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艳英
(安阳县农业局土肥站,河南 安阳 455000)
小麦收获后,玉米田需要防治的虫害主要是粘虫,粘虫是一种食叶昆虫,一年在安阳县发生三代,玉米苗期发生的是第二代,二代粘虫虫源主要来自于由南方向东北迁飞的一代粘虫,从安阳县境内经过,产卵而成。小麦收获后应开展一次防治,以保证夏玉米全苗。
防治方法:每667 m2用25%的除虫脲可湿性粉剂20~30 g,对水30 kg喷雾。
在安阳县一年发生三代,第一代于6月份危害春玉米,第二代和第三代危害夏玉米,发生时间分别在7月份和8月份。
玉米心叶末期颗粒剂防治:25%西维因可湿性粉剂按1∶50混细土配成毒土,每株2 g撒入心叶;5%甲基异硫磷颗粒剂按1∶6拌煤渣,每株2 g,撒入心叶;或1.5%辛硫磷颗粒剂按1∶15拌煤渣,每株1 g撒入心叶。
玉米穗期药剂保护:一般用药液灌注雄穗。常用药剂有18%杀虫双水剂500倍液、50%敌敌畏乳油800倍液、90%敌百虫晶体、50%辛硫磷乳油800~1000倍液、50%乙硫磷乳油1000倍液等。
棉铃虫属杂食性害虫,一年发生四代。玉米苗期棉铃虫主要是一代棉铃虫。可用杀虫剂进行喷雾防治。
蓟马危害可造成夏玉米心叶卷曲成硬秆,导致心叶不能正常抽出。原因是蓟马危害心叶上表皮,导致上表皮生长速度减缓而卷曲,可用杀虫剂进行喷雾防治。
毛毛虫主要危害叶片和细嫩茎秆,这种毛毛虫学名是红腹灯蛾、黄腹灯蛾幼虫。可在苗期防治其他害虫时兼治。
一种地下害虫,若前茬小麦曾遭受金针虫危害,出现缺苗断垄现象,应在夏玉米生长期采取措施防治。
药剂拌种:用50%辛硫磷药剂,按药∶水∶种子比例为1∶30~40∶400~500进行拌种。
施用毒土:48%地蛆灵乳油或每667 m2用50%辛硫磷乳油200~250 g,拌成毒土,处理土壤。
苗期防治:应及时采取毒饵防治法,每667 m2可用50%的辛硫磷乳油50 ml,或90%的敌百虫晶体100 g拌10 kg麦麸或豆饼制成毒饵,把毒饵撒入玉米行间,每667 m2用量2 kg。
粗缩病是一种病毒病,通过灰飞虱传毒。症状是玉米茎秆变粗、茎节缩短,叶片厚实、叶色浓绿。在防治策略上应采取防虫治病的措施。
防治方法:首先是清除田边杂草,减少灰飞虱滋生;其次在播种后,每667 m2用菊酯类杀虫剂25~30 ml,对水50 kg喷雾,或用10%吡虫啉WP2000倍液喷雾,喷洒地表和田边地头,杀灭传毒昆虫灰飞虱,同时可兼治蓟马和蚜虫。
症状:叶片染病先出现水渍状青灰色斑点,然后沿叶脉向两端扩展,形成边缘暗褐色、中央淡褐色或青灰色的大斑。该病的防治应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主,适期早播,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玉米收获后,清洁田园,将秸秆集中处理,经高温发酵用作堆肥。
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病叶率达20%时,每667 m2用50%的多菌灵WP或75%的百菌清WP500倍液喷雾,隔7 d再喷一次。
常和大斑病同时出现或混合侵染,主要发生在叶部和叶鞘,其发病时间,比大斑病稍早。发病初期,在叶片上出现半透明水渍状褐色小斑点,后扩大为5~16×2~4 mm大小的椭圆形褐色病斑,边缘赤褐色,轮廓清楚。生产上应选种抗病品种,清洁田园,深翻土地,控制菌源。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间隔7~10 d一次,连喷2~3次。
症状:危害玉米叶片,在叶片上形成褐色小斑点,小斑点连成片,造成叶片枯死。发生特点:麦收后播种的玉米易发病,肥力不足、长势弱的玉米易发病。生产上应培育壮苗,增强抗逆能力。合理密植,提高田间通透性;改变播种时间。
药剂防治:在玉米4~5片叶期,每667 m2用25%的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叶面喷雾;玉米初发病时用25%的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洒茎叶。为了提高防治效果可在药液中适当加些叶面肥,以控制病害的蔓延,促进玉米健壮,提高玉米抗病能力。
发病条件:田间病源菌充足,夏季温湿度条件适宜,品种抗病性差。生产上应轮作倒茬,选用抗病品种,消灭病菌来源,玉米生长期注意铲除病株,及时销毁;秸秆用作肥料时要充分腐熟。
种子处理:可使用0.2%硫酸铅或三效灵克菌丹等拌种,消灭种子所带病菌,同时还可以促进幼苗生长。
[1] 王恒亮,吴仁海,张永超,等.烟嘧磺隆与几种除草剂联合作用效果研究.河南省农业科学,2010(10):76-79.
[2] 孙爱华.夏玉米主要病虫害的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08(21):152.
[3] 韩同进,孟彦.黄淮海夏玉米锈病的发生与防治[J].种业导刊,2009(7):31.
[4] 王永霞,赵荣兵,丁俊强,等.玉米矮花叶病抗病基因Rscmv1新型标记的开发[J].河南省农业科学,2009(8):84-87.
[5] 杨红卫,魏珂,胡廷杰,等.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及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09(17):140.
[6] 万炳民.夏玉米常见病害及其防治[J].种业导刊,2009(8):34.
[7] 陈甲法,丁俊强,孙小东,等.几种杀菌剂对玉米穗粒腐病主要病原菌的抑制作用[J].河南省农业科学,2009(4):81-83.
[8] 张士奇,徐梅生,余元虎,等.夏玉米高产栽培关键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12):222.
[9] 唐保军,丁勇,李会勇,等.河南省玉米生产与品种利用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河南省农业科学,2009(9):57-59.
[10] 张宪光.平播夏玉米苗期田间管理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16):205.
[11] 孙爱华.夏玉米主要病虫害的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08(21):152.
[12] 芦连勇.玉米尾孢菌叶斑病及其抗性育种研究现状[J].河南省农业科学,2011(5):11-13.
[13] 张晓婷,高飞,张立荣,等.河南省部分地区玉米粗缩病暴发原因分析与防治对策[J].河南省农业科学,2011(2):1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