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盂县中医院B超诊断室,山西 盂县 045100
乳腺癌为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仅次于宫颈癌,故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极为重要。近年来,超声图像诊断乳腺肿瘤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尤其是以高频实时灰阶超声仪的应用,为临床提供了可靠的诊断信息。
我院自2000年以来,应用实时灰阶超声诊断乳腺肿瘤约808例,其中一部分病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癌35例进行分析,从而对定性诊断的价值作一探讨。
本组35例乳腺癌均为我院女性患者,年龄23~67岁,平均45岁,病变位于左乳15例,右乳20例,检查时让患者充分暴露乳房,采用仰卧位,探头频率为5~7.5MHZ,在病变部位作横向、纵向、斜向直接扫查,并与健侧对照。分别记录肿瘤的大小、形态、轮廓、边界回声、内部结构、后壁及远端回声状况,以及胸大肌是否受侵、腋下淋巴结是否肿大等。
35例乳腺癌的主要声像图表现,归纳为4种。
1、肿瘤无明显边界或边界不清,本组共9例,其中浸润型导管癌,单纯癌不典型髓样癌2例。肿瘤内部及周围乳腺结构紊乱,回声强弱不均,以致失去明显境界,肿瘤后壁回声明显减弱,出现明显场声影,并伴有腋下淋巴结转移。
2、肿瘤有一定边界,但边缘极不规则,包括浸润型导管癌6例,单纯癌2例,腺癌、小叶癌及硬癌等共2例,肿瘤内部多数为低回声,1例硬癌为强回声,后壁回声中度减弱,部分出现不典型声影。
3、肿瘤境界清楚,仔细观察略带毛刺,肿瘤内部回声较均匀,后壁回声轻度衰减。本组共6例,浸润型导管癌2例,单纯癌3例,腺癌1例。
4、肿瘤边界清晰规整,内部呈均匀弱回声或无回声,后壁回声减弱不甚明显,甚至部分增强。本组2均为髓样癌。
35例乳癌中7例为腋下淋巴结转移,其中浸润癌及导管癌4例,单纯癌2例,腺癌及髓样癌各1例。
本文报告35例乳腺癌,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8.4%,表明超声图像诊断较为灵敏可靠。
我们体会第一种类型的乳腺癌,诊断并不困难。因图像特征典型,不易误诊。但病灶伴坏死液化时,需与慢性化脓性乳腺炎相鉴别。
对于大多数保留一定境界的癌肿,尤其是肿瘤境界清楚,边界比较完整,内部回声尚均匀,后方衰减不甚明显的声像图表现,超声诊断尚存一定困难,需与良性肿瘤进行鉴别。
亦有少部分病例由于严密观察了肿瘤边界回声状况,清晰完整程度,有无毛刺并结合观察病变周围的乳腺结构情况,重视了不典型的一些微小变化,从而获得正确诊断,提高了乳腺癌早期诊断率。如本组有1例女性患者,50岁,左乳外上方触及黄豆大小结节,境界欠清,活动差,超声发现左乳外上象限见一1.1cm×1.0cm境界欠清低回声区,后壁轻度衰减,病变周围见0.6cm×0.3cm数个小透声区,超声提示囊性增生,伴癌可能,手术病理诊断:囊性增生伴癌变,高分化单纯性癌部分区域导管癌,有浸润。
本文资料表明,超声不仅可以显示乳腺癌肿块的轮廓、大小、病变的范围和程度,亦可反映肿瘤内部的细微结构及周围的乳腺情况,判断胸大肌是否受侵,腋下淋巴结有无转移等。所有这些对乳腺癌的定性诊断均有很大的价值,对指导临床治疗及判断其预后有着重要意义。
但必须指出,超声图像诊断乳腺癌尚存在一定局限性:
1、对小于1cm的肿瘤,超声常不易显示,这往往与仪器的分辨为有关。
2、对老年性萎缩性乳房内肿块,因腺体萎缩,为脂肪低回声所取代,病灶缺乏对比,肿块显示差。
3、对乳头下方的病变,因声能吸收而衰减,病灶显示不够理想。
4、对不规则纤维化为主的慢性乳腺炎,因病变的轮廓及内部回声均不规则,与乳癌鉴别有一定困难,需密切结合临床。
上述超声检查存在不足之处,有待今后积累更多经验和进一步改善仪器灵敏度,以提高早期诊断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