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
(天津城市建设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300384)
试论在发展职业教育中完善终身教育*
李伟
(天津城市建设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300384)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成为必然。职业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终身教育是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职业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的主体,职业教育的发展要坚持大众化、社会化、可持续化,要在发展职业教育的过程中完善终身教育。
终身教育;职业教育;理念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专业学科知识更新速度的日益加快,信息网络化和经济全球化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人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思维方式,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已成为21世纪我国教育体系改革和发展的新趋势。《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战略目标中提到: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效衔接。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促进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学有所成、学有所用。而作为终身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相比,是最为重要的环节。因此,要完善终身教育,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消除国民教育体系的结构性缺陷。
(一)终身教育的概念
1965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持召开的成人教育国际促进会议期间,法国教育学家保尔·朗格朗在《论终身教育》的报告中首次正式提出“终身教育”的理念并对其进行深刻的论述。他认为:“终身教育所意味的,并不是指一个具体的实体,而是泛指某种思想或原则,或者说是某种一系列的关注和研究方法。”概括而言,即指“人的一生的教育与个人及社会生活全体的教育的统合。”
曾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研究所专任研究员的R·H·戴维认为:“终身教育应该是个人或诸集团为了自身生活水准的提高,而通过每个个人的一生所经历的一种人性的、社会的、职业的过程。这是人生的各个阶段及生活领域,以及带来启发及向上为目的,并包括全部的‘正规的’、‘非正规的’及‘不正规的’学习内的,一种综合和统一的理念。”[1]
1972年就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部门的负责人埃托雷·捷比尔认为:“终身教育应该是学校教育和学校毕业以后教育及训练的统合;它不仅是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之间关系的发展,而且也是个人通过社区生活实现其最大限度文化及教育方面的目的,而构成的以教育政策为中心的要素。”[2]
197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次对终身教育的概念作出了较为明确的概述:终身教育及终身学习,是在对现行教育制度进行再构建,或者对正规学校教育范围以外的所有教育可能性进行开发的基础上建立起的综合教育体系。在这一体系中的男性或女性,他们通过各自不同的思想及行动间的不断相互作用,来推动自我教育的形成;教育或学习绝不限于就学期间,而是贯穿于人的一生;要通过所有可能的手段,为了所有人的人格健全而提供必要的学习机会;提倡儿童、青少年及所有年龄阶段的成年人,在其一生的各个时期,去参加具有一贯性特点的教育活动及学习活动。
综上所述,虽然终身教育的概念解释不同,但是其内涵是一致的。主要包括三层意思:一是从时间上看,它突破了传统教育将人生割裂开的观念,认为教育应该贯穿于人的一生的整个过程,人们在不同的阶段应当接受不同类型和特点的教育,这些教育内容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二是从空间上看,教育应该渗透到人的生活的各个方面,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作为一个联系的整体协调起来;三是从教育的目的上看,终身教育尊重人的个性和主动性,重视人的全面协调发展以及培养人们自我学习、主动学习的能力。
(二)世界各国终身教育的实践与发展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发起并积极推动终身教育的国家之一,终身教育被认为是谋求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上世纪70年代终身教育开始盛行于美国,许多慈善机构和教育团体四处呼吁,要求政府和各界人士支持终身教育。1976年国会通过《终身学习法案》,从法律上确定终身学习的地位。20世纪90年代,终身教育又有了新的发展,1991年布什总统发布《美国2000:教育策略》,使终身教育政策更加完善,强调企业应致力于教育与工作相结合,美国所有的劳工都要有机会获得工作所需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日本历届政府都把教育作为立国之本,20世纪60年代,终身教育理念引入日本且受到关注。1971年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在《关于今后学校教育的综合扩充整顿的基本措施》报告中提出终身教育,并将其作为制定教育政策的理念予以采纳。1990年日本颁布了终身学习的专项法律《终身学习振兴法》。日本建立主管终身学习的政府机构,综合制定和调整有关终身学习的政策措施。
终身教育于20世纪70年代引入中国。我国的教育政策文件中第一次正式使用终身教育的概念是在1993年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纲要》指出成人教育是传统学校教育向终身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型教育制度,把终身教育作为对传统学校教育的补充。1999年国务院批准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要在2010年基本建立起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体系。党的十六大报告把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作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在我国,各省市都积极采用各种形式践行终身教育的理念。例如,坚持高校在终身教育体系构建中的核心地位;推进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学习成果互认;整合利用社区内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资源;促进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继续教育的发展。
终身教育在世界各个国家都得到长足的发展,并且形成符合本国国情的特色,为其他国家的终身教育发展提供了很多经验和启示。在英国和德国,成人教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韩国,其特色是建立终身教育的专职单位,指定教育研究开发院作为终身教育的主管机构,此外,运用通信和信息技术发展远程教育;推进学分银行制度,激励人们参加终身学习;鼓励终身教育机构帮助退学的学生、家庭主妇和其他未完成学业者继续接受教育。
从各个国家终身教育的实践中可以得到很多经验和启示。第一,要向国民广泛宣传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的作用和意义,促进国民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形成全社会关心并参与终身学习的氛围。第二,通过终身教育立法建立法律保障;通过增加教育投入建立经费保障;通过建立主管终身教育的行政机构完善制度保障。第三,政府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和通讯技术建立终身学习的资讯网络,向公众提供学习信息。第四,采用各种激励措施完善激励制度,激励人们不断地学习。第五,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学习能力是终身学习中最重要的条件,因此,学校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学习的愿望、学习的乐趣和学习的能力,适应社会不断变化的需要。
我国各类教育中凡是实施技术教育或技能教育的,都应当属于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是现代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有目的、有意识、有组织的培养受教育者职业倾向、职业道德、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培养社会各行各业的合格劳动者 (或职业人)的教育活动。职业教育包括目前普遍认为的高职高专及其以下的职业教育层次,本科和研究生层次中的技术教育部分。职业教育的学习群体不仅包括适龄在校生,而且包括已经离开学校的,但是依然有学习需求和动机的社会在职人员、离职人员、退休人员。
终身教育主要是针对现代化社会的高速发展进行理论的构建,是基于传统的教育理念的创新和超越,从而指导新时期的教育体系改革与发展。职业教育的重点则是实践,通过实践执行教育理念,落实发展方针。两者分别存在于制度理念和实际行动层面,但是两者的内涵却是一致的,职业教育不仅教人们掌握知识技能,同时培养人们的职业道德,提高职业素养。终身教育则是为全体国民提供公平的学习机会,满足人们持续学习的需求,在全社会建立一个终身学习的体系。职业教育和终身教育都是根据社会、经济文化的变化设计个性化的学习内容,既支持个人的可持续发展,开发人们的潜能,也支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
职业教育为终身教育理念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体现终身教育的内涵。依据终身教育理念,人们接受教育应当始于婴幼时期,止于生命之终,包括人生发展的各个阶段、各个方面,它是一个终身过程。我国职业教育的先驱者黄炎培先生提出:“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有业者通过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技术能力和水平,从而迸发出创造力,为所从事的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其中体现的理念就是继续教育的内涵,也是终身教育的实质。
职业教育是终身教育的主体,其特殊地位和作用是其它教育形式所无法代替的。传统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人才,或者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而职业教育的对象是各行各业的在职人员。职业教育不仅提高在职人员能力水平,也可以使人们不断更新传统教育所提供的知识和信息。没有职业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就不可能有终身教育一体化的建立。从教育时间而言,职业教育的跨度最长;从教育空间而言,职业教育活动空间最为广阔:从教育载体而言,各级各类职业教育机构和社区教育机构是终身教育的主要载体。
近年来,我国的职业教育得到快速发展,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师资队伍和服务体系建设都有了很大提高,为各行各业输送了大批高素质技术性、应用性人才,大大改善了从业人员的素质,有力地支持了经济发展和国家竞争力的提高。但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存在的问题。职教体系在教育观念的基本构成上仍然保存着传统的教育体系特征,依然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需求多样性的要求;没有形成以终身教育为理念,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基础的完整、新型的教育体系;尚未形成职责分明,高效完整的管理体系。因此,必须改革现行的职业教育体系,以终身教育为理念,构建全民积极参与的,以学校和企业、社区、家庭为载体的学习型社会,促进教育与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一)职业教育的大众化
终身教育的全民性要求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一方面,现代化建设不仅需要一大批科学家、工程师和管理人才,还需要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制造业与服务业面临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的问题,这就需要职业教育面向大众,培养出更多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以满足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职业教育要将服务面扩展到所有在职业技能的获得和提升方面有需求的人。
(二)职业教育的社会化
职业教育要在更大程度上满足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求,就必须适应经济社会的现实和未来的发展,走社会化办学之路。“职业教育社会化”是指职业教育必须主动适应社会的需要,社会需要某种人才,就办某种学校;同时又要力求取得社会各方面的协作,依靠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发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缓慢,很大原因是因为不重视职业教育的社会化,致使职业学校办学质量差,缺乏吸引力,培养内容与市场需求不匹配。因此,职业教育社会化成为必然,其主要途径就是推进校企合作。首先,调动企业的积极性,鼓励行业组织、企业举办职业学校,加大对职业教育的资金投入,并且为学生实习和教师实践提供条件;其次,让企业等用人单位参与职业学校的培养计划、专业调整、课程设置、师资建设、考核方式等过程,使学校有针对性的培养人才,符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结合最为密切,当今社会,经济发展方式不断变革,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这就要求职业教育要从根本上转变教育理念,树立可持续发展观,从过去的一次性教育或一次性传授知识技能向贯穿人们整个职业生涯的多次教育转变。要结合人们在职业生涯不同时期的需要,通过定期的市场调查和预测,密切关注和多方收集来自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信息,并结合学校实际,对之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分析,尽快调整和设置专业、确定课程、编写教材、配备师资,有针对性地给予相应的教育和培训,按照当前的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同时,还要前瞻性地预测未来市场和社会的发展和需求,使职业教育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总之,发展职业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1)职业学校教师应该以终身教育理念为施教方针,自身要不断学习,转变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为学生学习树立榜样;(2)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设计科学合理的考试内容和方式,使其在最大程度上体现技能人员的价值;(3)扩大职业教育范围,使职业教育覆盖面更加广泛,涵盖家庭到社会的各种需要,满足人们多样性的学习需求;(4)职业教育场所的多样性,使学校、社区、企业、工作领域、剧场、大众传媒都成为学习的场所,处处学习等等。总之,终身教育强调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的持续性的理念和教育应最大限度地开发人的潜能的理念,这必然要求建立一个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提高职业教育层次,随着经济、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职业教育也要不断的改革和创新。同时,作为学习型社会中的职业教育,要有一个明确的培养人才长远发展的理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养,在教育过程中贯彻终身教育理念,为每个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条件,为社会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与学习型社会做出贡献。
[1]吴遵民.现代国际终生教育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埃托雷·捷比尔.生涯教育—被压制与解放的辩证法[M].东京:创元社1983.
[3]何齐宗.教育的新时代—终身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4]米靖.现代职业教育论[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
To Improve Lifelong Education in Developing Vocational Education
Li Wei
(Tianjin Urban Construction Management&Vocational Technology College,Tianjin 300384,China)
Along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and scientific technology,it i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the system of lifelong education.As an important part of education system,vocational education is the basis of national economy and social development.Lifelong education is the guiding though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the main part of lifelong education system.To develop vocational education,we should insist on popular,socialized and sustainable mode so as to improve lifelong education system.
lifelong education;vocational education;values
D412.63
A
1673-2375(2011)02-0117-04
[责任编辑:文 沂]
2010-12-11
李伟 (1960—),男,天津人,大学,天津城市建设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高职教育教学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