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阳县新农村建设气象服务工作思考

2011-08-15 00:48:21谢和林
中低纬山地气象 2011年1期
关键词:农经防灾气象

谢和林

(贵州省绥阳县气象局,贵州 绥阳 563300)

绥阳县新农村建设气象服务工作思考

谢和林

(贵州省绥阳县气象局,贵州 绥阳 563300)

新农村建设是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件大事。抓好新农村建设的气象服务工作,是构建和谐新农村,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是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之一。

新农村建设;气象服务;工作思考

1 引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方位推进我县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是一项事关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历史任务。气象服务历来与“三农”密切相关,如何加强为新农村建设的气象服务工作,是气象部门当前必需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

2 认真抓好新农村建设的气象服务工作

近年来,我县气象部门十分注重“三农”气象服务工作,在农村气象观测系统、天气预报、农业气象、农业气候论证、防御雷电灾害、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农经网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为全县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取得了较明显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我县的气象服务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一是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和服务及时性与现代农业生产需求有差距,天气预报的精细化、可用性还满足不了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二是农民获取气象预警预报的通信状况在整体上还有差距,难以满足气象预警预报传递的及时性要求;三是气象信息服务的适用性、针对性与农业生产发展需求和农民的期望有一定的差距。四是农民的整体科技素还较低,对气象预警预报信息的获取和使用能力不高,甚至防灾意识不强;五是推进农村气象信息化发展的基本建设投资不足,现有的气象科技服务能力转变为农民的实际生产力还有较大距离;六是气象业务人员的农村公共气象服务意识还需加强,气象科技服务的针对性和服务能力有待提高;七是目前农村信息化程度还很低,通过互联网交换农经信息极为困难。这些问题的存在是我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反映。

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气象服务工作是气象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中国气象局围绕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主题,要求各级气象部门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里围绕稳定粮食生产、调整农业结构、推进农村能源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业信息化、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以及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普及气象科技知识等多项任务积极开展工作。结合我县实际,认为建设新农村的气象服务应当做好以下具体工作。

2.1 不断提高天气、气候预测预报准确率,努力提供优质气象服务

虽然近年来预报准确率在逐步提升,但与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短期气象预测准确率不高,未能充分发挥对农业生产的指导性,定点、定时、定量预报无法满足需求,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域广阔,小气候复杂,因此进一步提高预报准确率将是我县气象部门在为新农村建设服务中的一个重点,我们要加强对重大灾害性天气、关键性天气及关键农事季节天气的预测预报工作,不仅要力求报出落时落点、量级范围、还要延长预报时效,逐步向公众特别是向农民提供三天以上的滚动天气预报。主动与农业、国土资源等部门合作,做准做细农业病虫害发生发展气象条件预报、暴雨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指导农民科学安排生产和有效防御自然灾害,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对气象信息的需要。同时,要逐步建立健全以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公共气象服务保障体系,加快推进城乡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努力提高农村气象防灾减灾能力。

2.2 进一步健全农村气象信息传播网络,扩大气象信息资源的共享程度

尽管目前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和通讯条件有一定改善,但农民获取信息的渠道仍然很少,主要途径是电视。农户的电视普及率虽达到了 85%以上,但目前有线电视仅仅铺设到乡镇和部分村,未通有线电视的农户获取气象信息的渠道还十分不畅,大量气象信息 (如防灾减灾、农经信息、病虫害防治等等)无法及时传达到农村。因此,在农村气象信息发布方面,我们既要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纸和手机短信的功能,又要加快实现乡镇通、村村通气象信息,把气象预报及时发送给广大农民群众。针对农村基层干部普遍有手机的特点,积极推进手机短信服务,及时将突发性气象灾害预警预报信息发送到农村、发送到乡村基层干部及种养大户,由他们迅速传播,指导农民防灾减灾。同时,在乡镇、村和农村中小学建成由干部、民兵、教师、妇女骨干、志愿者等组成的气象协理员、信息员队伍,并通过他们为农民提供经常性的气象信息服务。

2.3 加强农村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提高农村和农民利用气象科技趋利避害的能力

当前我县农村防灾减灾体系仍然十分薄弱,而气象等自然灾害呈逐年多发趋势,因此,必须切实加强对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加大科普力度,努力提高广大农村和农民应用气象科技的意识和水平,使农民在开展村镇规划、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交通基础设施时充分考虑气象因素的影响。在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引进新品种时,事先了解当地气候特点,并进行气候可行性论证,合理趋利避害,降低自然灾害的损失。同时,针对我县春季冰雹、夏秋干旱频发的特点,大力开展人工防雹和人工增雨作业,充分开发空中水资源,减轻因冰雹、干旱造成的农作物损失和饮水困难等问题。

2.4 加强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发展县域特色农业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愈发明显,极端气候事件层出不穷,同时农村经济作物呈现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而由于盲目引种而导致失败的事件时有发生。农业是典型的对气象资源进行转化和利用的产业。气象为农业服务,就是要充分合理利用气象资源的丰富性、多样性,大力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农业,丰富作物品种,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与效益。因此,在农村气象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应当充分利用区域自动气象站资料完善和细化气候资源区划,对特色农业气候区域进行小气候考察和评估。指导农民科学开发利用当地气候资源,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在农村开发自然生态、田园风光、观景旅游的气象环境进行细化评估,充分开发利用高山、江湖特定的气候资源,尝试性地开展农村居住环境气候评估,使新农村的建设更为科学合理。

2.5 切实加强农经网工作,搭建市场与农户的桥梁

农经网是农户与市场之间的桥梁,通过网络可以方便地进行信息浏览与发布。目前我县 15个乡镇均已建成农经信息服务站,我们要充分发挥各乡镇农经信息服务站和农经信息员的作用,培养和带动村级信息员,并与涉农部门合作加强有关新农村建设方面的知识和政策宣传。充分利用“12582”农信通和“96888、10626888”贵州新农村声讯、短信热线及时指导农民抗灾自救和普及科技知识。切实加大气象、农经信息为新农村服务的力度,将气象、农经信息服务职责融入乡、村级便民利民服务中心(站、点),推进建立气象防灾减灾、农经信息服务基层工作长效机制。

3 结语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部分。作为气象部门,服务于“三农”是永恒的主题,随着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推进,气象服务的内容、方式、手段也应不断调整和更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服务于“三农”、服务好“三农”,使广大农民满意,在我县新农村建设中气象服务是大有作为的。

[1]龙建军,任道龙 .加强雷山气象为农服务工作思考[J].贵州气象,2010,34(增刊):202-203.

C934

C

1003-6598(2011)01-0063-02

2010-09-10

谢和林 (1965-),男 (仡佬族),工程师,主要从事行政管理及气象服务工作。

猜你喜欢
农经防灾气象
气象树
地质灾害防灾避险小常识
防灾减灾 共迎丰收之季
今日农业(2021年15期)2021-11-26 03:30:27
故宫防灾的“超强铠甲”
军事文摘(2021年16期)2021-11-05 08:49:12
《内蒙古气象》征稿简则
内蒙古气象(2021年2期)2021-07-01 06:19:58
“防火防灾”大作战
气象战士之歌
心声歌刊(2019年5期)2020-01-19 01:52:52
搭建农经管理网络平台 提升农经管理水平
《农经》杂志2018 征订函
农经(2018年10期)2018-10-10 03:35:00
《农经》形象
农经(2018年10期)2018-10-10 03: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