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转基因,找到相关结果31,400,000个,谷歌转基因,相关结果是13,600,000 个。
在这么多条转基因相关信息中,不乏“动物吃转基因猝死”、“转基因大豆玉米发现怪异生物”、“男子因吃转基因玉米绝育”等这种有点耸人听闻的标题,让本来就一直处于争论中的转基因在普通百姓眼中显得更加扑朔迷离。
这些到底是不是真的?转基因是否会在人体内有残留?转基因食品是否能被正常代谢吸收?食用转基因产品是否会产生耐药性……连续两届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委员会委员、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院长罗云波教授(以下简称罗)针对公众对转基因食品普遍存在的困惑和疑虑,在本刊做了专门解答。
罗:转基因食物营养性评价依据的是“实质等同性”原则,或者说“比较”原则。转基因食品必须与亲本食物有同样的营养成分才能被批准上市。有些转基因食物的开发是专门针对提高某种营养品质而开发的,使某种营养素含量的显著提高(如β-胡萝卜素水稻、高赖氨酸玉米),或者某种抗营养因子的显著降低(如低芥酸油菜)。这些转基因食物虽然在引入新基因后与其非转基因亲本食物相比在营养性方面有显著性的差异,但这种差异是人类有目的引入的,是有益的。
罗:细菌基因与人体中的基因本身就有很多是具有同源性的,在选择某一段基因作为转入的目的基因时,它的蛋白会经过信息学比对,证明其表达的是非毒性,非致敏性的。这些外源蛋白进入人体后会和其他蛋白一样被降解成氨基酸被人体吸收或者排出体外。目前转基因作物的大部分外源基因都是来自细菌的如BT基因,这些外源表达产物及其转基因食品到目前为止都没有任何负面证据。
罗:一般来说,食物要先经加热煮熟然后再吃,蛋白质加热后会变性。实验表明,BT蛋白在60度水中煮1分钟就失去了活性。BT蛋白前体只有在昆虫肠道的碱性环境下才能加工成有毒的蛋白,同时昆虫体内有这种蛋白的受体。而人畜的胃环境是酸性的,BT蛋白不能被加工,人体也没有BT蛋白的受体。不管生吃还是煮熟后再吃,被人畜吃下去的BT蛋白,最终都会像其他蛋白一样被消化和分解掉。几十年前,苏云金芽孢杆菌就被作为生物农药使用,大面积种植含BT基因的抗虫转基因农作物也有十多年,迄今为止还没有发现一例人畜因吃了这种含BT基因的抗虫转基因作物而中毒的例子,因此,BT基因对人和哺乳动物都十分安全。
罗:有谣言说广西大学生吃了转基因玉米造成精子活力下降。那么转基因食品真的会影响生育吗?首先,影响男性精子活力的原因有很多,如环境污染、食品违规使用添加剂、不良生活习惯以及精神压力较大等因素,都是造成现代人精子活力异常的“凶手”。其次,我们日常摄入的食物是丰富多样的。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玉米在我们的食物中只占有很低的比例,而玉米中抗虫蛋白的含量更少,低于0.01%,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的可能性很小。而且广西政府已经澄清,根本没有种植转基因玉米,只是外国公司的常规品种。所以,说食用转基因玉米影响生育是没有任何根据的。
罗:转基因食品与非转基因食品在绝大部分营养素方面都是相同的,其主要的营养成分包括蛋白、淀粉、脂肪等,像传统食品一样都会被消化成氨基酸、糖类及脂肪酸被人体正常代谢吸收。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的区别就是含有转入的外源蛋白,转入蛋白与其他蛋白质一样,也会被降解成氨基酸和多肽,被人体正常的消化和吸收。采用鸡、猪、大鼠等动物对转基因食品进行的大量动物营养学实验也证明,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一样,可以正常的消化吸收和代谢,所以转基因食品是完全能够被正常代谢吸收的。
罗:有人不敢吃转基因食品,以为科学家把一个叫基因的东西放到食品里去了。实际上所有食品都来自生物体,吃一口饭,满嘴都是基因,同时也满嘴都是蛋白。转基因蛋白与其他蛋白质在本质上都是由氨基酸构成的,在人体内都会被消化分解,最终与传统食品的蛋白质和核酸一起被吸收或排除体外,并不能分出,哪部分来源于转基因哪部分来源于传统食品。转基因蛋白的肠道内易降解性也是转基因食用安全评价的一部分内容。
罗:转基因食品都需经过严格的安全评价才批准上市,其在营养学、毒性、过敏性方面都是安全的。 到目前为止没有出现食品安全事故,通过动物继代繁殖实验从理论上来讲,无论是现在还是几代人后也不会出现什么“后遗症”。 有人要求转基因食品要像药品一样做人体试验,甚至做几十年的人体试验才能上市,这是不现实的。因为食品与药品不同,我们每天都要吃大量的各种食品,不可能像对小白鼠一样长期对试验者的进食做出严格的控制。
罗:转基因本来与农药没有太多的关系。有些转基因作物的目的是抗虫,抗虫作物能够杀死害虫,从而代替农药实现害虫控治的目的。农药不仅对人体有害,还对环境造成很多不良影响,从长远来讲转基因食品无论对人体还是环境都是非常有利的。研究表明,过去10年全球抗虫转基因作物的应用,减少农药使用量(有效成分)22万多吨,相当于减少15%农药对作物与环境的影响。我国抗虫转基因棉花的应用,累计减少杀虫剂60万吨。
罗:转基因食品的抗生素基因进入人体后会像其他基因一样被分解碱基进入人体或者排出体外。这些外源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也是一样的命运。目前的抗生素耐药性主要是抗生素滥用造成的。随着转基因技术的进步,目前我国已经不再批准含有抗生素基因的转基因作物。
罗:所有食物过敏都是由蛋白质引起的,但不是所有的蛋白质都能引起食物过敏。换言之,无论是转基因还是非转基因食品,都有可能引起过敏反应。目前市场上的转基因食品都经过严格科学评价,认为与传统食品一样安全的,不会增加新的过敏性问题的产品。而现在正在研发的新的转基因食品中还有降低原有食物过敏性的产品,比如用转基因技术使编码致敏蛋白质的基因失去功能,培育不会致敏的大豆。
罗:美国先锋种子公司在对大豆作品质改良时发现巴西坚果中有一种蛋白质富含甲硫氨酸和半胱氨酸,并将这一基因转到大豆。但他们发现一些人对巴西坚果有过敏反应,而且引起过敏反应的正是这一蛋白。他们随即对带巴西坚果蛋白的转基因大豆也进行检验,发现对巴西坚果过敏的人对这种转基因大豆也过敏。该公司于是取消了这项研究计划。这件事一度被说成是转基因大豆引起食物过敏,显然不准确。但从另一方面看,说明对转基因植物的安全管理能有效地防止转基因食品成为过敏原。
罗:英国苏格兰Rowett研究所的研究人员Pusztai,在1998年宣称,他用转雪花莲凝集素基因的马铃薯饲喂大鼠,“导致大鼠体重及器官重量严重减轻,免疫系统被损坏”。从此引发了国际上对转基因作物安全性的争论。英国皇家组织了专门的同行评议,并于1999年5月公布报告,指出Pusztai 的研究从试验设计、方法,到研究结果及数据分析都有严重缺陷。Pusztai本人也因此而被劝提前退休。
罗:1999年美国康奈尔大学Losey等报道在实验室以拌有转BT玉米花粉的马利筋草喂养帝王蝶幼虫可导致死亡,因而认为转基因威胁非目标昆虫。“环境主义”组织据此提出应限制转基因玉米的生产与销售。美国环境保护局(EPA)组织专家们对该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结论是,抗虫玉米花粉在田间对帝王蝶并无威胁,同时,美国中西部转BT基因玉米占玉米面积的25%,但田间的帝王蝶数量却很大。美国环境保护局进一步指出,评价转基因作物对非靶标昆虫的影响,应以野外实验为准,而不能仅仅依靠试验室的数据。
罗:2001年11月,Nature上发表文章,称在墨西哥南部地区的6个玉米地方品种样本中,发现有CaMV35S启动子以及BT 11抗虫玉米中的adhl基因相似序列。绿色和平组织借此说墨西哥玉米已经受到了“基因污染”。但后来验证,所谓测出的35S启动子是假阳性。所称BT玉米中的adhl基因已经转到了墨西哥玉米的地方品种,则是“张冠李戴”。因为转入BT玉米中的基因序列是adhl-S基因,而作者测出的是玉米中本来就存在的adhl-F基因,两者的基因序列完全不同。 对此,Nature编辑部发表声明,称“这篇论文证据不足,不足以证明其结论”。墨西哥小麦玉米改良中心也发表声明指出,经对种质资源库和从田间收集的152份材料检测,在墨西哥任何地区都没有发现35S启动子。
罗:美国人实际上是全球吃转基因食品最多的国家。这里有组数据,美国玉米人均食物消费是每年12.6公斤,大豆油人均每年消费22.4公斤。美国每年用于食品加工的玉米是60324万吨,大豆用于食品加工的是48678万吨。同时,美国出产的68%的玉米、 72%的大豆以及差不多100%的甜菜用于国内自销。这些数据都可以表明美国人食用量是相当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