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月评
近日,福建厦门市思明区一眼镜商家为吸引顾客,提供免费服务,结果服务过程中造成商品损坏,经工商部门调解,还要赔钱。
据了解,消费者王小姐当天途经思明区某知名品牌眼镜店时,见店里正在提供免费调整和清洗眼镜的服务,遂萌生让其调整和清洗眼镜的念头,于是将佩戴的同一品牌的眼镜交给该店店员调整和清洗。店员在调整眼镜时,发现其镜架已经老化变形,强行调整有可能会造成镜架断裂,但店员却依然“热心”帮忙调整,结果不小心将镜架的一边支架折断了。王小姐认为,自己的眼镜虽然是旧的,但是还可以用,要求店家赔偿同一款式的镜架。店家不同意赔偿,于是,王小姐拨打12315投诉。经工商所工作人员调解,店家最终同意按眼镜原实际购买价格的70%对王小姐给予赔偿,由王小姐自行承担30%费用向该店购买同一款式的镜架,由商家负责配好。对此,工商执法人员提醒广大商家,虽然提供的是免费服务或赠品,并不代表其可以免除责任。
(《东南网》)
点评——
免费服务却还要赔钱,说“倒霉”也真够“倒霉”的。但换一角度看,说冤却也不冤。免费服务对于商家吸引消费者、聚集人气,进而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具有积极意义,作为消费者亦可从中受益,可谓双赢的好事。然而,作为商家,在为顾客提供免费服务时,同样要意识到其中应该担负的责任,好事只有做得好,做得恰当,才能得到应有的效果,否则,可能会适得其反。
在辽宁大连,今年季节延后,已近5月中旬,气温却迟迟不肯升高,而且阴雨连绵,难见阳光。在这样的特殊天气下,不少眼镜店连连叫苦,因为本是太阳镜的销售旺季,却陷入了滞销困境。一些眼镜店,太阳镜销量竟还不到往年同期的1/40。
近日,有关人士在走访大连市内的一些眼镜店时发现,几乎家家的货架上都挂满了款式各异的太阳镜,有些小眼镜店,干脆超过2/3的柜台都摆放着太阳镜。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购买太阳镜的顾客却寥寥无几,有时开门一天都无人问津,商家苦不堪言。据该市解放路附近一家眼镜店的老板介绍,往年这个时候,平均1天能卖出40副太阳镜,但是今年,平均1天还卖不上1副。“每年太阳镜从4月初开始,就进入了销售季节,而5月份和6月份是最旺的两个月,但是今年受到这种特殊天气的影响,几乎卖不动。”眼镜店的经营者王先生无奈地表示,“我在3月份就铺进了10万元的太阳镜,看来今年要砸在手里了。”采访中,有关人士了解到,多数眼镜店的经营者都像王先生这样,年后就已经进了十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的货,但现在却遭遇了滞销的尴尬。
针对这样特殊的天气,除了眼镜店之外,眼镜厂商也面临着同样的尴尬。
(《新商报》)
点评——
太阳镜靠天吃饭现象的存在,既有经济发展水平和消费者购买力方面的原因,而更重要也是最直接的原因是多年来形成的消费习惯,在气温高、阳光照射强的时候,购买太阳镜的人就多,在气温低、阳光照射不强的时候,购买太阳镜的人就少。而事实上,科学研究证明,在阳光照射不强的情况下,穿过大气层的多种射线对人眼同样具有一定的损害,人眼也同样需要保护。另外,如今太阳镜的功能已不单纯是护眼,而且是美容和时尚的饰品。因此,科学引导,改变消费观念,是扭转太阳镜靠天吃饭的关键。尽管这需要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但只要广大经营者齐心协力、坚持不懈地宣传、引导,这一天是一定能够早日到来的。
家住河南许昌市区华佗路的张庆娟女士因为工作需要长时间面对电脑,久而久之,看东西也有点儿模糊。最近,她听同事说戴上电脑防辐射眼镜,眼睛就不会那么干涩了,于是她花20元买来一副,可是戴上后却感觉没有什么效果,有时看电脑久了,眼睛更容易疲倦。
为此,有关人士走访了该市市区几家眼镜店,在市区七一路一家商场内,看到在标有电脑镜柜台里的眼镜标价为每副39元。这里的工作人员介绍说,柜台里放置的是成品眼镜,没有度数。顾客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配制,配制的眼镜片有几十元的,也有上千元的。当有关人士问工作人员防辐射眼镜是否有效时,该工作人员说有效果,有颜色的镜片还可以阻挡紫外线。但是,他们目前还没有专门的检测仪器来检测防辐射眼镜的效果。
而在市区许继大道一家眼镜店的配镜人员介绍说,好的防辐射眼镜透明度应清晰,戴合格的防辐射眼镜可能有助于缓解眼部疲劳。但由于目前国家对于防辐射眼镜还没有相关的厚度、抗辐射强度等具体的质量检测标准,市民一定要到正规眼镜店去配制。
(《许昌网》)
点评——
近年来,随着人们保护视力的健康意识的提高,对于防辐射眼镜的市场需求快速增长,适应这一形势,许多眼镜商家纷纷推出防辐射眼镜,或以防辐射眼镜为买点,吸引、招徕顾客。然而,由于现阶段国家对于防辐射眼镜的厚度、抗辐射强度等具体质量检测标准的缺失,造成相关部门和机构对于防辐射眼镜的质量监管无法可依,同时,也造成相关生产和经销企业无章可循。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少数不法经营者以可乘之机,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也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有鉴于此,从规范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切身利益的角度出发,制定防辐射眼镜质量和技术检测标准该提上议事日程了。
5月4日,工信部发布通知,要求各省区市主管部门开展中小企业融资情况调查,15日之前,将调查报告报送到工信部。此次调查,涉及中小企业资金缺口、民间借贷实际利率、因资金链断裂而倒闭的中小企业户数等16项内容。与此同时,中小企业困境已引起全国工商联的高度关注,之前他们耗时2个多月对广东、浙江、江苏等16个省进行系统调研。结果发现,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的状况,可能比2008年金融危机时更为艰难。据温州市经贸委监测显示,今年前3个月,该市眼镜、打火机、制笔、锁具等35家出口导向型企业销售产值同比下降7%,利润同比下降30%左右。同时,这些企业订单金额出现减少趋势,单笔订单平均金额比上年同期下降的占16.7%。这些企业中亏损的占1/4多,仅3成企业利润保持增长。行业平均利润率为3.1%,利润率超过5%的企业不到10家。
以眼镜企业为例,在原材料上涨、人民币升值、涨薪潮、用工荒、节能减排及融资成本加大等多重压力下,温州中小企业的利润普遍受到挤压,生存困境再次凸显。“今年春节以来,一个工人每个月的工资增加了四五百,光工资成本就增加十几万。”某眼镜生产企业老板杨先生介绍说,2000年前后,企业的利润达到30%,后来扩大规模,利润却一年不如一年。按一年挣50万元来算,过去只要一天生产两三千副即可,现在却必须每天做一万副,利润率跌至5%。杨先生所从事的眼镜生意,全部订单来自国外,从事贴牌生产。自2008年金融危机后,生产成本不断走高,加上人民币的升值,眼镜厂的利润被一次次挤压蒸发。而如果相应提价,他的眼镜并没有竞争优势,“订单很可能会流向越南、柬埔寨等国家。”
据一些眼镜企业老板介绍,他们对订单感到“害怕”,因为成本太高了,做实业越来越不挣钱,就像甘蔗没有了甜味。每年6、7、8月份是眼镜行业的淡季,随着夏季的临近,浙江限制用电的措施也将开始实行。一些眼镜企业经营者表示,如果今年6、7、8月份“停2开5”地限制用电,而其他成本都降不下来的话,他们将考虑取消全部订单歇业一段时间。事实上,像这种半开工半停工状态的企业并非个例,有些同行甚至已经悄悄关门。
(《新金融观察》)
点评——
原材料上涨、人民币升值、涨薪潮及结构转型等压力,成为众多中小眼镜企业难以承受之重。更为严重的是,原本民间资本异常活跃的温州,许多中小企业仅剩的融资道路也面临着危机:目前,温州的民间借贷普遍年利率已经达到72%到96%,而实业投资的年投资回报率仅为1%~10%。以实业利润还借贷本息变得力不从心。面临如此严重的形势,作为中国眼镜行业重要组成部分的温州中小眼镜企业,救赎之路究竟何在呢?除了作为经营者认清并顺应形势,加快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外,作为政府和有关部门(包括金融机构)究竟应该承担何种责任呢?借用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的话说:淘汰一批落后产能,再竞争出一批好的企业是没错,但问题是,所有初生婴儿抗风险能力都是差的,有些成长性的企业和烂的企业一起死掉了。因此,政府要扶持关爱中小企业,尤其是那些有成长性的中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