终还是战胜了愚昧。我国有了以钱学森为代表的“两弹一星”功臣,我国的航空、航天事业是不是少走了许多弯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所以专家学者的看法、观点,自有他们超前的眼光,能够理解的人更应当向不理解的人解释、宣传。虽然我们这一代人可能看不到 “大整合论”的彻底实施,但笔者坚信它是教育改革道路上的一座灯塔。
“小整合论”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同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这种观点依然是高瞻远瞩,它比较接近现实,是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毕竟理想是要在脚踏实地的基础上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走,才能实现。即使如此,在像笔者所在县的山区农村,实施起来也是困难重重,我县有30多万人,笔者所在学校是县上最好的学校之一,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设施,相对于本县的其他学校都是一流的。在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探索过程中,虽然90%以上的教师会使用PowerPoint等简单实用的软件进行学科教学,但是经常使用的教师不足10%,这还是在学校领导带头使用的情况下。可以说是领导重视,但员工的积极性不高。
一是教师并没有树立现代教育教学思想,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没有太大的改变,像凯洛夫的五段教学法(激发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课→运用巩固→检查效果),依然大行其道,师生反映效果还很好,不这样做的教师,由于不能提高教学质量(考试成绩),还有可能面临下岗的危险。这不能怪教师,虽然上级各部门一再强调不要片面追求升学率,但事实上升学率依然是各初、高中工作的重中之重,因为家长要求、社会要求。这不仅造成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容易进行,甚至许多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也只能在研究课上使用,只是为了应付检查。例如协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等,它们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确实帮助很大,但是花的时间多、精力多,对提高学生的中、高考成绩作用不大。就是热心于使用多媒体的教师、学校领导也不得不承认学校的中、高考成绩是学校增加话语权的砝码,是一般学校的生命线。毕竟我国现在还无法找到一种好的人才选拔方式来代替相对客观、公正的中、高考。
二是教师怕麻烦。首先,教师自己要花许多时间提高自己的电脑操作水平和信息素养。其次,准备电子教案要比传统备课多花几倍甚至更多的时间。再次,还要改进教学方法,这样太麻烦,还不如用自己用惯了的办法,教学质量(考试成绩)依然不差,而且还省时、省事。
三是许多学校的硬件水平还达不到要求,就笔者所在学校而言,也只有50%的教室能够配齐多媒体系统,其他学校就可想而知。
但不管怎样,这种 “小整合论”是比较符合当前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和实践要求的。我们不能面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过程中的困难就认为前途暗淡、无所作为,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电脑技术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取代传统的纸和笔是一种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就像过去的竹简取代甲骨、纸张取代竹简、钢笔取代鹅毛蘸笔一样。因此,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应当以宽容、积极的心态来对待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首先,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努力学习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要熟练掌握电脑、网络等技术手段,以一种自然的方式来对待电脑,将其作为工具融入到学科教学中,就像平时在教学中使用黑板、粉笔一样自然、流畅。要知道我国网民规模已达到4.2亿(《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公布的数字)。作为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在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怎能更好地浇灌祖国的花朵?
其次,教师要改变传统观念,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认真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方面的理论知识以及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例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它对教师深刻了解教育的本质、了解本学科教学的根本目的,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目标的实现就具有指导意义。
再次,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认清传统教学的优点和局限性。在这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各种理论都有其优缺点,教师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与自己的现实情况结合起来。比如笔者所在学校主要在提高教师信息素养上下工夫,资料也只能偏重网络上下载数字化学习资源,软件主要还是以PowerPoint为主,只有先起步,才有可能一步一步地向前走,量变累积之后,总有一天会发生质的飞跃。
笔者完全相信科技的力量是巨大的,因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带领人类从荒蛮之地走进了现在的地球村。信息技术作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科技力量,正成为拓展人类创造能力的有力工具。未来的教学就像现在的教学离不开教材、粉笔一样离不开信息技术,“大整合论”必将会实现。
[1]李庆华,史舒人,张爱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现状分析及问题思考[J].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08,(8).
[2]何克抗,吴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7.
(编辑:王天鹏)
G434
A
1673-8454(2011)14-002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