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灾难性新闻事件的报道原则

2011-08-15 00:43□胡
中国地市报人 2011年9期
关键词:灾难性伊春灾难

□胡 迪

(伊春日报社,黑龙江 伊春 153000)

试论灾难性新闻事件的报道原则

□胡 迪

(伊春日报社,黑龙江 伊春 153000)

2010年8月16日,黑龙江省伊春市乌马河区一烟花爆竹厂发生爆炸事件,8月24日,在伊春市又发生空难事件。在这两起重大灾害面前,伊春市4家新闻媒体都在第一时间赶到了事发现场,尤其是伊春电视台,从事发当天就把事故现场的报道用直播的形式滚动播出,使受众即使远离事故现场也能随时了解和获取到现场在救援、事故处理等方面的诸多信息,及时打消了社会上的很多谣传。同时,对这两起重大灾难的报道,政府公开透明的态度也让受众十分满意,可以说,媒体在这两起重大灾难性事故的报道中对稳定社会秩序,稳定市民情绪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灾难事件大致可以分为自然灾难和人为灾难。自然灾难是指来自自然界的、人类不可抗拒的力量或非人为因素而导致的重大事故或自然灾害。自然灾难新闻就是对这些灾难事件的报道。而对于自然灾难报道政策的放开使我们对媒介权力有了新的认识。因为灾难事件的突发性、破坏性、不确定性和冲击性等特点使其新闻价值较高,对于媒介权力的认识取决于人们的意识形态立场,取决于认识社会的模式。如果采用“共识”模式,媒介权力可以是良性的,为公众代言,能够达成共识并且加以维护。如果采用“分裂与冲突”模式,媒介权力可以是牵制性的,转移公众对社会分化的注意力,以虚假的方式再现“社会聚合”的神话。我们当然选取前一种。因此,放开自然灾难报道后媒介权力的实现意义在于:

第一,媒介是政府遇到自然灾难时最有力的助手。突发灾难的紧迫性抢救往往要求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才能完成。虽然政府是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和权力的行使者,但面对公共危机,如何及时保持与公众的沟通,帮助公众了解灾难真相和发展趋势,减缓公众的恐慌和焦虑情绪,已成为社会管理中的一项重要职能,而媒介恰好是协助政府实现这个职能的最有利的助手。以往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在我国的媒体管理与舆论管理实践中,指令性的行政管理手段几乎是唯一的方式。政府部门出于保持社会稳定的考虑,对灾难性事件的新闻报道一直严格把关,使媒体对于这类事件表现得十分低调,传统主流媒体在应对社会突发事件时往往拘泥于多种因素的约束而无法及时地做出适当的反应,从而在满足公众“知情权”与“表达权”上存在不少缺憾。

第二,媒介是遇到自然灾害时社会舆论沟通的平台。当灾难突然降临时,主流媒介往往是民众最为依赖的信息源,也是处理危机事件最重要的沟通平台。无论是身陷险境的受难者还是在灾难之外的公众,最需要了解的是关于灾难程度及其救助的最新信息,一旦沟通不畅就可能引发公众压抑、惊恐的情绪,甚至导致对政府的怀疑、埋怨和不信任感,从而出现新的危机。因此,灾难性事件的新闻报道是否科学关系到处理危机、稳定民心、维护国家形象等众多方面。通过灾难性新闻报道,可以在一定意义上反映出一个社会的稳定程度,体现出一个政府对民主的宽容态度和对公众知情权的理解和尊重。

结合2010年伊春发生的两起重大灾难性事故,使笔者对灾难性事件的报道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反思。笔者认为,灾难性事件本身会给公众安全造成威胁,容易引起公众的恐慌情绪,因此,对灾难性事件的报道也会或多或少地给公众带来不安情绪。过多的灾难性报道不利于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健康向上的气氛。因此,如何进行灾难性事件的报道,怎样把握好这个“度”,成为新闻媒体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成功的报道应该将人文关怀融入灾难性事件的报道,媒体不仅仅带给公众关注事件本身,更关注灾难中人的命运。在灾难事件发生初期,公众急切地想知道一切和该事件相关的信息,哪怕只是一星半点的零碎信息,都能在某种程度上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再加上由于这时事件的发生原因、处理结果等尚不明确,媒体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地向公众多提供一些真实的信息。随着事件的不断进展,公众不再满足于简单的信息报道,他们对事件发生的背景、意义和影响等深度报道发生兴趣,甚至希望媒体能够提供预测事情进展的权威分析,这就要求媒体能够拓展信息来源,同时对事件尽量“深挖”、“吃透”,以此满足公众对信息深层次的需求。

在灾难性事件报道中融入人文关怀,让人们不只是直面悲剧事件,而是关注悲剧事件中人物的命运,感受到灾难事件发生后的救援行动体现出来的人性之美,这才是媒体责任所在。比如在伊春发生的爆炸事件和空难事件的报道中,受众不但看到了事故现场救援的场面,还看到了社会各界人士踊跃献血、医护人员精心照顾伤者、社会各界捐款捐物,以及各级领导到现场看望伤者等一系列充满人文关怀和体现人性之美的画面,这些都都充分体现了新闻报道以人为本的宗旨,也让更多的人感受到面对灾难人性的真、善、美和人们高尚、昂扬的精神风貌。融入人文关怀进行灾难性事件的真实报道,既遵循了新闻的报道规律,也使人们面对灾难事件能够团结一心,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可见,灾难性事件的报道也和其他新闻报道一样,宜“疏”不宜“堵”。

猜你喜欢
灾难性伊春灾难
雷击灾难
伊春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科学家说地球变暖速度比以前认为的要快,而避免灾难性后果的窗口期即将结束
伊春地区近60年气温与降水的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不同比例尺航磁测量数据的对比分析——以伊春森林覆盖区为例
黑龙江伊春:守着绿水青山 收获金山银山
灾难来临,我不怕——科技馆一日游
综合发力 化解灾难性医疗风险
墨西哥:大众医疗保险有效减少居民灾难性卫生支出
话说“灾难和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