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罗平县中医医院胃镜室,云南 罗平 655800
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我院在对383例成年患者的全结肠镜检查中,发现患有鞭虫病者15例,经在镜下直接钳取治疗,取得满意的效果。
1.1 对象
男9例,女6例,平均年龄38岁,占结肠镜检查总数的3.9%,15例患者均在其回盲瓣或阑尾开口处发现有鞭虫成虫,一般可找到3条以上的成虫,最多有13条,患处常伴有粘膜潮红,病程时间长者粘膜可见息肉样改变。患者发病时间均在3个月至3年。
1.2 方法 所有病人肠道检查前均口服甘露醇和洗肠盐清洁肠道,肠腔清洁情况良好,结肠镜均顺利到达回盲部,使用O1ympus GIF-V70L型电子结肠镜,插入回盲部,在回盲部查找鞭虫成虫,用活检钳适度用力逐条夹住鞭虫虫体,但应避免夹断虫体,缓慢将虫体的头部 (长度1.5cm~2.0cm)从肠粘膜内拉出,仔细检查回盲部及升结肠近端,避免遗漏。再退镜逐一对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进行检查,排除其他病变。发现鞭虫成虫较多时可以给其口服杀虫剂甲苯咪唑等配合治疗。
被检查出有鞭虫的患者,在检查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慢性腹痛、腹泻、便血等症状,15例在镜检时均成功的将所见鞭虫成虫取出,其中鞭虫在回盲瓣粘膜上10例,在阑尾开口旁2例,在盲肠及升结肠粘膜上3例,14例经结肠镜检治疗后在次日腹痛消失,大便情况改善,1例患者感染严重,镜下见回肠末段、全结肠及直肠粘膜弥漫性粘膜充血,血管纹理模糊,可见较多糜烂及浅溃疡,在配合口服杀虫剂1周后腹痛及便血症状消失。
对鞭虫的诊断一般勿需做结肠镜检查,但在对慢性腹痛的全结肠镜检查中往往可以发现鞭虫成虫,鞭虫病是常见寄生虫病之一,发病与当地的卫生状况和生活习惯有关,诊断并不困难,对鞭虫感染的诊断以粪检虫卵为简便,但通常粪便检查常不够仔细,故阳性率不高;在治疗方面,由于鞭虫前端扎入粘膜内,深度多达15~20mm,故驱虫药对其驱除的效果不及对钩、蛔、蛲虫。鞭虫对人体的致病包括机械性与过敏性损伤,前者可能是人鞭虫致病的主要原因,成虫钻入盲肠和结肠上皮内发育,引起肠黏膜损伤,而虫体在肠黏膜内刺激黏膜神经丛则引起腹泻和痉挛,弥漫性结肠炎认为是由鞭虫感染引起的过敏反应有关,重度感染时则有黏膜出血或溃疡,直肠受累则黏膜明显水肿和出血,易被误诊为慢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以及肠结核外,还可引起下消化道大出血[1]、重度贫血、阑尾炎、肛门脱垂以及盲肠外瘘等病症[2~5],故对本病不宜等闲视之。用电子结肠镜对回盲部进行检查,可以明确诊断鞭虫病[6],并能轻易地将鞭虫成虫钳除,在检查过程中如能彻底地清除鞭虫成虫,对改善患者的腹痛症状具有明显的效果。故,电子结肠镜不失为诊断、治疗鞭虫病的一种手段。特别是对那些肠道症状明显而诊断未能明确者,肠镜的检查甚为必要,患者检查前须做好充分的肠道清洁,内镜医生应努力完成全结肠检查,检查后可针对病症治疗,避免长期误诊误治;若发现鞭虫,可将之钳出,还可局部注入氧气驱虫,再辅以口服药物治疗,可迅速有效地治疗本病。
[1]文玉,李晓燕,鞭虫致下消化道大出血一例,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1,1:49-50.
[2]陈华飞.临床荟萃,1999,14(4):167.
[3]谢醒民,等.临床寄生虫病学,天津科技出版社,1999,139~156.
[4]徐玉成,等.蚌埠医学院学报,1998,23(3):142.
[5]熊鹰.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1997,4(4):196.
[6]张亚历,等.图解消化病学[M].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3,225~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