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赤水河流域红色文化资源整合优势

2011-08-15 00:42罗进魏登云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赤水赤水河红色旅游

罗进,魏登云

(遵义师范学院历史系,贵州遵义563002)

1935年1 月至5月,毛泽东同志率领中国工农红军在滇、黔、川三省交界之地赤水河流域导演了世界战争史上堪称绝唱的历史活剧——“四渡赤水”,谱写了红军长征史上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留下了大量颇具历史研究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的红色文化资源。遵义会议纪念馆馆长、遵义红色旅游集团公司董事长陈松无不自豪地说:“红军长征在遵义的4个月时间里,足迹遍布遵义、仁怀、习水、赤水等大部分地区,可供挖掘的红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1]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赤水河流域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充分整合,将现有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产业优势,这不仅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而且有利于革命老区人民凭借红色旅游尽快脱贫致富。然而,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赤水河流域大量红色文化资源尘封在历史的记忆中,处于“藏在深闺人未识”的状态。基于此,本文对赤水河流域红色文化资源整合存在的优势进行爬梳钩沉,以收“撩开面纱惊世人”之奇效。

中央政策支持、地方各级政府重视

党中央、国务院对红色旅游和文化产业发展尤为支持,专门颁布了《2004— 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在其总体布局中规定:全国培育十二个“重点红色旅游区”,组织规划三十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重点建设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从而揭开了全国红色旅游的大幕。这就标志着中国红色旅游的发展进入到一个全新的阶段:由地方各自为政独立发展走向全国统一规划布局整体协调发展阶段。翌年(2005),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红色旅游年”,其影响一直在持续。随着对旅游产业重要性认识的深化,2009年,国务院将旅游业确定为国家战略产业,规定:“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特别是要求丰富旅游的文化内涵,提升文化软实力,将“文化内涵贯穿到吃住行游购娱各环节和旅游业发展全过程”。[2]这就为赤水河流域红色文化资源整合既给予了国家政策支持又指明了发展思路。遵照党中央的指示,贵州省委、省政府从我省红色文化资源实际分布情况出发,成立了“贵州省红色旅游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并计划在2005— 2007年期间,由省财政每年拨付 1000万元,用于红色旅游配套资金项目建设。此外,还以“红”带“绿”、“红”促“彩”为圭臬,制定了《2005—2010年贵州省红色旅游发展纲要》和《贵州省红色旅游规划》,拟将“长征文化旅游线”作为旅游精品进行开发,以形成红色旅游产业链,计划打造6个在国内外产生影响的“重点红色旅游区”和5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配套完善6条“红色精品旅游线”。在此基础上,遵义市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进一步提出了“三新一强”的经济发展思路,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培育创新型城市,打造旅游强市!在打造旅游强市战略中,遵义市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保护非常重视。在红色旅游实施之初,就先后投入了近亿元资金用于对红军当年的战斗遗址进行保护,如遵义会议会址、红军烈士陵园以及四渡赤水等。以此为契机,2009年 3月,习水、赤水、仁怀等赤水河沿岸各县市代表共同签署了《赤水河旅游发展联盟协议》,这标志着赤水河旅游发展联盟正式诞生,也意味着遵义市区域内旅游发展合作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同时,也为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创造了契机。遵义市副市长申楚高度评价道:“成立赤水河旅游联盟是进一步开发遵义红色旅游的需要,是整合赤水河流域红色旅游的需要,是整合赤水河流域红色文化和红色旅游资源的重要载体。”①《赤水河旅游发展联盟成立大会在我县召开》(习水县外宣中心)

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启动之年。未来十年,西部地区将会实现国家西部开发工作会议所描述的宏伟蓝图:“西部地区在未来十年,综合经济实力上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上一个大台阶;生态环境保护上一个大台阶。”为此,中央必将彻底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其政策优惠会更多、力度会更大、范围会更广、内容会更全面。这对地处贵州西北部,更兼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赤水河流域来说,无疑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作为赤水河流域所在的地方政府可以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争取到中央政府的更多支持。譬如:针对“中央政府投资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重点景区、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等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国家旅游发展基金重点用于国家旅游形象宣传、规划编制、人才培训、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情况,[3]可积极争取中央政府和国家旅游发展基金对赤水河流域重点景区和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转移支付的政策扶持。此外,《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还为西部地区发展旅游业提出了明确的思路:“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为指导,以旅游完善产业体系,建设基础设施和提升公共服务体系为抓手,充分利用西部地区的民俗、历史、生态、红色、乡村等旅游资源,借助区域联合、产业联动、市场互动等策略,发展以观光旅游、民俗体验和生态旅游为核心,以度假休闲、红色旅游、宗教旅游、节庆旅游以及避暑旅游为补充的旅游产品体系。”[4]

区位优势明显、主交通干线大为改观

赤水河流域处于“川黔渝生态金三角”腹心之地,它既与成渝经济圈、南贵昆经济带、贵阳经济圈毗邻,又与几个著名的国家级旅游区相隔不远,特殊的地域使赤水河流域成为南连贵阳、西北接成都、东北通重庆等几个旅游景区的纽带,拥有“资源共享,客源互流”的优越地缘条件。随着赤水河流域周边经济圈、经济带的快速发展,以及周边景区开发成熟并成为国际国内的旅游热点,再加之,主交通干线外连内接状况的改善,这都会给赤水河流域红色旅游带来充足的客源。另一方面,赤水河流域主交通干线借助西部大开发重点改善交通设施的机遇,经过十年努力,已初见成效。2009年 7月,茅台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从而使遵义市前往茅台的公路车程从过去的2个多小时缩短为1个小时。同年12月,遵义市仁怀至土城、官渡至赤水两条红色旅游公路也改造竣工,从而使黔北的遵义县、仁怀市、习水县和赤水市4县市连为一体,加之酒之乡茅台镇、土城四渡赤水纪念馆、中国竹子之乡赤水镶嵌其间,这就构成了全国闻名的红色旅游线路和自然风光旅游线路,极大地改变了赤水河流域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藏在深闺人未识”的局面。在此基础上,2009年底,总投资为 130亿元、全长 163公里的仁赤(仁怀至赤水)高速公路正式开工兴建,它与在建的泸赤(泸州至赤水)高速公路、遵毕(遵义至毕节)高速公路以及建成的白茅(白腊坎至茅台)高速公路连为一体,故它的建成不仅将结束赤水和习水这两个红色旅游景点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并给沿线的红色旅游、生态旅游以及白酒产业的发展注入无限的生机和活力,而且会使国家级红色旅游精品线路“贵阳—遵义—仁怀—赤水—沪州线”的交通状况大为改观,既成为贵州省北上重要高速公路出口通道,又在西南地区增添了一条重要的南下大通道,必将有效促进黔北其他地区以及周边省份经济和文化交流。

红色文化资源类型多样且品味较高

中国工农红军转战赤水河畔,迂回穿插、声东击西、出奇制胜,革命活动形式丰富多彩,从而留下了类型多样的红色文化资源,成为赤水河流域璀璨耀目的无价之瑰宝。其中,既有革命战士用鲜血和生命凝结成的众多战斗遗址,如青杠坡战斗遗址、梅溪河战斗遗址、鲁班场战斗遗址、黄陂洞战斗遗址等,又有中国共产党人利用集体智慧,作出正确决策的各种会议会址,如土城会议会址(在此中革军委作出一渡赤水的决定)、马店会议会址、白沙会议会址、苟坝会议会址、扎西会议会址等;既有不少彰显革命烈士英名的陵园碑刻,如鲁班红军烈士墓、仁怀中枢烈士陵园、赤水红军烈士陵园、青杠坡红军烈士纪念碑等,又有老一辈革命家的故居,如土城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伯承故居,古蔺太平镇彭德怀故居和杨尚昆故居等;既有缅怀革命先烈及其事迹的纪念馆,如土城四渡赤水纪念馆、中国女红军纪念馆、丙安古镇红一军团纪念馆、太平镇红军四渡赤水纪念馆等,又有红军军事指挥部旧址,如土城红军司令部旧址,古蔺太平镇红军总司部旧址和总政治部旧址等。赤水河流域红色文化资源不仅类型多样,而且品味高。《2004- 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将黔北黔西红色旅游区确定为全国十二个重点红色旅游景区之一,将贵阳-遵义-仁怀-习水—赤水-泸州线确定为全国三十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将地处赤水河流域的赤水市红军烈士陵园、土城红军四渡赤水纪念馆、习水县黄陂洞战斗遗址、赤水市丙安红一军团纪念馆归入全国一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中,而赤水河流域不仅是黔北黔西红色旅游区的核心,还是川黔渝旅游“金三角”腹地,加之红色旅游精品线“贵阳—遵义—仁怀—习水—赤水—泸州”沿赤水河流域的中下游穿过,其红色文化品味高自不待言。更有甚者,“鲁班烈士陵园”被列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茅台渡口纪念碑”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塔”被列为贵州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四渡赤水纪念馆”被评为2007年中国红色旅游十大景区之一,“中国女红军纪念馆”又被评为2009年中国红色旅游十大景区之一。

多元文化资源交错分布,相映生辉

在赤水河流域,除了红色文化资源外,还有绿色生态文化资源、白色酒文化资源、古镇文化资源、盐运文化资源、黑色文化资源以及土色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等。这些文化资源交错分布、同时并存,就像镶嵌在赤水河流域的各色奇葩,熠熠生辉。在赤水河流域的不同县(市),这些文化资源的分布又有差异、主次之分。详言之,在习水县,呈现出以红为主,以绿、白、黑等为辅的文化资源分布格局,根据这一特点,习水县委、县政府以红为魂,倾力塑造“神奇习水·中国红”特色文化品牌,大力促进四色经济建设,即打造红色旅游品牌(红)、培植生态旅游产业(绿)、做强煤电产业(黑)和发展白酒工业园区(白),从而极大地优化了习水县的产业结构,“三次产业比重由2005年的 28.99: 35.71: 35.3调整为19.6: 39.9: 40.5”,[5]此外,还着力挖掘古镇文化资源和盐运文化资源,让其融入土城红色旅游之中,丰富红色旅游历史文化内涵;在赤水市,则呈现出以绿为主,以红、白、土为辅的文化资源分布格局;在仁怀市,又呈现出以白为主,以红、绿、土为辅的文化资源分布格局。这种文化资源分布格局的多样性以及主次性,就为赤水河流域不同县(市)有主次地发展综合性旅游提供了实际依据,同时还增强各地旅游产品的吸引力。例如:习水县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厚重的特点,2010年成功举办了中国首届红军节,通过“两节一会”①是指中国首届红军节、第二届绿洲红城经贸旅游文化节和纪念红军长征四渡赤水胜利75周年大会。彰显了红色文化这一主题,同时,还通过报刊、电视、电台、

网络等新闻媒体全方位、多角度、系统地向社会推介了中国杉王、中国丹霞谷等绿色生态文化,习酒公司等白色文化,土城古镇博物馆、千年古镇等少数民族文化。与习水县不同,赤水市利用得天独厚的生态文化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成为国务院唯一以行政区名称命名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在彰显绿色生态旅游主旋律的同时,也追求多样化发展,大力挖掘土文化——打造千年古镇丙安等,弘扬长征文化——修建了红军烈士陵园等。2006年赤水被《中国国家地理》评选为中国十大最美丽的地方之一,翌年,又被国家旅游总局授予“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称号,真是无愧于“黔北明珠”的美誉。

综上所述,赤水河流域红色文化资源整合优势明显,是当地政府决策部门在发展红色旅游、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实现革命老区脱贫致富中所必须重点考虑的因素,以获彰显优势之功效。

[1] 石新荣.贵州红色经典带动旅游产业向深度发展[N].新华社,2009-12-07.

[2] 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J].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09-12-03.

[3] 国务院.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培育新消费热点[J].中国政府网,2009-12-03.

[4] 国家旅局.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R].中国旅游网,2010-12.

[5] 张元鸿.习水:“红绿黑白”点缀“绿洲红城”[N].贵州日报,2011-07-13.

猜你喜欢
赤水赤水河红色旅游
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唐光平摄影作品欣赏
——美丽赤水河
打造红色旅游小镇 老区遂昌 风景正好
红色旅游助力宗店乡村振兴
赤水丹霞冠华夏——赤水丹霞国家地质公园
东征村:红色旅游助力脱贫换新颜
赤水大瀑布
动人心魄——赤水丹霞地质奇观
赤水河
赤水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