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广学
(1.扬州大学 文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2;2.信阳职业技术学院 语言文学系, 河南 信阳 464000)
赵汝鐩(1172-1246),宋太宗八世孙,字明翁,号野谷,袁州(今江西宜春)人。宁宗嘉泰二年(1202)进士。历东阳主簿,荆湖南路刑狱司属官,知临川县,监镇江府榷货务,临安通判,诸军审计司军器兼主簿。理宗绍定二年(1229)知郴州,四年,为荆湖南路提点刑狱(明万历《郴州志》卷二),改转运使。移广南东路转运使。后以刑部郎中召,淳佑五年(1245)出知温州(明弘治《温州府志》卷八)。六年卒,年七十五。有《野谷集》。赵汝鐩诗,以汲古阁影宋抄《南宋群贤六十家集·野谷诗藁》六卷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清嘉庆三年读画斋刊《南宋群贤小集》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1]共六卷,281首,赵汝鐩为宋代宗室诗人中存诗数量最多的一位。
赵汝鐩在当时即有诗名,其诗也深得时人认可。如南宋文学家刘克庄跋其诗将其诗与“唐人之作”相提并论:“明翁诗兼众体,而又遍行吴、越、百粤之地,眼力益高,笔力益放。卷中歌行,跌宕顿挫,抟蛟缚虎手也。及敛为五七言,则又妥帖丽密,若唐人锻炼之作。”[2]众所周知,宋人作诗以唐诗为榜样,此论推崇极高。而后人也有以为不然的,王士祯《池北偶谈》称:“其五言律诗时有佳句,七言俚俗,歌行漫无音节顿挫。而刘克庄序推其跌宕,真抟龙缚虎手,又许以建安黄初,皆失之妄。”[3]针对以上评论,《四库总目提要》虽倾向认可王士祯所论,但也提出较为公允之评:“其论良允。然自唐以来,兼善诸体者,不过数家。余者互有短长。孟浩然、韦应物以五言笼罩千古,而七言则皆不工,无论姚合以下。至于晚唐五季,以迨九僧、四灵,则刻意苦吟,不过求工于五字。盖江湖一派,门径如斯,不能兼责以他体。一花一石,时饶佳致,如汝鐩之流,固亦谈艺者所不废也。”持论趋于两端,究其因,赵汝鐩的宗室身世,应是刘克庄评论时带上一定感情的因素。然而清代曹庭栋则说:“其古体诗气雄笔健,远追太白,近接坡公。今体诗造境奇而命意新,与四灵分坛树帜,直欲更出一头地也。”[4]竟将赵汝鐩与李白、苏轼相提,称誉达到极点。
值得注意的是,现代学人对赵汝鐩的诗歌创作成绩还是比较肯定的。钱钟书《宋诗选注》选其诗五首,并赞誉曰:“江湖派诗人里算他的才气最豪放;他的古体不但学王健、张籍,也学李白、卢仝,近体不但传‘四灵’的家法,也学杨万里,都很畅快伶俐。”[5]金性尧《宋诗三百首》选其诗四首,指出“他是江湖派诗人中较多地描写社会生活的一位。”[6]还有管士光、杜贵晨的《唐宋诗选》,虽选赵汝鐩诗二首,评价却颇高:“视野较为宽阔,尤长于抒写羁旅情怀,农事忧隐。诗兼众体,风格豪放,笔致灵活。”[7]
搁置诸家所论之褒贬,总体看,都指出赵汝鐩“诗兼众体,风格豪放”的特点。读其诗会想到陆游的爱国诗和辛弃疾的爱国词,因为诗中充满着满腔的战斗激情。这是赵汝鐩不同于稍早的“四灵”及同时代多数诗人之处,也正是他的价值所在。诚如刘克庄所言,赵汝鐩足迹几乎历尽南宋的半壁江山,因而诗歌创作视野广阔,有着丰富的现实内容。能体现其实绩的大致可归纳为这五个方面的作品:抒发报国之志、关心民生疾苦、关注离乱女性、批判昏庸君主与大量的抒发性情的写景纪行之作。前二者篇数虽不占多数,但无论是思想还是艺术,足以代表其成就。另一方面看,赵汝鐩诗众体兼备,古体优于近体,而44首七言歌行,最能代表其风格豪放的特点。
此类诗多用歌行体,感情激荡,酣畅淋漓地抒发强烈的感情。如《古剑歌》、《荆渚抒怀》、《荆门行》、《上马曲》、《义兽行》等,充分抒发了爱国之情与报国之志。《上马曲》:“精神如熊气如虹,梦寐思勒燕然功。龙泉宝鞘横三尺,犀甲茸条擐两重。鸣镝飞空挟霜远,认旗贴身飐日红。玉辔秀鞯鞲骢马,眼有紫焰炯双瞳。誓缚单于献天子,离觞不挥儿女泪。笳鼓动地归来时,金印斗大肘后系。君不见燕颔虎颈班超侯万里,又不见风声鹤唳谢玄破肥水。”
《古剑歌》最具有赵汝鐩的豪放特色:
洞庭吞天天无风,月印一镜星涵空。波心千丈光五色,渔人啧啧疑垂虹。睨而视之寂不见,举网下罩追遗踪。须臾雷轰怒涛吼,鼓荡六合雰溟蒙。所得非鱼亦非龙,炯然三尺贯当中。肉销骨立精气融,铿鍧其声韬其锋。越砥稍稍加磨礲,壮士见之肝胆雄。雷焕已死不可起,有谁解识斗间气。人疑龙泉或太阿,万古凡剑空一洗。倚楼西北望边城,连月亘天烽火明。隐忧枕上思请缨,夜半跃鞘床头鸣。梦中见告若有神,吾价岂但直百金,吾勇岂但敌一人。
诗前小序交代时代背景:“洞庭湖渔人得古剑于网中,张倅得之,以遗余。时开禧丁卯(1207)春,馆于岳阳楼,边事方急。”开禧二年(1206)韩侂胄发动北伐,失败,金兵南犯,四川宣抚副史吴曦降金,三年正月吴曦僭称“蜀王”。形势危机,激发了诗人的爱国豪情。诗的“前半写古剑出水前后的情形,后半写作者得剑后自思请缨,实现收复中原的宿愿。值得注意的是,这首诗以雄放的笔力,浪漫主义的手法,写出了古剑出水时的奇丽景象”,“结尾又通过古剑托梦,人、剑双写,抒发了诗人渴望报国的一腔热情。像这样浪漫主义的的爱国诗作,在南宋后期是比较少见的。”[8]赵汝鐩“被邀相视荆门关隘”(《荆门行》自注),作《荆门行》,堪称诗史。诗人用今昔对比手法写所见,道尽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去年曾问荆门途,鸡鸣狗吠民耕锄。摇鞭重来意惨澹,前日井邑今丘墟。云昏雨涩草堆碧,四野荒荒人迹疏。深山扶携皆露处,骨肉荡没况室庐。”再借老农之口,怒斥官兵无能杀敌、反而溃败为盗的罪行:“进怯锋镝退焚掠,虏既难堪堪汝乎。”《义兽行》歌颂兽的忠义,批判窃国大盗,讽刺“百僚奉贼身尽窜,宰相畏族神不宁。”
赵汝鐩也用近体诗抒写此类题材,不过感情往往低回深沉。诗人登上岳阳楼,心中充满忧患:“北望边烽犹未熄,敢忘后乐与先忧。”(《再登岳阳楼》)正是出于对国势的忧虑,赵汝鐩诗时有深沉的忧患意识。当他来到镇江,这本为长江南岸的繁华之地,却已成为宋金对峙的前锋,登上北固山多景楼,心情分外沉重,《多景楼》:“北固危登最上层,身浮霄汉手扪星。江连淮海东南胜,山出金焦左右青。天水精神清雁骨,风烟图画入秋屏。萧萧古意凭栏久,目尽斜阳没远汀。”在描绘祖国河山壮丽之际,感受到的是“萧萧古意”、“目尽斜阳”的苍凉,那渐渐坠落的夕阳,正象征了南宋江河日下的国势。另有《倚栏》二首,透露出山雨欲来风满楼似的压抑:“倚栏有恨无人说,暮角吹梅寒声咽。急风卷雨过雁惊,吐下芦花一枝雪。”(《其一》)
赵汝鐩诗中关心民瘼之作随处可见,如《翁媪叹》、《耕织叹》二首、《荆门行》、《泛洞庭》、《到农家》、《陇首》、《田家叹》、《溪上》、《午炊徐坊岭》等,皆饱含对人民的同情。赵汝鐩采用拟乐府诗反映人民疾苦,代表作则是《耕织叹》二首和《翁媪叹》。《耕织叹》二首,一写男耕,一写女织,实则涵盖了统治者对农民的所有剥削:
春催农工动阡陌,耕犁纷纭牛背血。种莳已遍复耘耔,久晴渴雨车声发。往来逻视晓夕忙,香穗垂头秋登场。一年苦辛今幸熟,壮儿健妇争扫仓。官输私负索交至,勺合不留但糠秕。我腹不饱饱他人,终日茅檐愁饿死。
春气熏陶蚕动纸,采桑儿女閧如市。昼饲夜餧时分盘,扃门谢客谨俗忌。雪团落架抽茧丝,小姑缲车妇织机。全家勤劳各有望,翁媪处分将裁衣。官输私负索交至,尺寸不留但箱篚。我身不暖暖他人,终日茅檐愁冻死。
钱锺书说:“赵汝鐩这两首诗是把这个不合理现象写得最畅达的宋代诗篇。”[9]《翁媪叹》则侧重写灾荒之年,差吏索取租税的蛮横可憎:“科胥督欠烈星火,诟言我已遭榜笞。”面对“病妇抱子诉下泪”,他们毫不同情:“掉头不恤尔有无,多寡但照帖中字。盘鸡岂能供大嚼,杯酒安足直一醉。沥血祈哀容贷纳,拍案邀需仍痛詈,百请幸听去须臾,冲夜搥门谁叫呼。”结尾则曰:“后胥复持朱书急急符,预借明年一年租。”诗人在此深刻揭示了“官府向农民预借一两年甚至数年后的租税,这是南宋所有的现象”。[10]这些诗,“可以说是范成大《催租行》、《后催租行》的嗣响”。[11]
对女性的关注,也是赵汝鐩诗引人注目的内容之一,如《饮马长城窟》、《妾薄命》、《瑶娥曲》、《昭君曲》、《断肠曲》、《汉离宫四时曲》、《征妇叹》(排律)、《寄远曲》、《三阁曲》、《铜雀台辞》等皆是。此类诗多采用拟乐府体,或写战乱中红颜的悲惨凋零、或写思妇对征夫的思念与哀怨,皆从侧面反应了战乱不断造成的社会问题,这也是直面南宋中后时期的时局。“宫商忽变不可听,马嵬斜谷雨霖铃。”(《广汉游》)在赵汝鐩笔下,女性命运往往与国家联系在一起。诗人很明显学习杜甫的现实精神,如《古别离》学习《新婚别》,这位新婚女子本期望“妾离父母来从君,相期百年终此身”,可是“初合鸾凰席未暖,熟视眉目识未真”之时,却“兵符捉人夜调遣,丁宁克日到边面”。当男子“回头语我勿惨伤,归来印斗金带黄”,她则对战争有着较清醒的认识:“我闻军功未易就,膏血紫塞十八九”。“与其眼穿万里见无日,何如同赴沙场战死俱白骨”,正是对战乱的痛斥。而《断肠曲》、《妾薄命》对思妇的心理描写极为细腻。最有代表性的当属《昭君曲》。宋人咏王昭君诗词颇多,赵汝鐩的《昭君曲》带有南宋时代特色:御戎岂别无经纶,娄敬作俑言和亲。或结或绝患不已,至呼韩邪朝竟宁。稽首愿得婿汉氏,秭归有女王昭君。临时失捐画工赂,蛾眉远嫁单于庭。玉容惨淡落紫塞,粉泪阑干挥黄云。下马穹庐移步涩,弹丝谁要胡儿听。年年两军苦争战,杀人如麻盈边城。若藉此行赎万骨,甘忍吾耻靡一身。闻笳常使梦魂惊,倚楼惟恐烽火明。狼子野心何可凭,呜呼狼子野心何可凭!
作者明确反对和亲政策,指出和亲不可靠,敌人不可信。而对于昭君,则赋予她“若藉此行赎万骨,甘忍吾耻靡一身”的思想给于歌颂,具有新意。[12]此外,还有一些同情宫人之作。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赵汝鐩敢于锋芒毕露地讽刺与批判封建帝王。这在宋代宗室中尤其难能可贵。他主要从沉迷求仙与耽于荒淫两方面直刺帝王的误国,从而给国家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迎仙引》讽刺汉武帝为求长生而迎仙的丑态与不悟:“刘彻屏息迎两仙”、“乞怜请药承华殿”;“彻心未悟益猖狂,万八千里周遐荒。少翁栾大诛相继,海上何日无方士”。虽虔诚终究不免一死:“五柞宫中梦断时,铜盘玉露胡为不起死。”《广寒游》、《缠头曲》讽刺唐明皇、杨贵妃的荒淫:“三郎老手打羯鼓,太真纤指弹龙香。箜篌野狐拍怀智,觱篥龟年笛宁王。”痛斥其挥霍无度,“缠头一局三百万,莫遣傍人笑大唐”,从而导致“尾声方断地衣卷,忽闻鼙鼓喧渔阳”。还有讽刺魏武帝曹操修建铜雀台的枉费心机:“离宫金锁掣不开,美人红粉今成灰。”(《铜雀台辞》)对于那些亡国之君,诗人更是不留情面,《三阁曲》讽刺陈后主“叔宝沉迷建邺宫,厌厌夜饮清昼同”,而朝臣“狎客倡酬女学士,污词媚句争新工”,落个“凭栏璧月词未终,谁知携手两妃游井中”的下场。这些诗联系南宋积贫积弱的国势,都有深刻寄托与现实意义。
“连年事行役,曾不须臾歇。”(《荆渚书怀》)赵汝鐩“遍行吴、越、百粤之地”,故而创作了大量的写景纪行诗,且不乏佳作。从诗题即可看出他的行迹。赵汝鐩的纪行诗,一方面纵情讴歌祖国大好河山,侧面表达了他强烈的报国愿望,另一方面则描绘了江南农村民俗,饶有情趣,堪称江南农村生活的真实画卷。前者如《仰山行》、《东湖歌》、《禹穴行》、《蒙泉行》《楚观歌》、《湘西行》、《八景歌》(八首)、《仙湖歌》、《蒲涧歌》、《续蒲涧歌》等,多用歌行体创作。其特色上文已有所论述,不再赘言。后者其实就是田园诗,如《憩农家》、《有客》、《到农家》、《安仁道中》、《宿方家店》、《春郊》、《东村》等。金性尧评赵汝鐩:“五律最工,尤其是写旅途感受,最为亲切”。金先生以《下程》一诗为例:“亦见作者善于写旅途生活的细节。颔联对得自然现成,实是两句一意。主人殷勤之意,随手而出。颈联以马眼对猫头甚工整,原来都是俗语,却不觉其俗。”[13]笔者倒以为这首《信步》,最为清新可爱,极有生活情趣,一洗歌行诗中的激情与躁动:
午窗方睡起,信步过东畦。穴徙蚁知雨,巢穿燕补泥。路坍连草没,果重压枝低。村妇抱儿子,笼边教唤鸡。
其他还有《半夜》:“坐久香销篆,更长烛屡花。一轮观浴兔,两部听鸣蛙。”《雨过》:“一霎荷塘雨,明珠翠盖擎。柄危难得稳,稍侧便须倾。”王士祯所称誉的也许就是此类之作。
赵汝鐩也有一些诗,由于使用过分散文化的口语,而缺乏诗的韵味与意境,或者说难以称之为诗。金先生批评道:“亦爱用很通俗的语言,但有的太不讲究修饰了,如七律《明皇》中甚至会用‘初年不是不聪明’和‘祸福兴亡皆自取’那样的话。”[14]至于“望见人家了”,就更不是诗的语句了。
[1] 傅璇琮.全宋诗·五十六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3419.
[2] [宋]赵汝鐩.野谷诗稿·跋[M].四库本.1392.
[3] [清]永瑢.四库全书总目[M].北京:中华书局,1981.
[4] [清]曹庭栋.宋百家诗存[M].四库本.
[5] [9]钱钟书.宋诗选注[M].北京:三联书店,2002.397,399.
[6] [13][14]金性尧.宋诗三百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352,354,352.
[7] 管士光,杜贵晨.唐宋诗选[M].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2004.543.
[8] [10][12]牛鸿恩.永嘉四灵与江湖诗派选集[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153-154,148,151.
[11] 孙望,常国武.宋代文学史(下)[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