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基本认识

2011-08-15 00:47胡忠明
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错误道路建设

胡忠明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 合肥 230022)

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基本认识

胡忠明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 合肥 230022)

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道路历经艰辛,总体上呈现双重性特征,必须正确认识和区分这一时期党的成就与失误、正确与错误,从而把握探索历史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

毛泽东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探索 特征 成就与失误 正确与错误

从1956年4月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以1956年9月中共八大为探索开端的主要标志,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20多年艰辛探索。正确认识这一探索直接关系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评价,本文就此谈谈个人体会。

一、总体把握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特征

1.探索结果的双重性

探索既取得重大突破与成绩,也发生过重大失误和错误,成就和过失相伴而行。

探索的成就:

(1)开创了独立自主的建设道路。首先,这是艰辛的开创。其一,过程的艰辛。1956年4月,毛泽东所作的《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提出从走苏联的路到走自己的路,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开始。1956年9月召开的党的八大,标志着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取得了初步成果。以八大路线为代表,主要还包括《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讲话等,集中体现了初步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成果。探索取得了良好的开端。但其后不久,探索就转而在曲折中前进。从整风到反右扩大化,从第一次“大跃进”到初步纠“左”,再到第二次“大跃进”再调整国民经济,呈现出犯错误——纠正错误——再犯错误——再纠正错误的螺旋式上升状态。而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则是十年一贯制的“左”倾错误占主导地位,探索走入歧途。其二,代价的沉重。虽然探索取得了不少成就,但付出的代价极为沉重。

其次,这是全方位的探索。这一时期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全方位的探索。而不能描绘成单一、僵化,统而又统、死之又死的建设。八大前后,党的探索从关于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后的中国国情,到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出经济发展战略——两步走;中国式工业化道路;经济建设的方针——综合平衡、稳步前进,经济体制改革上改进工业、商业和财政管理体制的决定;陈云提出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农业集体经济内部关系的调整。关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中提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政治建设的目标,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战略,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正确论述知识分子的地位和作用,重视科学技术,“双百”方针,中西文化交流的方针。关于执政党的建设上,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反对个人崇拜、反对官僚主义;废除实际存在的领导职务终身制的努力。国民经济调整中,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又进一步发展,集中体现在国民经济调整中所制定的各方面方针、政策中:提出在社会主义可分为不发达和比较发达两个阶级;提出不能剥夺农民,不能超越阶段,反对平均主义;强调发展商品生产,遵循价值规律和做好综合平衡工作;主张以农、轻、重为序,并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提出“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总方针;刘少奇提出按经济规律管理经济的主张;邓小平提出整顿工业企业、改善和加强企业管理,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周恩来、陈毅、陶铸就知识分子问题和发展科学文化提出了一些正确主张;邓子恢提出在农业中实行生产责任制的主张;提出坚持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提出社会主义国家要防止“和平演变”的问题;此外还有对社会主义空想论的批评,以及提倡社会主义企业要讲利润等主张。即使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我们在工农业建设、科技、外交等方面也取得了诸多重要进展。

再次,这是摆脱苏联控制的探索。20多年的艰辛探索终于摆脱苏联大家庭的控制,走上了中国自己的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面临苏共挑起的意识形态领域的争论,中共坚决维护党的独立性,特别是1958年面对苏联提出的长波电台、共同舰队等直接威胁国家领土、主权的问题时,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一步不让,毛泽东明确指出,兄弟党不能变成父子党、猫鼠党,“要讲政治条件,连半个指头都不行。”“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可以一万年不要援助。”“我这些话很不好听,你们可以说我是民族主义,又出现了第二个铁托。如果你们这样说,我就可以说,你们把俄国的民族主义扩大到了中国的海岸。”[1]坚决顶住了苏联的压力,维护了党的独立,虽然付出了不少代价,但最终摆脱了苏联的控制。

(2)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的奠定。“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的富强”。[2]毛泽东在1945年即已明确指出的。20多年的艰辛探索,打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要的物质技术基础,特别是相对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和独立的工业体系的建立,打造了中华民族真正独立和重新崛起的坚强脊梁。正如邓小平所说:“我们尽管犯过一些错误,但我们还是在三十年间取得了旧中国几百年、几千年所没有取得过的进步”。[3]“三十年来,不管我们做了多少蠢事,我们毕竟在工农业和科学技术方面打下了一个初步的基础,也就是说,有了一个向四个现代化前进的阵地……总之,我们还是建立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物质基础”。[4]1979年9月,叶剑英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更是自豪地宣布:“我国在旧中国遗留下来的‘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2006年胡锦涛总结历史,明确指出:“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5]

(3)领导和骨干力量的培养。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引领改革开放的领导和骨干力量都是在20多年的探索时期锻炼、培养和成长起来的。邓小平指出:“毛泽东思想培育了我们整整一代人。我们在座的同志,可以说都是毛泽东思想教导出来的”。[6]胡耀邦也指出:“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培育了我们党的一代又一代的领导者和大批干部,教育了全国各族人民”。[7]

(4)经验的积累,理论的建树。20多年的艰辛探索,经过反复的经验对比,中国共产党形成了许多在今天仍然发挥重大作用的重要理论、原则和方针。如:社会主义社会矛盾论,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四项基本原则,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平等原则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独立自主的方针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个中国统一祖国的原则,文化上的“双百”方针等。

20多年的艰辛探索归结起来一句话,它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成于邓小平,但始于毛泽东。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回顾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时,要求全党同志做到“三个永远铭记”,其中第一个永远铭记就是:“我们要永远铭记,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毛泽东思想,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以及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宝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8]这是对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艰辛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总结。

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确也发生过失误。

从总体上看,探索的失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坚持思想路线的一贯性;对基本国情和时代主题的判断;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方针;以及党的领导和自身建设,都有程度不同的失误。

探索的失误具体主要表现为:反右斗争扩大化、“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以及“文化大革命”。这些失误带来的后果确也严重。

探索的成就既十分巨大,探索的失误也十分严重,其产生的原因在于党的指导思想上既有正确,又有错误。

2.探索的指导思想的双重性

1956年以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指导思想上呈现两种发展趋向。一种是正确或比较正确的,另一种则是错误的发展趋向。这种错误的发展趋向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发展生产力上急于求成,在改变生产关系上急于求成。二是阶级斗争问题上的“左”倾错误,这种趋向的发生、发展,直接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发生。

正确和错误的存在形态极为错综复杂。正确和错误趋向往往同时存在,甚至在一个时间点上,在一个人大脑中同时存在。当正确趋向占主导地位时,成就和胜利就是主导方面,但错误趋向也同时存在。当错误趋向占主导地位时,失误和挫折就是工作的主导方面,但正确趋向仍然在艰难中前行。

二、正确区分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的正确与错误

1.关于探索的成就与失误。探索既取得了辉煌成就,亦经历过曲折、失误和挫折,甚至重大错误。但必须把成就和失误区分开来,必须认识到,在这20余年的艰辛探索中,成就仍然远远大于过失。

2.关于探索的主观愿望与客观结果。我们应该明确,无论是成就的取得,还是过失的发生,毛泽东和党的根本出发点是正确的。错误的出现是源于对形势判断的失误,进而导致指导实践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背离实际,最后结果事与愿违。毛泽东发动“大跃进”,其目的就是希望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加上大规模的群众运动能够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打开一个崭新的局面,但在客观上违背了经济规律,最终事与愿违。而对于“文化大革命”的发动,直到生命的结束,毛泽东都认为是正确的,是自己一生中的两件大事之一。他始终认为这是坚持马列主义的,是对马列主义的发展,是为党、国家和人民利益着想的。这也正是他一生最大的悲剧之所在。

3.关于20多年探索历史与20多年探索中“左”的错误。这两者不能划等号,也不应笼统地说党犯了20年“左”倾错误,否则必然导致对这20多年探索历史的全盘否定。对这20余年探索中的“左”的错误我们必须否定,但同时也应看到,“左”倾错误并非探索的全部内容。从1956年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发动前,“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左”倾错误占主导地位的时间仅有短短的一年半时间,党的指导思想正确和取得的巨大成就,是这十年党的历史的主要方面,应予充分肯定。即使是对“文化大革命”时期,也不能全部否定。我们要认识到,“文化大革命”是中国特殊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党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努力走入歧途的结果,它不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文化大革命”是阶级斗争问题上“左”倾错误发展到极端而造成的一场全局性、长时间的“左”倾严重错误,它造成了理论上的是非颠倒,思想混乱,政治上混淆敌我,组织上搞乱了各级组织,经济、科技、文化上危害深重,使党、国家和各族人民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而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文化大革命”必须彻底否定。但是我们要否定的是这场政治运动,是发动“文化大革命”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后果,而不是十年党的全部历史。因为这十年除了主要进行“文化大革命”外,我们还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它们不是“文化大革命”的特定范畴,如:工农业生产总值以年均7%左右的速度增长,其中只有1967、1968年是倒退,其余年份均为增长,速度低于亚洲“四小龙”,但也不是所谓的大倒退;建成了一大批工业企业,有的今天仍在发挥作用,如大港油田、胜利油田、攀枝花钢铁厂、贵州铝厂、第二汽车制造厂、刘家峡水电站、丹江口水电站、平顶山煤矿、兖州煤矿等;建成了一大批交通干线,西南地区的铁路交通几乎都是那时布局和建设的,如成昆线、焦枝线、襄渝线,南京长江大桥也是在1968年交付使用的;科技上取得重大进展,氢弹、导弹核武器、人造卫星、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等都是此时成功的;特别是外交上取得重大突破,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合法席位,1972中美结束敌对关系,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立外交关系,由此,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1949年以来对新中国的军事、政治和经济的全面封锁被打破。到1976年,世界上111个主流国家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中国大国地位逐步建立,也为1978年以后的改革开放奠定了重要基础。所以邓小平指出:“文化大革命”期间,外事工作取得很大成绩。尽管国内动乱,但是中国作为大国的地位,是受到国际上承认的。中国的国际地位有所提高。邓小平说:“毛泽东同志在他的晚年还提出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并且亲自开创了中美关系和中日关系的新阶段,从而为世界反霸斗争和世界政治前途创造了新的发展条件。我们能在今天的国际环境中着手四个现代化建设,不能不铭记毛泽东同志的功绩”。[9]如此等等,都是应当充分肯定而不是否定的。

4.关于“左”倾错误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罪行。首先两者性质截然不同,不能混为一谈。前者是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发生的政治错误,是人民内部矛盾,而后者所犯的是罪行,是敌我矛盾,两者性质截然不同。其次,毛泽东在犯严重“左”倾错误的同时,也做了不少有益工作,特别是对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了批判、斗争,他领导了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的斗争,制止、批评了江青反革命集团,没有让他们夺取更高权力。再次,要认清“左”倾错误的责任。毛泽东作为错误的主要发动者无疑应承担主要责任,但不能将所有责任都推给毛泽东一人。正如邓小平所说:“讲错误,不应该只讲毛泽东同志,中央许多负责同志都有错误。‘大跃进’,毛泽东同志头脑发热,我们不发热?刘少奇同志、周恩来同志和我都没有反对,陈云同志没有说话。在这些问题上要公正,不要造成一种印象,别的人都正确,只有一个人犯错误。这不符合事实。中央犯错误,不是一个人负责,是集体负责。在这些方面,要运用马列主义结合我们的实际进行分析”。[10]

5.关于党和人民的斗争与党“左”的错误。20余年探索中,党内的健康力量始终存在,从“左”倾错误发生之日,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开始形成之时,党和人民的正确斗争就从未停止过,并且,健康力量、正确斗争呈现出不断积累、发展和壮大的趋势,仅从“文化大革命时期”大的斗争中即可明显看出这一趋势:从“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批《海瑞罢官》开始,到起草《二月提纲》,要不要派工作组的斗争,公交战线上的斗争,再到老一辈革命家 “二月抗争”,到周恩来1971年的纠 “左”,1975年邓小平的整顿,直到1976年的“四五”运动,重大斗争就有八次之多,且呈一浪高过一浪的态势,最终战胜两个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内乱。

三、科学评价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艰辛探索的主流与主题

1.探索历史的主体和前进方向。从历史发展来看,探索时期代表历史主体和前进方向的是党和人民的正确力量、正确斗争,这一正确力量、正确斗争包括毛泽东的正确领导在内。正是这种正确力量的持续积累和正确斗争的不断发展,使中国共产党不是依靠外力,不是依靠别的政党,而是依靠自身的努力战胜了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正是这种正确力量的持续积累和正确斗争的不断发展,中国共产党依靠自身的努力最后结束了“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结束了“左”倾错误路线的指导。正是这种正确力量的持续积累和正确斗争的不断发展,中国共产党虽然历经艰辛,甚至历经“文化大革命”十年劫难,但党的性质没有变,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的性质没有变,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没有变,人民军队的性质没有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没有变,如此,就为党在新的时期总结过去、开辟未来、再度振兴提供了根本政治基础。

2.探索历史的主题和本质。中共共产党的历史,是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而不懈奋斗的历史,这是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中国共产党成立88年、执政60年、领导改革开放30年来,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不断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这段话指明:中国共产党的全部历史,概而言之,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90年就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的90年,这是中共党史的本质和主题。由于党艰辛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的主体和前进方向是党和人民的正确力量、正确斗争及其发展壮大,因此,为完成肩负的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共同富裕而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依然是这段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历史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

[1]毛泽东.毛泽东文集[M].人民出版社,1999.391,392,390.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1991.1080.

[3][4][6][9][10]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人民出版社,1994.167,232,148-149,172,294-296.

[5]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6-07-0l.

[7]胡耀邦.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六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1981-07-01.

[8]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07-10-15.

2011-06-18

胡忠明,中共安徽省委党校科学文化教研部主任、教授。

马俊

猜你喜欢
错误道路建设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在错误中成长
道听途说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一次骑行带来的感悟
不犯同样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