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优质稻产业开发现状及发展对策

2011-08-15 00:49彭庆华阳春瑜
作物研究 2011年5期
关键词:优质稻龙头企业农民

彭庆华,陈 诚,阳春瑜

(衡阳市粮油生产技术站 ,湖南衡阳 421001)

早在 1983年衡阳市就已开始进行优质稻产业开发,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断探索,已经初步形成了“区域化分布—标准化生产—精深化加工—市场化销售”的优质稻产业化格局。水稻是本市农村传统产业,稻谷是农村经济的重要来源,因此,在新的形势下,研究优质稻产业发展之方向,对于加快将水稻这一传统产业转变为优势产业,推进做优做强湘米产业工程进程,提高本市农村经济增长点有着积极的意义。

1 优质稻产业开发现状

1.1 引进、筛选和推广了一批优质稻新品种

先后引进、筛选、推广了一批适合当地生态条件的高产优质稻品种。与早期比较,现在生产上应用的优质稻品种有两个方面的重大突破:一是提升了稻米品质。湘晚籼 13号、湘晚籼 11号、湘晚籼 17号、天龙 1号、马坝油粘、美香粘等高档优质稻品种的推广使稻米品质大幅提高。二是提高了稻谷单产。常规优质稻湘早籼45号、湘早籼43号、湘晚籼系列、美香粘、天龙1号和杂交优质稻组合新香优 80、金优 207、新香优 6号等品种,一般产量可达6.7 t/hm2以上,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优质与高产的矛盾。

1.2 组装了一整套高产保优节本无公害生产技术

为提高优质稻生产质量与效益,减轻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衡阳市农业部门在抓好良种选用、培育壮秧、科学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的同时,大力推广了优质水稻无公害栽培技术以及软盘抛秧、免耕栽培、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机械化生产等节本增效轻型栽培技术。近年重点示范和推广了以稻鸭共生、频振式诱蛾灯杀虫、施用沼肥和种植绿肥为核心的优质生态栽培技术。到 2010年,全市推广无公害优质稻面积达22.8万公顷,绿色生态稻 2万公顷,有机稻 0.3万公顷,农民增加收入4亿元以上。组建农机服务队150多个,服务面积 18万公顷,全市机耕、机收率达 75%以上;软盘抛秧面积27.5万公顷,免耕栽培面积3.4万公顷。

1.3 培育了一批龙头企业,打造了一批稻米品牌

到2011年,衡阳市共有29家市级以上稻米龙头企业,企业总资产 17.1亿元,年加工能力 100多万吨,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 1家,省级龙头企业 6家,年加工能力达50多万吨。国家级龙头企业耒阳绿海粮油有限公司 2008年 10月重新选址蔡伦科技园,征地 20 hm2,投资2.38亿元建成绿海产业园,计划 2011年底投产,投产后,日产大米 720 t,米胚油 15 t,河粉 15 t,面条 20 t,肌醇 0.35 t,年营业收入超过 10亿元,税金过 1 000万元,可带动当地 30万农民发家致富。各家龙头企业现都已成功创建了自己的品牌,如金雁米业的“金雁优洁米”被国家技术监督局确定为免检产品,多次获得“湖南省名牌产品”称号;绿海米业的“绿海”、“飘洋”系列米被评为“中国放心粮油”、“中国著名品牌”,2010年 5月“绿海”有机米成功进驻上海世博会,成为 2010年上海世博会湖南馆唯一特许礼品米。

1.4 建设了一批优质稻产业带,优质稻生产取得明显成效

2010年,全市优质稻面积达到 24.7万公顷,生产优质稻谷 150万吨,分别占全市水稻播面、总产的49.2%和 48.9%,其中高档优质稻达到 8.0万公顷,占优质稻面积的 32.4%。从 2003年开始,衡阳积极建设优质稻产业带,目前,以金雁米业为龙头在衡东、衡山、衡南、常宁等县(市)建立优质双季稻产业带 5.3万公顷;以耒阳绿海粮油有限公司为龙头在耒阳、衡东建立高档优质晚稻产业带 2万公顷;以金鲲米业为龙头在衡阳县建立优质双季稻产业带 2万公顷;其它的龙头企业也都建立了面积不等的优质稻生产基地。同时,还建立了有机稻示范基地 0.3万公顷、绿色生态稻基地2.0万公顷和无公害水稻基地 12万公顷。

2 优质稻产业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种子市场不规范

一是品种多、乱、杂。据2009年对本市种子市场调查,有 220家企业的水稻种子进入衡阳市场,全市批发商有 96家,零售商有 1 362家,经营的水稻品种超过200个;从业人员尤其是零售商大多数是初中、高中学历,缺乏农业科学知识,不能准确地为农民解说品种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1],农民面对众多的品种不知如何选择。个别不良商贩为追求经济利益,以次充好、以假乱真、推广未经审定的品种,蒙骗购种农民,损害农民的利益。如2010年本市一经销商从四川绵阳市某种业公司调进未经湖南省审定的品种汕优 122作早稻,造成减产,后虽然经衡阳市种子执法支队不懈努力为农民挽回了损失,但在当地造成了极坏的影响。二是种子价格逐年上涨。据 2010年调查 ,与 2009年相比,杂交早稻金优系列如金优 463、金优 974种子价格上涨 70%,达 28元 /公斤;专有组合上涨 50%,一般价格为 35~ 46元 /公斤;个别组合达到 60元 /公斤;常规稻涨幅 30%,达 8元 /公斤;中、晚稻杂交种子上涨 60%,达 30~ 40元/公斤。

2.2 技术保障难到位

2.2.1 企业缺少专业的技术人才

据调查,稻米龙头企业大都没有专业的优质稻生产技术人才,在优质稻生产过程中,企业零时聘请当地的村干部或者有一定组织能力的人员管理生产基地,这部分人员普遍不具备专业技术,在生产过程中各项技术措施落实不到位、把关不严,难以保证在同一区域内农民都选用企业推广的优质稻品种,因此,“插花”栽培现象严重,品种之间相互串粉,严重影响优质稻的品质。基地还没有完全形成“连片种植、一地一品”的种植格局。如某企业2009年在衡东县大浦镇长圹村订单生产湘晚籼13号,该村水田面积80 hm2,实际种植湘晚籼13号 71 hm2,另“插花”种植金优 207、威优 46、丰源优299等 10个品种。

2.2.2 农民的文化素质偏低

据衡东县调查,全县农业人口 59.4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 32.2万人,在农业人口中,高中、初中、小学分别占9.7%,61.8%,28.5%[2]。全市农村70%以上的青壮年长年外出务工,60岁以上的老人成为农村的劳动主力军,这一部分人文化程度低,思想观念较保守,他们在产业化开发中,更难以接受新技术、新事物、新方法。目前,相当多的农民仍然按照传统的水稻栽培技术进行生产,难以保证优质稻的质量和产量。

2.2.3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薄弱

目前,虽然本市在 12个县(市)区,建立了196个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乡镇农技站,但是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一是学历水平偏低,中、高级技术人才少。全市在编人数共为1 782人,学历结构:本科及以上学历 59人,占 3.3%,大专学历 298人,占 16.7%,中专及以下学历1 431人,占80%。职称结构:高级职称18人,占 1%;中级职称 322人,占 18%;初级及初级职称以下1 448人,占81%。二是经费严重不足。全市只有15个乡镇农技站 62人能正常领到工资,占总数的7.6%,占农技人员的 3.47%。全市乡镇农技人员平均每人年工资只有7 868元,也没有推广经费,因此,很多农技人员无心也无力搞技术服务,绝大部分精力放在搞经营服务赚钱养家糊口上。三是工作设施简陋,推广手段落后。全市有近100个乡镇农技站无固定站房,占总数的50%左右,并且多为无办公场所、无经营场地、无仪器设备,大量的日常工作只能凭借农技员的经验去判断分析。

2.3 种粮比较效益低

在优质稻生产中,虽然企业与农民签订了合同,对优质稻实行加价收购,但是目前种植的优质稻有一部分品种比普通杂交稻产量低 900 kg/hm2左右,加之在收购入库时,普通稻谷也随行就市,价格水涨船高,而优质稻收购受合同约束,价格难以提高,因此,农民增收并不明显。从整体种粮情况来看,近年来,虽然国家对种粮农民进行多项补贴,出台了稻谷最低收购保护价,但是,农资价格逐年上涨、工价日益提高冲抵了农民的部分收入和国家补贴。据2010年调查,农民种植1 hm2双季稻物化成本和机械费用共支出 12 400元,1 hm2双季稻收稻谷12 750 kg,总收入 24 255元,实际收入 11 855元,折合每个工价 56.5元(种植 1 hm2按 210个工计算),与外出务工比较相差较大。因此,年轻人不愿在家种田,在家种田的也不愿多种。

2.4 优质稻产业规模小

2.4.1 优质稻生产组织化程度低

衡阳市有家庭承包经营农户 154.08万户,常年种植水稻面积50多万公顷,近年优质稻种植面积24.7万公顷,而与龙头企业签订订单的只有 12.7万公顷,只占优质稻面积的51%,占水稻播面的25.4%,涉及农户100多万户,占总农户数的65%以上。优质稻生产仍然存在小规模、分散经营、组织化程度低的老问题。

2.4.2 龙头企业自身能力不强

目前,衡阳市涉及稻谷加工的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共有29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 1家,省级龙头企业 6家;总资产在 1亿至2.5亿的只有 5家,其余的在 6 000万以下,29家企业总资产不到 18亿元,只相当于金健米业公司的总资产;年销售收入1.3亿至3.1亿元的只有 6家,其他的都在 8 000万元以下;大多数企业仓储能力只有2万至 3万吨,企业规模小、加工能力不足,粗加工多、精深加工少,设备陈旧、工艺落后,产品档次低、知名品牌少;29家企业无一家有进出口经营权,缺乏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和抗风险的能力。

2.5 农田污染严重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三废”污染日趋严重,加之多年来农民在耕地上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地膜,造成耕地重金属(砷、镉、铅、锌、锰)含量超标,灌溉水质污染,农药残留。据调查,全市每年排放工业废水523.8万吨、废气 21 002.5万立方米、固体废物 16.26万吨[3]。到 2011年全市已有 110个乡镇、1 357个村、7.19万公顷的耕地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分别占总乡镇、总村数、总耕地面积的56.1%,27.8%,19%。

3 优质稻产业开发的对策

3.1 抓种子市场监管,规范种子市场

种子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替代的生产资料,种子质量不仅影响农民的收入和种粮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关系着农村的稳定及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建立秩序良好的种子供应市场十分必要。一要广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进一步提高广大农民朋友的法律意识,引导种子经销商建立诚实守信、依法、守法的经营制度。二是种子管理部门要加强优质稻品种的展示、示范、筛选,淘汰产量低、米质差、抗性弱、超期服役的品种,及时发布优质稻主推品种信息,引导农民选购良种;制定“种子代理商、零售商经营资质规定”,提高种子经销商的准入门槛。三是要加强对种子经营人员的法律、法规、专业知识的培训和管理、指导工作,尽快提高种子经营队伍的整体素质。四是增加良种直销试点县。 2011年在祁东、耒阳、常宁三县(市)实行良种直销试点,直销品种种子质量好,价格比市场上种子价格优惠 15%左右,农民不仅用上了“放心种”,而且得到了实惠,受到农民的普遍欢迎。五是农业行政执法、工商、质监等部门要紧密配合、形成合力、协同作战,开展种子市场专项整治行动,对违法、违规经营,坑农、害农的行为要予以坚决打击。同时要加强对种子价格的核定和监管,坚决制止经营者的暴利行为。

3.2 抓标准化、机械化生产,提高优质稻种植效益

在目前优质稻品种单产和国家粮食最低保护价难以大幅度提高的大前提下,要确保稻农的经济效益,除落实好稳定农资价格、落实国家优惠政策、发展规模种植等措施外,还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开展工作。

(1)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农业,实现生产增效。目前,无公害优质稻、绿色生态稻、有机稻的种植为农民带来了直接经济效益。据调查,农民种植 1 hm2无公害优质稻、绿色生态稻、有机稻比种植普通稻分别增收1 200~ 2 250元 ,2 700~ 3 750元 ,4 500~ 7 500元 ,农民也乐于种植。2009年耒阳绿海粮油有限公司在耒阳太平圩乡以每公顷9 000元租金租用8 000 hm2稻田进行有机稻开发,再以每公顷 4 500元工价聘请农民管理,当年农民增加收入 500万元以上,企业也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因此,要大力发展无公害优质稻,稳步发展绿色生态稻、有机稻。要继续搞好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积极努力建设绿色、有机食品标准化基地;鼓励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积极申报“三品一标”认证,特别是绿色、有机及农产品地理标志的优质稻产品认证;要严格按照“三品一标”标准化技术规程进行生产和加工,大力提升优质稻品质,实现企业增收、农民增效。

(2)推行机械化生产,实现轻简、节本、增效。据调查,1 hm2稻田实行全程机械化作业比人工作业至少可节省劳动力 120个,节省成本 1 200~ 1 800元,节省晚稻秧田0.015 hm2,可多产早稻谷90 kg(按6 000 kg/hm2计算),早晚两季至少增产600 kg,两项共增产 690 kg,1 hm2稻田至少增加收入 1 311元(每 100 kg稻谷190元)。在发展优质稻机械化生产方面,一要加大力度研究开发软盘播种机械、工厂化育秧设备等必要的机械设备。二是农技、农机要通力协作,搞好农艺和农机配套技术的攻关。三要加大力度扶持和培育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病虫害防治专业合作社,扩大示范区建设,积极申报省级、国家级农机推广项目,充分发挥示范点辐射效应。四是培育机插秧专业户,集中解决机插秧难题。

3.3 抓科技推广,增强优质稻生产后劲

一是科研部门要加强优质稻新品种的选育和栽培新技术的研究,农技推广部门、龙头企业、合作组织要加强与科研部门的联系,充分发挥强有力的组织作用,搞好新品种、高产栽培技术配套组装及推广工作。重点引进一批产量高、米质优、抗性好、适应性强、市场销路广的优质稻新品种和高效、轻简、节本、安全的配套生产技术。二是要加快基层农技体系改革,改善他们的工作条件,提供必要的推广工作经费,定期进行培训,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强化科技推广的支撑能力。目前,本市基层农技推广站 45岁以下的农技人员有 1 409人,占总数的 79%,他们年纪轻、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要注重对他们的培养,使之尽快成为农技推广的生力军。三是要加强对农民特别是种田能手、种粮大户、科技示范户的科技培训,提高他们的科技应用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

3.4 抓基地建设,提升优质稻生产能力

3.4.1 加强耕地保护和治理,提升耕地质量

一是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工矿企业的督察、监控力度,严禁超标排放“三废”,对违法单位要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并督促整改到位。二是对已经污染的农田要采取施用改良剂、农药降解菌、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冬季种植油菜、紫云英、豆科作物等行之有效的方法,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改善农田生态环境。三是要加大测土配方施肥、耕地地力提升行动、沃土工程、国土整理等工程项目的实施力度。

3.4.2 规范土地流转,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培植种粮大户

农村土地流转是实现农业经营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发展的重要前提,是解决农村土地抛荒、闲置、细碎化利用的有效途径[4]。土地使用权向种田能手、种粮大户集中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一要广泛宣传《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使农民意识到土地流转的紧迫感和必然性,体会到他们能从土地流转中得到利益,同时要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如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教育保险、伤残保险等,降低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土地流转活动中。二要建立起具有承担信息发布、土地评估、法律咨询、招商、托管等管理职能的土地产权交易中心,促进土地流转的规范化、有序化。三要加强土地承包档案管理,做到承包土地地块、合同、证书、台账“四到户”,实现“组有档案袋,村有档案柜,乡有档案室,县有数据库”的管理模式[5]。四要国家制定向种粮大户倾斜的惠农政策。各级政府要从农资供应、农机具补贴、贷款、奖励措施等方面对种粮大户大力扶持,农业技术部门要加强技术指导,确保种粮效益的稳定提高。

3.4.3 创新农业经营机制,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体制,创新农村经营体制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6]。组建优质稻专业合作社是促进优质稻产业化又快又好发展的有效手段。通过采取“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技+农户”的运作模式,解决农业技术推广与农户相脱节、农民与企业地位不平等、利益分配不公、交易不透明等问题。专业合作社替代千家万户与企业直接对接,不仅能签订优质优价的订单,而且能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服务,解决农民生产的后顾之忧。通过专业合作社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使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实行有效对接,促使分散经营向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经营方式转变,提高优质稻产业的组织化程度。如成立于2009年的衡阳县安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采取农民提供土地,公司提供服务的联营方式,2010年与 6个乡镇 46个村 278组7 800多户签订联营面积1 960 hm2。公司采取“统一配送农资、统一技术、统一测土配方施肥、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机械作业、统一收购”六统一措施,发展高档优质稻面积3 670 hm2,实现农户增收1 000多万元。

3.5 抓龙头企业能力建设,提高优质稻产业化水平

稻米加工龙头企业作为优质稻产业化的领头羊,通过采取有效的产业经营模式,以“订单”生产手段把千家万户联合起来,形成一个利益共享、分工明确、目标一致的整体,参与到优质稻产业化中。因此必须加强龙头企业自身能力建设,增强龙头企业的引领能力。

3.5.1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高龙头企业的带动力

各级政府要增强服务意识和引导意识,要牢固树立扶持龙头企业就是关注“三农”工作的理念,制订优惠政策,从建设用地、涉农项目、财政、金融信贷、税收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支持龙头企业引进先进的加工技术和设备,提高精深加工能力,提高稻米品质,实现经济效益增长,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提高龙头企业带动力。

3.5.2 强力推进科技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龙头企业作为农业产业化的排头兵,要大力进行科技创新,在创新中求发展,在发展中不断创新,因此,企业要引进专业的生产技术人才、管理人才、经营人才,加强自身科技力量提升,同时要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建立稳固的合作关系,创建研究开发机构、科技开发团队,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研究、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创新能力的优质稻新品种及生产新技术、稻米精深加工和副产品综合开发利用技术,形成企业自身独特的核心竞争力,并逐步实现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提高龙头企业的市场开拓能力和竞争能力。

3.5.3 实施品牌整合战略,提高龙头企业的影响力

实施品牌整合有利于创建优质稻米的“旗帜品牌”,引领优质稻产业发展;有利于品牌家族形成共同的目标和战略,形成品牌合力,发挥品牌的协同效应,提高品牌的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为整个产业带来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力,促进优质稻产业化迈上新的台阶。目前,湖南省稻米市场形势严峻,内有金健米业、盛湘米业、粒粒晶、广积米业等龙头企业品牌抢占先机,外有泰国香米、东北、江西、湖北等省份品牌冲击。虽然本市有众多企业和品牌,但是,企业各自为阵,单兵作战;有影响力的品牌少,市场占有率不高,品牌合力也未形成,冲击市场能力远远不够。因此,衡阳市稻米品牌要想在全省、全国乃至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实施品牌整合,打造品牌“航母”。

[1]魏贱生,林金桥,粟 亮.衡阳市种子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中国种业,2011,(4):17-18.

[2]刘永清,李艳本,李柏生,等.做大做强衡东县稻米产业的思考 [J].作物研究 ,2007,21(4):463-465.

[3]陈祚武,林金桥.衡阳市无公害优质稻米生产现状与产业化开发对策 [J].作物研究,2006,20(2):178-179.

[4]李 晓.农村土地流转的制约因素分析及对策建议—基于四川省农村土地流转实证分析 [J].农业科技管理,2010,29(6):74-76.

[5]肖新宇,童 清,卢胜进,等.湖南省优质稻产业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作物研究,2009,23(2):144-146.

[6]任 禾,臧薪宇,李月英.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及方向 [J].农业科技管理,2010,29(6):87-88.

猜你喜欢
优质稻龙头企业农民
山西省级扶贫龙头企业和扶贫农民专业合作社名单出炉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2018年全球农化产品销售前20名的龙头企业
农业农村部举行定点扶贫地区龙头企业对接活动
粮食企业建立优质稻商品生产基地的研究与思考
推广优质稻 种出“好粮油”
优质稻“丰优香占”高产保优施肥技术探讨
南川中山地区优质稻发展方略与对策
再生资源行业持续整合 龙头企业强者恒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