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宏雷 张都民 杜 鹃
武警兵团指挥部医院普外一科,新疆乌鲁木齐 830001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系肠系膜淋巴结非特异性炎症,常见于小儿,是引起小儿急性腹痛的常见原因之一[1],由于无典型临床症状,与小儿阑尾炎在临床症状和体征上表现相似,极易误诊漏诊[2]。笔者所在医院2003年3月~2010年12月共收治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36例,均采用非手术治疗,经过1周的抗感染治疗而痊愈出院,现报道如下。
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者36例,其中男19例,女17例,年龄4~15岁,平均10.2岁;就诊时伴发烧12例,伴呕吐、腹泻13例,追问病史2周内有上呼吸道感染者21例。
36例患儿均以腹痛就诊,呈广泛性腹痛,以脐周及右下腹为主,但没有明显的腹肌紧张及反跳痛。不同时间腹部检查,腹痛点不固定,其中阵发性右下腹剧痛10例,右下腹压痛21例,脐周压痛15例。36例患儿中除腹痛外还伴有其他症状,其中发热15例,多次呕吐胃内容物10例,腹泻5例,咳嗽3例,咽痛1例。体温测得:37.2~38℃11例,38~39℃3例,40~40.5℃1例。
本组36例患儿中34例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见有不同程度的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并有少许盆腔积液,并排除其他引起腹痛的常见病后而确诊。临床初步诊断为急性阑尾炎者21例;肠道蛔虫症者2例;急性胃肠炎者8例。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超过10×109/L者19例,淋巴细胞计数相对增高。大便常规检查均正常,胸片检查1例提示支气管炎。
本组36例患儿中34采用保守疗法,经静脉滴注广谱抗生素5~7 d而治愈。对发热腹痛较重的患者根据病情加用地塞米松5 mg/次,利巴韦林10~15 mg/(kg·d),同时注意维持电解质及酸碱平衡。3 d后临床症状缓解,检查白细胞有明显下降,继续巩固治疗1周。2例患儿因右下腹压痛持久固定,症状较重,不排除阑尾炎的诊断而行手术探查,术后证实为肠系膜淋巴结炎,抗炎治疗1周后治愈出院。
收治的36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经抗炎、抗病毒及补液对症治疗,3 d后腹痛减轻,症状缓解。23例患儿经巩固治疗1周后复查腹部B超,肠系膜淋巴结数目减少,肿大淋巴结明显缩小,治疗效果好。全部患儿痊愈出院。门诊随访,情况良好。
急性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好发于8岁以下儿童,以男性居多,且冬春季节多见。该病常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病程中并发,或继发于肠道炎症之后。原因是细菌通过胃肠道破裂的肠黏膜进入乳糜管,使肠系膜淋巴结炎性增大。且由于炎性渗出液刺激,故临床出现有发热、腹痛、呕吐、腹泻、便秘等症状。另外,因肠系膜淋巴结在回肠末端较多[3],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因病变主要侵及末端回肠的一组淋巴结,故以右下腹痛为多见[4],表现为先有发热后有腹痛,除右下腹压痛外,可因其他部位的淋巴结炎症而出现相应部位压痛,但腹肌紧张较少见,反跳痛不显著,临床上易被误诊为急性阑尾炎,而急性阑尾炎早期体温正常,发热出现在腹痛之后,典型表现为先有脐周痛,进而转移至右下腹固定压痛,压痛持久且伴反跳痛和腹肌紧张。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腹部B超主要表现为右侧腹腔探及多发淋巴结肿大,内部血供丰富,肿大淋巴结呈椭圆形,以低回声为主,皮髓质分界清[5]。急性阑尾炎超声检查主要表现为阑尾增粗,肿胀的阑尾壁上血液丰富。所以对于急性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主要掌握3个特点:①有呼吸道感染史,先发热后腹痛;②腹痛部位易变;③腹痛强度的易变[6]。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可不用手术治疗,采用保守治疗应予以抗感染及其他对症治疗。由于该病有时与儿童急性阑尾炎相似,颇难鉴别,因此笔者体会:①如果经抗感染、抗病毒治疗仍持续腹痛6 h,体温不降,腹肌较前紧张者,就应考虑急性阑尾炎,对诊断不能肯定短期内保守治疗,病情无好转者宁可手术探查,否则让已有急性炎症的阑尾留在腹腔内可能贻误治疗。②经治疗后,腹痛不好转也无加重,体温也无明显增高,血WBC无继续增加,可延长观察时间,继续加强抗炎等处理,以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创伤。③患儿在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中出现高热、腹痛者,应考虑到并发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可能。应及早行腹部B超检查,防止疾病的误诊。④肠系膜淋巴结炎虽有右下腹痛,但先发热后腹痛。而阑尾炎的发病原因是由于阑尾腔的梗阻导致腹痛,然后阑尾腔内的细菌感染逐渐引起全身发热,而肠系膜淋巴结炎先有淋巴结急性炎症导致发热,炎性淋巴结肿大渗出才引起右下腹部疼痛,故仔细询问病史与阑尾炎鉴别有很大帮助。⑤肠系膜淋巴结炎虽有右下腹压痛,但无固定的压痛点,让患者平卧时右下腹部有压痛,左侧卧位右下腹部的压痛点移位于脐部。相反,阑尾的位置不改变,当左侧卧位时右下腹压痛更明显。⑥对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治疗,可采用非手术治疗,虽然肠系膜淋巴结炎同时存在阑尾炎的可能性,而在有的资料中提示大部分肠系膜淋巴结炎时阑尾正常。有的是在切除阑尾后送检时才发现炎症反应,这可能与感染有关。所以对临床上酷似阑尾炎的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及不能排除需手术治疗的疾病均应积极剖腹探查,有助于正确处理病情,指导治疗,提高效率。
[1] 高德明,何显力.肠系膜炎性疾病的诊治[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6, 6(26): 460.
[2]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345-1348.
[3] 黄洁夫.腹部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783-740.
[4] EgoziEI,RickettsRR.Mesenferic and omental cysts in children[J].Am surg,1997,63:287-289.
[5] 齐信毛.高频彩超诊断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价值[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4,19(9):749.
[6] 任跃.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分析[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0,4(3):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