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川武
犬是如何体察主人的情绪变化的
李川武
养犬的人普遍认为:犬智商高,能够察言观色,了解主人的心理活动,而它本身也有着近乎人的各种心理活动。例如,当主人高兴时,犬围绕着主人奔跑跳跃、兴奋活泼,还不时迎合到主人面前;当主人发怒时,犬会与主人保持一定距离,情绪低沉,即使主人呼唤,犬也是小心翼翼、亦步亦趋地走近主人。经过系统训练的警犬也有这种情感变化,在这里引用一个真实事例予以佐证。一位领导到某警犬队检查警犬训练成果,六名带犬民警进行鉴别科目的汇报,列队演示时带犬民警非常紧张,牵犬的手都渗出汗水,从而导致所携警犬也是异常压抑,难以进入鉴别形式,嗅觉反应也是无的放矢,当领导离开演示现场时,带犬民警心情放松,所有警犬嗅觉反应正确。由此可见,犬能够体察主人的情绪变化。掌握犬体察主人的情绪变化这一功能及机理,对犬的饲养、训练和使用大有裨益。
(一)气味是生物界的共同语言
地表生物分为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共同居住在地球上,互相依存,彼此要沟通信息,它们有一种共同语言——气味。
每个人都能分泌激素,形成自己独特的生理气味,通常我们叫做体香,专业上称为信息素或外激素。
犬是人类最早驯养的动物之一。在人类的生存繁衍进程中,犬与人类共同生活,体味着人类各种情绪等生理变化的体香,通过对这些气味的区别,已对人类的情感变化体察入微,这种功能甚至参与了犬的进化,具有可遗传性。因此,在犬的饲养、训练和使用中,要充分意识到情绪变化给犬带来的影响,进而把握好自己的情绪,使自己的喜怒哀乐等情绪因素科学地分配到不同的训练阶段或时机点上,将自己的情绪变化楔合到犬的训练和使用中,有时可以起到意外的结果。
(二)气味是犬体察人情绪变化的介质
世界上没有相同气味的两种不同物质,一种物质一种气味,物质不变其气味不变,气味改变了物质一定发生了质的改变;绝对温度在-273℃以上时,世界上没有绝对不挥发的物质,任何物质都有气味产生。因此,气味代表物质的本质,生物可以通过这一介质区别不同的物质,只是不同的生物嗅觉灵敏度不同,在分辨上存在差异。犬的嗅觉灵敏度高于人类100倍,能分辨细微的音响或气味的差异,所以警犬能凭气味追踪。
动物的排泄物或分泌物是极复杂的混合物,化学成份达数百种,组成一混合气味代表该物种共同气味。种群之间又有区别,同种群的个体又有差异,嗅觉灵敏的犬能识别亲族,能通过气味识别血缘关系,因此民间中有“好狗不咬亲戚”这一说法。动物的气味还随饮食、疾病、情绪而临时变化,生物还能有意识地释放特殊气味,用作信息交流或攻防武器,所以犬能够通过气味介质来体察人的情绪变化,这也在情理之中。
(三)人类的生存空间存在气味波
人类的生存空间存在着四种波,即光波、声波、电磁波和气味波。前三者已建立了相应的学科,唯后者我们既熟悉又陌生,说它熟悉是司空见惯,说它陌生是很少有人提及它。气味波是气态分子,有空气的特性,但又有别于空气。
气味波的发生源是挥发性物质和生物体。气味波发生源是物质和生物散发在空气或水中的气态分子,它有扩散性,它的密度与扩散的距离成反比,所以显示出方向性。物质的挥发度和蒸汽压差异很大,所以有许多物质不能成为气味波发生源。生物的分泌物和排泄物往往具有很强的挥发性(包括它们呼出的气体和有意识地释放的气体),所以每个生物体都是一个气味波发生源,这为犬通过气味体察人类情绪变化提供了物质基础。
(一)犬体察主人情绪变化是非条件刺激和条件刺激形成的条件反射
犬通过气味体察主人情绪变化是主要途径,并不是否认主人的表情变化对犬产生的影响。众所周知,犬在远距离时,能通过主人的语气和动作感觉到主人的情绪变化而适时地修正自己的行为,这是因为以主人气味的非条件刺激和以主人语气及动作的条件刺激,形成的条件反射。一个带犬民警叙述的训犬经历耐人寻味:在训练警犬鉴别科目中,每当犬接近所求物时,站在犬身边的他感到特别的高兴和紧张,情不自禁地叫好,随后犬立即在所求物上做出反应,但在以后的考核中,该犬鉴别考核均不合格,这就寓意着犬条件反射这一基本的行为习性。
(二)犬体察主人情绪变化是感觉综合的表达
犬感觉表达不是嗅觉、听觉和视觉的单一刺激所作出的反应,而是各种感觉信息输入组合起来,经大脑综合作用,完成对身体内外知觉做出反应。犬体察主人情绪变化是感觉综合的一种检索功能,已形成主人情绪因素条件反射的犬,主人的气味、语气、表情和动作均可成为其主要的检索信息,进而把握主人的情绪变化。但是,只要条件存在,气味的主导信息是不容置疑的,毕竟犬的外部感觉功能也是以嗅觉为主导,而且犬是色盲,视力仅20~30米,犬眼的调节能力只有人的1/5~1/3,这是犬长期进化的一种结果。
在养犬实践中,经常把犬过分的人性化。有人认为犬非常聪明,能够把人的喜怒哀乐尽收眼底,从而做出相应的反应。但日本的学者做过一个观察试验:利用某犬主训养一周的9头盲犬,选择犬主高兴和沮丧时分别无声地来到犬群中,犬主高兴时犬都会向主人围拢并表现兴奋;犬主沮丧时犬表现压抑而不走近主人。也有些专业文章认为:犬区别同类的强势顺序是通过观察肛门位置作出判断的,因为两陌生犬接触时首先将头伸向对方的肛门部位。笔者认为,陌生犬间接触之所以有如此行为,原因是肛门部位分泌的气味最浓,犬主要是快速嗅闻对方分泌气味来判断对方的强势。当前对气味的研究还很肤浅,气味研究的偏差,使人对犬感觉的认识产生了许多模糊或错误的观念。
(一)以人划线,把人能闻到的气味叫气味物质,把其它生物的嗅觉排除在外
人的嗅觉严重退化是一个现实。表现在主管嗅觉与情感的嗅球体积的缩小,还表现在与嗅觉相关的基因大部分失去原功能,这表明人类的智力发展以后,谋生的手段越来越多的依靠科技而不是本能。觅食不靠嗅觉,求偶不靠性引诱素,性行为不单纯是为了延续后代,认血缘关系不靠气味,外出不需防备猛兽的攻击等等;养尊处优的人类让动植物微生物为人类服务,嗅觉的防御功能也大大缩小了。
人和犬相比,嗅觉的灵敏度差异太大,这个不争的常识又常常在现实生活中被人类忽视。现代人类体察人或动物的情绪变化首先是用眼睛,而且大部分人也只用眼睛观察,没有考虑到人的情绪变化导致周边气味波发生了变化,所以看到犬能够在人类情绪变化时做出反应,机械地认为:犬太聪明了,也能够观察到人情绪的细微变化。
(二)嗅觉疲劳说有待商榷
长期养犬的人身上有一股犬的味道,非养犬者能轻易嗅出,而养犬者之间都分辨不出,这种现象,人们解释为嗅觉疲劳,并认为犬适应了人的情绪变化后也会产生嗅觉疲劳。其实嗅的过程没有肌肉运动,是嗅觉细胞接受化学刺激,神经的传递也靠化学物质,用疲劳一词不妥,为什么久而不闻其味呢?当嗅觉把气味信息传递给大脑以后,若人没有离开这个环境,原气味又没有发生浓度的变化,大脑就屏蔽了这一气味信号,准备接收新的信息。嗅觉功能上的差异来自嗅觉分泌的粘液成份上的差异,“嗅觉抑制”和“嗅觉疲劳”现象,是连续的气味物质的介入,使粘液中的参与反应的蛋白与酶饱和,反应即停止,化学刺激亦停止。
任何生物的嗅觉都有一定的感知范围,也必有它的盲区。生物嗅觉的感知范围,仅仅与它的生存需要有关,与生存有益的为正相关,与生存有害的为负相关,与生存无关的气味是它的盲区。也有特殊情况,如氧气、水蒸汽、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与生存相关,而人对它们无感觉,是因为它们一直存在于空气中,人们不需要刻意寻求或防范它们,所以人的嗅觉中枢删除了它们的气味信号。沙漠之舟的骆驼需要找水源,它就保留了对水蒸汽的敏感;曾经历一氧化碳中毒的人就不同程度地恢复了对一氧化碳的敏感性;犬主的情绪威胁着犬的安危,犬也就保留了情绪气味的识别。
(三)嗅觉的退化是不用则废
人的生存条件的改善,对嗅觉的依赖程度大大降低。法国学者对人的20~50个不同的染色体区域进行仔细搜寻之后,找出了1000个有关嗅觉的基因,并对它们分别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这1000个嗅觉基因中,有72%的基因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功能。这就表明:生物的进化程度愈低,对嗅觉的依赖性愈高。反思现代养犬业,犬作为人类生活伴侣或宠物,它的野外活动明显减少,不必为饥寒饱暖等生存问题而抗争,长期以往,犬的嗅觉功能退化势将成为必然。
(作者单位:公安部南昌警犬基地,330100)
(编辑:李 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