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尚社
国医大师何任教授辨治失眠验案赏析※
高尚社
按语:为了弘扬国医大师名医文化,学习国医大师高尚医德,传承国医大师临床技艺,特设此栏目。请广大作者参照本期文稿之模板撰写论文。凡此类论文,均将列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北京21世纪环球中医药网络教育中心十二五科技攻关项目(No:21C125TCM001)”中统一管理,欢迎来稿!
本刊编辑部
何任;失眠;验案;国医大师;名医经验
失眠又称不寐,是阳不入阴所引起的以经常不易入寐为特征的病症。轻者入寐困难,有寐而易醒,或醒后不能再寐,或时寐时醒等,重者整夜不能入寐。病因病机可由于心脾两虚,生化之源不足,或数伤于阴,阴虚大旺;或心胆气虚;或宿食化热扰胃;或肝大扰神,均可使心脾不安,心血不静,阴阳失调,营卫失和,阳不入阴而发为本病。
西医学认为,失眠是一组常见的睡眠障碍,以生理,心理性失眠最为常见,长期失眠会给人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甚至会造成严重的意外事故。因此,失眠通常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Frank J. Zorick授引美国国立心脏病,肺和血液研究所工作组对失眠的定义说:”失眠是不充分和质量差的睡眠的体验,表现为下面一个或多个特征: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早醒,无舒松睡眠。失眠也包括白昼的结果,例如疲劳,缺乏精力,注意力不集中,兴奋性降低。失眠的临床形式有:①睡眠潜伏期延长,入睡时间超过 30min;②睡眠质量下降:睡眠浅,多梦;③睡眠维持障碍:夜间觉醒次数大于或等于2次,或凌晨早醒;④总睡眠时间缩短:通常少于6h;⑤日间残留效应(Diurmal Residual Effects):次晨感到头痛,精神不振,嗜睡,乏力等[1]。
国医大师何任教授,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医术精湛,验识俱丰,在临床上屡起沉疴痼疾,尤其是在治疗失眠方面独树一帜,疗效卓著。现结合一些医家对本病因机证治的认识和对何老验案的赏析,冀以切磋医技,传承仁术。
关于本病的病因病机,孙光荣[2]教授认为,不寐的成因颇多,但缘于阳不入阴,心肾不交而致不寐者较为常见。诚如清代名医林培琴《类证治载·不寐论治》中所言:“阳气自动而之静则寐,阴气自静而之动则寐,不寐者,病在阳不交阴也。”李忠敏[3]认为,从中医络病学理论来说,失眠这种自主精神功能紊乱的根源是由络脉(孙络)绌急,即西医学所说的毛细血管狭窄(痉挛或硬化)引发的大脑皮质缺血,缺氧,使大脑皮质处于营养不良的状态而出现了神经递质5-羟色胺减少;王敏淑[4]据《景岳全书·不寐》:“不寐证虽病因不一,然唯知邪正二字尽之矣。盖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其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气所扰,一由营气不足耳。有邪者多实,无邪者皆虚”之论,认为失眠乃由心肾阴虚,神不守舍所致;王雷芳[5]认为多由肝胆不和,郁热内扰。而何老认为失眠之证,大多病程缠绵,病邪久羁。怪病多疾,久病多瘀。故申因论证,谨察病机,勿忘疾瘀。
孙光荣[6]教授认为治疗失眠贵在宁心安神,镇摄浮阳。杨敏[7]教授认为,《灵枢》曰:“夫卫气者,昼日常行于阳,夜行于阴,故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卫属阳,营属阴,阴阳相互为用,营卫失调,阴阳失衡,故而不寐。因此治宜调和阴阳,安神补心;肖烈刚[8]认为本病多属虚实复杂之症,虚则血不养心,心神失常;实则疾邪内蕴,扰乱心神。故治疗宜养心安神化痰;汤洪波[9]等认为该病多因心肾不交而致,因心居上焦,肾居下焦。心阳宜下交于肾阴,肾阴宜上济于心阳,阴阳彼此协调,才能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如果心肾不交常可导致失眠,故治宜交通心肾。而何老认为根据“思久病入络”“久病多瘀”之临床经验,治宜活血逐瘀,宁心安神。
侯占英[10]治疗本病,常以益气健脾、补气养血为主,同时用行气,活血化瘀之品以祛邪实,辅加镇静安神之品;蒋慧俏[11]认为本病脾胃不和,神不守舍,故选药组方多以健脾、和胃、养心为主,临床善用茯楂枣仁汤治疗;覃军[12]等针对气滞痰阻,心神被扰,临床多用半夏厚朴汤以行气开郁,化痰安神;黄德章[13]等据此证多因心肝火旺所致,而常以清宫安神液以清心泻火,重镇安神;张兴桥[14]则选用健脾宁心安神之剂,煎药后采用足浴疗法,疗效颇佳;雷胜龙[15]在临床上则用甘麦大枣汤配合针刺:心俞(双),内关(双),足三里(双),三阴交(双)诸穴,配奇穴“安眠”治疗失眠,则屡用屡验。而何老对于治疗此病,用药常宗治病必求其本灵活变通。因淤者,多以活血化瘀之品;因心阴虚者,则用养阴安神之味;因肝气郁者,则用舒郁和络安神之方;因胃气不和者,则用行气和胃之剂;因阴虚阳亢者,则治宜交通心肾,多用“壮水为主,以制阳光;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患者,女性,48岁,职工。2005年9月10日初诊。
自诉失眠已10余年,近2年来逐渐加重,每晚只能睡2~3个小时,若遇不顺心事则彻夜难眠。先后服用过舒乐安定等西药,初服有效,但以后即使加大剂量效果也不明显,而且白天也感精神困倦。病程已久,痛苦不堪,遂要求用中医药治疗。患者面容憔悴,身体消瘦,心烦易怒,大便艰结,舌质暗、苔薄腻,脉沉涩。证属血瘀内阻,兼有痰浊,心神不安。何老以祛痰安神法治,用血府逐瘀汤加减。处方:
桃仁 15g,红花 9g,赤芍 12g,当归 15g,生地黄15g,川芎 12g,川牛膝12g,柴胡 10g,枳壳 15g,夜交藤 30g,丹参 20g,姜半夏 9g,生甘草 6g,佛手片 9g。每日一剂,水煎服。7剂。
患者复诊时说,服药2剂后,睡眠明显好转,每晚能睡4~5h,心烦亦减轻。服7剂后,每晚能睡6~7h,白天精神好转,胃纳转佳,体力亦增,欣喜不已。观其舌腻苔已退,遂于原方中去半夏,改生甘草为炙甘草,又处方14剂。随访半年,患者睡眠一直稳定,10年沉疴由此告愈[16]。
综观何老治疗本证,其独到之处有4:
4.1 治病求本 久病化瘀 该病例失眠已长达10余年,病邪久羁,诸药罔效,说明病邪已“久病入络”。审证求因,据久病多瘀,复观其舌质偏暗,当属瘀血作祟无疑。当此之时,若用一般养心安神之品,只能是隔靴搔痒,杯水车薪。故何老针对瘀血之因,确立用活血化瘀之法,方选清代王清任的血府逐瘀汤以活血逐瘀。
4.2 瘀多挟痰 痰瘀同治 瘀血阻络,脉络不畅,气机瘀滞,则水湿不化,聚湿为痰。痰瘀交结,故病邪缠绵,胶着难辨;又观患者舌苔薄腻,乃痰浊内蕴之征。故何老在方中配以姜半夏以祛痰化浊。
4.3 久病必虚 活中有养 中医认为,忧愁思虑则伤心,意外过思则伤脾。该病例患失眠长达10余年,心脾必虚。脾虚则气血生化无源,导致气虚,气虚帅血无力则血瘀,血虚无以灌心则阴亏。阴血亏损,心神失常,心神不宁故不寐。故此病例不仅痰瘀互结,而且虚瘀夹杂。所以何老在方中加丹参,夜交藤,且用量独重,夜交藤用30g,丹参用20g。意在活中有养,攻中有补,祛邪而不伤正。尤其是丹参一味,为补血活血之上品,故有“一味丹参饮,功同四物汤“之美誉。
4.4 审因用药 奇中取胜 从何老所用方药可以看出,针对此失眠沉疴重症,何老并没有在方中用大队的重镇安神或宁心安神入朱砂、磁石、柏子仁、枣仁、茯神、远志之品。而是针对病因瘀痰互结,用祛痰化瘀直攻其邪,为防攻邪伤正,则辅活中有养。方中由生甘草后改为炙甘草,寓意尤深。生甘草配半夏是化痰,名方小半夏汤,7剂后痰湿已除,故何老去半夏,改生甘草为炙甘草是去性存用,取其甘湿健脾益气,以助血行。该方药证相符,故效如付故,2剂显效,7剂病除,又稍来调理,10年沉疴竟收奇功,实在令人叹服。
[1] 刘艳骄.失眠的诊断及治疗程序[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2):1.
[2] 李彦知,杨建宇,张文娟.孙光荣教授临床验案举隅[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6.
[3] 李忠敏.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失眠 2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6):46.
[4] 周铭,高颜华,王玫仙.王敏淑教授治疗糖尿病失眠症经验[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2):9.
[5] 王雷芳.中西药结合治疗失眠症44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2):46.
[6] 李彦知,杨建宇,张文娟,等.孙光荣教授临床验案举隅[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5):12.
[7] 杨敏.心理疏导配合中药治疗糖尿病失眠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8):37.
[8] 肖烈刚.养心安神化痰法治疗老年失眠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8):40.
[9] 汤洪波,王勇.参究心肾不交治法及运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6):8.
[10] 侯占英.中药治疗失眠2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3):31.
[11] 蒋慧倩.茯楂枣仁汤治疗老年慢性失眠症 183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5):26-27.
[12] 覃军,刘慧玲,邱孟.半夏厚朴汤对失眠症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9):88.
[13] 黄太基,张英强,韦红,等.已故名医黄德章清宫安神液治疗失眠心肝火旺症29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3):11.
[14] 张兴桥.中药药浴治疗不寐 33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3):38.
[15] 雷胜龙.针药结合治疗失眠症12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7):42.
[16] 吴大真,杨建宇.国药大师验案良方[M].北京:学苑出版社,2010:279-280.
太原市中医院开展中医特色分级护理培训
[本刊讯] 日前,山西省太原市中医医院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了分级护理指导原则及分级护理相关知识的培训。
该院中医护理开展了中药熏洗、中药贴敷、中药离子导入、中药灌肠等特色疗法,还将中医护理中的生活起居护理、病情观察、心理护理、用药护理、饮食调护等融入到护理程序中。在这次培训中,针对巡视病房、生活护理、护理记录等大量具体事例,深入讲解指导原则和规范,并强调培养护士慎独、自律的品格。
(郭明明 张文娟)
10.3969/j.issn.1672-2779.2011.02.007
1672-2779(2011)-02-0015-02
2010-12-15)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北京21世纪环球中医药网络教育中心十二五科技攻关项目(No:21C125TCM001)
河南省460-01医院(451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