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喜才 苗向光
(巴音郭楞日报社,新疆 库尔勒 841000)
地市党报的突围路径
□ 林喜才 苗向光
(巴音郭楞日报社,新疆 库尔勒 841000)
从现实状况来看,地州党报处在夹缝中:上有中央和省级大报的“挤压”,下有晚报、都市报、生活类报纸的“围攻”。如何在困境中实现突围,在竞争中发展壮大,是地州党报必须面对的一个严峻课题。笔者认为,地州党报要想做大做强,应该通过以下五个路径,实现突围。
一、建好自己的人才工程。人才是取胜的决定性因素,因为,一切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之间的竞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地州党报要想有自己的作为,就必须花大力气培养和建设一支优秀的新闻人才队伍。
抓好“人才工程”,首先要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用人所长,人尽其才,充分体现人才的价值,形成发挥人才作用的良好环境,以留住现有的优秀人才。地州党报在培养人才方面,应该有自己的努力,发挥地州党报上接地方党委,下连普通百姓的特点,理论上要熟悉“上情”,个人积累上要熟悉“下情”。在具体操作上,部门要注意让有不同特长的采编人员结对子、交朋友,加强交流,加强合作,新闻策划与实施要敢于使用他们,敢于支持他们摸索不同的写作样式,满腔热忱地为他们的成长提供方便和平台,不能要求地州党报的采编人员一定要像中央或省级报纸采编人员一样。
其次,要有计划地对现有的人才进行培训。对于培训,要注意区分对象,不能千人一招搞大课堂式的讲课,甚至把自己不成熟的观点硬灌输给别人,同时,也要注意加强新闻业务知识的传授,特别是新闻基础理论的学习、训练,这是一种补课,不是形式主义、本本主义,对于非新闻专业的从业人员来说更是如此。很难设想,一个缺乏新闻基本理论知识的人,能写出精彩的新闻作品来。
第三,要坚持每年挑选一些优秀大学毕业生加盟地州党报,不断补充新鲜血液,以增强活力。对这部分采编人员来说,人才工程则应该放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通过学习训练,既对新闻理论有个总结提高,同时也对新闻实务有了深入认识。
二、善于研究读者心理和需求,抓好“服务工程”,在服务中搞好舆论监督。所谓“服务工程”,就是围绕读者的需求,策划出读者喜闻乐见的内容和报道方式,增加新闻的贴近性和亲和力,努力为读者提供可口的“新闻佳肴”。读者是党报生存的基石,这虽是多数党报工作者的共识,但实际上党报长期是一种单项传播,因而较之晚报或生活类报纸,受欢迎的程度较低。
在新形势下,地州党报应该加大对读者的调研,及时掌握当前读者阅读习惯的新动向,调整报纸的定位。进行读者调研,不仅是报纸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改进报纸质量,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密切党报与群众关系,提高办报水平的重要手段。
最近,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正在召开人大和政协会,会议期间,本报记者采写了《代表委员从公示中发现违法规划(主)这些不依法行政的行为严重侵害了群众的利益(副)》,稿件在“聚焦2011年自治州‘两会’之要闻·动态”栏目里刊发,受到读者广泛喜爱,不少读者给本报打来电话表示称赞,有的读者直接说:“党报就是要多登这类稿件”。这篇稿件之所以受到读者的欢迎和赞扬,就在于记者有很强的新闻敏感性和社会责任意识。记者上“两会”听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选择什么、报道什么,需要深入的思考和缜密的判断,更为重要的是记者能掌握政策和熟悉情况,由此才能在布局谋篇上做到心中有数,选材叙述上才能有理有据。在这篇1000多字的通讯中,记者通过“规划必须遵守强制性条文”、“园林城市将会名不副实”、“群众最关心日照采光的问题”三个小标题,对一位人大代表和一位政协委员的议案和提案进行了认真采访,公开报道了库尔勒市一些地段建筑密度“超过国家规定数的一倍”等一系列问题。显然,这篇报道有很强的服务性,正如有的读者说,“不是这篇文章,我们还不知道国家有这些法规政策,不看这篇文章,我们还不知道市政规划部门竟然有法不依、不作为”。
三、放远视线,迈开步子,大胆“走出去”,开拓发展新天地。现在,绝大多数地州党报的覆盖范围和影响力还局限在相对的行政区域内,这种局面势必导致地州党报在经济效益和影响力上的“势单力薄”。
要改变这种状况,地市党报必须勇敢地“走出去”,至少应该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到本地区以外的地方设立记者站(发行站),采集外地的新闻,扩大自己的覆盖面和新闻影响力,把“局域报”逐渐壮大成“区域报”。二是走报纸和其他媒体联动的跨地区发展之路,扩大报纸的影响力。如《羊城晚报》与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调查”栏目达成合作协议,还与湖南电视台达成新闻联动,由北大方正集团与上海文汇、新民报业集团合作开发的“跨媒体信息传播和经营平台”。这说明新闻媒体已从本区域向跨地域发展的方向转变。
四、在互联网平台上拓展生存空间,扩大影响力。利用网络拓展生存空间是现在大多数传媒的共识,地方党报更应积极行动,义不容辞地参与笫四媒体的竞争,扩大自己的宣传阵地。
网络的最大特点就是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具有交互性。网络在报业中的地位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日渐凸显。地市党报要善于应对网络挑战,获得主动,争取更大的生存空间,加大资金、技术、人力投入,建设一流的网络版和网站,让地州党报在信息高速公路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胡锦涛在人民日报社考察时指出:“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进行深入研究,拿出切实措施,取得新的成效。”面对网络的竞争,地州党报不能退避三舍,将网络市场拱手相让,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党报新闻的时效性和新闻事件报道能否正确引导舆论的问题。
五、夯实“硬件工程”。要增强新闻的时效性,提高报纸的质量,就必须有较先进的编辑、排版和印刷设备,也就是说报社应想方设法夯实自己的“硬件工程”。
为适应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地州党报应为编辑人员配备先进的电脑,以加快上网的速度。编辑人员若能熟练地运用网上工具,将记者采集到的各类信息进行综合整理,以多角度、多层次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的价值,不仅能增大信息量,而且,还能增强信息的可读性、权威性、思想性,以扩大读者群和提升舆论引导能力。新闻作业流程的各个环节,包括采集、传递、编辑、组版、签发、出版、上网,以及资料存储检索、广告等方面实现数字化,将会给报纸工作带来更高的速度、更高的质量、更高的效率,这是提高地州党报有效信息传播率的重要技术手段。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手机报的出现和快速发展加剧了媒体间的竞争。因此,要想在激流中不被冲垮,地州党报就必须正视挑战,以超前的意识、创新的思维和行动应战,使地州党报在激烈的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实现新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