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郁春 蔡美兴
(嘉兴日报社平湖分社,浙江 平湖314200)
县市报的记者相较上级大报,优势在基层,劣势也在基层。优势在于记者与基层群众贴得更近,劣势在于常常处于基层往往会“不识庐山真面目,只怨身在此山中”。今年初,我们嘉兴日报社平湖分社率浙江县市报之先,策划开展了“记者蹲点村社区”活动,让记者在走基层中走出新意、走出新作。
处在县市级党报的记者,可以说天天在镇、街道和村、企业采访,但大部分时间都是跟随领导调研或者根据通讯员提供的新闻线索进行“定点式”采访,很难进一步深入农户家中、车间班级去接触真正的基层脉搏。为了改变这种“隔靴搔痒”的现状,我社以“记者蹲点村社区”为载体,有针对性地要求记者践行“五个一”。
采写一批优秀作品。通过走基层“接地气”,蹲点记者亲历村、社区居民生活和企业车间班组生产现场,用新闻记者的眼光扫描村社区的特点和特色,确保挂钩联系村社区有价值的新闻不漏报。提出“足迹印到农户家中,笔触伸进车间班组”的活动口号,真正采写出一批鲜活、生动、优质的好作品。
跟踪一户典型家庭。在走基层过程中选取一户典型的党员示范户、种养特色户或者文明户等,追踪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通过深入追踪过程,切身感受城乡居民的生产生活真实现状、所思所想、所愿所求,真正向群众学习、向基层学习。
办成一件好事实事。改变以往采访者与被采访者的关系,突破采访只为写稿的固有思维,为群众解困奔走呼吁,形成“一家人,一家亲”的局面,真正“把群众当亲人”,实实在在走基层、送服务,为村社区群众和企业职工办一件以上好事实事。
形成一篇调研报告。深入了解联系点基本情况、经济发展、人文地理等,与村干部一起入户调查,采写一篇年度调研报告。通过调研,进一步深入了解村容村情,民风民俗,调研报告要主题突出、观点鲜明、有理有据、文脉流畅。
架起一座沟通桥梁。架起党报与城乡居民沟通的桥梁。通过走基层,把党的富民政策、发展举措带到群众中去,让政策走进群众,让群众了解政策,真正成为促进党委政府与群众沟通的桥梁。
开展“记者蹲点村社区”活动,既是提升记者做群众工作能力和参与社会管理水平的要求,也是全国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要求。具体到县市级党报记者身上,就是要看记者在农户家中“蹲”得久不久,在车间班组“蹲”得深不深。久“蹲”、深“蹲”的目的,就是要推动实战,看三个“度”。
走进基层,看足迹“深度”。摒弃“按部就班”的采访模式,充分体现到一线去、到群众中去的原则,像挖井一样挖新闻,直到“见水”为止,真正从现实生活中挖掘生动事例,到人民群众中汲取新鲜营养,看记者走基层脚底上沾的泥土厚不厚、湿不湿。真正在农户的堂屋里,在企业的车间里,向基层学习、向群众问计,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全面了解党的政策在基层的落实情况,更好地服务发展、服务群众。
转变作风,看工作“态度”。态度决定一切。记者离群众有多近,群众对记者就有多亲。作风转变得好不好,关键要看对待群众有没有诚恳的态度、有没有满腔的热忱。我社要求蹲点村社区的记者带着对人民群众的赤子之情下基层,要带着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下基层,放下架子、俯下身子,真心实意把群众作为自己的亲人,了解他们的疾苦、倾听他们的心声、掌握他们的困难,使宣传报道工作更加贴近基层、更能写到群众心坎上。
改进文风,看新闻“角度”。要在学习运用群众语言、提升新闻作品吸引力感染力上下功夫见成效,以百姓视角,倡导清新朴实、生动鲜活、言简意赅的文风,让百姓爱读爱看,以独特的“角度”来实现最佳宣传效果。这个“角度”,就是记者蹲点村社区不但要“身”下,更重要的是要“心”下;不但要“身入”,更要“心入”,写出一批文风清新、角度新颖、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作品。
“记者蹲点村社区”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重在联系实际、贵在取得实效。
作风更扎实。一是走下去会干。记者原来下去采访情况不是很熟悉,通过走基层蹲点后,记者最大的感受是了解了基层情况,采访有事情做,做得踏实,工作充实。同时记者实际蹲点时间由村(社区)干部填写,考验扎实作风,避免弄虚作假。二是沉下去会挖。在走基层蹲点过程中,记者真正“沉”到基层一线去,与基层干部群众零距离接触,摒弃了采访“蜻蜓点水”、“浮光掠影”形式,真正从现实生活中挖掘生动事例,到人民群众中汲取新鲜营养。三是走出来会写。挂钩联系记者填写好每次蹲点记录,把采访材料带回来后,不但能够把新闻写好,还形成年度调研报告,提升写作水平。
文风更清新。走基层下去了,好新闻上来了。通过走进基层现场蹲点,记者深有感触,纷纷表示能在一线呼吸新鲜空气,接触新鲜事物,感受新农村新社区的发展脉动,向基层干部学习与群众打交道的能力,提升新闻写作能力水平,记者的写作观念得到转变,接触到许多生动鲜活的新闻、可亲可敬的人物、淳朴善厚的民风,以及传统特色的民俗。笔触延伸进田间地头,生动地宣传好市委、市政府各项惠民政策在农业、农村、农民中的体现以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所取得的成效等,记者的文风得到了改变。“选题是否典型,语言是否生动,现场是否鲜活,感情是否体现”成为记者写稿、编辑选稿的标准,许多鲜活的稿件被上级媒体录用。
服务更深入。送服务是记者走基层蹲点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活动中,报社记者力尽所能,帮助蹲点村社区解决实际问题,真正“把群众当亲人”,体现了记者在基层服务中的作为,赢得了记者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先后为孤独女孩找到温暖之“家”,为受灾农户架起服务之桥,为品牌水果种植大户找市场,为小区居民排除油烟之苦,为城乡居民送去政策之需等等。比如今年7月记者在蹲点过程中听到村民反映已经有半年多时间用水困难,洗澡洗衣要等到半夜才能用上自来水的情况后,马上深入村民中了解采访,原来由于自来水管道铺设年份较久,水管流量小导致百余户农户无法正常用水。记者在与当地镇政府、村民委取得联系的同时,及时与自来水供应部门进行协商,进行水管扩张改造,两天时间就解决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