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千凯
浙江省永嘉县永临中心卫生院,浙江永嘉 325106
鼓膜位于外耳道深处,在传音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鼓膜菲薄脆弱,在受到气压、强爆破及用力擤鼻、异物戳伤等情况下容易发生损伤、破裂。鼓膜穿孔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病、高发病,是引起听力下降、导致中耳感染的常见原因[1]。外伤性鼓膜穿孔在不发生感染时,较小的鼓膜穿孔1个月左右均可自行愈合。因此,如何加快鼓膜穿孔愈合、预防大穿孔不愈合的问题应引起耳鼻喉科医生的重视与关注。为促使鼓膜穿孔早日愈合,恢复患者听力,笔者2009年6月~2011年3月,采用耳内镜下大蒜膜贴补术治疗外伤性鼓膜穿孔36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择2009年6月~2011年3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36例外伤性鼓膜穿孔患者,其中男28例,女8例;年龄18~65岁,平均(36.5±4.6)岁;其中掌击伤29例,尖锐物扎伤4例,爆震伤3例;外伤时间6 h~15 d不等。所有患者均为外伤性鼓膜紧张部穿孔,穿孔呈裂隙状、三角形或不规则形。双耳外伤性鼓膜穿孔3例。所有患者均无中耳炎病史,咽鼓管功能均正常。
使用设备系直径为2.7 mm的0度硬质耳内镜,带冷光源和影像输出装置。术前用1%的丁卡因棉片贴敷于鼓膜穿孔处浸入鼓室黏膜行表面麻醉,取干净的大蒜1枚,用手术刀片切成极薄的大蒜膜数片备用。患者取仰卧头侧位,患耳朝上,常规消毒铺巾后,用细钩针将穿孔边缘1 mm内的上皮剥离掉,在电视监视下一手持耳内镜,一手持耳显微手术钳将切好的大蒜膜送到鼓膜穿孔处,贴膜时近穿孔处有一种负压吸引力,会将大蒜膜自动吸附于穿孔处,用小棉球轻压使之铺平,仔细检查是否留有空隙,若有空隙则再次贴补,直至平整覆盖创缘。术后外耳道填塞消毒棉球,应用抗生素1周,避免用力擤鼻,使用1%呋嘛液滴鼻,忌向耳内滴药。
36例患者均一次顺利完成手术,随访1~3个月,术后1个月内34例穿孔灶已愈合,1例2个月后愈合,1例3个月后穿孔未能愈合,改用其他术式治疗,治愈率为97.1%。
鼓膜呈半透明状,位于鼓室与外耳道之间,在传音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鼓膜菲薄、脆弱容易遭受损伤,而导致穿孔、破损。鼓膜外伤有直接、间接两种,常有明确的外伤史。外伤性鼓膜穿孔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耳闷、耳鸣、听力下降及耳痛、短暂眩晕等症状,而且多为掌拳击伤,因而患者身心惧伤,均迫切要求早日解除痛苦。外伤性鼓膜穿孔虽有自然愈合的可能,但自然愈合率较低,且处理不当,可遗留穿孔或感染引起化脓性中耳炎,龙海珊等[2]发现,外伤性鼓膜穿孔的患者,观察治疗3个月后,有41.9%的穿孔没有自然愈合,因此笔者认为需要人为干预以提高愈合率,减少鼓膜穿孔可能带来的各种不良后果。
近年来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发展,内镜由于其具有微创性、简便性的优点在耳鼻咽喉科领域有广泛的应用。硬质耳内镜技术通过显微、摄影、录像系统直接将内镜所见的图像及手术视野直接显示在监视器上,较传统显微镜下手术具有手术创伤小、痛苦轻、操作简单、不受体位变化影响、手术时间短,且无需耳内切口和翻转外耳道皮瓣的特点,并且其分辨率高、亮度好、成像清晰、视野广阔,可观察鼓膜及外耳道全景,不留死角,有效地解决耳部孔小洞深、解剖关系复杂的难点。
本研究采用硬质耳内镜下大蒜膜修补鼓膜穿孔,操作简便、易行、有效。大蒜做为日常生活中的常见蔬菜,不仅方便取材,而且价格低廉。大蒜膜呈半透明状,其厚度约为0.1 mm,与鼓膜相仿,因此是临床耳鼻喉科医生修补鼓膜穿孔的一种理想修补材料。研究证明:大蒜含有大蒜素,其对多种细菌、病毒有较好的杀菌、抗病毒作用。而且大蒜半透明膜贴在鼓膜不易引发感染,且大蒜汁富有黏性,可与鼓膜紧密地黏在一起,对鼓膜生长有很好的支撑作用,使其依附生长,迅速愈合穿孔。且大蒜膜干燥后会向内自然收缩,可将裂开的鼓膜拉在一起。在应用大蒜膜贴补时要注意避免用力擤涕,以防蒜膜片脱落。
综上所述,采用硬质耳内镜下大蒜膜修补外伤性鼓膜穿孔具有简捷、可靠、有效、经济等特点,因此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1] 孔维佳.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42-443.
[2] 龙海珊,戴海江,周芸,等.重组表皮因子治疗外伤性鼓膜穿孔的临床观察[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4,11(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