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提古丽 依巴代提 再努尔
新疆喀什地区二医院,a.心内科,b.急诊内科,c.康复科,新疆 喀什 844000
笔者多年来,采用电针加TDP照射及拔罐综合治疗颈源性头痛103例,疗效满意,兹报道如下。
103 例患者中,男45例,女58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69岁,以40~60岁患者多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25年;患病1年以内者23例,超过1年至5年者53例,超过5年至10年者19例,超过10年至25年者8例。其中有外伤史的仅占2.2%,在颈2、3有骨质增生占4.3%,79.6%的患者有长期伏案工作史,大多由颈神经卡压引起。
2.1.1 取穴:百会、风池、大椎、太阳、头维、合谷、太冲,再适当配以颈部夹脊穴。
2.1.2 操作 一般取坐位,常规消毒后,用28号1.5寸毫针快速进针,得气后每次选4~6穴,两穴为1组接电针仪,采用连续波,输出以病人能耐受为度;之后 距颈部25cm左右用TDP照射,每次30min,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3~5天,3周后统计疗效。
取针后,在肩背及颈项部拔火罐,每次留罐10min,隔日1次,5次为1疗程。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拟订。痊愈:头痛完全消失,伴随症状、体征消除,随访半年以上无复发;显效:头痛程度缓解,发作次数减少4/5,伴随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好转:头痛程度减轻,发作次数减少2/5,伴随症状及体征有所缓解;无效:治疗前后症状及体征无任何改善。
治疗1~3疗程后并随访半年以上统计疗效。103例患者中,治愈56例,占54.37%;显效29例,占28.16%;好转16例,占15.53%;无效2例,占1.94%;总有效率为98.06%。
患者阿里木,男,维族,38岁,机关干部。半年前晨起不明原因头痛,头晕,恶心,并伴有右侧颈背部牵涉痛,活动受限,就诊于其他医院骨科,经CT检查诊断为“颈椎病”,进行药物及推拿治疗后好转。1个多月后复发经药物及封闭治疗后好转;2个月后又复发且其他治疗均无效,并症状逐渐加重,无法正常工作生活,于2010年2月5日前来我科就诊,我科经CT检查结果及患者临床表现结合分析诊断为“颈源性头痛”,用 电针配合TDP照射及拔罐治疗1疗程,症状明显好转,继续治疗1疗程所有症状完全消失,随访半年未复发。
颈源性头痛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由颈椎和/或颈部软组织的器质性或功能性病损所引起的以慢性头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疼痛性质是一种牵涉痛。在头枕部,顶部,颞部,额部,眼眶区或者上述区域同时出现的钝痛或酸痛。头痛的同时伴有上颈部疼痛,颈部压痛,颈部僵硬或活动时上颈部疼痛,活动受限,多有头颈部损伤史。颈源性头痛大部分表现为单侧且不向对侧转移,疼痛往往起于头后部而放射至同侧顶部和前额,多局限于顶枕区。疼痛性质多为钝痛或酸痛,呈阵发性,也有呈轻度持续痛,阵发性加剧,很少有搏动性疼痛。每次头痛发作时间不定,但常持续数小时。多伴有后枕部,耳后部酸胀不适,喜按压。检查时发现多数病人有强迫体位或颈部活动受限,颈部软组织僵硬,紧张,令患者转头时(尤其向健侧转动)疼痛可向患侧头顶部及额部放散。部分病人有枕部皮肤感觉过敏和麻木感,甚至伴有头晕、恶心、呕吐。常有上颈部颈椎旁及乳突明显压痛,颈部活动后疼痛加剧。天气变化,紧张,低头时间过长,感冒,疲劳等因素会使症状加重。此病可根据以上诸多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颈椎片显示“原发病变的特征,如颈椎病可有导致退行性变的典型征象,颈椎张口位片可见颈椎齿状突与棘突不在一条线上”为诊断标准。针刺百会、风池、大椎、太阳、头维、合谷、太冲及颈部夹脊各穴并用TDP照射配合拔罐治疗,可疏通经络,活血疏筋,解痉止痛,松解肌腱的粘连及纤维化,解除牵涉应力,恢复正常力平衡状态,标本兼治,迅速缓解症状,往往能达到长期而稳定的疗效。
[1]国家中医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
[2]孙宇.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 [J].中华外科杂志,1993,31(8):472-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