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二涛
(1.中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山西太原030051;2.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网络英汉语汇形态及句法特征研究
李二涛1,2
(1.中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山西太原030051;2.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在传统的语言三要素中,语汇是发展变化最迅速、最明显、最活跃的,也最能反映社会生活变化的,同时还标志着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广度和深度。在21世纪这个信息时代里,网络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而网络语汇最能体现出社会生活和网络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文拟结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最新发布的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公布的网络接入方式和网民结构的最新变化,运用任意性和理据性理论、词汇构成规则、句法理论和人类行为的省力原则,对网络新词新语进行界定,并较为详尽地描述和分析网络语言中的英汉语形态特征及句法特征。
网络语汇;构词规则;形态特征;句法特征;省力原则
据2009年1月1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12月31日,中国网民规模达到2.98亿人,普及率达到22.6%,超过全球平均水平;手机上网网民规模达到11760万人,较2007年增长了133%。手机上网成为网络接入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从学历的角度分析,互联网显现向下扩散的趋势。目前高中学历的网民比例最大,占到39%。网络接入方式和网民结构均已发生较大变化,当然对网络语言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当今时代是网络化、数字化的时代,网络正在改变着人类的生存方式,也影响着人类的话语形式。网民们在网上交流的过程中,将汉字、字母、数字、符号和图片等进行随意的连接,创造出一种全新的言说方式 网络语言。这种言说方式在网络上迅速扩散、蔓延,并逐渐向日常生活和其它媒体渗透。任何语言的发展都有其理据性,都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陈原先生指出“科学技术的发展导入了许多新的词汇,它们不改变社会生活所需要的基本词汇,但是他们却丰富了人类的语汇库。”随着手机上网成为网络接入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手机短信的飞速发展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网络语言和现实生活关系更加密切,在丰富现代汉语词汇系统的同时,又会带来挑战[1]13。网络语言的产生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它的生成符合年轻人的心理需求,符合语言的经济原则,符合人类思维发展的规律。
正如索绪尔曾论述的“,一切都是不能论证的语言是不存在的;一切都可以论证的语言,在定义上也是不能设想的。”语言符号中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任意性无容置疑是客观存在的,语言符号与外部世界之间的象似关系也是客观存在的。普通语言学奠基人洪堡特极力主张理据说。他在其1836年出版的《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一书中指出“:语言结构的规律与自然界的规律相似,语言通过其结构激发人的最高级、最合乎人性的力量投入活动,从而帮助了人深入认识自然界的形式特征。[2]72”由于理据是语言符号产生、发展的动因,理据性是对象似性进一步的解释,网络语言中词汇的产生具有任意性,同时也具有相似性和理据性。
网络语言从广义上来说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一是由电脑和描述网络组成的专业术语,例如html(超文本标记语言)、java(Sun公司开发的一种适合互联网编程的编程语言)、vrml(虚拟现实模拟语言)、mouse(鼠标)、virus(病毒)、firewall(防火墙)等[3]236-237;二是与网络媒体、数字娱乐、电子商务、网上广告、网络社区等有关的专业术语,如网民、网吧、黑客、信息高速公路等;三是网民在网上的交流,如网上帖子、聊天、BBS(Bulletin Board System的简称,即电子公告版)或游戏对话中的常用词语,如东东、小床(聊天室内一对一的小窗口)、大虾、美眉、菜鸟、斑竹、菌男霉女(与“俊男美女”谐音,意为“丑男丑女”)、恐龙(相貌丑的女生)、青蛙(相貌丑的男生)等。其中第三类网络语言,是人们争论的焦点,也是本文要讨论的主要问题。
网上高手们创造出来的一连串有别于正常含义的新奇词语,着实让不熟悉网络的人摸不着头脑。然而,这些新词语在网络这个特殊的地方却是鲜活的,也是众多网民们所熟悉和喜爱的。如果不懂这些词语,网络上聊天室或论坛上的好多语句我们就无法读懂。由此,我们所讨论的网络语言不能简单地等同于技术层面的“因特网用语”或“网络术语”。笔者认为,网络语言新词新语的出现是新事物、新概念的一种反映,新词新语能够及时地反映新事物和新概念。笔者认为网络语言是语言的一种变体(Varieties of Language)[4]22-24。
语言总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的。语音、语汇和语法是传统的语言三要素。语汇在各要素中是发展变化最迅速、最明显,也是最活跃的,它最能反映社会生活的变化,也标志着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广度和深度[5]286-289。词汇的发展是适应社会需要的必然结果,当然也受到社会的检验[6]235。网络作为21世纪的主要信息渠道之一,网络语汇能够毫无疑问地反映当今社会生活的变化。网络语言是由汉语、英语、符号、数字以及其它语言符号组成的复合语言。与2007年相比,我国网民中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口进一步下降,高中、初中学历所占比重继续提升。我国网民中高中学历的网民比例最大,占到39%。高中生已经学习英语课程3~9年,基本上都具有一定的英语水平。但网络语言中的英语与规范的英语具有一定的差异。英语网络语言的总体构词特征体现为它是由一些普通名词沿用传统的派生构词和复合构词以及缩略构词组合成的新的词汇。
2.1 英语的形态特征
2.1.1 基本保持英语构词原貌
网民中占比例较大的高中学历网民已经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但其掌握的语言与真正的目的语还有距离,所以在语言表达方面“中介语”现象尤其突出。比如:你已out了(你已过时了,与时代落伍了),小cake(a piece of cake是小菜一碟),将材料email给我(将材料用电子邮件传送给我)。
2.1.2 英语缩略词
通过一定程度的缩略将已有的单词截短变为新的单词。为提高交际效率,网民们对大量英语词汇进行了缩略,既节约了时间,又节省了成本,所以网民们非常喜欢缩略词。同时,因为英语是典型的线性序列自左到右的排列结构,缩略十分容易,所以缩略词在网络中非常流行。英语中缩略词在网络用语中占41.8%,构词能力在网络新词新语中比例最高,说明其构词能力最强[7]34。
1)英语单词或短语首字母或关键词缩写
网民在网络中为追求高效、简单,网络用语中的缩略词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使得英语表达更简洁、明了。例如:BB(Baby或Bye-bye再见)、IT(information technology信息技术)、UFO(ugly,foolish,old又丑又蠢又笨)、BBS(be back soon或bulletin board system)、GL(girl friend)、FAQ(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PC(personal computer)、BTW(by the way)、MTV(music television 音乐电视)、CD(compact disc激光唱盘),WHO(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世界卫生组织)等。
2)谐音缩写
利用相同或相似词汇的语音构造出新的词汇。在经济性极强的网络交流中,为提高交流效率,出现了大量的谐音词。谐音词的快捷特点受到广大网民的欢迎[8]532。例如:
Up2u(up to you)、b4(before)、ICQ(I seek you)、CU(see you)、3kyou(thank you)、U(you)、Y(why)、3ks(thanks)等。
3)截短词
一般分为截头词和截尾词。
截头词例如:zine来源于magazine,puter来源于computer;截尾词例如:org来源于organization。
2.1.3 英语合成词
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按照一定的次序排列构成的方法。在追求实时性和时尚性的网络交流中,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英语单词合成一个词来表示新事物或新概念。据统计,英语合成词在网络新词新语中占20.7%。
1)两个完整单词线性组合而成
例如:
homepage=home+page(主页);
e-mail=electronic+mail(电子邮件);
snailmail=snail+mail(蜗邮);
clickstreams=click+streams(点击率);
cyberchat=cyber+chat(网上聊天);
cyberculture=cyber+culture(网络文化);
cybercrime=cyber+crime(网络犯罪);
cybercafe=cyber+cafe(网吧);
cyberspace=cyber+space(网控空间);
cyberslang=cyber+slang(网络语言);
cybersex=cyber+sex(网络性行为);
cyberfraud=cyber+fraud(网络欺诈)。
2)两个单词节略而成
例如:blog由web和log两个单词合成,指在网络上记录的日记;
cybernaut由 cyber和 astronaut组合而成,指“网民”。
2.1.4 仿拟词
仿造已有词语,利用其与新概念或者新事物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或对应之处,创造一个和原型词在词形或意义上有某种相似之处的词。
1)类比造词
根据新鲜事物或概念和已有事物以及概念之间的相似关系,创造新词。例如:bitstream从 mainstream类比而来。bit中文名称是位,音译“比特”,是用以描述电脑数据量的最小单位。stream指“流”,类比合成之后指“信息流”。
2)对比造词
例如:floppy disk字面意义为“软的盘”。该词产生后,又类推出hard disk,即“硬的盘”。download指从网络上“下载”,而 upload则表示从本地“上传”,即将个人主机上的信息通过网络传输到远程服务器或者别的电脑上的行为。
2.2 汉语的形态特征
由于科技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产生了许许多多前所未有的新事物,人们需要不断地创制出新词语来指称、命名新事物、新现象和新概念[9]271;也有随着对事物的认识逐渐加深,发现了一些事物前所未知的新特点,所以汉语词汇系统就会产生大量的新词。
2.2.1 谐音词
为追求网络交际效率,网民们会使用大量谐音词。这不仅增加了语言的风趣,而且反映了网民们标新立异的心理需求。
1)外来词音译
根据外来语的声音用汉语的同音字对译过来的一般叫音译词。休克(shock)、扑克(puker)、沙拉(salad)、伊妹儿(e-mail)、猫(modem)、粉丝(fans)等。
2)汉语谐音词
用汉语同音异意词代替与其发音相似的词。其大量产生的原因与键盘输入汉字或词组时同时出现多组字或词是分不开的。例社:驴友(旅友)、霉男菌女(美男俊女)、斑竹(版主)、美眉(妹妹)、吹惨夺墓(璀璨夺目)、狼才女毛(郎才女貌)等。
3)译音兼译意
部分音译部分意译或音意兼译。例如:黑客(hacker)、维他命(vitamin)、模特儿(model)。
4)半译音半译意
将一个外语词分成前后两部分,音译一部分,意译一部分,两部分再合成一个汉语词。例如:浪漫主义(romanticism)、沙文主义(chauvinism)、冰激凌(ice-cream)、剑桥(Cambridge)、互联网(internet)等。
5)译音加类名
音译后加注汉语语素,整个词音译后,外加一个表示义类的汉语语素。例如:沙丁鱼(sardine)、艾滋病(AIDS,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啤酒(beer)、猪流感(swine flu)等。
2.2.2 缩略词
缩略词在网络用语中非常多,表现也十分活跃。缩略词不仅比全称的原词语简略,而且还带有一种新鲜色彩。尤其是在网络用语中,缩略词有其独特的、丰富的色彩和意义。汉语缩略词主要体现在汉语拼音音节的缩略上。由于受到语言经济性原则的制约和汉语词双音化的发展趋势的要求,双音节词占所有新词的 70%左右。例如:MM(妹妹)、PLMM(漂亮妹妹)、GG(哥哥)、PMP(拍马屁)、TMD(他妈的)、TNND(他奶奶的)等。
2.2.3 模拟儿童语言
在网络用语中,模拟儿童或婴儿语音或语言创造新词,是网络语言中比较明显的特征,其表现形式主要是单字叠用。在语言演变的历史进程中,这种造词方式是很特殊的。但在现代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背景下,使网络语言交际显得更加生动、亲切。例如 :东东(东西)、漂漂 (漂亮)、饭饭 (吃饭)、怕怕 (害怕)等。
2.2.4 古文字的使用
网络代表了新技术和新文化,在这个平台上每天都在催生新事物,也伴随着旧事物的消亡。新潮的网友们把古老的汉字翻出来,再赋予新鲜的含义。中国文字是表意文字,因形见义,是识读汉字的主要方法。
“ ”读jiǒng,最早出现在甲骨文中,原为表现日神崇拜的漩涡火焰纹,后演化为阴阳鱼图案[10]93。在现代汉语中,还保留了“ ”( )的主要义项,如《现代汉语词典》中收入了“ ”的两个义项:①光;②明亮。为了适应网络语言特点,网络用语主要是借用了“ ”的形象,使人望形生义,舍弃了“ ”的本义,但又取谐音“窘”的义项,来表达人们的情绪。网络中“ ”字的含义十分丰富,难怪有人把它称为“21世纪最牛的一个字”。普通话的“ ”与“窘”同音(粤语与“炯”同音),读起来的感觉也很容易跟窘境、窘况联想在一起,“ ”字外观貌似失意,所以“ ”字在互联网上迅速流行,来形象地表示“尴尬”、“无奈”、“真受不了”、“被打败了”等意思。
“呆呆”为“梅”的异体字 ,由两个“呆”组成 ,意为比呆还呆,在网络语言里被用来形容人很呆、很傻、很天真。
2.2.5 数字、英语、汉语、符号等综合语
符号语因其直观性和信息量大的特点,很受网民们的欢迎。网络时代为网络符号语提供了广阔的发展舞台。:-)表示微笑,*^-^*表示女生的笑容,}|{表示一只蝴蝶,ZZZzzzzzz表示正在睡觉,4ever表示forever,“永远”的意义。网络符号由于其独特的直观性、信息量大、亲切、可爱、形象等特点颇受网民的喜欢。
网络语言是伴随着网络而产生的一种语言变体,除了汉英语的形态特征之外,还在句法方面与现代汉语有较多的差异。
3.1 英汉语法混合使用
汉语和英语结合起来使用叫做混合语码。双语混合使用在全世界网络中都较普遍。目前,中国的网民结构也发生了变化。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从学历的角度分析,互联网显现向下扩散的趋势。目前,具有高中学历的网民比例最大,占到39%。随着网民规模的逐渐扩大,网民的学历结构正逐渐向中国总人口的学历结构趋近,这是互联网大众化的表现。”具备高中以上学历的网民基本上都具备一定的英语水平,但口语水平有限,所以 会造成一定的语用错误。同时,广大网民为追求高效率、标新立异,网络语言变得极其随意,句法也变得很不规则,有时是英汉混用。例如:
1)工作ing(正在工作);
2)休息ed(已休息);
3)昨晚hi去了(昨晚出去玩了);
4)偶会努力的,希望得到大虾们的支持(我会努力的,希望得到网络高手们的支持);
5)偶是菜鸟,偶88是大虾(我是网络新手,我爸爸是网络高手)。
3.2 单词或字母的重叠使用
网络语言中出现了大量的符号和数字的叠用现象,同时还有字母重叠使用的现象。例如:
1)missssssss uuuuuuuuu(非常想念你);
2)Call woooooooo(打电话给我)。
例1)用重叠末尾字母来表达说话者的强烈感情;例2)用重叠来表示“有事尽管与我联系”或“我非常愿意给予帮助”。
3.3 词性活用
词性活用现象在网络语言中比较普遍,比规范语言中的活用频率较高。这与网民们追求效率和新奇是密切相关的。
3.3.1 名词活用为动词
名词是汉语成分词中十分重要的一类词。但是,在网络语言中不少人物名词经常活用为动词,具有动词的组合能力和造句功能。例如:
1)我正电话呢!
2)你百度了吗?
3)雷倒我了。
4)Did you yahoo today?
5)Could you baidu it soon?
例1)中表示说话人正在与别人打电话。由副词“正”修饰谓语中心语“电话”,同时,时态助词“着、了、过”一般可以跟在“电话”后面,所以“电话”在此由名词临时活用为动词。例 2)中“百度”为句子谓语中心语,同时,一般情况下时态助词“着、了、过”可以跟在“百度”后面,所以“百度”在网络语言中经常活用为动词,具有动词的组合能力和句法功能。例3)中的“雷”原本是指自然现象,可以组词为电闪雷鸣、霹雷。在网络语言中,“雷”是受到惊吓,通常指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误看了自己不喜欢的内容,就会感觉不舒服或使人瞠目结舌。在网络语言中,有“雷人照片”、“雷人电影”、“雷人镜头”等。例 4)中的“yahoo”和例 5)中的“baidu”均是门户网站,汉语分别是“雅虎”和“百度”。但在网络上被网民们当作动词来使用。其汉语意思分别为“你今天上网了吗?”和“你能尽快搜索它吗?”词性均已经过词性裂变,由名词变为动词。3.3.2 形容词动态化
形容词的动态化是指形容词带上了某种表示性状变化的成分,具有一定的动态,但并未完全转化为动词,此时,形容词受到句子中词语配置的管控,在性质上向动词有所移动的一种现象。但形容词并未完全转化为真正的动词,只是两种词性的中间状态。例如:
1)天黑了,梦远了。理想何在?绝望和无奈中起飞。(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82808-815.html)
2)杯里的水已经凉了。(邢福义《词类辩难》第135页)
例1)中,“黑”后跟时态助词“了”,表示天已经黑了。例 2)中,“凉”前加了副词“已经”,后跟时态助词“了”,表示水已经变凉。3.3.3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当形容词的性质已经具备一个动词的最根本的特征,即能带宾语,那么,该形容词就已经完成了从形容词词性到动词词性的转化。
1)春风又绿江南岸。(邢福义《词类辩难》第138页)
2)别黑我!
3)天边的云已经红了很长一抹。
例1)中的“绿”后跟其宾语“江南岸”,成为动词典型的特征。例 2)中的“黑”原指蓝颜料和黄颜料混合即呈现这种颜色。词性原为形容词。而在网络语言中“黑”后面经常可以跟宾语,形成“V+名词/代词”,其词性由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例 3)中“红”的后面带“了”,再接动量补语“很长一抹”,表示“红”持续了一段时间。
3.3.4 名词活用为形容词
名词活用为形容词的情况经常出现在“副词+名词”结构槽中,副词有“很、太、更、真、特别”等,名词有“男人、女人、绅士、淑女、西藏、香港、菜”等。“副词+名词”总体是形容词性,起到修饰的作用。但当典型名词进入该结构槽时,名词就临时活用为形容词,属于典型的词类活用。
1)我本来就很女人 (2008年9月23日长江商报);
2)冯小刚反感台男星太娘,称“周杰伦很男人”(2009年6月18日中国新闻网);
3)新浪独家专访阿隆索:斗牛士也很绅士(2009年4月19日新浪汽车);
4)有一种阳光,很西藏 (2007年5月28日 潇湘晨报);
5)评论:《野蛮秘笈》很香港(2006年3月13日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6)我实在太菜了,又是数据库问题!(http://study.qqcf.com/web/718/238172.htm)
3.4 句子结构趋简化
于根元主编的《中国网络语言词典》中提到“大部分‘网语’是网民为提高输入速度,对一些汉语和英语词汇进行改造,对文字、图片、符号等的随意链接和镶嵌。”在网上聊天打字速度越快越好,语法规则根据便捷原则,创造出许多网络缩略语和简化句子结构。
1)你where?(你在哪里?)
2)BJ,过几天回WH。(北京,过几天回武汉。)
语言总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的。语汇在传统语言三要素中是发展变化最迅速、最明显也是最活跃的,它最能反映社会生活的变化,也标志着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广度和深度。网络作为21世纪的主要信息渠道之一,网络语汇能够及时地反映当今社会生活的变化。在语汇层面,网络语言中英语具有典型的缩略造词、合成造词和仿拟造词的特点,而汉语具有缩略造词、谐音造词、模拟儿童语言、古文字重新使用以及英汉、字母、数字的混用的特点;在句法和语法层面上,网络语言具有中英语法混用、词类活用以及句子结构趋简化等特征。作为一种语言变体,网络语言充满活力,但是在其创造发展中的不规范现象,乃至粗俗、不文明等问题也逐渐暴露。网络语言日益向现实生活渗透、向传统语言乃至媒体渗透,使其影响力逐渐加大。国家网络语言监测中心、网络使用者、研究者、媒体等各方面均有责任和义务研究网络语言、净化网络语言环境,提升网络语言品位,最终引导这种新兴的、多变的言说方式,在健康、文明、规范的基础上变化发展,为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
[1]宁丽萍.网络语言的多层面考察[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13.
[2]洪堡特.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M].姚小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72.
[3]于根元.应用语言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236-237.
[4]R.A.Hudson.Sociolinguistic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22-24.
[5]邢福义,吴振国.语言学概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86-289.
[6]邢福义,汪国胜.现代汉语[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3:235.
[7]林界军.基于语料调查和语言对比的网络新词语造词方法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34.
[8]张云辉.网络语言的词汇语法特征[J].中国语文,2007(6):531-535.
[9]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上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71.
[10]俞燕.谈网络词语“ ”[J].修辞学习,2009(1):93-95.
On English and Chinese Morphological and Syntactic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net Neologisms
LI Ertao1,2
(1.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Taiyuan030051,China;2.Humanities School,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Wuhan430079,China)
Among speech,vocabulary and grammar three key traditional language elements,vocabulary develops quickest,most obviously and actively,which can not only reflect changes of social life,but also symbolize width and depth of people’s recognition of the objective world.In the21st century an information age the Internet has become one major access to information from every corner of the world so Internet vocabulary can reflect all aspects of real and virtual life.China Internet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 has released the latest of the23th“China Internet Development Statistics Report"and has announced the latest changes in the fields of Internet network access and cybercitizen structure.This paper makes a precise definition of network neologism,and prescribes and analyzes English and Chinese morphological and syntactic characteristics in terms of theories of arbitrariness and motivation,word-building rules,syntactic theories and the principle of least effort in human behaviors.
internet vocabulary;word-building rules;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syntactic characteristics;the principle of least effort
H085.4
A
10.3969/j.issn.1673-1646.2011.01.019
1673-1646(2011)01-0077-06
2010-06-28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于网络媒体监测语料库(汉语)的性别语言比较研究”(09BYY018)
李二涛(1977-),男,讲师,博士生,从事专业:语言学、中外语言对比及翻译。