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节约集约为抓手
国土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物质支撑,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始终具有根本性、全局性和战略性地位。实践证明,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是破解资源供需矛盾、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手段。它不仅关系当前经济发展,而且事关整个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建议,更是明确提出节约优先战略,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是可持续发展之本。
党的十六大以来,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号角声中,推动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提上了科学发展的议事日程。各地因地制宜、开拓创新,以富有创造力的实践,不断深入破解影响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难题,取得了一系列可喜成果,为保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贡献。但也要看到,当前我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尚低,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国际先进水平比,还存在不少“短板”。比如资源节约集约的社会共识尚未形成,人们对落实“两个最严格”制度以及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还缺乏足够认识;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管理体制、政策体系、技术标准还不够健全与完善,政府和企业节约集约的内在动力不足;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法律法规、城乡规划、产业发展、财税、社会保障政策等,还不够协调配套,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科学机制尚待探索;等等。对这些问题,现实催逼我们再也不能熟视无睹、无所作为,而必须拿出积极的行动和举措,锐意改革创新,主动破解难题。
不失时机地开展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活动,是国土资源部门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节约资源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是缓解资源供需矛盾、提升国土资源利用和管理水平、以资源利用方式转变倒逼发展方式转变的势在必行之举。在当前国土资源供需矛盾日趋尖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日益紧迫的大背景下,以创建活动为平台和抓手,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进而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尤其具有特殊而重大的现实意义,也是当下被实践反复证明最切实有效的抓手。只要方向不变、坚持不懈、务实跟进,创建活动一定会有力促进全社会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共识的形成,有效引导资源节约集约科学政绩观的建立,加速完善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新机制的构建,卓有成效地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两型社会的建设。
创建活动的本质在于创新。我们要在创建活动中,高度尊重基层的创新精神,鼓励基层大胆实践创新,及时总结、规范、提炼基层经验,还要抓住契机将基层成熟的经验、做法,适时上升为制度,从而逐步完善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的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力求做到徐绍史部长要求的那样:“加大工作力度,积极探索创新,不断丰富创建活动的内涵,不断增强创建活动的生命力,使之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争取在通过资源利用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早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