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解剖学实验教学中引入“互助式学习”模式的体会

2011-08-15 00:43:25张潜周播江薛黔许家洲孔毅吕芳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小组长解剖学实验课

张潜,周播江,薛黔,许家洲,谢 鹏,孔毅,吕芳

(遵义医学院 人体解剖学教研室,贵州 遵义 563000)

系统解剖学实验教学中引入“互助式学习”模式的体会

张潜,周播江,薛黔,许家洲,谢 鹏,孔毅,吕芳

(遵义医学院 人体解剖学教研室,贵州 遵义 563000)

互助式学习法;系统解剖学;实验教学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医学基础课程。实验课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显得尤为关键。为了适应国家对高素质应用型医学人才的培养要求,需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深化教学改革,以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水平较以往有质的提高。本教研室在坚持以往传统实验教学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尝试将“互助式学习”、“以问题为中心”、“课程整合”等实验教学新模式引入到实验教学当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们就系统解剖学实验教学中实施的"互助式学习"获得的心得做一介绍。

1 “互助式学习”方法的引入

解剖学实验课是解剖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解剖学教学成败与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包括解剖学科在内的传统教学模式多以教师为主导,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虽已沿用多年,也暴露出下列主要弊端:①实验课教师讲述内容过多,留给学生思考与提问的空间有限;② 实验课学生人数多,教师无暇对每一个学生进行单独指导;③因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使师生相互沟通,思维碰撞受限,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因此,为克服以上不足,需不断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新模式。本教研室近年来引入了“互助式学习”法,并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值得在此撰文介绍。

所谓“互助式学习”,就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以师生互助、生生互助(学生教学生、学生帮学生、学生考学生)为基本手段,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实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一种教学模式[1]。国内成功引入该模式的是汕头大学,该校在国内首次创办了互助学习中心的专业机构,用以在多学科中运用和推广互助式学习模式。该"中心"借鉴了十余所北美和英国高校的实践经验和操作模式,结合汕头大学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符合该校的方案并加以实施,包括本教研室在内的国内其他院校也多以汕大模式为基础,加以吸收借鉴。

2 国内医学教学中“互助式学习”应用现状

安徽医科大学报道了该校本科生外科总论实验课教学中应用“互助式学习”的情况,并采用对照研究方式,比较了近3年采用“互助式学习”与一般传统教学法的优劣。结果表明:采用“互助式学习”的班次,在外科打结、无菌操作、实验动物阑尾切除及小肠吻合术等技能训练上均明显优于一般教学法的班次。作者认为"互助式学习"的优点体现在:① 老师在外科总论实验课教学中可以有的放矢,统筹兼顾;②激励学生学习外科学的信心和兴趣,并为今后从事临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③小组长通过与其他同学的互助和帮教,可以帮助其他同学更快地掌握学习内容[2]。

新乡医学院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应用互助式学习法,其结论是采用小组互助式教学法能提高学生参与开放实验室的自觉性,促使学生在操作训练时既动脑又动手,对所学知识掌握的较好,与传统教学法相比能明显减低对正常及病理切片组织的辨认失误率。同时他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与他人沟通、勇于表现自我、提高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相当的实用性[3]。

3 “互助式学习”在我室系统解剖实验教学应用情况

基于其他院校在教学中采用“互助式学习”已取得的成功经验,我院解剖教研室将“互助式学习”模式引入到2009级本科护理专业系统解剖学实验课当中,该专业共7个实验班,2个班采用“互助式学习”法,其余5个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每个班学生分4~6组,每组在5~7人,分组中我们注意将性格内向、外向学生混合搭配,由组内同学自选确定小组长一名。每堂实验课老师利用10~15min时间将重点教学内容传授给小组长(其余学生也一并聆听),之后由小组长带领各组同学学习,其间学生可相互讨论、提问,力求将知识点吃透。最后小组长将同学中疑惑的问题汇总到老师处,老师疏理后再用10~15min时间与同学讨论解惑。具体实施步骤概示为:教师讲解该次实验课的实验目的→再以小组长为主体进行集体示教→以小组为单位观察标本并相互讨论→以小组为单位自行归纳总结本次实验课的重点观察内容及疑惑→教师小结、点评,并就学生反映的主要问题进行答疑解惑。比如,在讲解肝脏形态结构章节中,教师先用10~15分钟时间示教并讲解肝脏的位置、形态及结构,之后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长带领下先在尸体上观察肝脏的位置及体表投影,再在游离肝脏标本上观察肝的形态及结构,重点观察肝脏面的结构,认清肝的分叶,左、右纵沟和横沟内重要结构的名称,最后教师分别在每个小组内随机抽一名同学来描述肝的位置和形态、指认肝的结构,当该生在回答问题时,小组内其他同学可以补充该同学遗漏的知识点,最终将老师提出的问题给予全面的回答,并记录成绩,该成绩是小组中每位同学的平时成绩,组与组之间为了能够共同取得好成绩,互相都不甘示弱,大家都认真观察标本并积极踊跃地回答问题,整堂实验课气氛活跃,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意识强,教师不需要讲解太多,大部分时间都给予了学生,教师就起答疑、解惑的作用,学生也普遍反映一堂实验课下来收获很大,不仅知识点掌握透彻,开拓了思维,提高了学习兴趣,同时还培养了团结协作的精神,锻炼了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

4 应用效果

期末对该专业学生系统解剖学实验考试成绩统计发现,“互助式学习”班实验考试平均成绩达76分,而传统教学班仅为69分。 学生对该方法一致的体会是: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由以往的“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避免了因老师满堂灌输的单调和疲倦,在活跃了课堂气氛的同时,激发了学习的兴趣,此外,学生深刻地感受到在组长带领下观察标本,相互提问,可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提高了大家团结协作的意识,增强了学生间的凝聚力。尤为一提的是,该方式引入还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了沟通交流的能力。

5 “互助式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应用前景

“互助式学习”尽管有如上列举的优点,但因其出现的时间尚短,仍需要不断的实践、思索和改进,方能成为一种可供各门学科教学应用的成熟方案。就我们等在应用中发现,由于学生基础知识水平高低不一,虽然大多数同学能够从该教学模式中受益,但也孤立了一小部分自理、自学能力偏低,习惯于被动学习的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高,如何做到扬长避短,值得我们在应用中不断的摸索、改进。

综上所述,医学教育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掌握,其实践性的特点较其他学科尤为突出,互助式学习模式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体现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效益的目标要求和理论知识向能力素质转化的人才成长规律,有助于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推动学科理论体系由单纯理论型向实践应用型转变[4],我们认为,有必要尝试将“互助式学习”引入到在医学教学当中,并不断总结新经验,以提高医学教学质量,为国家创新人才发展战略的宏伟目标做贡献。

[1] 冯小坤.和谐互助式学习在专业课教学中的作用[J].河南农业,2011,(7):44-45.

[2] 刘省存,王欣,陈先良,等.外科总论实验课教学方法的初步探索[J].科技信息,2011,(13):11.

[3] 范文艳,杨廷桐,武俊芳,等.互助式教学法在组织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新乡医学院学报,2007,24,(6):642-644.

[4]曹志祥.应用型人才互助式培养模式刍议[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0,(2):125.

R361

C

1000-2715(2011)05-0550-02

[收稿2011-06-24;修回2011-08-21]

(编辑谭秀荣)

猜你喜欢
小组长解剖学实验课
分餐小组长
小组长的烦恼
小组长的烦恼
CBL结合微课在神经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自由”的实验课
上实验课
还是不错的
创新策略在高中生物实验课中的应用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12
解剖学教师培养模式的探索
正常人体解剖学知识竞赛的规划设计与组织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