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法家
(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浙江杭州 310018)
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规定:至少3位主讲教师(包括课程负责人在内)每人不少于45 min的现场教学录像(鼓励将课件或全程授课录像上网参评),且必须按照“国家精品课程教学录像上网技术标准”制作,加强课程网站的辅助教学.因此,搞好精品课程建设,除了解决好精品课程的教学队伍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实验内容建设等5大方面的问题以外,精品课程教学录像制作质量的好与差也非常重要[1].近年来,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申报了多门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本人有幸参与了部分精品课程的教学录像片的制作,从录制环境选择、拍摄方案设计、拍摄、后期制作、文件输出以及网上发布的所有流程.
“国家精品课程教学录像上网技术标准”要求,录像环境(即讲课教室)光线充足、安静.所以,要选择装有相对专业的灯光教室或者晴天进行拍摄,以保证摄像机所需照度.为了尽可能的降低环境噪音,减小回音,尽量选择隔音效果较好的教室,如果条件有限可以选择有较厚窗帘(吸音)的教室进行拍摄,以减小回声.另外,如果讲课老师有多媒体课件,我们可以选择多媒体教室作为精品课程教学视频的拍摄场地.
为拍摄出最佳的教学录像片,在拍摄前期需要跟上课老师进行沟通.对上课老师的衣着(尽量避免条纹或方格服装)、精神面貌、板书的位置、站位进行定位,确定被摄主体的景别.在沟通过程中,尽量不要跟上课老师谈及拍摄技术类的问题,以免给其带来压力,引起紧张情绪,影响教学视频的拍摄效果.作为摄像师要提前了解本堂课的教学设计,根据教学内容进行设备的调试,在认真研究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基础上,利用摄像机的特性和自己的拍摄经验,把教师、学生在课堂中运动的时间、空间从视觉形象转换为具象画面,这样才能制作出高质量的优秀的流畅的课堂教学录像.为了使教学视频更加流畅,除了教师要充分备课、设计讲课思路之外,还需要学生极力配合.因此,让平时发言较好的同学尽量坐在中间,通过过肩等镜头语言的运用,增强镜头内容的丰富性和空间感[2].
精品课程教学录像要求有较高的清晰度.因此根据学校现有条件选择:JVC 5101、SONY Z1C的摄像机;DAYANG的非线性编辑系统.
机位的安排是课堂教学录像拍摄的重要准备工作.要掌握双机位拍摄需要注意的问题,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双机位?所谓双机位通俗的理解是指使用两台摄像机在不同的角度同时拍摄同一事件.一般课堂实况采用双机位拍摄就可以了.2台机子的信号可分别通过视频线输送到切换台进行现场切换完成粗剪.如因条件所限无切换台,要制作出流畅的教学视频就需要2个机位的密切配合,2台摄像机同时开机直至拍摄结束,拍摄完毕通过后期制作再来处理镜头的切换问题.2台机子具体分工为:①号机负责拍学生我们称为学生机,如学生听课、做实验、记笔记、回答问题等课堂教学过程,同时要注意抓拍好与教学活动相关的个别学生的瞬间动态(如表情、互动时的姿态等).②号机主要拍摄教师活动我们称之为教师机,如课堂的全景、教师的中景或近景、板书、投影及演示实验等[3].
在不同的色温下,用不同的滤色片可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调节滤片是白平衡的粗调,摄像师需要根据拍摄现场的色温来调节滤片.通常摄像机有四档滤光片:3 200K、5 600K、5 600K+1/4ND、5 600K+1/16ND.3 200K在白炽灯、日出等色温为3 200K的情况下使用;5 600K在白天、日光灯等色温为5 600K的情况下使用;5 600K+1/4ND等可以起到衰减光圈的作用,如5 600K+1/16ND可以衰减4档光圈.
白平衡的调节是为了摄像机能精确再现被摄主体的色彩,白平衡的基本概念是“不管在任何光源下,都能将白色物体还原为白色”,许多人在使用数码摄像机的时候都会遇到在日光灯下拍摄的影像会偏绿,在钨丝灯光下拍摄的景物会偏黄,而在日光阴影处拍摄到的照片则莫名其妙地偏蓝,其原因就在于“白平衡”的设置上.选好滤光片以后,打开摄像机电源开关,将光圈调至自动档,把白平衡选择键调至自动档,然后将选择的白色卡片置于顺光照明下,把摄像机镜头对准卡片并充满整个画面,最后一步是按下摄像机上的白平衡调节开关,调节完毕.
由于摄影机与被摄体的距离不同,而造成被摄体在画面中所呈现出的范围大小的区别.景别可以划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5种[4].
远景——表现远距离的人物及广阔范围的空间环境;
全景——表现人物全身及周围的环境;
中景——表现人物膝盖以上的部分;
近景——表现人物胸部以上的部分;
特写——表现人物、物体或环境的局部细部.
跟影视剧的拍摄一样,教学录像片开头和结尾选择以全景为主,用于介绍或展示课堂环境,以及被摄主体.通过景别之间的切换突出强调课堂氛围、教师表情言谈、板书、投影、师生互动等细节使镜头内容更加丰富、流畅.在拍摄教室环境时我们可以选择全景,在拍摄教师讲课画面时我们多选择中景或近景,在拍摄板书、投影仪、学生记笔记、表情等细节时我们经常选择特写,来强调突出细节.对于景别的运用没有硬性的规定,摄像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灵活的进行切换,但是拍摄的镜头要顾及后期制作的要求,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前后期要密切配合,做好沟通.
镜头角度指拍摄时摄影机与被摄对象之间的角度.一般可分为平、仰、俯、正、侧、反六种.角度是镜头画面构图的重要因素,有着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如仰拍镜头,被摄对象显得高大、雄伟;俯摄镜头,被摄对象显得矮小、空旷;正面拍摄,画面显得庄重、平稳;侧面拍摄,是画面的构图生动、线条感强.由于不同视角的镜头会有不同的寓意,在拍摄过程中不能随便运用,在教学录像片拍摄过程中我们一般只用到平角、正面和侧面三种角度.
运动是相对固定镜头而言的.运动镜头在视觉呈现上具有独特的表现魅力,一般来说运动镜头能够创造视觉空间立体感的幻觉,造成观众介入影片事件冲突的参与感.观众有了参与感,影片的节奏和内容才是丰富的、精彩的.一般镜头的运动方式可以分为:推、拉、摇、移、跟、升降、综合运动.
推、拉——利用移动车或摄影师走动向摄影对象推进或拉远地拍摄形式;
摇——中心位置不变,向纵横方向摇摄;
移——不固定跟随某一对象,纵横移动拍摄;
跟——跟随一个或数个运动着的对象拍摄;
升、降——在升降机上,在升高或降低的运动中拍摄.
综合运动——在一个镜头中把推、拉、摇、移、跟、升降等各种运动摄像方式,不同程度地、有机地结合起来的拍摄形式.
教学录像片因受拍摄器材和场地大小的限制,一般采用推、拉、摇、跟几种方式.
我们这里说的场记跟影视剧当中的场记不同,要求较简单.在拍摄过程中,邀请一位老师或学生做好错误点的标记,在拍摄结束后进行补拍,在后期制作过程中弥补拍摄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以达到整个影片的完整性和流畅性.
教师宣布下课,师生问候结束,学生继续坐好,1号摄像机留5秒左右全景(影视当中我们称之为落幅),宣布下课.各机位将通讯系统关闭,摄像师负责将现场无线话筒等设备收纳,清洁现场,关闭相关电源,各机位摄像师检查磁带信号,拍摄完毕.
根据使用习惯,在这里我们选择的采集设备有1394数据线和由Adobe公司推出一款常用的视频编辑软件premiere.根据“国家精品课程教学录像上网技术标准”的要求,在PC平台上输出的原始视频素材为AVI格式.数字化音频的采样频率设置为48 kHz.为了将双机位拍摄的视频在剪辑过程中能够实时切换,我们需要将两个机位拍摄的画面全部采集下来.
目前比较常用的剪辑软件有 Premiere、Edius、Dayang等几种,在这里我们选择Dayang来剪辑教学录像片.素材的剪接,是为了将所拍摄的一个个单一的素材串接成富含意义、逻辑的影片,在对教学素材进行剪接的过程中,要突出上课内容的主题,同时合乎思维逻辑.无论是用跳跃思维还是逆向思维都要符合规律,不能为了剪辑技巧而脱离主线.精品课程教学视频剪辑应尽可能地保持课堂教学原貌,一般不过多地剪辑和特技处理,主要是将一些繁琐、拖沓、重复的内容加以精简.对同一事件,如学生听讲、动手操作、课堂中讨论等,通过镜头的组接删减不必要的过程.
整个素材编辑完毕,在工程文件的时间线上预览编辑的效果,效果满意后,按国家精品课程教学视频上网发布标准的格式的要求,我们可以输出avi、wmv、asf或 rm 格式,编码方式采用 Mpeg-4 标准.在这里我们建议输出rmvb格式,因为rmvb格式文件小,便于上传、下载、在线观看.
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规定中提出了“教学录像视音频同步、录制教室环境良好、视频数字化且优质”的要求.而只有解决了精品课程录播技术的问题,才能更好制作出高质量的教学录像片.
[1]蒋文彬.精品课程教学视频的设计与制作[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96-98.
[2]刘和连.制作高质量精品课程教学录像片的探讨[J].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2009(11):106-107.
[3]刘建新,王 鑫,李 岩,等.精品课程课堂教学录像的实现[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2):36-37.
[4]张福志.精品课程录像的摄制技巧[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7):7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